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整年的时间,去耕耘,去播种。
他要亲眼看着,那些今天还略显稚嫩的种子,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片可以燎原的,熊熊烈火。
第340章 我们干掉的只是一个躯壳罢了
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当你身处风暴中心时,觉得每一秒都度日如年。而当你抽身事外,它又会像指间的流沙,在你毫无察觉间悄然溜走。
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广阔的北美大陆和那些为篮球痴狂的人们来说,2007到2008这个赛季,是一个充满了混乱、惊喜和无限可能的赛季。那个曾经像一座大山压在所有人头顶,让联盟连续三年失去悬念的名字——陆远,一夜之间,从所有的话题里蒸发了。
起初,人们还不习惯。
TNT的演播室里,肯尼·史密斯和查尔斯·巴克利这对活宝,在赛季初的预测节目里,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
“查尔斯,我们聊了三年尼克斯,今年,你觉得我们该从哪儿聊起?”肯尼摊开手,脸上是种滑稽的不知所措。
巴克利摸着自己光溜溜的脑袋,难得地没有口出狂言,他灌了一口赞助商的可乐,咂咂嘴:“我不知道。这感觉很怪,就像超人突然说他不想飞了,回家种地去了。整个世界都乱了套。现在,谁都有机会,谁也都没把握。”
这句“谁都有机会”,成了整个赛季的主旋律。
没有了陆远和他的铁血尼克斯,那枚至高无上的总冠军戒指,就像一头脱缰的野兽,在联盟的荒原上肆意奔跑,引得无数英雄豪强红了眼,拼了命地追逐。
他的名字,正在被人们慢慢遗忘。
新的英雄,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科比和艾弗森的联手,姚明的王者归来,成了体育媒体上最热门的话题。人们开始讨论,今年的总冠军,会是紫金军团的,还是奇才的,亦或是马刺的。
陆远,这个统治了联盟三年的名字,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符号。只有在回顾过去,或者当一些老派解说员在分析战术时,才会偶尔提到一句:“这有点像当年陆远在尼克斯时用的那个战术……”
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时,璀璨得让整个夜空都为之失色。但当它消失后,夜空,依旧是那片夜空。
没有人知道,这一年里,陆远在中国,究竟在做些什么。
京郊,国家体育训练总局,一号篮球馆。
时间是2008年的三月,BJ的春天,乍暖还寒。
训练馆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脚步!注意你的脚步!防守不是用手,是用脚!”
陆远的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回荡在空旷的球馆里。
他的面前,两名少年少年,正在进行着一对一的低位防守训练。
其中一个名叫周琦,来自河南,是“燎原计划”训练营里,天赋最出众的内线苗子之一。
他的对手,是王哲林,一个来自福建的,身体壮硕得像头小牛犊的少年。
王哲林持球背身靠打,一下,两下,力量十足。
周琦被顶得连连后退,下盘有些不稳。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去掏球。
“嘟——!”陆远吹响了胸前的哨子,叫停了训练。
他走到周琦面前,没有骂人,只是平静地问:“你为什么伸手?”
“我……我想断他的球。”周琦有些底气不足地回答。
“结果呢?”
“结果……他下一步可能就转身过掉我了,或者造我一个犯规。”周琦低着头说。
“没错。”陆远点点头,“防守的第一要务,不是抢断,不是封盖,而是失位。在你的对手面前,形成一堵让他绝望的墙。用你的身体,你的脚步,去压缩他的空间,干扰他的节奏。抢断和封盖,只是在不失位的前提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他亲自给周琦做示范,让他扮演进攻者。
“来,用你最大的力气撞我。”
周琦深吸一口气,用肩膀猛地向陆远撞去。换做一年前的任何一个孩子,这一下足以将陆远撞飞。但此刻的陆远,虽然看上去依旧清瘦,但下盘却稳如泰山。
别问,问就是系统。
他没有硬抗,而是在周琦发力的瞬间,身体微微一侧,同时脚步向后滑了一小步,将那股巨大的冲击力,卸掉了一大半。他的双臂始终张开,像一把大伞,笼罩着周琦,却没有丝毫多余的侵犯动作。他的重心,始终压得极低,像一棵扎根在地板里的老树。
周琦连续撞了几下,感觉自己像是撞在了一块巨大的,带着弹性的海绵上。有力,却使不出来。他感到无比的憋屈和难受。
“感觉到了吗?”陆远的声音从他耳边传来,“这就是位置。用你的脑子去防守,而不是用你的蛮力。预判他的动作,用最经济的移动,去封堵他最想走的路线。”
球馆的另一头,李春江和郭士强,正并排站着,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这一年里,只要没有比赛,他们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了这个训练营里。
“老郭,你发现没,这帮小崽子,跟一年前,完全是两种生物了。”李春江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压低声音说。
郭士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的眼神,落在场上另外一个正在进行运球训练的孩子身上。
那个孩子,正是他的侄子,郭艾伦。
一年前的郭艾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打球全凭本能,眼里只有篮筐。
而现在,他依旧快,依旧犀利,但他的运球,多了一种以前没有的东西——节奏。
他正在进行的是一项陆远设计的特殊训练:在三个移动的防守假人之间,进行变速变向突破,并且,突破的瞬间,他必须用眼角的余光,看清助教在场边随机举起的,写着不同颜色的牌子,然后大声喊出那个颜色。
这项训练,同时考验着他的球感、节奏感、视野和决策能力。
只见郭艾伦一个胯下运球接一个背后运球,身体猛地向右侧一沉,就在防守假人重心被骗过的瞬间,他一个爆炸性的加速,从左侧抹了过去。整个过程,他的头,始终是抬着的。
“蓝色!”他清晰地喊道。
“这小子,现在打球,开始用脑子了。”郭士强欣慰地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后怕,“老李,说实话,要不是陆远,我们这帮老家伙,还在用练田径的方式练篮球。艾伦这块料,说不定就真被我给练废了。”
“谁说不是呢。”李春江长长地吐出一口不存在的烟气,“我以前总觉得,篮球嘛,就是跑得快,跳得高,投得准。现在我才知道,那都是皮毛。真正的篮球,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陆远这一年,教给这帮孩子的,也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个。”
这一年里,陆远几乎是以一种苦行僧的方式,践行着他的“燎原计划”。
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没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
他就住在这座训练基地里,和一百多个孩子,还有那群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年轻教练们,同吃同住。
他把他在NBA积累了十几年的,最先进的篮球理念、训练方法、康复知识、营养学说,毫无保留地,像填鸭一样,灌输给了每一个人。
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记录下每个孩子每一天的身体数据,从体重、体脂率,到卧推、深蹲、纵跳摸高。
他为每个人,都量身定制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他会因为一个孩子偷吃了一包薯片,而罚他跑一万米。
也会在一个孩子因为想家而偷偷抹眼泪时,笨拙地给他讲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他不再是那个在麦迪松广场花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冠军教头。
他更像一个严厉的父亲,一个耐心的老师,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那一百多个孩子,也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们的身体,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拔节生长。
他们的技术,在日复一日科学的打磨下,变得愈发扎实。但最大的改变,是他们的眼神。
他们的眼神里,不再只有对篮球单纯的热爱,更多了一种叫做“思考”的东西。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点传球,为什么要在那个位置掩护。
篮球,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一门需要用智慧去钻研的,复杂的学问。
“燎原计划”的底子,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枯燥而又充实的训练中,被牢牢地打了下去。
这把火,虽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它的火种,已经深植于这片土地,深植于这群年轻人的心中。
三月底的一天,训练结束后,陆远把李春江和郭士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我得去一趟美国。”陆远开门见山地说。
李春江和郭士强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是一紧。
“怎么?那边……有球队找你了?”郭士强试探着问。他知道,尼克斯那个主教练的位置,可一直为陆远空着呢。
“不是。”陆远摇了摇头,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NCAA“疯狂三月”的对阵图,“我两个小弟子,打进总决赛了。我去给他们站个台。”
屏幕上,杜克大学“蓝魔”队的名字,赫然在列。
而在他们的球员名单里,两个名字,让李春江和郭士强都感到有些陌生。
德里克·罗斯。
斯蒂芬·库里。
“这两个……也是你教出来的?”李春江好奇地问。
“算是吧。”陆远笑了笑,“两个有趣的小家伙。一个,是运动天赋的究极进化体。另一个,则是投篮技术的完美样本。我当年在美国带过他们一阵子,想看看把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天赋,放在一个体系里,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李春江和郭士强,却听得心头狂跳。
一个人,不仅在NBA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回国掀起了一场青训革命,竟然还在NCAA,这个全世界篮球天才的聚集地,悄无声息地培养着自己的弟子?
这家伙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他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行,那你去吧。这边我们帮你盯着。”郭士强说,“也让我们看看,你教出来的,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小怪物。”
2008年4月7日,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阿拉莫穹顶体育馆。
NCAA男子篮球锦标赛,总决赛。
整个美国体育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里。
七万五千名观众,将这座巨大的体育馆,塞得水泄不通。
堪萨斯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学生们,各自占据了一片看台,用最疯狂的呐喊和歌声,为自己的球队助威。空气中,弥漫着青春、荷尔蒙和爆米花的味道。
陆远没有走任何VIP通道。
他穿着一身最普通的灰色连帽卫衣,戴着一顶棒球帽,帽檐压得低低的,混在汹涌的人潮里,检票,入场,找到了一个不算起眼,但视野很好的位置坐下。
他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氛围了。
和NBA那种充满了商业气息的职业赛场不同,NCAA的赛场,有一种更纯粹,更原始的激情。
这里的每一个球员,都是为了荣誉,为了学校,为了篮球最纯粹的梦想在战斗。
他看着场上,杜克大学的球员们正在进行着赛前热身。
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两个人身上。
一个,是身穿1号球衣的德里克·罗斯。
他像一头黑色的猎豹,身体里蕴含着爆炸性的能量。他的每一次运球,每一次起跳,都充满了力与美。他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夸张的动作,光是站在那里,就能让人感觉到一股逼人的锐气。
另一个,是身穿30号球衣的斯蒂芬·库里。
他看起来和周围那些壮硕的队友格格不入。
身材清瘦,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的他,就像一个不小心闯进巨人国的小男孩。
他没有进行花哨的运球,只是在三分线外,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最枯燥的定点投篮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