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272节

而是直接发给了大将军沉丘。

在诏书中,承佑帝以沉丘护国有功,指挥天下各路兵马,接连平定了建安、洞庭、西川诸郡逆贼叛乱,恢复地方安宁。

又击灭了静海国,击败周国,为大越开拓了九真、汉中、襄阳三郡。

嗯,理论上来讲,大将军沉丘作为越国皇帝之下,最高的军事统帅。国内白梦阳、陆渊等人立下的功绩,都应当有他的一份。

甚至沉丘身为领导,还要占大头。

而陆渊、严望秋、乔康全等人,虽然以各自建国,但名义上,也都是大越藩王,共同尊奉越国皇帝为天子。

故而从明面上,把长沙、汉中、南海等五国,算作越国之土,也没什么问题。

这五国开拓收复的疆域,自然也能算作越国疆域。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这份诏书说倒也没问题。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借口和场面话,这道诏书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后面。

安靖国内,扬威域外,此等赫赫之绩,不赏不足以酬其功。

因此承佑帝取大将军宁静天下之意,将其由沉国公进封为宁王,以广陵、豫章二郡为国。

同时继续以藩王之身,兼领大将军之职,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大司马录尚书事、相国总百揆。

如此,大越国内,又出现了第六位异姓王,而且封地还是广陵、豫章这种越国富庶核心之地。

将这两郡分出去,仅从实力上来算,这个新生的宁国实力,已然超越了越国朝廷。

….

成为了越国体系下,最强的藩王。

给沉丘封王之后,梁国那边,眼见着自己从皇帝方面入手的谋划,彻底是行不成了。

然后又去找沉丘,却直接被这位新封的宁王给拒之门外,人家连见都不见。

恼羞成怒之下,北边屯驻在彭城郡的三十万梁军,便开始试探着渡河攻击广陵郡。

想要借由军事方面的压力,逼迫这位即将篡位的宁王妥协。

可沉丘作为先天第二境的宗师,又是掌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又岂是能轻易屈服妥协之人?

在广陵郡受到梁军攻击的消息,传回金陵后,沉丘当即召集百官,向承佑帝面陈国事,请求出兵北上,抵御梁兵。

朝会之上,承佑帝听到大将军沉丘的请战要求后,欣然应允。

不仅将国内军权尽数托付于沉丘,而且为了给这位大将军王增添威严,更是给他赐九锡,极尽殊荣,以壮其行。

而沉丘接受这些封赏之后,在京师之内,大阅诸军,鼓舞士气。

然后于当天,便建起了北征行营。

沉丘自领行营总管,又以武成侯上官明行营副总管,两人领着京师的十万禁军,便北上广陵郡,抵御梁兵。

除了自己亲帅大军北伐之外,沉丘又下令,以武宣侯杨景为水师总管,让他十万朝廷水师封锁江面,阻隔江夏郡的二十万梁兵,护卫豫章与临海二郡。

之后两月,沉丘会合了广陵郡当地的十五万边军,以二十五万兵马,与河对岸的梁兵展开对峙。

其间两军互相攻伐,大小数百战,各自死伤数万。

最终对面的梁兵,见无机可寻,占不到便宜,而自身也折损了四五万兵马,死伤不小,只得暂时停战。

江夏郡那边,更是直接被封锁了航道。没有水师的他们,连河都过不了,更别说威胁江南了。

同时周国那边,在观望了近半年后,终于也做出了反应。于承佑元年十月,派出使者前往广陵,恭祝沉丘封王,建立宁国。

显然,与梁国大张旗鼓当下,想要占便宜不同。

先前一场大战之后,同样经过削弱的周国,此时依旧选择稳定为主,不想擅动干戈。

对于沉丘取代萧氏,宁国取代越国的事情,选择了支持默认。

而周国一表态,原本周越联合的态势,瞬间就恢复了过来。

面对两国又站到了同一战线,共同联合对抗自己。

而这次大兵南下,靡费钱粮,却一无所获。眼看着继续耗下去,除了干费钱粮外,也没什么进展。

最终无奈之下,梁国只得恨恨撤兵,召回了南下的三十万兵马。

如此。

这场由沉丘封王引起的梁越交兵,最终以梁兵北退,越国大胜落幕。

挟持大胜之威,沉丘率兵回朝。

承佑帝亲率百官,出城十里迎接。并于当场赐下诏书,为表大将军之功,特赐其加殊礼,许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至此,三件套彻底凑齐,又有北征之功,沉丘篡位时机彻底成熟。

于是三日之后,群臣劝进,天子下诏,欲效此前历朝故事,禅让宁王。

沉丘辞让,惶恐不许。

如此又三日后,群臣再劝,天子又下禅让诏书。

沉丘以自身德行浅薄为由,依旧推辞。

再三日,在承佑元年十一月初四这日,群臣第三次劝进,天子第三次下诏禅让。

沉丘这才自怜自叹,清名不保,随后无奈应下,接受了禅让诏书。

并于当日率众入宫,在百官的见证下,正式从承佑帝手中,接过了越国的正统。

承佑元年十一月初四,登基刚满百天的承佑帝萧元义,于建极殿禅位于宁王沉丘。

至此,越国正式宣告灭亡,享国二百一十三年。

于同日,宁王沉丘进位天子,改元建武,宁国立。

这位大将军王,终于做了皇帝,继承越国,成为了这江南五郡五国之主。

至于越国,则以退帝萧元义为越国公,继续承奉宗庙,祭祀历代先君。

这场临海郡世家内部的权力转让,到了此时,在经历了无数风波后,终于宣告落幕。

而越国灭亡,宁国建立的消息,也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着周边各国传去。

第246章斩断因果

越国灭亡了。

当陆渊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哪怕心中早有预料,依旧是免不了怔怔许久。

一个雄霸江南,传承两百余年的王朝,就这样简单的灭了吗?

这世事兴衰,真是叫人唏嘘。

不过他感慨唏嘘一阵之后,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越国既已灭亡,而且看样子,这个取代了越国的新生宁国,也度过了自己的立国劫难。

通过一场北征之战,击退了周人,彻底的打退了外部威胁,在这乱世站稳了脚跟。

那么如此的话,自己的长沙国与新生的宁国间的关系,就得好好的计较计较了。

“我如今修行太平道术,此为气运之道。

按此道说法,若将越国比作一棵大树,我之长沙国源于越国册封,那便是大树上的枝杈树叶。

而长沙国聚拢气运,就如树叶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营养。这些吸出来的营养树叶之差可以保留一部分,但终究还是要分出一些,用以维持主干生存。

故而长沙国所聚拢的气运,先天就要分去二三成、乃至过半给越国朝堂。

这便是枝干源流之意。”

现如今随着太平道术修炼越加精深,一些原本陆渊修炼时没注意到的东西,此时也渐渐发觉。

比如他每次吞吐气运时,总能感觉自己所吸纳的气运,并非是所聚拢气运的全部。

长沙国万里疆土,数百万民众提供的气运,似乎有一部分被截流了,不知被引向何方。

这股被截流的气运,大概能占到他所有气运的三成左右。

原先陆渊初习此道,又没人指导,所以对于自己气运为何会被人截流,也没个头绪。

纵然心中气愤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但就在数日前,他这被人截流的气运,突然间又返回来大半,最终流失的气运降到了一成左右。

这自然令陆渊心生在意。

但他仔细琢磨,还是因为眼界经验的缘故,无法弄清太多。

最终也只能困惑且高兴的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更加努力的修炼道书了。

直到今天,从东边金陵城的消息传回来,告知越国已经灭亡,宁国建立的大事之后,陆渊这才恍然,原来一直截流自己气运的,竟然是越国朝廷。

想想也是。

长沙国出自越国,本就是越国割让洞庭一郡,所建立的藩国。

两国在名分上,便有着主从之分。

而事实上,陆渊一直以来所有的旗号,也是越朝长沙国的名称。在外界各国人看来,长沙国也是大越的藩国,并非是独立自主的。

不仅是他,就连南海、宁海,西川、汉中四国,在外人眼中,也都是大越旗帜下的诸侯。

一朝五国,根本就是一体的。

不然的话,先前北伐,为何长沙、南海、宁海三国,要接受越国朝廷的调派,各自出兵十万,参与北伐?

….

参与北伐之后,三国之王皆在,为何要遵从武安侯白梦阳的统领,以君王之声,听从它国臣子的吩咐?

以上种种事实,不就是说明了,长沙这些地方诸侯国,与越国朝廷间的主从身份吗?

你别管那些事实,内情究竟是怎么样。

反正在外人看来,情况就是如此。

也正是因此,所以虽然越国实力大为衰败了,直辖的领地只剩下了五郡。但却依旧可以以扬州霸主的身份,与占据十郡的梁国,丢了汉中郡小半、襄阳郡大半,只剩下七郡之地的周国平起平坐。

这原因是什么?

还不是算上越国麾下的五个诸侯国,整个越国朝廷,名义上统治着十郡之地吗?

正是这看上去颇为广大的地盘,才维持住了越国的霸主地位。

而也正是靠着这份封国朝贡体系,所以不论是渊源,还是名分,长沙国都受制于越国。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所聚拢的气运,也不得不分出三成,被截留给了越国朝廷。

“如今越国已灭,所以原本的主从名义,朝贡体系,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被截流去的三成气运,又回来了两成。

那剩下的一成气运,又为什么不跟着回来呢?”

陆渊想到这,眉头皱了皱:“难道是因为新生的宁国,是继承了越国的正统,所以也跟着继承了一部分对我的大义名分,这才能截留剩下的一成气运?

那要是我继续承认宁国的主导地位,做它朝贡体系下的藩国,是不是现在回来的两层气运,就又要再被截流回去?

首节 上一节 272/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