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到老家之前,弟妹怕我冷,给我做好了棉衣棉裤,连大衣都准备好了,让我多住一段时间。可屋子里实在是冷,炉子点着都没有什么热气,住了几天,我不习惯还是决定回家,那会都60多岁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下次了,弟弟哭了,他怕以后见不到我,就不让我走,弟妹因为这些不吉利的话还数落他,后来我还是回家了。
回家待了一段时间,就上山西看我哥了。在我哥那住了一礼拜,本身自己住的不踏实,正好我哥哥的孙女搞对象,家里不同意,他们为这事着急,我就想回家了。哥哥嫂子都不愿意让我走,觉得岁数大了都难得见面,但我觉得还是不方便,我哥给我买了飞机票就回家了。
我老伴还没去世时,我哥和我侄子来过新疆。家里条件正是好的时候,孩子们都发展得好,小儿子过年分的东西非常多,都吃不完,海鲜什么都分。我哥我侄子到的时候穿的皮大衣,棉裤,棉袄,到了才发现家里很暖和,一出门我小儿子开车拉着他们转也不冷,刚到他们就挺意外的。我小儿子开车拉他们到处玩,走到哪吃到哪,吃新疆风味烤羊肉,红烧羊肉,那个时候东西便宜。我哥放心了,本来以为新疆少数民族人少,风沙大,很受苦。来了一看觉得还不错,有羊肉,牛肉,手抓饭,什么都能吃到,住的条件也很好。
我们那边买羊都是一只一只,最少也得两公斤肉,香蕉都是一把一把,最少也买半把。夏天一买西瓜就是一麻袋。我们都习惯了,买少了那些人都不卖,这也是一种习俗。我哥看我生活得这么好,不但放心了,走的时候还说以后要再来。
新疆现在的生活
在新疆生活,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我其实很少和维族人打交道,但一直也都是平平静静,安安稳稳的。当时“七·五”事发的时候没有看到,孩子们都嘱咐我,少出门,在家呆着。老四家离维族人近些,听她说小孩路过的也打死。尽管连夜收拾,早上还是能看到路上的大片的血迹。那阵子小区的门都锁上,不认识的人不让进,要是进来就“关门打狗”。
事态发展到后来,汉族人也都急了,都拿着棒子上班,第二天就是汉族打维族,维族人不敢出门。汉族人集中在维族聚集地二道桥,扬言要踏平这里,公安来了放催泪弹才把人群驱散。那几天真不敢出门,但政府反应很快,各个小区都有送菜点,各种各样的菜都有,而且还便宜,一块钱一公斤,生活还是基本可以保障的。
那些天干不了活,一天到晚光盯着这事再后来就是针刺事件。学生都不敢上课,停了一个星期课,针刺的都是维族小孩,小孩有时候到同学身上扎一针,很不容易被发现。因为这事,交通管制,公交瘫痪了四五天,单位也放假,我们天天看新闻,就这样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看见武警军人一来就觉得安全了,大家都鼓掌欢迎。记得军车多的都看不到头,都是从外面调来的,数都没数清。那会闹不起来了,慢慢地针刺的就少了,有一个多月,就恢复了正常。刚开始时也没人敢坐车,一到下午五六点钟,本来是交通高峰期,但公车就是没人,马路上静静的。军队来了之后,特警都戴着钢枪,四五个人巡逻,大街上还有军车转,看见他们,人们心里才踏实了,渐渐地,街上的人也就多了。
这些事件对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影响,慢慢地过去了。但我们买维族人的东西还是不行,有一个超市原来可以去,从出事到现在一共就去过两次。我们原来去的时候走地下通道,现在都不敢走,不安全,晚上就更不敢走了。现在晚上活动的人少,不跟以前似的还逛夜市,不管怎样,心里还是跟以前不一样了,有了防备心理。
以前特别好,没有民族之分,但这事之后维族的饭馆关了很多,因为他们很多客人都是汉族人,现在没有生意了。传说他们维族人买囊给拿好的,汉族买囊拿不好的,其实也不是这样,维族好人也挺多的。后来就一直开会鼓励领导干部带头到维族市场去购物,到维族饭馆吃饭,到少数民族饭店吃饭还给补贴。学校上学放学上课下课,武警都来站岗,保证安全,全靠政府重视,完善管理。
事情平息后,我也恢复了我正常的生活。夏天我是六七点起,冬天七八点起,早上洗漱完,活动身体,每天早上都锻炼,回来之后到早市买菜,到家慢慢吃早饭,吃完我就休息。下午我们几个老太太又去锻炼,天天跑公园,几个人一招呼就走了,也挺美的。每天早上我们必须锻炼,除非碰到雨雪天气,一般情况下都往外跑,在家待不住。我们就主要是锻炼,偶尔也打牌,但从来不玩钱的。
不放心的宝贝孙女
我的孙女叫韩晶,一出生就是我带着,她爸妈都上班忙,她妈也没有奶,就买牛奶喝。那时是供给,一天给两瓶,我就给她做鸡蛋羹。她特难带,吃东西吃的少,一个鸡蛋吃不完,奶一次也吃不完,就总得给热。每次饭量小,喂的次数就多,还缺钙,钙片也都一直吃着,大点了才好一些。小时候她也挺调皮,身上总带着伤,跑的时候总跌倒,这个伤好了那个伤又来了,小病我带她看,严重的时候,她爸下班才能带她上医院。
她小时候在她姥姥家呆过几个月,她姥姥在教会,早晨起得早,常带她上教会,教的她一到吃饭就念经。后来她爸爸不让她在那待了,那么小的孩子,早上六点就到教堂去,而且还是走着,她妈妈也心疼了。
晶晶在我这养成的习惯,睡觉不用盖太厚的被子,有时都不盖被子。她姥姥就心疼孩子,给她盖很厚,有时候孩子蹬开了,这样就容易感冒了,她一感冒嗓子就发炎,所以一到姥姥那就容易生病,她妈妈后来不让去了,给接了回来,就送幼儿园了。
幼儿园就是在家楼下,那会她好像六岁。上学时学习成绩不拔尖,文艺活动却都表现得挺好,搞个板报,唱个歌,老师都特别喜欢她,她还当小干部,特别会来事,在家里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切菜做饭,做做家务。有时候我出去,她们在家玩,也知道给她爷爷喂水,还知道把油条泡软了给她爷爷吃。这帮孩子在床上蹦跳,他爷爷高兴得哈哈大笑。我们晶晶从小就懂事,从小就热心,到哪都爱干,热情。
晶晶小时候很活泼,她特能折腾她表弟,总是支使他,表弟也特别听她的。他们在家里怎么闹都行,只要一听见楼下有人欺负她表弟,韩晶就下去跟人家打架。即便到现在,她们都长大成人了,两个人还是像以前一样,韩晶给她表弟买手机买衣服,挺疼他的。
小学毕业后他们就搬家了,搬到市中心,与我们有四五站的距离。上初中了,周末就回我这,有时候我过去照顾。就是围着孙女转,我知道孩子爱吃什么,他们爱吃什么我就做什么,爱吃抓饭就做抓饭,她长大了也是如此,她只要在家我就来,都习惯了。现在她又搬回来,我们在一栋楼,能看见他们在身边我就很高兴了。
她是在乌鲁木齐财经学院上的大学,她还在课余时间上过模特课,参加过模特比赛,我去看过,她还获了奖。搞车模的活动,星期天也去,这些都是业余的。在大学搞活动的时候也做过主持,去年毕业别人拿几百,她拿一千多,在大学里表现还是不错的。
晶晶来北京发展,我不愿意她来,很舍不得,就是想让她留在新疆,在我的身边。她在北京刚开始时,在酒店做文员。晶晶总跟她爸爸说,想让我在她这常住一段时间,但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说不准了,就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