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练力量的KG,纳什,刚刚从力量房出来的基里连科,甚至连刚办完签约手续、正在整理更衣柜的王治郅,都对新来的瘦高个小子投来了或审视、或好奇的目光。
训练馆的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汗水味、橡胶地板和皮质篮球混合的气味,以及一种……新赛季将至、新队友融入的微妙新鲜感。
“人员总算到齐了。”陆远站在二楼的观察窗口,看着楼下新老队员那带着各种表情的初次互动,长长舒了一口气。
夏天的喧嚣——选秀的布局、自由市场的角力、不期而至的闹剧都暂时告一段落。
该砸的钱砸了,该做的交易做了,该签的合同签了。
剩下的,就是把这一批人捏合在一起,看看他们究竟能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伙计们!”陆远按下对讲机,声音清晰地传到训练馆每个角落。
楼下交谈的声音小了下去,目光纷纷投向楼上窗边的那道身影。“热身结束!明天早上八点,全员集合!2004-2005赛季尼克斯夏训营,正式开始!准备好……迎接比上赛季艰难一百倍的新挑战和……目标了吗?”
回答他的,是一阵混杂着口哨、拍球声和几声中气十足的“YES, Coach!”的热烈回应。
训练馆顶灯的光芒,仿佛因为这句挑战宣言,更炽热了一些。
楼下,基里连科默默地将自己的包放进标注着“AK47”的更衣柜里,眼神扫过崭新的环境;纳什在和韦德斗牛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斯潘诺里斯则在一角默默地练习着罚球,想要用最快的速度融入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联盟之中。
窗户玻璃映着陆远的面孔。他拿起战术板,在上面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和一个更大的惊叹号。
第274章 训练!体系转换!
尼克斯的训练基地像个巨大的蒸笼,只不过里面烹煮的不是食物,是篮球运动员的汗水、碰撞和野心。
馆内,空调轰鸣着对抗户外的热浪,更压不住硬木地板上如同战鼓般密集的篮球击打声,球鞋磨擦的锐利嘶鸣,以及男人粗重喘息间迸发的短促指令。
“换!轮转!跟上!手!把手给我举起来!”教练组的吼声此起彼伏,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训练的节奏,也抽打着空气中那股名为“新赛季”的紧绷感。
陆远叉着腰站在场地中央,汗水浸透了他训练服的领口。
他的目光像个扫描仪,一寸寸掠过场上捉对厮杀的队员。
加内特刚刚用一个标志性的凶狠封盖,把斯潘诺里斯信心满满的上篮扇飞出界外;
韦德则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带着一股子蛮不讲理的冲劲儿一次又一次的从人缝里扎进去;
基里连科那对修长的手臂,活像两张大网,总能出现在对手最不想看到的地方,让史蒂芬·杰克逊一次漂亮的横传球成了送给他的一次失误。
而在远端,李冉——那个浑身像装了弹簧、永远不知疲倦的小个子——正死死粘着持球的科沃尔,仿佛要融进对方的身体里,科沃尔每挪动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
“好了!停!集合!”陆远拍了拍手,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整个球馆的喧嚣。
球员们喘着粗气,胸膛起伏着聚拢过来,一个个汗流浃背,训练背心紧贴在身上。
锡伯杜拿着战术板走过来,沃格尔则抱着一摞打印出来的图表和数据。加上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的帕特里克·尤因和查尔斯·奥克利,还有远在球馆角落里自己加练三分的老神射手戴尔·库里和史蒂夫·科尔——这就是陆远下赛季身边的智囊团。
“大家伙儿喘口气,”陆远抹了把下巴上的汗,“开场这一节对抗,进攻还行。纳什,挡拆启动的那瞬间节奏感是对的,但德韦恩,你冲进去之后,别光顾着找天上飞的,瞄着点弱侧底角。”
韦德点点头,咕咚灌了一大口水:“知道了,头儿。下次看到AK空了就甩给他。”
“AK,外线空了你得坚决点,”沃格尔在一旁补充道,指着战术板,“哪怕投不进,也得投!不然人家就收缩成铁桶了。”
基里连科抿着嘴,微微颔首。
他的防守让所有人都放心,但远投确实还需要更多自信。
“至于首发的问题,”陆远声音沉了点,目光扫过加内特、李冉、基里连科、韦德,最后落在斯蒂夫·纳什身上,“前几天的练习和今天来看,KG、李冉、AK、德韦恩和史蒂夫,这个组合磨合得相对最快,场上空间感和轮转意识目前是最好的。所以季前赛开始阶段,我会暂时把这个组合作为首发来继续深入磨合。这绝不是最终答案,更不看谁的名气大,只在于谁能最好地融入我们的体系。”
李冉听到“首发”时,呼吸微不可查地加重了一下。没人比他更清楚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蓝领走到这一步付出了什么。
加内特则是一脸平静,但眼神里闪过一丝锋芒毕露的斗志。
纳什只是笑了笑,捋了捋被汗水打湿的头发。
“但是,兄弟们,”陆远话锋一转,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光进攻‘还行’可不行!我们上赛季进攻排联盟第一次,没问题。可这赛季,我要看到我们的排名前头贴一个标签,一个真正让人闻风丧胆的标签——”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强调:“进攻第一的同时,我们还要成为一支防守强队!”
“我们要在保持进攻火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拼了老命地把防守效率给我搞上去!上赛季我们丢了多少分?有多少关键时刻,我们其实防不住对面的箭头人物?”陆远的问题像敲在每个人心上。
助理教练锡伯杜适时地踏前一步,他就是干这个的。他那张平时挺严肃的脸此刻更是紧绷着:“头儿说的没错!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一套能让任何强队都头痛欲裂的防守体系!这套东西,头儿、我、还有弗兰克,花了整个休赛期,把脑袋都快熬秃了,给它起了个名——‘体系转换防守’。”
沃格尔立刻配合地打开他的笔记本电脑,用投影仪在墙上打出一段简洁清晰的战术跑动解析动画,以及关键的几条战术核心原则:
无限换防的骨架:对付如今越来越流行的挡拆战术核心。场上无论身高位置(除了特定战术布置的陷阱外),从一号位到四号位都要有能力随时互换。
轮转协防如血液流动:任何一环被撕开或突破,临近的球员必须以最快速度形成第一道协防屏障,同时远端球员必须高速收拢防线,绝对不给对手外线空位三分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底角射手。
高压迫、强对抗、持续施压:从对方第一次运球、接球开始,就必须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身体接触和干扰,就像李冉缠住科沃尔那样。让对方每个动作都做不舒服。核心是制造失误,推反击!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沟通!沟通!还是沟通!场上五人,必须是五个共享视野和意图的雷达。每一个挡拆的方向判断,每一次轮转的选择,都必须喊出来!
“这看起来很美?”陆远看着墙上的流程图,“纸上谈兵谁都会!现在,把它给我练到骨头里去!”
锡伯杜走到场边,开始布置第一次防守演练。“1组首发:KG、李冉、AK、德韦恩、史蒂夫,防守!”他指向另一组:“2组:大郅、凯尔、史蒂芬·杰克逊、斯潘、科尔!进攻就打简单挡拆战术!”
对抗随即开始。
第一次进攻,斯潘诺里斯和李冉对位。
斯潘诺里斯利用灵活的脚步迅速呼叫大郅上来掩护。
李冉立刻反应,几乎在同时吼了出来:“挡拆来了!高位!”
他奋力挤过掩护,同时,防守大郅的加内特没有选择原地防守或换防,而是立刻向外稍提一步,逼迫斯潘诺里斯不敢直接跳投或轻松传球给顺下的大郅,因为加内特的位置刚好卡住了部分路线。
斯潘诺里斯犹豫了一下,选择击地传球给掩护后短暂处于空位的科沃尔。
几乎是球出手的瞬间,原本在弱侧底角防守史蒂芬·杰克逊的韦德动了!
他像一头锁定猎物的猎豹,舍弃了原本的人,飞速扑向拿到球、准备出手的科沃尔!
高大的基里连科在斯潘诺里斯传球前就根据李冉的提示,脚步迅速向科沃尔的方向移动了一小步。
当韦德扑向科沃尔时,基里连科顺势换防卡住了被韦德放空的底角史蒂芬·杰克逊!
这一来一回,速度快得科沃尔刚刚调整好投篮姿势,韦德的指尖就已经罩到了他的眼前。
科沃尔只能调高弧度强行出手!
篮球砸框而出。
李冉早已判断好落点,奋力从人群头顶摘下篮板!
“停!”锡伯杜的声音像打雷,“看到了吗?这就是‘体系转换防守’的味道!李的提前喊话,凯文的延误,德维恩的轮转速度,AK的补位!还有李的篮板!非常漂亮!但这还不够!德维恩,你轮转过来虽然快,但最后那下扑防有点猛了,容易犯规。记住给压迫,但脚步稳住。”
“好的,教练!”韦德喘着气应道,眼神里的兴奋大于疲惫。
“再来!”陆远在场边催促。这第一次成功的防守案例,给了球员们巨大的信心和冲击力。
一遍又一遍,枯燥又磨人的训练在继续。
球员们像被上了发条,在这套复杂而严密的防守体系中拼命奔跑、沟通、对抗。战术板上的线条化为了场上的血肉挣扎。
加内特是整个换防体系的轴心和扫荡核心。
他的怒吼是场上的最强音:“换!换!”
“这边空了!补!”
“注意底角!”
他庞大的身躯覆盖着巨大的区域,随时能扑向外线也能快速收归禁区。
他对李冉的篮板保护能力尤其看重:“冲!抢!不要怕点篮板!我帮你顶着下面!”
王治郅和尤因、奥克利这些同样有身高的内线在训练中就深刻感受到了加内特带来的防守压迫感。
李冉则是这套体系里的“粘合剂”和“搅屎棍”。
他那股牛皮糖一样撕咬式的单兵防守是起点,更可怕的是他的活力和无处不在的补防嗅觉。
训练中,他甚至能在韦德轮转出去补防漏掉的远端后,自己又能出现在意想不到的位置干扰试图二次传导的球路。
“这小子……满场都是他……”科尔在一次被李冉从身后掏掉球后,无奈地摇摇头笑道。
基里连科是最让人省心的环节。
那对长臂简直是轮转换防的作弊器。
他往往只需要移动很少的位置,靠着臂展就能干扰一大片区域。
他在补防弱侧和干扰对手高吊传球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陆远不止一次看到斯潘诺里斯试图给低位的大郅送击地传球,半空中就被基里连科那神出鬼没的手给打飞了。
纳什不再是防守端的黑洞。
虽然他身体天赋有限,但凭借着极高的篮球智商和提前预判,以及陆远为他安排的靠近进攻发起点而不是核心攻击手的防守定位,通常去对位对方投手或组织能力弱的球员,将持球突破者推给李冉或轮转过来的其他人,他反而成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挥节点。
“小心挡拆!”
“要溜底线了!”
纳什清晰冷静的提示,往往能把潜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韦德则是外线轮转中最锋锐的那把刀。
他恐怖的爆发力和速度,让他在弱侧协防、补防对方射手时效率惊人。
有时他轮转扑防的架势,能把对手吓得动作变形。
锡伯杜不断在给他踩刹车:“德维恩!压一下重心!身体控制!你是要封堵投篮路线,不是把他撞飞搞个犯规出来!”
史蒂芬·杰克逊和科沃尔,作为替补席上重要的锋线火力和三分点,也被陆远要求必须深度融入这套防守。
杰克逊强悍的身体素质在对抗中是个优势,但他的选位和横移需要更精细的训练。
科沃尔则需要在脚步和干扰对方投篮上付出加倍的努力。
年轻的斯潘诺里斯虽然进攻端让人眼前一亮,他那欧洲后卫特有的灵动突破和传球让训练中的纳什都连连叫好,但在防守端尤其是对抗强壮的美国后卫时,就显得非常吃亏,成了防守演练时对方最常“打”的点。
李冉没少在训练中“特殊照顾”这位新来的欧洲小弟,带着他在轮转换防中跑位,教他在NBA尺度下如何强硬又不失位的贴防。
帕特里克·尤因和查尔斯·奥克利这两座在篮下拥有巨大威慑力、经验丰富的老内线,则更像是一道坚实的保险。
在主力中锋加内特需要下场休息或者面临犯规麻烦时,他们就是守好禁区、抢关键篮板、做好最后一道闸的定海神针。
尤其是奥克利,虽然上场时间会比尤因更少,但他往篮下一站那股气势,以及他那点抢篮板的绝活儿和对“脏活儿累活儿”的门儿清,对年轻球员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熏陶和压力。
尤因更多是在技术细节上指导球队如何做好护筐和挡拆防守选择。
训练是残酷的。
在接近40度的高温天气里,虽然球馆内24小时冷气不停,但是一遍遍重复着高强度的跑动、对抗、思维转换,球员们的汗水还是将地板湿透了一片又一片。
球员们的体力极限被反复挑战。
摔倒、碰撞、失误,都是家常便饭。
“脚步!速度!轮转要快!别给对面思考时间!”锡伯杜的嗓门有点嘶哑了。
“注意你的手!史蒂文(杰克逊)!别老想着断球!举高!干扰视线!”沃格尔拿着DV机,录下一段段轮转不流畅的画面,准备事后剪辑出来给相关球员“加餐。”
“纳什!位置!你的位置在弱侧!”
加内特即使在疲惫中,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李冉在一次拼抢篮板中和加内特双双摔倒在地,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但是两人随即龇牙咧嘴地爬起来,互相拍拍屁股,什么都没说又投入了下一次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