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考文献的时候,许秋发现不同于平常用到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对方用的是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过柱子。
然后,仔细看了下作者的单位,是漂亮国的,许秋顿时恍然。
石油醚虽然名字中带一个“醚”,其实根本不是醚类化合物,而是一种比喻说法,形容其轻质、易挥发的特点,属于石化行业使用的俗名,主要成分是戊烷、己烷、辛烷,这些碳原子数量为5-7个的饱和脂肪烷烃混合物。
石油醚和正己烷的极性相似,都是极性非常低的溶剂,理论上在过柱子的时候可以相互替代。
国内的石油醚比正己烷贵,据说国外恰恰相反,正己烷反而比石油醚便宜,因此,国内的文献多用石油醚,而国外的文献多用正己烷。
反正许秋是搞不懂,为什么纯品的正己烷,在国外反而比混合物石油醚贵,不过这也不重要就是了。
下午,许秋还是选择了熟悉石油醚/二氯甲烷的体系,对产物进行过柱子处理。
最终,成功分离、提纯,得到IDTT材料,邬胜男也得到了基于BDT的共轭长度为9的D单元,这种材料被她命名为FN。
返回A501办公室,许秋一边洗手,一边盘算接下来的实验,他还剩下两步反应:
IDTT单元的醛基化反应,得到IDTT-CHO;
IDTT-CHO与几种ICIN衍生物的反应,得到最终的ADA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这两步反应,学姐已经有了不少的合成经验,许秋有系统,因此学姐的经验,就是他的经验,对他来说并不难。
不过,反应再简单,也要花费时间去合成。
如果强行合成,周六加班一天,周日再肝一天,差不多能合成出来两三种最终产物,就是时间太赶了。
许秋看了眼伏案工作着的韩嘉莹,对方似有所觉的抬起头,眨了眨萌萌哒的大眼睛。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许秋觉得心里的某处被融化了。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就像是突然有了软肋又突然有了铠甲。
实验什么的,下周再说吧……
298 悲催的学姐(求订阅)
……
……
……
许秋和韩嘉莹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六。
周日,两人再次切换回工作模式,中午在食堂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实验计划。
韩嘉莹主动打开话题:“PBDB-T系列的单体单元,深城那边通知说有货了,我一共买了500毫克,现在已经发货,这周应该就能到。”
顿了顿,学妹继续说道:“我的第二代H22系列给体材料,和学姐的体系结合,最高效率达到了7.3%,相较于第一代H系列给体,效率的提升一般般,我要考虑开发第三代H系列的分子啦。”
许秋“嗯”了一声,回复道:“FTAZ单元上已经有氟原子了,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引入的位点,目前只能针对BDT单元进行优化,继续优化侧链吧……”
许秋夹了一块干锅鸡块,递入嘴中,思索了片刻,说道:“侧链上噻吩单元保留,杂原子的话硫、氧这些都试过了,可以试一试硅烷侧链,当然也可以在BDT单元上引入氟原子。”
“好呀~”韩嘉莹点点头,说道:“我之前只想到了引入氟原子,因为深城那边有卖对应的单元,就是稍微贵一些,硅烷侧链的话,那就需要我们自行合成了,应该不算难,这两种结构暂定为H3x和H4x体系吧。”
“从合成的角度来看,确实不算难,文献我之前应该有给过你,就是需要用到锡试剂、正丁基锂的低温反应,在BDT两端上三甲基锡,有一定的危险性。”许秋继续道:
“类似的,PBDB-T的体系,后期想要开发新材料,也是需要自行合成单体单元,这个结构可以引入的基团位点更多一些,可以优化的更加完善一些。”
“我会注意实验安全的。”韩嘉莹拍了拍胸脯保证道,过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对了师兄,你听说了嘛,学姐那篇AM的文章,也就是IDT-ICIN体系的意见回来了,说是建议从AM转投AEM。”
“什么时候的事情?”许秋诧异问道,这事情他还真不知道,平常文章的消息都是他比学妹更加灵通一些,没想到这次是学妹告诉他消息。
“今天上午我去问学姐器件性能的时候,她随口和我提了一嘴。”韩嘉莹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学姐的运气有些背啊。”许秋摸了摸下巴不存在的胡须,分析道:“估计魏老师多半是同意了编辑的转投请求,一般这种转投的文章,只要认真修改,都不需要再次审稿就可以直接接收。”
下午,材一216。
许秋从陈婉清口中确认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果然魏兴思妥协了,没有和编辑appeal(申诉),直接同意了转投的请求。
周五意见回来,当天晚上,学姐就把文章意见和正文改好,返回了编辑那边。
其实AEM作为AM的子刊,其地位类似于《自然》和《自然》的大子刊,虽然档次是稍微低了一些,但也没有低太多,AM转一篇AEM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AFM甚至AELM之类的话,那就有些亏了,魏老师多半不会依。
只是学姐一直心心念念的AM,现在再次么得了。
关键之处在于,陈婉清目前已经是博士二年级,新的一学期她就会正式踏入博士三年级,需要整理毕业论文,同时找工作了,做实验的时间肯定不如现在长,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了。
现在有机光伏领域,因为漂亮国缩减了相关的科研经费,出国找博后的难度有些困难。
陈婉清还在纠结,到底是换个方向找博后,还是往工业界发展,抑或者是转行,找找去华威之类大厂的机会,每年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去华威的人也不少,努努力还是非常有希望,当然加班肯定是免不了的。
不过,魏老师课题组的工作强度,理论上应该是超过了华威……
在学术圈,氛围比较“PUSH”的课题组,996+早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而且还是合法的996+。
记者:“你怎么能让你的学生996呢?”
导师:“哦,他们都是自愿的。”
记者:“自愿的也不行,根据《劳动法》巴拉巴拉……”
导师:“哦,你说《劳动法》啊,他们是学生,他们在学习,不是在劳动,不信你看看现在高中生,早上六点半开始早自习,晚上十点结束晚自习,周六周日还要补课,比996还要严重,不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吗?”
记者:“好像有点道理,但又有哪里不对的样子……”
导师:“必须有道理啊,学生的996,怎么能叫996呢?”
事情过去了两天,陈婉清已经接受了文章转投AEM的事实,怎么说AEM也是不错的一区期刊,而且她终于可以洗刷掉过去“二区杀手”的绰号了。
于是,学姐重新恢复斗志昂扬,和许秋商讨接下来的实验规划。
许秋首先提了一个意见:“IDT-T(EH)-ICIN名称实在是太长了,不如想一个简称出来?”
陈婉清笑了笑,说道:“这个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它的简称已经想好了,就叫IEIC,其中IDT简称为‘I’,T(EH)简称为‘E’,ICIN简称为‘IC’,许秋你觉得怎么样?”
“我没有意见。”许秋点点头道:“学姐你自己决定就好,反正现在这个关于ICIN的细分领域目前只有我们一个组在做,也不怕和其他人的名称起的重复。”
陈婉清打开了一个桌面上的PPT文件,说道:“帮我看看我设计的三种分子吧。”
学姐的三种分子分别被她命名为IEICF、IEICO、IEICS。
许秋一边查看反应步骤,一边点评:“第一个IEICF,是在噻吩单元上引入氟原子,这个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购买到对应的单元,然后合成即可,不过这种情况下氟原子占据了原本烷基侧链的位置,难以引入侧链,溶解度可能比较差……我不是很看好这个分子。”
“嗯嗯,”陈婉清点点头,在PPT上改了改,说道:“那我最后再做这个体系吧,你看看另外两个结构怎么样。”
许秋继续查看,IEICO和IEICS结构类似,分别在噻吩上引入了氧、硫杂原子,合成路线稍微复杂一些,需要五步反应。
第一步,甲氧基/甲硫基取代的噻吩,在异辛醇、对甲苯磺酸条件下,引入2-乙基己基(EH)的侧链,取代甲基的位置,形成T(OEH)和T(SEH)单元。
第二步,用溴代反应试剂,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和第一步的产物反应,得到单溴取代产物,T(OEH)-Br和T(SEH)-Br。
第三步,和正丁基锂、DMF两步反应,在噻吩的另一侧上醛基,得到Br-T(OEH)-CHO和Br-T(SEH)-CHO。
第四步,和双三甲基锡取代的IDT发生Stille反应,生成两种具有不同侧链的OHC-T-IDT-T-CHO结构。
第五步,和ICIN反应,生成最终产物IEICO和IEICS。
“总体路线没有什么问题,只有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是新反应,也不算难。”许秋点评道,看来学姐也成长了不少。
“那就好,等手头IEIC体系的数据齐全,我就去做合成。”听完许秋的话,陈婉清心中甚是安定,随口问道:“对了,许秋你上周合成的还算顺利?”
“虽然产物还没有经过核磁、元素分析等表征,但从产物性状来看,应该都成功了。”许秋顿了顿,说道:
“现在拿到了三种ICIN的衍生物,分别是双氯、双氟和双甲基取代的,产量均在5克以上,你的IEIC体系之后也可以用这几种ICIN衍生物,IDTT、FND单元也已经合成完毕,接下来就是醛基化反应和最终的D/A结合反应。”
“进度蛮快的嘛。”陈婉清笑道。
又和学姐闲聊几句,许秋坐在座位上,开始思考今天的实验安排。
去张疆的话,实验时间太短了些,周一还要赶回来开组会……
新材料还没有合成出来,邯丹这边似乎没有什么实验可做……
也没有文章可写……
好像是一个摸鱼的好日子啊!
许秋正想着,突然就看到魏老师出现在了216的门口,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他看。
299 高被引与热点文章(求订阅)
看到魏兴思的目光,许秋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高中时喜欢趴在教室后门观望的班主任的身影……
“许秋,你过来一下。”
“噢,好的。”
两人来到218办公室,魏老师开门见山说道:“下周五到周日,我带你去参加龚远江组织的学术会议,在津城的开南大学,持续三天,需要你准备一下讲稿、PPT和报告摘要。”
魏兴思笑了笑,继续说道:“届时还会有一些其他同行过来,包括一些大佬,清北大学的臧超军,中科院的卢长军,还有前不久刚发表一篇《自然·材料》,开发了IDTBR分子的东南大学的徐正宏,此外Bazan刚好在龚远江那边访问,也会做报告……”
许秋默默分析着,魏老师提到的这些人经常可以从有机光伏领域文章的通讯作者上看到,基本上都是“长江”学者级别的教授,相较而言,魏兴思这一个“青千”,在做报告的人里面应该算是虾米级别的了。
魏老师能够有上台做报告的机会,多半还是因为有机三人组,现在是有机四人组,近期发表了大量文章,要不然他估计去了也就是旁听,没有上台讲的资格。很简单的道理,要是没有成果的话,上去讲什么呢,总不能讲个相声吧。
“讲稿、PPT和摘要这些要准备英文版本的吗?”虽然许秋心里大致有答案,但还是确认般的问道。
魏兴思随口回复:“当然是英文啦,这次龚远江邀请了Bazan过来,说中文的话人家也听不懂。”
许秋点点头,英文也好,自己准备起来会比较省事一些。
语言这种东西,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里,想要发生剧烈变革的难度很大,中文想要国际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通用语还遥遥无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英文都将是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魏老师继续说道:“这次报告,我们主要讲一讲你的PCE11体系,以及组里开发的几种3D-PDI系列的分子,这两个体系其他人应该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至于ICIN的ADA体系因为目前还在研究中,不适合提前在这种大会上讲出来。”
许秋“嗯”了一声,表示理解,除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或者对方是学术圈巨佬级别,才会私下里把未发表的工作告知对方,让对方提提意见之类的。
而像这种大会,龙蛇混杂,假如把还在做的工作提前漏了出来,可能你前脚刚讲出来,别人转头就把你的材料给抄了,做个类似的结构,然后抢先发表一篇差一点的文章……
毕竟别人可以说是自己想到的,碰巧和你的想法撞车了,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魏老师交待完下周开会的事情,又提了一句“陈婉清AM文章已经转投到AEM”,接着问了问许秋在张疆合成的近况。
许秋如实汇报,表示:“他和邬胜男一起合成了两种D单元和三种A单元,目前还没有合成完。”
魏老师点点头,他是做有机合成出身的,自然知道做有机合成的难度不低,并且时间跨度通常很长,因此并没有多问。
学术圈的导师制度,一般很少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这一点还算不错。
许秋从魏老师那里拿了一盒蜂蜜柚子茶,返回216,开始准备下周五报告用的材料。
这次的报告比较正式,需要写一个英文版本的摘要过去。
像这种重量级来访嘉宾很多,级别也比较高的学术研讨会,一般都是会提前在学校里贴出海报进行宣传的,摘要就是用来上海报的。
不过,事实上,这种海报宣传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一般很少有路人会去专门去旁听这种理工科的科研报告,因为这种报告,除非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不然根本听不懂。
许秋之前大二的时候就被辅导员拉过去强迫听报告,关于一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作用机理,那时候完全听不懂,听的他都快睡着了。
据田晴、陈婉清她们说,学校对研究生是有强制听报告的要求,“听20场学术报告,做1场学术报告”是毕业的前置条件之一,许秋觉得这项制度,培养学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估计也是担心老师们做报告的时候,每次都是无人问津,就比较尴尬……
相较而言,文科的报告还好一些,像经济学或是国际关系的报告人会比较多,因为一般人都能听懂,可以增长见识,而且魔都综合大学是以文科见长的,像新闻系、国经、管院都是热门的专业,里面很多教授都非常厉害,有些老师甚至还出圈了,在网上也有不少粉丝。
这次的三份材料,PPT、讲稿和摘要,因为是英文版本的,所以都不算太难做,只需要稍微花费一些功夫,把之前的发表的文章整理一下就可以。
PCE11的体系,包括许秋的三篇文章PBT4T、PCE11以及PCE11体系的侧链调控,还有学妹的P3T、P5T体系,以及学姐的PCE11结晶性研究工作,一共有六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