此时偌大的垂拱殿内,只剩下赵宗全、赵策英这对父子了。
过了一会儿,应该是药效起作用了,赵宗全能够轻微的活动了,呼吸也平稳了一些。
赵策英亲自上前,将自己的父亲扶了起来,在他的身后垫上多个软枕。
“父亲,儿子在这里,您还有什么药交代的,都告诉儿子吧!”
赵策英红着眼睛说道。
赵宗全喘了几口气,说道:“威勇伯呢?”
赵策英连忙说道:“已经去了京郊大营……”
说罢,不等赵宗全费力开口,赵策英就将自己做出的安排全都说了出来。
赵宗全听了,微微点头,终于放心了。
缓了一会儿,赵宗全又说道:“小心太后大娘娘,儿子做皇帝,和孙子做皇帝,可大不一样……万事小心谨慎,宁可吃小亏,也不能犯大错,切记……切记,切……记……”
对于这一点,赵宗全还是不放心,连说了三遍“切记”。
赵策英含泪点头,表示自己记下来了。
赵宗全又缓了好久,才继续说道:“一定要忍……你是孙子,就算做了皇帝,也还是要忍,想想汉武帝,你觉得自己英明神武,能比得过汉武帝?汉武帝也是熬到了……熬到了窦太后死了,才开始大展拳脚……”
汉武帝刚登基时,祖母窦太后,顶着太皇太后的名分,如同一座大山……这和赵策英如今的处境有一丝共通之处。
所以赵宗全以此告诫赵策英。
无论赵策英心中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他也不可能反驳自己的父亲,只是一味地点头。
赵宗全也顾不上、管不了赵策英心中所想,只是强撑着继续说道:“梁晓可用,但也要警惕,咱们太倚靠他了……这样不好……对他也不好……”
“太后大娘娘还活着,一切都好说,等到太后大娘娘到了不忍言之日,你……一定要心里有数,不能……不能杯弓蛇影,也不能……也不能又妇人之仁……”
赵策英咬牙说道:“父亲,你放心吧,儿子心里有数,也有准备!”
赵宗全没有要交代的了,对着最看重的大儿子笑了笑,抬起手想要摸一摸儿子的脸颊,可手抬到一半就失去了力气,摔在了床上。
赵策英的心如同被大锤狠狠地砸了一下。
因为他的父亲闭上了眼睛。
第233章 赵宗全驾崩,大戏开场(4K)
赵宗全死了。
这个在人生最后半年之前,活得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没有一点值得记忆的功绩的男人,死了。
而在他人生的最后半年中,经历却堪称神奇,他从一个远支宗室一跃而成大周朝的皇帝,如无意外的话,下一任皇帝是他的儿子赵策英,再下一任皇帝是赵策英的儿子。
这也就意味着,赵宗全的血脉传人,成为新的大周帝系。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赵策英能够坐稳皇位,否则,一切休提。
赵策英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心中悲痛万分,但也知道如今的他,连伤心哭嚎的时间都没有。
深吸一口气,赵策英将已经充盈眼眶的泪水,硬生生地憋了回去,声音还算平稳地说道:“通知梁昂,关闭宫门!……禁军最高戒备!”
梁大郎梁昂前不久被太后党诬陷为“兖逆余党”,并且对方还真的拿出了一些“证据”,导致梁昂身陷囹圄。
本来太后党是打算和新帝党打持久战的,就算最后按不死梁昂,也打算长期关押梁昂,尝试着废掉梁昂这个新帝党的干将,同时恶心梁昂的弟弟,也就是梁晓。
可惜梁晓如同“开了天眼”一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手中握着一大票太后党的干将与“兖逆”“交往过密”的证据。
这让太后党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恶心,但偏偏确实是被梁晓拿住了要害,不得不屈伏。
因此,梁昂在狱中并没有待多久,就被无罪释放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梁昂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梁昂在狱中几乎没受罪,只是失去了几天的自由。
但在这一次的两党交锋后,梁昂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成了新帝党的一片旗帜。
皇太子赵策英亲自接见了梁昂,对其进行表彰,同时给梁昂升了官。
如今的梁昂已经接替了他的父亲,做了仪鸾司副指挥使,是皇宫中有数的“大佬”之一。
但是,梁昂是梁晓的亲哥哥,无论如何,都是梁晓一党的成员,而非真正的赵宗全、赵策英父子的铁杆。
所以赵宗全咽气前,还要再一次提醒赵策英提防梁晓。
实在是在赵宗全父子的默许下,梁晓的势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境地。
但是,赵策英也只是将这份提醒牢牢记在心中,眼下他还是只能依靠梁晓。
依靠梁晓,有可能导致多年后梁晓一党尾大不掉。
不依靠梁晓,可能真的连皇位都坐不稳,甚至有可能活不过今年。
这一道选择题,赵策英还是会做的。
负责去传话的是垂拱殿首领宦官李猛。
这样关键的时刻,就体现出了李猛的重要性,可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在一群面色惨白的宦官宫女的衬托下,面色如常的李猛是那样的可靠。
虽然又经历了一位皇帝的驾崩,让李猛有些无语,但李猛的表现无可挑剔,兼顾了悲伤和干练。
听了赵策英的吩咐后,李猛对着赵宗全的尸体行了大礼,然后又对着太子赵策英行了一礼,然后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出了大殿。
很快,李猛去而复返,凑到赵策英的耳边说道:“殿下,都已经传到了,宫门已经关闭了。”
赵策英此时也已经从悲伤中恢复了过来,他沉稳地点了点头,然后对李猛说道:“好,从今儿开始,你就跟着我吧……”
在此之前,赵策英虽然也吩咐过李猛做事,但毕竟算是“名不正,言不顺”,李猛是属于皇帝赵宗全的“私产”,而赵策英只是赵宗全的儿子兼继承人。
如今,作为太子的赵策英,已经可以继承父亲赵宗全的一切了,自然包括李猛这个好用的宦官。
李猛听了,自然是大喜过望。
他虽然也在太子赵策英面前表现过自己,但总是担心表现得不够,担心自己无法打动赵策英。
李猛早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了,早已经可以回家享受生活了,可他就是闲不住,还想继续混皇宫,最好能够在大周朝的权力核心继续混下去。
如今听了赵策英的话,李猛浑身颤抖,然后又对着赵策英行了个大礼,磕头磕得极为用力,连自己的额头都磕红了。
赵策英摆了摆手,示意李猛站起来。
刚刚李猛对着赵宗全的遗体行了大礼,动作标准,富含感情,赵策英都看在眼中。
在他这里,这也是个大大的加分项。
但其实,李猛其实心中一点都不为赵宗全的死感到悲伤,甚至有一种看戏的感觉。
若是赵策英有读心术,只怕李猛早就人头落地了。
不过,赵策英没有读心术,很是器重李猛,对李猛说道:“起来,陪着孤去见太后大娘娘。”
虽然赵策英是太子,是名牌的帝国第一继承人,继承赵策英的皇位名正言顺。
但是,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的,赵策英要去向太后大娘娘报丧,然后求一道太后懿旨,以曹太后的名义继位。
虽然推演出曹太后轻易不会对付自己,但赵策英还是有些紧张。
不过,他已经是没有父亲的人了,再也没有人像他父亲那样,无私地为他撑伞了……
赵策英深吸一口气,站起了身,向着殿外走去。
李猛见状,连忙跟上,同时示意自己的徒弟赶紧跟上。
……
大周皇宫,太后居所。
赵策英还没有到,但曹太后已经知道赵宗全咽气的消息了。
毕竟,赵策英派李猛去通知仪鸾司和禁军,然后关闭宫门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确实如赵策英和梁晓推断的那样,曹太后虽然并不喜欢赵宗全父子,但也没有趁此机会,将赵策英拉下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想法。
归根结底,曹太后和赵宗全父子并不是生死仇敌,只是在“争权夺利”而已。
除非有十拿九稳的准备,否则曹太后只会按兵不动。
曹太后身边的心腹宦官小心地询问:“太后大娘娘,您说是不是……让……”
作为曹太后的心腹,这个宦官觉得自己必须提出自己的建议,否则就是失职。
曹太后看了这个宦官一眼,脸色很不好看。
她知道这个宦官对自己忠心耿耿,但她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这个宦官,是忠心有余,才智不足。
对于曹太后来说,只能算是勉强能用罢了。
曹太后又想到了李猛,作为先帝用了几十年的垂拱殿首领宦官,李猛的才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早在曹太后拉拢之前,李猛就已经通过梁晓的路子,投靠了赵宗全父子。
这让曹太后对此深表遗憾。
尤其是现在,曹太后更觉得自己身边无人可用。
不过,曹太后也没有责怪身边的宦官,只是淡淡地说道:“好了,毕竟是我的儿子,没什么要做的……”
听了这句话,曹太后身边站着的宦官缩了缩脖子,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虽然并不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须马上闭嘴。
曹太后也没有向这个宦官解释的想法。
对于自己身边的心腹,曹太后还是很了解的,曾经的她也进行过谆谆教导,可惜一点用也没有,只能凑合着用了。
哪里有十全十美的手下……
曹太后心里泛酸,又想到了李猛。
李猛要是我的人该有多好啊……
曹太后心中再次升起了这个念头。
不过,曹太后也意识到了自己沉湎于情绪中,必须要改进了。
……
赵策英不知道曹太后知不知道赵宗全已经驾崩了,不过,对于赵策英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派人通传后,曹太后毫不犹豫地传召赵策英进殿。
她想要看看赵策英这个“便宜孙子”的表现。
赵策英的眼圈红红的,根本不用装,他今日已经哭过好几次了,十分的真实。
他的身上,也已经换好了装束,已经能开始守孝了。
曹太后装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模样,猛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哆哆嗦嗦地问道:“大郎,这是怎么了?你不要吓我呀!”
赵策英在心中感慨曹太后的演技真好,自己也是影帝上身,带着哭腔喊道:“大娘娘,我父亲……陛下宾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