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李卫国的语气热情得判若两人。
“陆指导啊!好消息!你的‘燎原计划’,总局的领导们原则上已经批准了!领导们对你的爱国热情和宏伟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陆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脸上依旧平静:“谢谢领导们的支持。”
“不过,陆指导,这么大的事情,具体的合作细节,我们还需要坐下来,好好地,详细地谈一谈。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
“我随时都可以。”
“好!那就明天上午九点,还是老地方,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跟你对接!”
第二天,当陆远再次走进篮管中心那间熟悉的会客室时,阵仗已经完全不同。
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七八个人。
为首的依然是李卫国,他身边,是篮管中心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甚至还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资深老教练,一看就是国内篮球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
这阵势,显然是要进行一场正式的,甚至可以说是严苛的谈判。
陆远孑然一身,坦然落座。
李卫国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陆指导,我们对你的计划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体的方向,我们是高度认可的。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执行细节,我们希望能和你深入地探讨一下,确保这个计划能够真正地,顺利地,在我们国家落地生根。”
“请讲。”陆远言简意赅。
一位负责青训工作的副主任率先发问:“陆指导,按照你的计划,每年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三十名球员。这个选拔的标准和方式,具体是怎么样的?由谁来主导?我们现有的各省市体育局,青年队,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很关键,直指权力的核心。
陆远似乎早有准备,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这是我拟定的初步选拔方案,我称之为‘金字塔体系’。”
“第一步,海选。我们不设任何门槛,不问出身,不管你是体校的尖子生,还是普通中学的野球王,只要你年龄在12到18岁之间,都可以报名。我们会在全国设立八个赛区,由我的团队和篮协共同派出的球探进行第一轮筛选,选出三百人。”
“第二步,集训。这三百人,将参加为期一周的区域集训。我们会用最先进的设备,对他们的身体数据,包括身高、臂展、弹跳、体脂率、动态天赋等,进行全面的科学测评,同时进行基础的技术考核。这一轮,我们会淘汰掉两百人,剩下一百人进入全国训练营。”
“第三步,精英训练营。这一百人,才是‘燎原计划’的正式成员。他们将接受我和我教练团队为期一个月的亲自指导。这一个月,我们会模拟NBA的训练和比赛模式,进行高强度的技战术演练和分组对抗。最终,根据他们在训练营的表现和潜力评估,选出最顶尖的三十人,作为‘燎原计划’的第一期正式学员。”
在座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选拔体系,太残酷,也太科学了。
它几乎完全颠覆了国内依靠教练主观经验和人情关系的传统选拔模式。
一位老教练皱着眉头,提出了质疑:“陆指导,你这个方法,是不是太偏重数据和身体天赋了?我们国内有些球员,可能天赋不是最顶尖的,但是训练刻苦,意志品质好,是打比赛的好手。按照你的标准,他们可能在第一轮就被刷掉了。”
陆远笑了笑,看向那位老教练,语气尊重但观点鲜明:“老前辈,我理解您的意思。意志品质和比赛作风当然重要,但这应该是成为一名优秀球员的‘基础’,而不应该是衡量一名天才球员的‘上限’。”
“我的理念是,我们首先要选的,是那些天花板最高的球员。一个身高两米一,臂展两米二,跑跳能力惊人的孩子,即便他现在的技术很粗糙,但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雕琢,他未来的成就,也大概率会比一个身高一米九,各方面天赋平平,但只是‘很努力’的球员要高得多。我们要做的,是把天才的天赋,百分之百地兑现出来,而不是把一群普通人,练成稍微好一点的普通人。”
“至于您说的意志品质,在一个月高强度的精英训练营里,谁是真硬汉,谁是软脚虾,一眼就能看出来。混子,在我们这里是待不下去的。”
这番话,说得在场众人哑口无言。
接下来,他们又讨论了训练内容的细节,教练员的培训体系,以及球员被选中后与原单位的归属权问题。
陆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舌战群儒。
他的逻辑清晰,准备充分,对现代篮球发展的理解,领先了在场所有人至少十年。他提出的很多概念,比如“球员负荷管理”“投篮生物力学分析”“基于录像分析的个人防守习惯矫正”,对这些国内的专家来说,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但陆远没有丝毫的炫耀,他只是在平静地,陈述着事实。
当讨论到最敏感的归属权问题时,李卫国代表官方提出了他们的底线:“陆指导,这些球员,我们可以全力配合你进行培养。但是,他们的注册关系,必须还留在原单位和中国篮协。他们代表国家队出战的义务,是第一位的。”
“没问题。”陆远干脆地回答,“我的基金会,只负责培养。我不要他们的所有权,我只要他们的培养权。他们永远是中国篮球的孩子。当国家队需要征召时,‘燎原计划’的所有球员,必须无条件回归。这一点,我会写进和他们签订的培养协议里。”
这个承诺,彻底打消了李卫国等人最后的顾虑。
整整三天的闭门会议。
双方在无数的细节上进行了反复的拉锯和磨合。陆远做出了必要的妥协,比如在初期的球探团队里,吸纳更多篮协推荐的国内教练。篮协也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同意在训练内容和选拔标准上,完全以陆远的团队为主导。
最终,一份长达五十多页,名为《关于合作开展“燎原计划”推动中国篮球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战略协议》,正式摆在了桌面上。
当陆远和李卫国分别代表自己和中国篮协,在那份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克制而热烈的掌声。
陆远看着窗外,BJ的天空,似乎都比来时明亮了一些。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中国篮球,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他点的这把火,终于得到了燃烧的许可。
在《燎原计划》战略协议的墨迹彻底干透之前,陆远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那是在正式签约的前一天下午,双方团队已经就所有条款达成了一致,气氛轻松而愉快。李卫国甚至开玩笑说,晚上要不要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为这位即将给中国篮球带来革命的功臣接风洗尘。
陆远笑着婉拒了晚宴,他看着面前这位鬓角已经有些斑白的篮协掌门人,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李主任,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或者说,是一个我个人最想表达的建议。”
会议室里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凝固。所有人都看向陆远,不知道这位刚刚谈成了一笔一千万美元大生意的“财神爷”,又会提出什么惊人的要求。
李卫国也收起了笑容,他示意其他人暂时回避,偌大的会议室里,只剩下他和陆远两个人。他亲自给陆远续上茶水,沉声说道:“陆指导,但说无妨。只要是为了中国篮球好,你的任何意见,我们都会认真倾听。”
陆远点了点头,他没有绕圈子,直截了当地切入了主题。
“李主任,我的计划,着眼的是未来,是十年之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着未来,而忽略了现在。我们现在,依然有一批正在当打之年的顶梁柱,他们是我们未来十年里,在国际赛场上唯一的依靠。”
李卫国的眼神一凛,他知道陆远要说什么了。
“我指的是姚明,大郅,还有在尼克斯打球的李冉。”陆远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们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我们现在对他们的使用方式,在我看来,近乎于一种残酷的消耗。”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们。
“一个NBA赛季,常规赛八十二场,如果打进季后赛,场次轻松破百。这还不算季前赛和各种背靠背的飞行。他们的身体,就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橡皮筋,常年处于疲劳和伤病的边缘。可一到夏天,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休息调整的时间,就要马不停蹄地回到国家队,参加各种集训、热身赛,然后是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
“李主任,你算过他们一年要打多少场高强度的比赛吗?我算过。姚明上个赛季,加上国家队的比赛,打了一百一十多场!这是一个足以摧毁任何一名中锋职业生涯的数字。我们不能像这样,把一根蜡烛从两头点燃,只为了眼前的光明,却加速它的燃尽。”
这番话,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李卫国的心上。
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只是身在局中,有太多的无奈。
国家队的成绩,是压在他头上的硬指标。
每一场国际大赛,都关系到他的位置,关系到整个中国篮球的脸面。
他不敢输,也输不起。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这些最优秀的球员身上。
陆远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沉默的李卫国。
“我的建议很简单。第一,建立一个科学的‘国手征召与轮休机制’。对于在NBA效力的核心球员,除非是奥运会和世锦赛这种顶级大赛,否则像亚锦赛或者一些商业性质的热身赛,应该给予他们选择性轮休的权利。我们不能为了一个亚洲冠军,就去透支姚明和大郅李冉他们的职业生涯。”
“第二,国家队的集训模式必须改革。不能再搞长达两三个月的大集训了。效率太低,对球员的消耗也太大。应该向国际看齐,采用短期高效的集训模式。国家队的教练组,应该常年跟踪球员在联赛中的状态,而不是等到夏天,才把所有人召集起来从头开始磨合。”
“我们不能总想着让球员为国奉献,也要考虑国家能为球员的健康和职业生涯做些什么。他们流的汗已经够多了,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因为不科学的赛制而流血。”
陆一席话说完,整个办公室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李卫国低着头,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他知道,陆远说的每一个字,都切中了中国篮球最深层次的弊病。这不仅仅是赛制问题,更是观念问题,是体制问题。要改变,何其艰难。
许久,他抬起头,眼神里多了一丝决绝。
“陆指导,谢谢你。谢谢你跟我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你放心,你提的这些问题,我们篮协一定会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我不敢保证能立刻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绝不会再让我们的英雄,既流汗,又流血。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好他们。”
这是一个承诺。
一个体制内的领导,对一个体制外的改革者,做出的沉重承诺。
陆远看着李卫国的眼睛,他知道,对方是认真的。
他点了点头,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就在陆远为中国篮球的现在与未来,在BJ的会议室里殚精竭虑,画下蓝图的时候。
遥远的大洋彼岸,纽约,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并且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轰然爆发。
一年一度的NBA选秀大会,正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旁的剧院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各大球队的作战室里,气氛紧张得如同战场。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经理们在为了一个选秀权,或者一个心仪的新秀,进行着最后的博弈。
然而,卫冕冠军纽约尼克斯的作战室里,气氛却有些诡异。
球队总经理斯科特·佩里,首席助教弗兰克·沃格尔,防守教练汤姆·锡伯杜,投篮教练史蒂夫·科尔,所有核心成员都在。
但那个本该坐镇中枢,做出最终决策的人,却不在。
那个位置,空着。
自从冠军游行后,他们的主帅,那个无所不能的中国人,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里整整一个月了。
没有电话,没有邮件,除了离开前和少数几人打过招呼,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斯科特,我们到底该选谁?”锡伯杜看着选秀板上几个备选的名字,眉头紧锁,“陆还没有任何消息吗?”
佩里无奈地摊了摊手:“没有。他的电话打不通。我只能按照我们之前讨论好的预案来。”
史蒂夫·科尔叹了口气,他知道陆远去了哪里,也大概知道他在做什么。但他没想到,陆远会做得如此彻底,连选秀大会都完全放手。这不像他的风格。除非……他心里已经有了别的打算。
科尔的心里,涌起一丝不安。
选秀大会现场,解说席上。
ESPN的王牌记者,号称“沃神”的阿德里安·沃纳罗斯基,正和搭档进行着分析。
“……尼克斯队在首轮末尾拥有一个选秀权,这是一个有趣的位置。但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他们的主帅,三连冠教头陆远,今晚并没有出现在球队的作战室里。这在联盟里是极其罕见的。一个掌控力如此之强的教练,竟然会缺席选秀大会,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沃神敏锐的嗅觉,已经闻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选秀大会结束后,在球员通道里,沃神堵住了正准备离场的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兰。
“吉姆,恭喜你们又得到了一位青年才俊。”沃神笑着伸出手,话锋却一转,“不过所有人都很好奇,陆教练去哪了?一个多月了,他就像失踪了一样。你们的续约谈判,进行得还顺利吗?”
多兰今天喝了点酒,心情很好,面对镜头也有些放松。他拍了拍沃神的肩膀,大笑着说:“阿德里安,别担心!陆只是回中国去度一个长假了!他太累了,这几年他为我们付出了一切,他需要好好休息!”
“所以,你们已经完成续约了,只是等待官方宣布?”沃神紧追不舍,问题如同一把尖刀。
这个问题,让多兰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那天在书房里,陆远那平静而坚决的眼神。
他想起了那份至今仍是空白的合同。
“呃……关于合同……”多兰的眼神有些闪躲,他试图打个哈哈糊弄过去,“我们……我们还没来得及谈那个。你知道,他需要一个完全不受打扰的假期。我们都尊重他的决定,等他回来再说,等他回来再说……”
他说完,就想在保镖的护卫下赶紧离开。
但他没看到,他身后,沃纳罗斯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那是一种鲨鱼闻到血腥味时,才会有的光芒。
“还没谈?”
这个信息,足够了。
沃神甚至没有回演播室,他直接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着,脸上带着一丝残忍的兴奋。
不到三十秒。
一条推特,从他的认证账号上发出,瞬间引爆了整个北美的体育社交网络。
“【重磅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带领纽约尼克斯队夺得三连冠的传奇主帅陆远,与球队的合同已经到期。球队老板詹姆斯·多兰亲口承认,双方至今‘仍未进行任何续约谈判’。在缺席了今晚的选秀大会后,这位王朝教父的未来,已经变得扑朔迷离。”
这条推特,像一颗被引爆的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