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恩斯多夫的手指用力地点着桌面,仿佛在盖章:“他的责任!是他顽固的战术体系无法匹配现代篮球和超级明星的需求!是他刻薄的管理方式导致了球员关系紧张和更衣室失控!是他临场指挥不力、缺席生死战后对球队造成毁灭性打击!”
决定已下,不容置疑。
为了保住球队未来的摇钱树核心和自身管理层的体面,主要是他老板的面子,牺牲一个已经被证明不可控又公开分裂球队的前教头,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勒布朗那边……”帕克森小心翼翼地试探,“这份‘定责声明’一出,对他的压力会非常大……”
毕竟老板刚刚才差点把他也划入“废物”行列。
莱恩斯多夫的眼神闪烁着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冷酷:“压力?年轻人嘛,总要经历点风雨。谁年轻时没犯过错?重要的是未来的价值!他才19岁!整个联盟都看着他那无与伦比的潜力!”他语气放缓了些,“你要让他明白,球队选择了他,未来就是他的核心。但这一次的教训,必须深刻!他同样需要对这次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更衣室风暴,承担作为核心球员应负的那份责任。私下里,你要让他清楚,‘证据包’的威胁永远都在我手里。这是制衡!为了确保未来的……‘协调’。”
帕克森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老板的决定就是最终答案:全力保詹姆斯,把所有过错甩给即将成为“前教练”、而且是主动“撂挑子走人”的布朗。
“那……G4?”
“打!当然要打!”莱恩斯多夫眼中没有任何对比赛本身的期待,只有冰冷的商业算计,“弃权?那不正好告诉全世界我们彻底完了?让迈克(助教)带队去打。输是板上钉钉,但要输得不那么难看!给詹姆斯找个‘伤病理由’轮休他!让年轻人上去锻炼!输30分以内就谢天谢地了。让这轮该死的、丑陋的系列赛快点结束!我现在只想把这场该死的公关灾难尽快翻篇!”
尼克斯训练馆里,气氛截然不同。
训练已经结束,队员们做着轻松的拉伸,有说有笑。
加内特和李冉在交流防守心得,科尔和科沃尔在练习底角三分投射后的跑位,气氛融洽得像一个紧密的大家庭。
这种自发性的沟通互助场景,是当年陆远公牛王朝鼎盛时期的标志性缩影。
陆远双手插兜站在场边。
他当然收到了最新的线报,更衣室第二次冲突、“证据文件夹”事件、布朗彻底辞职、消息传得满天飞……芝加哥公牛正以火箭坠毁般的速度滑向深渊,成为全联盟茶余饭后最大的笑柄。
一天后,当系列赛第四战即将在芝加哥联合中心打响之前,公牛官方终于发布了姗姗来迟的联合声明。
声明措辞极其官方,但核心意思无比清晰:在经历了“极度令人失望和痛心的第三战后”,主教练拉里·布朗先生“出于个人和职业原因”,“主动”向球队提出辞去主教练一职,即刻生效。球队管理层“遗憾地”接受了辞呈。
声明着重强调了布朗在系列赛期间的“策略执行不力”和“意外缺席关键指挥”对球队造成了“重大且不可逆转的伤害”,严重干扰了比赛的正常进行(直接定性布朗是惨败主因)。
至于詹姆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衣室冲突细节以及对布朗那些指控的回应?
声明中只字不提,只是冷冰冰地表示勒布朗·詹姆斯将因“腹股沟不适”缺席G4,由助理教练带队完成系列赛剩余赛事。
公牛队将全力投入休赛期的调整和重建工作。
这份完全把布朗钉在耻辱柱上的声明,意图极其明确:牺牲布朗,堵住部分媒体的嘴,强行将更衣室风波定性为“前教练个人问题引发不幸事件”导致惨败,与核心球员詹姆斯无关,与管理层更是毫无瓜葛。
这份“体面”的声明,引发了轩然大波。
比赛前半小时,联合中心客队通道口已经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想听听刚刚看完这份声明、即将亲手将前东家彻底淘汰出局的陆远的评论。
当陆远在安保人员的簇拥下现身时,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
“陆教练!您刚看完公牛关于拉里·布朗教练辞职的声明了吗?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一个记者几乎把话筒戳到陆远脸上。
陆远停下脚步,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语调平平,却带着一种刻意得无法忽视的“平和”:
“嗯,看了。这份声明……写得确实挺‘体面’。”
“体面”两个字被他咬得很轻,但讽刺意味却像细针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更像是在给记者们留足品味的时间:
“首先,拉里吧,我和他……关系不怎么融洽,这大家都知道。他这个人,固执、强硬……有时候甚至有点偏执,这确实是事实。他带队的风格和管理方式嘛……肯定有争议,这点我不评价。”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帮布朗说话,但接下来的转折才是关键:
“但是呢,”陆远话锋一转,嘴角那丝刻意的“平和”笑意加深了些,“看到这份声明,还是让我有点……怎么说呢,挺感慨的?”
他扫了一眼周围密密麻麻的摄像机镜头,语气陡然变得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而冰冷:“一支刚刚被对手在自己主场屠杀了50分、自己内部还打得乌烟瘴气、一团乱麻的球队……管理层现在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第一时间把锅全部打包,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全都推到刚刚辞职的主教练一个人头上?这效率……啧啧,真高。”
他轻轻啧了两声,这简单的音节在死寂的氛围下显得极其刺耳:“从50分的巨大分差,到更衣室里的……嗯,‘分歧升级’。这种灾难级别的溃败,居然能让管理层在两天之内就如此干净利落地‘切割’完毕,还能发表这么一份‘思路清晰’的定责声明……这‘危机公关’的水准,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从业者学习。就是不知道他们做决定的时候,有没有顺便看看录像回放,数一数那50分都是怎么一分一分丢掉的?”
陆远说完,没再给记者们更多提问的机会,对着镜头露出了一个极其标准的、毫无温度的“商务式微笑”,然后抬手轻轻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在安保的严密护卫下,大步流星地走向了球场通道,留下身后一片哗然和闪光灯疯狂闪烁的背景。
他的话,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充满了冰冷的毒液。
他没有为拉里·布朗辩解一句(他也绝不会),但字字句句都如同钢针,精准无误地刺穿了公牛管理层那份所谓的“体面”声明背后的虚伪、冷酷和荒谬。
他不评论詹姆斯的对错,但他的讽刺直接点明了灾难的根源——一支球队整体性的崩塌,岂能是一个教练就能“全锅”背负得了的?
公牛管理层试图用“甩锅大法”将丑陋不堪的现实包装成一个“不幸的个人悲剧”,然后匆忙翻篇。
但在陆远这轻描淡写却狠辣异常的讽刺下,这份包装被撕得粉碎,露出了下面更加狼狈不堪的核心:他们选择保留了一个深陷漩涡且有“证据污点”的年轻核心(詹姆斯),同时毫不犹豫地牺牲了一个即将离去的功勋主帅(尽管这个主帅也绝不是无辜的),只是为了那虚幻的“体面”和未来的“商业价值”。
而这支被寄予厚望的芝加哥公牛,在季后赛的关键舞台,在曾由陆远亲手打造的王朝故地,就这样以一种彻头彻尾的、分崩离析的闹剧方式,迎来了他们最不堪回首的句点。
两天前更衣室里布朗摔门而去后遗留的那份沉重、那个低垂着头挣扎于狂暴与耻辱之间的19岁身影、还有那份躺在保险柜里却像幽灵般盘旋在球队上空的“证据文件夹”……这些阴霾,远非一份冰冷的公关声明就能驱散。
它将成为缠绕这支球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重枷锁,正如场边那巨大的公牛LOGO下方,印着“陆远时代”三连冠的荣耀此刻在暗淡的灯光下,仿佛也在无声地嘲笑着眼前这场令人唏嘘的崩塌与闹剧。
芝加哥联合中心的夜晚透着一股死寂,和以往喧腾到让人血脉喷张的氛围截然不同。巨大的场馆穹顶仿佛都蒙上了一层灰暗的滤镜,连炫目的灯光似乎也暗淡了几分。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败局已定、绝望,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近乎窒息的死寂。
东部半决赛第四场,公牛与尼克斯的对决。
悬念?在这场比赛开打前几小时公牛那份“体面”声明发布后,就已经彻底失去了意义。公牛队的板凳席,气氛更是诡异到了极点。
拉里·布朗那撕破脸皮的反击和他留下的“证据幽灵”(那份锁在帕克森保险柜里的文件夹),如同一记无形的闷棍敲在整支队伍的后脑勺上,两天时间根本无法缓过神来。
更衣室里没了那个强硬刻薄的声音,但弥漫的分裂感和猜疑似乎更浓重了。
此刻临时顶上、从未想过会在季后赛舞台独自指挥的助理教练迈克,脸色苍白地坐在场边教练席最靠近出口的位置。
他手里攥着战术板,上面一片空白——整个晚上,他连喊暂停的欲望都没有。
每一次暂停,聚集起来的球员眼神都是涣散的,根本听不进任何战术安排。
与其徒增混乱,不如让这种地狱般的煎熬尽快结束。
场上的公牛球员们动作迟滞,眼神麻木。
德怀特·霍华德像个生锈的铁傀儡,在油漆区被如狼似虎的加内特和大郅轮番压制、调教,他那引以为傲的弹跳在面对顶级的防守压迫和提前卡位时显得幼稚而笨拙。
拉希德·华莱士倒是投进过几个球,但当领先优势迅速奔着二十分、三十分而去,他那点零星得分如同向大海丢石块,连一点涟漪都激不起来,他脸上的桀骜早已被深深的厌倦取代。
科克·辛里奇和道格·克里斯蒂像两只被拔掉电源线的机械蜂鸟,他们尝试着履行后卫职责,组织、传球、防守,但每一次尝试都像是撞在一堵由尼克斯队员(更主要的是笼罩在整个联合中心上空的失败气息)构筑的叹息之墙上,撞得头破血流,却听不到回响。
替补席上的安东尼奥·戴维斯、坎比一个个低头沉默,仿佛场上的喧嚣和己方一次次失误后看台传来的稀疏嘘声和他们毫无关系。
与之形成刺眼对比的,是另一端的尼克斯替补席。
陆远稳坐钓鱼台,从开场跳球之后就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椅子。
脸上没有什么大悲大喜,只有一种沉稳且带着一丝冷酷的专注。
他大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看着场内流淌般的攻防转换,偶尔会微微歪一下头,向身旁的锡伯杜或者沃格尔低声交代几句。
他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强大的掌控力——掌控的不只是这场已无悬念的比赛,更是这混乱喧嚣下那冰冷刺骨的主宰气息。
场上的球员们则是在享受一场盛宴。
加内特无处不在,进攻端或侧翼单吃霍华德或中距离发炮,防守端更像一道巨大的阴影,牢牢锁死油漆区内的天空,他每次奋力拍下公牛队勉强的投篮之后,会发出一声标志性的“呜吼!”低吼,带着一种宣泄和宣告——这已经不是比赛,这是新的纽约之王在他的领地巡视。
科沃尔精准的跑位和接球跳投如影随形,撕扯着公牛本就摇摇欲坠的防线。
纳什如同最精密的发条,用一次次的挡拆调度将公牛残破的防守结构拆解得如同乐高积木。
韦德像一道闪电,用他那不讲理的突破一次次将公牛的内线防线捅得千疮百孔。
就连老射手科沃尔都在空位轻松地命中三分球……
比分牌上尼克斯得分的数字跳跃得轻快而残酷,如同联合中心上空那原本象征红色风暴的公牛队标,此刻正被一点点涂改抹杀。
第一节,尼克斯领先17分。
第二节刚过一半,分差来到30分,如同在公牛的心脏上又重重捅了一刀。
半场结束,联合中心那巨大的电子屏上刺眼地闪烁着45分的分差。
中场休息时的公牛更衣室,已经不能用安静来形容,简直像是提前走进了葬礼的告别间。
没有人说话,只有球员粗重的喘息声和偶尔衣物摩擦的声响。
临时教练迈克甚至连一句虚假的鼓励都说不出口,眼神和所有人一样空洞,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就在这片绝望蔓延的中心,勒布朗·詹姆斯坐在球员席的首席位置,距离通道最远的位置。
按照官方给出的说法,他正受到“腹股沟拉伤”的困扰,无法出战这场“关键”的“生死战”。
他一身笔挺的昂贵定制西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试图维持着一种平静甚至略带担忧的表情,目光“专注”地盯着场上那一边倒的比赛进程。
他偶尔会在队友打进一个难得的进球后,微微点头,象征性地轻轻拍手以示鼓励。
在摄像机扫过他时,他还会适时地调整一下坐姿,展现出“领袖在场边同样心系球队”的姿态。
然而,这刻意维持的“存在感”和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构成了最辛辣的讽刺。
每一次陆远在场边随意地调整一下轮换,派上诸如斯潘诺里斯这样的替补,轻松撕碎公牛替补阵容,再添几分;每一次加内特或李冉面带轻松笑意,闲庭信步般拿下两分;
每一次公牛队员传球失误被德维恩·韦德闪电般断下反击得分……詹姆斯那放在膝盖上的手,五指就控制不住地微微用力,指尖按在昂贵的西裤布料上,留下清晰的指痕。
他那看似平静的面具下,是紧绷到几乎要碎裂的肌肉线条。
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视线,不去看记分牌上那疯狂跳动、如同雪崩般难以阻挡的分差数字——60分、63分、67分……每一次尼克斯替补球员意外地命中一个远投或者一个幸运的打板上篮,都像是在他尊严高筑的堤坝上再凿开一个洞,冰冷的耻辱感顺着那些破洞疯狂涌入,几乎将他吞噬。
他那所谓的“腹股沟”完全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柄,是管理层临时给他披上的一块画着“体面”二字的破烂遮羞布,此刻被现场每一道投向他的目光,无论是同情、鄙夷还是纯粹的看热闹,无情地穿透、撕烂。
而坐在他对面不远处的陆远,甚至没怎么刻意把注意力放在这位西装革履的“天选之子”身上。
陆远的眼神绝大多数时候都落在自己的球员身上,专注地观察着他们的跑位、选择和状态,仿佛眼前这场碾压只是他巨大训练场上一次普通的队内练习。
偶尔,陆远的视线也会无意识地扫过,落到詹姆斯那张努力掩饰却依旧透着僵硬和阴郁的年轻面庞上。
每当此时,陆远的嘴角,会难以察觉地浮现一丝一闪而过的、极淡极淡的弧度——不是胜利者的得意,更像是一种早已看透所有把戏、洞悉一切后的漠然嘲弄。
下半场的进程毫无波澜。
尼克斯的配合行云流水,快攻如风。
公牛这边连最基本的斗志都彻底消磨殆尽。道格·克里斯蒂在一次试图防守李冉突破时脚下拌蒜,自己摔倒在地上,坐在地上喘息着,久久没有爬起来,那落寞的身影像是公牛这支队伍最后的缩影。
第四节的垃圾时间漫长如同凌迟。分差轻易突破了70分大关。
联合中心的观众席早已空了三分之二,稀稀拉拉留下的一些死忠球迷,眼神里也只剩下麻木和茫然。
终于,在全场观众的煎熬中,时间来到了最后十秒。
尼克斯手握球权,比分是148比87——尼克斯已经领先整整61分!
球在替补控卫瓦斯里斯·斯潘诺里斯手中控制着,这位希腊后卫控着球,节奏不紧不慢,已经放弃了进攻,显然是想要将最后十秒时间耗尽。
比赛结果已盖棺定论,没有一丝悬念。
联合中心仅存的嗡嗡声也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只剩下计时器滴答流逝的冰冷声响,等待着这场漫长羞辱的终结。
但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刚刚在中距离接到斯潘诺里斯的传球,已经不准备进攻的大郅,忽然被斜刺里冲出的一个巨大的身影挡住了去路!
凯文·加内特!
身高臂长的KG如同一堵移动的城墙般横在了大郅面前,他伸出蒲扇般的大手,目标竟然是王治郅手中的球!
他竟然将大郅手中的球“抢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