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NBA,彻底地震了。
尼克斯队的作战室里,总经理斯科特·佩里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选秀大会刚刚结束,他们用首轮末尾的签位,摘下了一位来自杜克大学的侧翼摇摆人约什·麦克罗伯茨,算是完成了既定目标。
但此刻,作战室里没有半点喜悦的气氛,所有人都死死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条已经转发破十万的推特。
“沃神”阿德里安·沃纳罗斯基的头像旁边,那段简短的文字,像是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插进了纽约尼克斯的心脏。
“……老板詹姆斯·多兰亲口承认,双方至今‘仍未进行任何续约谈判’……”
佩里一把抓起桌上已经凉透的咖啡,猛灌了一口,苦涩的液体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
他几乎是咆哮着对手下的公关总监喊道:“给我接多兰的电话!现在!立刻!”
电话接通了,听筒里传来多兰带着几分醉意的,懒洋洋的声音:“斯科特,别那么紧张。选了个不错的小伙子,不是吗?我们该开瓶香槟庆祝一下,三连冠王朝的基石又多了一块!”
佩里强忍着把手机砸向墙壁的冲动,他压低声音,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不那么像要杀人:“吉姆!你他妈的到底对沃纳罗斯基说了什么?!”
“我说了什么?”多兰似乎完全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只是说了实话啊。陆回中国度假去了,我们确实还没谈续约的事。这有什么问题吗?他需要休息,我们得尊重他,不是吗?”
“尊重?!”佩里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飙升,“吉姆,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亲口向全世界宣布,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现在是一个完全自由人!你等于是在告诉其他二十九支球队,‘嘿,伙计们,快来抢人吧,我们还没给他合同呢!’你知道我的手机现在是什么状态吗?它快要被打爆了!”
“冷静点,斯科特。”多兰的声音里终于有了一丝不耐烦,“他是我们的人。他为纽约带来了三座总冠军,他爱这支球队,爱这座城市。他会回来的。不过是一个假期而已。”
“爱?吉姆,这是生意!”佩里终于忍不住了,“你知道洛杉矶湖人队愿意为他付出什么吗?魔术师约翰逊可能会把球队一半的股份摆在他面前!你知道波士顿的丹尼·安吉会做什么吗?他会用球队未来五年的选秀权来换取一个和陆远见面的机会!我们拥有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而你,刚刚亲手把他推向了自由市场!”
电话那头沉默了。或许是佩里的怒吼让他清醒了一些,多兰的声音低了下来:“那……那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佩里苦笑一声,“祈祷吧。祈祷陆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深爱着纽约。然后,准备好你的私人飞机和一张空白支票,等他愿意见我们的时候,飞去中国,跪在他面前,求他签字。”
挂掉电话,佩里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
他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曼哈顿夜景,第一次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篮球王座,正在剧烈地动摇。
而这场地震的震源,正在以光速向整个联盟扩散。
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的豪宅里,魔术师约翰逊挂断了和球队老板珍妮·巴斯的通话,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沙克,是我,魔术师。帮我个忙,你和陆的关系最好。帮我给他带个话,就说洛杉矶的阳光,永远比纽约的更温暖。还有,告诉他,只要他来,斯台普斯中心外面的广场上,他的雕像位置,我已经给他预留好了,就在我的旁边。”
波士顿,TD花园球馆的地下办公室里,丹尼·安吉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没有急着去联系陆远,而是把电话打给了联盟办公室。
“席尔瓦,晚上好。我只是想确认一下,关于教练合同的规定,如果一名教练的合同到期,他是否可以和任何球队进行接触?好的,我明白了。谢谢你。”
挂掉电话,安吉对着白板上“陆远”的名字,露出了狐狸般的微笑。
他知道,硬抢是抢不过湖人和尼克斯的。但他有自己的办法。
他要用规则和诚意,去打动那个中国人。
孟菲斯。
刚刚结束完一个赛季总结会,身心俱疲的杰里·韦斯特,正准备开车回家。
他看到了手机上的新闻推送,愣了足足半分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陆远的能力和野心。他更清楚,当陆远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阻拦。
他叹了口气,拨通了陆远的号码。他知道,这个电话大概率不会被接听。但他还是想试试。
电话那头,是冰冷的忙音。
LOGO男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陆,你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整个NBA,因为一条推特,彻底陷入了疯狂。
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在选秀大会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内,全部被“陆远”这个名字所占据。
《纽约邮报》:《王朝崩塌?多兰的致命失言或将葬送尼克斯的未来!》
《洛杉矶时报》:《湖人复兴的最后一块拼图?魔术师已展开行动!》
ESPN:《分析:谁能得到陆远?十支最有希望的球队和他们的筹码!》
球迷论坛上,更是炸开了锅。
尼克斯的球迷在疯狂咒骂着老板多兰,甚至有人组织了要去MSG球馆门口抗议示威。
而其他球队的球迷,则像是过节一样,疯狂地用P图软件,给陆远穿上自己主队的教练服。
“陆来奇才!和大姚重聚,共创大业!”
“费城不考虑一下吗?我们有最好的天赋,就缺一个能把他们捏合起来的宗师!”
“别争了,圣安东尼奥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他跟波波维奇可以一起讨论哲学和红酒。”
这场席卷北美的舆论风暴,对于风暴中心的那个人,却似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BJ,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篮球馆里,灯火通明。
陆远刚刚结束了对第一批海选球员技术录像的分析。
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厚厚一摞资料,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着一个年轻的面孔,和一串冰冷但直观的数据。
助理小张端着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他的脸色有些发白,手甚至在微微发抖。
“陆……陆指导……”
“怎么了?”陆远头也没抬,目光依然专注在屏幕上一个少年的运球动作上,“这个孩子的球感不错,但核心力量太差,导致他变向时速率提不起来。记下来,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重点强化的方向。”
“不是……陆指导,您……您还是看看手机吧。”小张把自己的手机递了过去,屏幕上正是沃纳罗斯基那条推特的中文翻译版。
陆远扫了一眼,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就像看到了一条无关紧要的天气预报。
“哦,知道了。”
“知道了?!”小张的声音都变调了,“陆指导,现在整个美国都疯了!我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纽约时报、ESPN、TNT……所有你能想到的媒体,都想对您进行独家专访!还有,我听说,TMZ的狗仔队已经订了最早一班来BJ的机票,可能已经堵在训练局的大门口了!”
陆远终于抬起头,他看着自己这个惊慌失措的年轻助理,笑了笑。
“小张,慌什么。天塌不下来。”
他站起身,拍了拍小张的肩膀,指着球馆里那些正在进行夜间加练的少年们。
“你看到他们了吗?”
小张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们一遍又遍地重复着枯燥的投篮、运球、折返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训练服,在地板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印记。
“和他们相比,和我正在做的事情相比,大洋彼岸那些喧嚣,重要吗?”陆远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到小张的耳朵里。
“我的合同,我的年薪,我去哪支球队执教……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事情。而这里,这里正在发生的,是可能改变未来几十年中国篮球国运的事情。孰轻孰重,你现在明白了吗?”
小张呆呆地看着陆远,看着他平静而深邃的眼睛。
那一刻,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不仅仅是一个战术大师,一个冠军教头。
他的胸中,装着的是比总冠军奖杯更宏大,更沉重的东西。
“我……我明白了,陆指导。”
“明白就好。”陆远重新坐下,目光回到电脑屏幕上,“把所有媒体的采访都推掉。告诉他们,七天之后,我会和篮协一起,在BJ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到时候,所有问题,我都会回答。”
“那……这七天之内?”
陆远拿起笔,在资料上写下几个名字,然后抬起头,给出了一个让小张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七天,我只见一个人。”
“谁?”
“詹姆斯·多兰。”
夜深了,当训练馆的灯光熄灭,陆远回到下榻的酒店。
他没有看电视,也没有上网。
他只是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静静地俯瞰着这座沉睡中的城市。
口袋里的私人手机,在静音模式下,固执地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加密短信,来自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号码。
发件人是:詹姆斯·多兰。
信息很短,只有一句话。
“陆,我们需要谈谈。我明天就飞过来。——J.D.”
陆远看着那条信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没有回复,只是平静地按下了手机的关机键。
窗外的夜色,浓郁如墨。
他知道,棋盘已经摆好。
整个NBA世界,都在等待着他的下一步。
第335章 多兰亲自下场
BJ的夏日,像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蒸笼。
一架通体雪白的湾流G650ER,在灼热的空气中划出一道优雅而昂贵的弧线,最终悄无声息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的私人停机坪上。
这架飞机的尾翼上,喷涂着一个由橙色和蓝色组成的篮球标识,熟悉NBA的人都知道,这是纽约尼克斯的图腾,更是它背后那个庞大商业帝国——麦迪逊广场花园集团的象征。
舱门缓缓打开,一个穿着Zegna高级定制西装,戴着一副克罗心墨镜的金发男人走了下来。
他没有系领带,衬衫的领口随意地敞开着,露出一截古铜色的皮肤。他身后跟着两名身材魁梧如棕熊的保镖,和一位提着公文包,神情精干到一丝不苟的女助理。
詹姆斯·多兰,这个名字在华尔街和第五大道,几乎等同于“麻烦”和“奢靡”。他是小报记者最爱的亿万富翁,是纽约球迷口中那个把球队当玩具的“败家子”。
但此刻,他那张总是挂着玩世不恭笑容的脸上,却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烦躁和疲惫。
他取下墨镜,用力揉了揉眉心,一股混杂着柏油和尘土的热浪扑面而来,让他瞬间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那个正因为一个人的缺席而陷入歇斯底里般疯狂的城市。
“就是这里?”他用下巴指了指远处一排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建筑,语气里带着一丝怀疑。
“是的,先生。”女助理艾米丽恰到好处的回答道,“根据我们得到的最准确信息,陆远先生拒绝了所有五星级酒店的安排,就住在这里的招待所。我们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地点是招待所附设的一间茶室。”
“茶室?”多兰挑了挑眉,嘴角终于扯出一丝他标志性的,带着点嘲弄的笑意,“行吧,到了中国,就得喝茶。”
黑色的奔驰车队悄无声息地驶离机场,汇入BJ拥挤的车流。
多兰靠在后座柔软的真皮座椅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高楼大厦,古老胡同,穿着校服的学生,骑着电动车的人流……这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也让他心中的那份不确定感,变得更加强烈。
车队最终停在一栋看起来颇有年代感的苏式红砖建筑前。
这里没有镀金的大门,没有笑容可掬的门童,只有几棵在烈日下无精打采的高大白杨,和门口站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的年轻武警。
多兰深吸一口气,他整理了一下自己那件足以买下一辆普通轿车的西装,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片场的演员,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他挥了挥手,示意保镖和助理留在车里,然后独自一人,推开了那扇厚重的玻璃门。
一名穿着简单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对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多兰跟着他,穿过一条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的走廊。
走廊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不同年代的中国运动员,在各种赛场上拼搏的身影。
他们的脸上,都有一种多兰在自己那些身价千万的球星脸上很少见到的,纯粹而决绝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