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家庭困难差点舍弃我】
1929年5月,我出生在山东苍山县孙家楼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父亲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我是家里的老七,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山东那个地方比较穷,田地也比较少,我们没有足够的土地可种,靠我父亲的劳动力很难维持生活。所以家里在我出生时就不想要了,怕养不起,我母亲说还是给人算了,但父亲还是有些舍不得,“哎呀一条命啊,这个小女孩长的还挺好。”那时候的父亲还能看见我,后来他失明了。母亲在我七、八岁时还给我讲这段故事,当时我对母亲的印象不是太好,就是因为她生下我的时候想把我扔掉,我觉得这件事情太残忍了。
当时家庭贫困,也没有给婴儿吃的东西,怎么办呢?当时我大嫂正好生了个男孩,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
【全家逃荒,远离家乡】
大哥成家了,有一个孩子;姐姐给别人家做了童养媳;下面还有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在我长到4岁的时候,家里实在没有办法生活,就只好选择到外地逃荒,逃到比我们这里生活要稍好一点的村庄。我们就边讨饭、边逃荒,最后到了山东乳山县,就是我现在的家乡。
我们经一个朋友介绍到了山东乳山县小疃村。当时我大哥弄了一个小推车,一个轱辘的,两边放着筐子,是用来放衣服和粮食。他用小推车推着我,从山东临沂一直到乳山县小疃村,距离是一千里,这一千里路就走了将近一个月。听我妈妈讲,在这一个月的逃荒日子里,吃呢就向老乡要点儿食物,住呢就住在庙里或山里,有时候也会住在老乡的家门口。
我一直躺在小推车里面,一路上的颠簸,脑袋后面的头发都被磨光了,血淋淋的,后来我母亲说:“你咋不跟哥哥讲啊,把头磨成这样。”哥哥把嫂子孩子都扔家里来送我们,这一路走来也挺不易的,我不敢跟他讲,到现在我脑袋后面也没长出多少头发。
【艰苦的异乡逃难生活】
我大哥把我们送到了小疃村就回去了,剩下我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在那儿我们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生活还是很困难。二哥、三哥去给人家当长工,五哥留在家里照顾父亲,父亲那时候已经失明了。
那个村里有不少老乡,我哥哥带着父亲去讨饭,我母亲就在家里一边照顾我,一边去外面采点野菜、野树叶子。她采的灌树叶、柳树叶,在家用水焯一焯,就可以吃了。有时候去老百姓家的白薯地,人家把白薯挖掉后,我们再去刨一刨,看有没有落下的黄豆啊、麦子啊,我们就去捡点儿,就这样维持着生活。
乞讨的辛酸经历——母亲为保护我被狗咬伤
父亲眼睛失明了,行动不方便,我母亲就让他呆在家里。母亲去讨饭,我就在后边跟着她做个伴儿,那时候我还小,也就五、六岁吧。但我母亲就不让我去,总是一个人偷偷地走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五里地外的南北山,都是山沟路、树林,母亲为了躲避我,一不小心把腿摔破了。那时候没有钱,也不能去看医生,只好自己弄些树叶敷在腿上,包裹好后继续去讨饭,就这样我跟着母亲跑了一段时间。
后来有一次,在离我家五、六里路的地方有个地主家,他家养着狗,不是狼狗,是用来看门的土狗。我们一敲门,喊要饭,那个狗耳朵特尖,主人开门时狗一下子就窜出来咬我们,母亲赶紧拿着棍子一边驱赶,一边拿个筐来保护我。我母亲也不敢打它,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打狗还得看主人”,怕主人不给我们饭。母亲把狗赶到一边,把我拉到她的怀里,保护着我。结果狗咬了我母亲的手指,有两个手指头几乎都露出了骨头,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大概七岁多了,我拉着母亲走哭着说“咱们不要饭了,回家吧”,母亲说“不讨饭,一家人咋活儿啊”?
后来我自己去讨饭,那家人说:“这么好的姑娘,到处要饭多可惜啊,看我家条件多好,又有吃的又有住的,还不受苦。”他们就非要我做他们家的女儿。回到家我问母亲“他们把我要去了怎么办呢?”,母亲讲“我们再穷也要在一起生活”。从那以后我就不敢一个人出去讨饭了,就到山上去采点野菜,捡点儿地主家地里剩下的白薯,或者人家不要的东西我就去捡回来,每天在山里跑来跑去。
家里生活困难,拾点柴火、粮食、树叶,挖点树皮(榆树里面的那个皮),回家泡一泡,磨成面吃,就这样维持着生活。二哥、三哥、四哥他们几个当长工,雇主家给他们一点工钱,但是给的很少。过年的时候再多给几块钱,那就算比较满意的了。
【我的父亲——忠厚老实善良的人】
我父亲是个很忠厚的农民,家里只有一、二亩地种些庄稼,还有一个小菜园子种点儿菜。但我们自己不舍得吃,走很远的路,把菜都拉到集市上去卖。
辛辛苦苦的忙乎,挣的钱却不多。父亲有时心烦,就爱喝点儿酒,喝了酒就发脾气,跟我母亲闹事,甚至动手打我母亲。但是我母亲很理解他,家里这么多口儿人,也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靠我父亲一个人,他当然要气急上火。菜也卖不出去,地也没多少可以种的。我父亲着急上火,眼睛慢慢地模糊了,1929年生下我的时候,我父亲还能看到我长什么样,后来就看不到了。
1945年夏天,父亲患上了肠炎,又拉又吐,家里没有钱去请医生,也买不起药。我到车道村讨回了个偏方,采野菜给他吃。但是没见效果,就这样父亲病了一个月,我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去世了。
【我的母亲——勤劳朴实的家庭妇女】
(我的母亲)
我母亲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看到家里这么多孩子没有吃的,她就出去要饭。母亲裹着个小脚,行走很不方便。那时儿哥哥中有的当长工,白天去干点活,晚上还得回来吃饭。我母亲白天出去要饭,晚上回到家还得给他们做饭,缝补衣服。
我母亲脾气好,很勤劳,辛苦劳作一辈子的女人。在我记忆中,母亲没有发过脾气,善解父亲,对我们子女都是非常关爱的。
母亲是个特别乐于助人的人,和周围的邻居相处的都很好。谁家有困难她就去帮忙,大人去地里干活,家里没人照看孩子,母亲就帮忙去看小孩。村里人称赞我母亲人心眼儿好。
1954年母亲因为着凉,并发肺炎在老家去世的。
【童年生活——简单而单纯而美好】
我们生活的年代和现在根本就没法儿比。那个时候家庭困难,从小就要为生活而忙碌,尽力帮家里分担家务事,也没什么可玩的,也没有钱买新衣服穿。母亲总是把旧衣服拿来洗一洗、补一补,穿在身上也蛮好的。后来,我四哥挣了点儿钱,买块儿布回家,母亲才给我做了件新衣裳。
我们那儿有个习俗,逢年过节小孩子都要买一个小梳子带在头上。家里穷,买不起梳子,我就把人家吃剩下的鱼刺,挂在头发上。就这么个假梳子,还被别人家的小孩抢走了。我哭着跑回家,四哥问我咋了,我说我的鱼骨头小梳子让小朋友抢去了。四哥说:“咱们不要那个,等我打工挣了钱,就去给你买个梳子。”后来我哥哥真给买回了个梳子,一到过年过节我就拿出来挂在脑袋上。在我的童年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