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第13节

  所以珀菲科特并没有特别在意保密的事情,之所以对奥利弗说的这么严重,也只是在考验一下这个胖子值不值得信任罢了。

  而奥利弗则在听完了珀菲科特的话之后,愣了几秒钟都没有反应过来。

  毕竟,世界要毁灭了,这个话听着就很荒谬,甚至让人有几分想笑。

  世界好好的,怎么可能会毁灭呢?开玩笑也不是这么说啊!

  然而珀菲科特认真的样子,以及自己打听到的各种消息,都充分说明了这件事似乎并不是一个玩笑。

  所以在扯了扯嘴角,试图笑一下活跃气氛,结果却看到珀菲科特脸上并没有任何开玩笑的神色之后,奥利弗也不由的面色僵硬的问到:“世界真的要毁灭了吗?”

  “是的,根据我的推算和皇家天文学会的预言,这颗星球的地核将在三百年内冻结,而对于人类来说,现代社会的崩溃倒计时已经只剩下三年。”珀菲科特终于站起了身,看着依旧不敢置信的奥利弗,向他解释道:“在未来三年之内,朗顿城的气温将会降至零下四十度,你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

  “我知道,我曾经去过希波尼亚,见识过那里的寒冬。”奥利弗有些不礼貌的打断了珀菲科特的讲解,脸色变得有些苍白的颤抖着,他用一种近乎恍惚的语气说道:“那是足以冻碎钢铁的寒冷,没有人能够在那样的寒冷中生存下来!”

  “事实上,是有人在那样的寒冷中活下来的。”珀菲科特想到了一个在那样的寒冷之中把自己锻炼成了钢铁的人,但她却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延伸下去,只是对奥利弗说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帝国的子民能够在那样的寒冷之中活下来。”

第35章 鸡肋的装置

  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下让人活下来,如果是在以前奥利弗一定认为这个人是脑子有病。

  毕竟正常人没事谁会去想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生活呢?

  就算是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特人与冰霜一族,也都仅仅只是在较为温暖一些、夏季能够露出地表生长植物的地区生活。

  没有谁真的脑子有病到在夏季也为冰雪覆盖的永恒冻土区域生活,那种地方连食物都很稀缺,想要活下去基本上可以算是天方夜谭。

  即便是喜欢把人往那种地方流放的罗夏,也仅仅只是把罪犯流放到希波尼亚。

  那里虽然冬天确实冷的字面意思上的要命,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让人生存下去的。

  但在珀菲科特的推算当中,三年后的朗顿即便是在夏天,也会和希波尼亚的冬季相当,在这种环境下想要生存,不啻于让人在北极玩荒野求生。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工作才显得格外的重要。”珀菲科特向奥利弗解释着,同时也在告诉他接下来要做什么:“帝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那些贵族还在扯皮浪费时间,但我们却可以先行动起来。

  女皇陛下给了我特命全权,所谓的北极科考计划只是一个幌子,一个用来遮掩我们真实目的的幌子。

  借口进行北极科考和建立永久考察站,让科学家们开发和研究相关的抗寒材料与保温建筑技术。

  与此同时在新大陆建立一个前哨基地,用于测试这些技术的同时,也可以评估在极寒环境下人类究竟要如何生存。”

  “所以女爵阁下您希望我跟随您一起前往新大陆,为的就是这个吗?”奥利弗理清了思绪,精明的商人头脑重新上线,很快就明白了眼前的局面和他所揣测的机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该说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如果错过了,以后做梦梦到了都会爬起来给自己两巴掌的机会。

  但同样,真的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也就没有什么以后可言了。

  奥利弗并不认为自己区区一介商贾之辈,能够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寒环境下生存下来。

  当年前往希波尼亚的经历已经是他此生最糟糕的记忆,他从未想过自己还要再经历那可怖的白色地狱。

  然而命运往往喜欢跟人开恶劣的地狱玩笑,现在整个世界都将变成那可怖的白色地狱,奥利弗并不认为自己能够逃过一劫。

  所以他很快就整理好了心情,对珀菲科特问到:“那女爵阁下,我们该从何着手呢?”

  “还是和以前一样叫我布兰德利斯吧,我还不太习惯被人叫女爵。”珀菲科特考虑了一下,这才对奥利弗说道:“关于应对末日灾难的事情我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古老的东方将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分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我们要应对末日灾难其实也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我已经委托朗顿大学的炼金系和物理系开发和研究耐寒材料,同时工程系那边也在着手研究在极寒环境下如何快速建造房屋,所以‘住’的问题不用担心,以朗顿大学的科研能力,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能够有一座温暖的小屋可以对抗寒风,那即便是极寒也没有那么的难熬。”奥利弗对此也微微点头。

  去过希波尼亚的他清楚的知道在那种寒冷的环境下如果连一个能够防风保暖的住所都没有,那根本不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冻也冻死了。

  “除了‘住’,剩下的‘衣’是最简单的,但很显然在极寒环境下‘衣’并不简简单单只代表衣服。”珀菲科特对于这一切都有着全面的规划,但她此时却想听听奥利弗的看法,于是对他问到:“关于这一点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面对珀菲科特的询问,奥利弗想了想说道:“我曾去过希波尼亚,那里的洞天冷的惊人,想要对抗那种寒冷不仅仅需要保暖,还需要防风。”

  虽然不愿意去回忆自己的那段经历,但奥利弗还是向珀菲科特说着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明白这除了是珀菲科特对他的考验之外,也能拯救更多的人。

  “所以皮草是最合适的选择吗?”珀菲科特看向了奥利弗,用一种深邃的眼神注视着他。

  然而奥利弗摇了摇头,否定的说道:“皮草虽然保暖,但在希波尼亚那种极寒环境下反而让人行动不便,而且我们不可能给每一个人都发一件毛皮大衣。

  我记得前两年市面上出售过一种小型的取暖器,轻便的可以挂在身上,那种东西如果能够普及的话……”

  “你说的是这个吧?”珀菲科特从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小巧的金属盒子,随后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东西在市面上刚出来的时候我就有关注,也还对它进行过研究,但这很不实用。”

  说着,珀菲科特便将其递给了奥利弗。

  接过这个小巧的装置,奥利弗上手一阵摆弄,便明白了珀菲科特为什么说它不实用。

  以奥利弗的眼界自然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是通过炼金术打造的,上手将装置打开之后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这个装置的内部是一个复杂如同钟表一般的机械结构,中间有一个凹槽,里面还有一些灰烬。

  “它的运作原理就是将点燃的煤块或者木炭放在这个凹槽里,然后通过内部复杂的机械结构来维持木炭或者煤块的缓慢燃烧,从而稳定的释放热量。”珀菲科特向奥利弗解释着,但脸上的表情却显得相当的鄙视:“它里面的装置让燃料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可以维持在这个小装置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内,一块拳头大的无烟煤大概能支撑这玩意燃烧一小时。

  我核算过它的制造成本,在我不考虑使用贤者之石的情况下,它大约需要二十金镑,而一个能够拿在手上的黄铜暖手炉,即便是市面上制作最精美、价格最高的,也不过只需要五金镑。

  并且前者需要一个至少是联合级别的炼金术士,而后者只需要一个熟练的铜匠。”

第36章 人工合成材料

  很显然,这个小巧而精致的取暖器并不适合用来作为末日灾难中的取暖设备来大规模使用。

  一切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意义,就更不用说这种仅仅只能供给少部分人使用的昂贵玩具了。

  毕竟除了成本问题之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能够度过这场灾难,而不是让本就可以度过这场灾难的少数人过的更舒服。

  这其实也是秩序和规则存在的真正意义,也是文明真正的体现。

  如果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存在,那么强者就能够肆意掠夺弱者,从而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而规则与秩序的最直观体现——法律,便是在削弱强者、保护弱者。

  如果弱者觉得法律是在偏帮强者,那一定是错觉,因为如果没有法律,强者对弱者的掠夺将会是肆无忌惮的,甚至会随意践踏弱者的生存权力与生命。

  而法律的存在,恰恰使得强者不能肆意的掠夺弱者的生命与生存权力,保护了他们的存在。

  尽管在某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为了剥削和压迫,但无可否认的是秩序的存在始终是在保护弱者,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句名言——再坏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

  而从这句话出发,对于珀菲科特而言,在应对这场灾难时她其实有两个选择。

  第一,选择尽可能的提高保障水平,让少数“精英”以更高的概率存活。

  第二,选择尽可能多的保证更多的人活下来,代价则是每个人的生存标准都会被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仅仅只能保障生存。

  选择前者,是所谓的最理性选择。

  因为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与其摊薄这些宝贵的资源,让更多的人以低水准的生存水平存活,不如保障少量精英的高质量生活水平。

  毕竟低水平的生存保障其实是存在着危险与隐患的,因为较低的生存保障条件也就意味着它的容错率更低,承受危机的抗压能力也更低。

  如果环境维持在一定基准线不变,那这么做还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但环境一旦恶化,并且超过了承受上限,那么整个社会体系都会崩塌。

  而将同样的资源集中到少数精英群体身上,则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生存概率,有更多的资源去做冗余设计。

  这样即便环境异变或者有其他灾害发生,依旧拥有着较高的生存几率。

  然而同样,这样做也存在着缺陷,那就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是需要数量占大多数的基层,以及达到一定规模的整体数量的。

  只保障少数人的生存确实可以提升他们存活的几率,但少数精英并不能撑起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用一个相对较低的生存标准维持一定数量的人口,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的基层,再在这个基层之上维持少部分精英。

  但这是一个理想模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其实很难实现。

  因为决策者是很难把握这个所谓的相对较低的生存标准究竟是怎样个低法,以及一定数量的人口究竟是多少。

  虽然社会学家和生物学家可以计算出维持人类种群自然繁衍和基因多样性的人口数量,但他们并不能保证这个数字就一定能扛过末日的灾难。

  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发生大的变故导致人口降低。

  而且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相对较低的生活标准虽然比尽可能多的让更多人活下来有更高的抗压能力,但这个更高也只是相对而言,谁也不能保证它就刚好能扛过环境的异变。

  所以与之相比,感性一点的让更多人活下来,或者理性一点的尽可能保证少数人活下来,就要容易做出选择的多。

  而且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前者不需要考虑选择让谁活下来,后者也不需要考虑选择让谁活下来。

  不过比起这个,珀菲科特现在还是需要解决摆在眼前的问题。

  “我有个朋友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材料方面的课题,或许他能帮到我们。”奥利弗脑子转的很快,既然无法通过制造炼金装置来实现个人保暖,那就从衣服或者其他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这一点上出发,他所认识的一个研究人工合成材料的朋友无疑可以派上用场。

  听到奥利弗说认识研究人工合成材料的人,珀菲科特倒是没有感觉到意外。

  这个世界虽然因为炼金术的存在,并没有发展出化学这门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化学不存在了。

  事实上就像珀菲科特穿越前的世界一样,早期化学其实就是炼金术的一部分,只不过原世界并没有神秘存在,炼金术里那些神神叨叨的部分就逐渐消亡,而更务实求真的化学随之发展起来。

  但在这个存在着神秘的世界,发展起来的是炼金术,于是化学这门学科便没有从炼金术中分离出来,它只是炼金术的一部分。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归属于化学研究的项目,在这个世界依旧属于炼金术的范畴。

  比如说在原世界诞生了塑料、化纤、涤纶、腈纶等等诸多人工合成材料的化学研究,在这个世界就是彻头彻尾的炼金术。

  不过也正因为都属于炼金术,这些研究相对来说并不怎么受人待见。

  毕竟炼金术能做到的事情不是单纯的化学能相比的,最起码一点,化学也是讲科学道理的,但珀菲科特的贤者之石可不讲这些,它是能打破物质守恒和等价交换原则的。

  所以对于炼金术士们而言,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物质转换,比如说点石成金、长生不老这些,而不是发明聚酰胺纤维给女性搓丝袜。

  这些没有任何神秘力量参与,甚至于都不需要发动炼金术就能够获得的物质变化,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炼金术士才会去研究,也因此他们往往有些被瞧不起。

  不过珀菲科特对此并无任何偏见,她只是对奥利弗说道:“你可以让你的朋友试试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出类似于棉花的人工合成材料,如果他能做到的话北极科考计划可以有他一份。”

第37章mm导气式自动狙击步枪

  将奥利弗送走,珀菲科特也返回了自己的实验室。

  脱掉了身上用于见客的长裙,重新换回更轻便的衣服、披上白大褂回到实验室,珀菲科特决定做点其他事情换换脑子。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应对末日灾难的事情,令她感到疲惫和压力之余,也让她觉得自己的思维都僵硬了。

  毕竟长时间的思考同一个问题,是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的。

  她须要做点和末日灾难无关的事情来让自己的大脑放松一下,免得把自己绷得太紧。

  通常来说,以珀菲科特的习惯,她会鼓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比如说会飞的机械小鸟、会唱歌的人偶之类的炼金术造物。

  这既可以放松大脑思维,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技艺,制作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算是一举数得了。

  不过虽然是随意鼓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但通常来说珀菲科特还是会给自己的这种闲暇放松定下一个大致上的基调和目标。

  比如她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一把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些超纲的大口径自动狙击步枪。

  在原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燧发枪都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枪管里没有膛线,子弹是靠推杆从枪口塞进去的,打一发就得停下来花费大约半分钟的时间来装填。

  能够在一分钟之内打出三枪的,已经是效率极高的精锐老兵。

  那个时候对火枪的使用,也就只有被后世嘲笑为排队枪毙的线列步兵。

  人类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使用德莱赛针发枪、毛瑟1871式这样的单发装填步枪,子弹也从纸壳定装黑火药子弹向着铜壳无烟火药过渡。

首节 上一节 13/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