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经过一个月的休养,原本低落的军心士气,也慢慢恢复了过来。
见此情况,贺拔胜终于再度下令,大军攻城。
面对他的再一轮攻势,陆渊只是领着城中守军挡了数日,给后方留出了点时间,然后放弃了斜谷关,率军离去了。
是的,他弃关而走了。
具体原因嘛,倒也不是关城守不住,主要还是这种残酷的攻防战,对士兵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陆渊才顶了四天,手中兵马就又损失了五千之数,消耗可谓极大。
他才多少战兵精锐?
尤其是信得过的战兵精锐。
经过北伐以来的持续消耗,算上江南之地,如今也就只有堪堪七万而已。
这么点兵马,哪里够用?
这些人如果损失了,那么缺乏自己核心部众,陆渊怎么稳定国内,压服消化那些俘虏的周人战兵?
因此手中的嫡系战兵,不能再消耗下去了。
好在此时,后方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对于汉中郡的户口迁移工作,已经差不多到了尾声。
整个汉中郡以西以北六府,历经半年,陆渊直接一口气迁走了二十万户,超过百万人口。而以南四府之地,也迁走了十万户,五十余万人。
这两者加起来,汉中郡已经被迁走了三十万户,一百六十万人。
等于说陆渊这么一番迁徙,汉中郡直接损失了超过一半的户口,对此地的实力打击,真不可谓不大。
后续再继续迁移下去,虽然也并不是不行。
但这三十万户,一百六十万人,如果全都安置下来,足够填满洞庭郡,还有西川郡以东三府了。
毕竟洞庭郡战乱数年,人口损失也就百余万。西川郡以东三府,估摸着也就数十万。
这些从汉中郡迁徙掳掠而来的人口,刚刚足够填满这些地方。
若是再多,那么就没地方安置了。
因此看到自己战略目的已经达到,陆渊自然没必要继续在斜谷关这边硬守着,可以率军后退了。
弘道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陆渊引兵撤离斜谷关。
而后途中汇合沿路各府之兵,兵马达到五万之众,继续南侧。
八月初一,陆渊率军抵达南郑城。
次日,蓝彩儿领着阳平关的三万守军,返回南郑。
三日后,后方周青在西川郡再度征募的三万民勇,抵达南郑城。
如此一来,在南郑城内外,陆渊汇聚的兵马,便有了十二万之中。其中战兵苗兵五万,民勇七万。
八月初八,贺拔胜在分兵攻占了陆渊放弃汉中以北六府之后,引兵南下,抵达汉中郡城。
不过到了此时,贺拔胜对于陆渊的兵力优势,便从原本的十倍之差,瞬间降到了如今的两倍之差。
而且南郑城也是郡城,城高池深,城中又有大量粮草军械,再有十余万兵马守卫,就以贺拔胜三十万之军想要打下,着实艰难。
因此在尝试着攻了几次之后,贺拔胜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面蓝彩儿也跟着陆渊露了几次面,在得知这里又有一位先天宗师后,贺拔胜就彻底息了攻城的念头。
原本他和另一位柱国大将军,两人配合起来,不过刚刚能够牵制陆渊罢了。
此时对方又多了一位先天宗师,那么原本顶层战力间的脆弱平衡,便瞬间被打破了。
这个时候再次攻城,那么便很难保证,对面逼急了,会不会有先天宗师出手了。
哪怕陆渊可以被他们牵制,无法出手。
但只要蓝彩儿这位先天宗师在战场上露面,对于自己这边的士气打击,兵马消耗,也是极其恐怖的。
所以在确定双方均势,又达到平衡之后,贺拔胜也不敢再随意攻城了。
之后除了每天派些人马,象征性的与敌人小规模交锋,便再无什么大战。
而时间便在这般的拖延下,来到了弘道八年的九月。
在这个中秋佳节才过去没多久,清爽秋日已到了尾声的时候,北边周国朝廷和南边越国朝廷这边,终于传来了消息。
两国间的议和,在经历了这些月的汉中大战后,彼此不断谈判妥协,此时终于有了结果。
和谈,结束了。.
第239章战后交易
“此次与周国议和,我等两家共同商定,两国疆域以如今各自所据为准。
即汉中郡此处,大王所占据的南郑、西乡、南江、白石四府,襄阳郡西城、房陵、归宁三府,以及朝廷占据的荆门、竟陵、京山三府,皆割让于我。
此后两国以如今府县为疆界,各自罢兵休战,握手言和。”
九月初十这天,杨景亲自从襄阳那边赶来,传来了这个消息。
陆渊听完,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北伐以来,打了这么久,从弘道七年十二月初,一直到如今弘道八年九月初,差不多九个月的时间,此时总算可以歇一歇了。
因此他听完这消息后,忙问道:“那周人何时退兵?”
在南郑城外,贺拔胜可是还领着三十万大军,一直盯着这座郡城呢!
对方不退走,哪怕如今已经议和了,陆渊心中也不踏实。
杨景道:“如今周国朝廷的旨意,应当已经传到了贺拔胜那处,他只要接到了令旨,想来用不多久,应该就会退兵了。毕竟周人要防备的,可不仅仅是我们。”
说到此,他意有所指的说道:“北边的魏国,同样也不安分。”
陆渊闻言,心中一动,暗想难不成朝廷在周国北边的魏国,还有其它布置动作。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越国立国已经有两百年了,如果算上临海的那些世家,他们传承更是千年之久。
千年时间,这些世家在整个九州,或者说附近几州之地,经营出根深蒂固的关系网,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此时或许就是越国朝堂,发动了些在魏国的关系,令其在周国北部动兵,逼周人妥协退让。
心中这般想着,陆渊也不急了,点了点头道:“那便再等一等吧。”
周人并没有让他等多久。
在杨景抵达的第三天,原本一直围着南郑城的周人,便开始撤军拔营,解了城围。
同时周人还派来使者,告知两国议和退军之事。
对此,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陆渊也无意再和那些周人纠缠,毕竟如今北伐都结束了,他在和他们打下去,就变成长沙以一国之力,独抗整个周国了。
这种蠢事,他当然不会去做。
因此对于使者提出的,撤离不要派兵追击的事情,陆渊欣然同意。
不过此事好说,使者在提完这个条件之后,又说起一事,令陆渊有些微怔:“贺拔胜要见我?”
眼前的周国使者点头道:“是的,大王,贺拔大将军想见您一面,商谈些事情。”
陆渊沉吟,然后问道:“何时见,何处见,如何见。”
使者道:“城外有一处黄石亭,临江而建,侧有青山,风景秀丽,便在那处相见。见面时间便在明日,就贺拔将军与大王两人。”
听到这些见面细节,陆渊神色略有些变化,心中思虑良久,还是点头道:“可以,明日我来赴会。”
….
单独面对贺拔胜一人,他并不畏惧。
而且对方临走之前,还特地相邀见面,陆渊可不认为对方是英雄惜英雄,与自己一战之后,有了钦佩之意,想要结交。
更大的可能,还是对方有着某种目的,或者对方代表着周国有着某种目的,想要和自己谈一谈。
如今北伐已经结束,陆渊与周国之间,最根本的矛盾已经消解。
而汉中郡这边的领土,很快也会置换出去,到那时,和周国冲突到最前线的,就变成了。
陆渊与周国唯一的矛盾,估计也就只剩下了还占据了的,襄阳郡西三府了。
但这点小矛盾,相比起越国、济慧和乔康全他们,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次要中的次要,当不得主要矛盾。
因此这般一来,他和周国之间,便有了再度合作的基础。
因此对于和贺拔胜见一面,并非是什么坏事。
“那下官便回去通告贺拔大将军,明日在黄石亭恭候大王了。”
下方那使者听到陆渊同意,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连忙应了一句:“诸事已毕,下官便不多留了。”
然后便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等周人使者离去之后,杨景也赶了过来:“周人退兵了?”
陆渊点头:“是,贺拔胜派人来知会,让我遵守议和盟约,不要追击他的归师之军。”
嗯,对于贺拔胜要求见面的事情,他并没和杨景说。
毕竟两人会面,商谈的事情,很大可能是针对越国。
这种事情,能跟杨景这位越国的武宣侯说吗?
因此不清楚此事的杨景,在听了周人的要求后,道:“归师勿遏,兵法常理。而且有议和盟约在,我等确实不能擅自挑衅,攻打对方。”
陆渊道:“我自是知晓这个道理的。因此对于对方请求,已经答应。”
“大王思虑深远,外臣自然是清楚的。”
杨景笑了一声,然后转移话题,提起另一事道:“如今周人已经议和,西川郡也已收回,北伐之战,至此落幕。关于对济慧圣僧和乔家主的封赏,朝廷应该也很快就有音讯了。
到时要不了两月,这二位便要在西川建国,正式登基为王了。”
陆渊闻言,心头一动,问道:“这二位封国何地,朝廷可有计议?”
杨景捋了捋胡须道:“具体详细,大致是乔家主以巫山府、临江府、渝中府、剑阁府、南充府五府,建国汉中。
济慧圣僧以安岳府、通川府、成都府、盘石府、玄武府五府,建国西川。”
听到汉中、西川这两个国名,陆渊心中瞬间了然,这是济慧和乔康全之间,对于如何瓜分西川,有了商议。
乔康全以为国名,又统治着巫山府、临江府、渝中府,这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和陆渊交换领土,朝廷属意的人选,就是这位与朝廷更加亲切,与那些临海世家多有联姻的乔家。
….
让乔康全占据人口较多的汉中南三府,不仅能让亲近朝廷的一方势力更为雄厚。而且乔家原本就在边郡,子弟多有从军的,也算能征善战了。
尤其占据汉中郡之地,足可谓朝廷拱为北疆,抵御周人。
嗯,从另一方面,对方占据了汉中郡,那么同样也可以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直击陆渊的西城、房陵、归宁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