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283节

因为截止到前越期间。

大越对扬州的开发,也才刚到西川、洞庭、还有郁林三郡。

在这三郡之内,蛮、苗、羌、越等族,依旧根深蒂固。

虽然地方上也建立了郡府县,但三郡内多达数百万的异族之人,依旧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去同化消灭。

而按照往常惯例,这个时间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

所以在这三郡没消化完前,大越自然没精力,再去开发西南夷。

毕竟西南诸夷国,实力也不小,合起来有六七郡之地,先天宗师也有数位之多。

大越想要打下他们,可没那么容易。

也因此。

西南这些夷国,基本也就自己形成一个小圈子,在扬州西南这片地界上,自己玩自己的。

外界不来打扰,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找外界的麻烦,与越国各自相安无事。

所以如今师宗、弥鹿两国,突然派使者找上门来,说想要内附楚国,才显得那么突兀与不寻常。

在没弄清里面详情前,陆渊也不敢贸然答应。

而眼下,就是他们给出解释的时候了。

前面说了下心话后,师宗国使者就继续道:“这是我二国前来请求内附,实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大长和国爆发内乱了。”

….

“内乱?”

陆渊听到这个消息,不由一怔。

“是的,就是内乱。”师宗国使者点了点头,然后解释道:“就在去年……”

大殿内,随着师宗国使者讲述,再加上旁边弥鹿国使者不时补充,陆渊总算弄清楚了,他们前来请求内附的原因。

原来,就在去年,也就是弘道九年的时候,在大长和国内部,爆发了一场叛乱。

大长和国治下的一个大藩国,乌蛮国叛乱了。

这里要说一下,大长和国,或者说整个西南一国的政治体系。

由于不慕王化,野蛮落后的缘故,整个西南夷地区,虽然也有国家的存在,但这些国家更像是一个个部落,只不过被冠了国家的名称罢了。

就比如前来请求内附的师宗、弥鹿二国,其实他们两国之民,都是出自两个部落,也就是师宗部落、弥鹿部落,只不过如今由部落化国,建立起了君主官员罢了。

但本质上,他们还是部落国,玩的还是部落的那一套。

国家内部有各脉酋长,这些酋长套着一个官名,管着各自部族的事情,然后共同尊奉最大的那个酋长为国王。

这种简陋落后的体制,自然谈不上什么集权,也谈不上什么认同感。

而整个西南地区,这种部落国的玩法,部落、族群的认同,大行其道。

因此虽然西南有南诏、大理、大长和三大夷国,可这三大夷国,各自核心部族所掌握的地盘,也都不过半郡而已。

而他们就以这半郡之地,向外辐射,那些大小部族,将它们作为藩属国,或者羁縻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所以在这三国的地位,大概就类似于陆渊前世的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底下有各大诸侯,这些诸侯在各自区域都是自己的老大。

在天子强的时候,诸侯国们尊奉天子。而如果天子弱了,那么便会不尊王命,甚至跳起来造反。

大长和国便就是如此,在他国内,在这个天子之下,还有着二十七个小国。而这些小国之中,又有三个大的藩国,类似于方伯的地位。

分别是被任命掌管东部七国事务的乌蛮国,掌管北部五国事务的会川国、掌管南部四国事务的弄栋国。

从上面的区域划分,就能看得出来,这三个方伯藩国,以乌蛮国最强,掌控了七国事务。

事实也是如此。

大长和国的控制区域,大概有两郡之地。

其中半郡由他们自己掌控,直辖的国民有百万之多,养了五万精兵,国内王族更有先天宗师,实力可谓极强。

而剩下的一个半郡,有半郡十一国之地,由大长和国直接控制,这加起来也有近百万之民,能给大长和国提供十万左右的夷兵。

剩下的一郡,则由乌蛮、会川,弄栋三国分掌。

其中乌蛮国分的最多,有接近半郡之地。

….

这半郡之地内,属于乌蛮国直辖的,也有近半领土。

换成大楚这边,大概就是两府的地盘。

虽然不大,但靠这两府地盘,乌蛮国的直辖国民也有五十万之多,养了两万精兵。

在西南那片地界上,三大夷国之下,算得上实力极强了。

剩下的会川、弄栋两国,实力则弱的许多,直辖领土都只有一府之地,国民二十余万,只有一万精兵。

算是普遍水准。

至于这三大方国之下,那十三个小夷国,实力就更弱了。基本只有三五县之地,甚至只有一县之地,民最多不过十万,少则可能只有一两万。

就如眼前两位使者的师宗、弥鹿两国,师宗有四县之地,八万国民。弥鹿国少些,只有三县之地,七万国民。

两国倾力动员之下,也只能出一两万兵,是实打实的小国了。

而这两国,就处在大长和国东部,属于乌蛮这个方国管控。

这么一番算下来,西南夷那边的情况,也就清晰很多了。

整个大长和国,或者说还要加上大理、南诏两国,本质上就是大部落管中等部落,然后中等部落管小部落,这么一层一层管下去的分封体系。

正常来说,这种层层分封的体系,只要最上层不出问题,还是很稳固的。

但这只是正常情况下。

世事无常,风云变化,天下哪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呢?

就在前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乌蛮国主在每年末的例行朝会上,没有前往大长和国的首都香城朝见,然后也没派使者前来解释,到底怎么回事。

等大长和国派使者前去问责的时候,更是受到了乌蛮国主的羞辱,宣称乌蛮国从此以后,就脱离大长和国。

从此岭东七国,自成一体。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叛逆行为,身为昆海地区霸主的大长河国能忍?

这自然是不能忍的。

所以大长和国果断发兵,派出了两万精锐,同时召集了各附属国,凑齐了十万兵马,前往讨伐乌蛮国。

以此雄兵,大长和国自信,小小乌蛮,是绝对抵挡不了的。

然后……

然后惊人的消息传回了香城。

派去征讨乌蛮的十万大军,在曲扼川大败,全军近乎覆没,只有数千残兵逃了回来。

这些残兵带回来的消息是,乌蛮国那边,竟然有一位先天宗师。而且南边的弄栋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和乌蛮国里应外合,在战场上,当场背刺反水。

正是因为先天宗师的出现,还有弄栋国的反水,才导致讨伐大军的如此大败。

而更让大长和国难受的是,在乌蛮、弄栋两国合流之后,已经凑出了十万大军,此时更是有一位先天宗师率领。

反观他们这边,十万大军尽没,香城虽然还有一万精兵,直属的十一个小国也还听命,会川态度还算恭谨。

….

但即便算上这些,在先前惨败之后,大长和国最多也只能凑出十万兵马了。

就算算上王族的那位先天宗师,实力也最多与叛军齐平。

两边纠缠之下,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于是战事,就这么旷日持久的持续了下去。

一直从去年年末打到了现如今,整整一年多过去了,也没见个完结时候。

这种情况下,大长和国、乌蛮、弄栋这些大国还好说,他们底子厚,还撑得住。

可像师宗、弥鹿这些小国,却维持不下去了。

原本太平时候,他们就需要向乌蛮、大长和两个宗主国进贡,双层剥削之下,压力也就很大了。

一年忙活到头,也剩不下多少钱粮。

此时打了一年,国内出兵出人、出钱出粮,没见到什么收获不说,还耽搁了耕种采集、狩猎放牧。

【鉴于大环境如此,

这等大出血下,自然叫苦不迭,生出了谋求它路的念头。

正巧。

大长和国的统治区域,便处在洞庭和西川两郡的包夹之间,同时还有一部分和郁林郡相接,算是直面东扬人的夷人国家了。

而师宗、弥鹿两国,又处在这东边的东边,位置就紧邻着洞庭郡的邵阳府,平时也没少和邵阳府的东扬人交易往来。

所以在听说了大楚国建立,甚至逼退了东扬人的天子,竟有着这等威名实力之后。

它二国便生出了内附的心思。

于是便有了眼前的使者到来。

第253章出兵难定

大殿内依旧空旷,外间几缕寒风吹着,殿内说话的人,心头却是带着几分凄凉。

“自从去年六月,乌蛮国起兵反叛以来,我师宗国就被迫输了五千兵过去,还缴纳了十万石粮草。

可战事日趋激烈,前线两边各十数万人打着,每天都要死几百上千人。

加上乌蛮国有意消耗,我师宗国五千兵马,这才去前线不过半年,就已经死伤过半,损失极为惨重。

可即便如此用心竭命,乌蛮国还是不满足。

到了今年初,又派遣使者,来我国中再度催缴赋役。要求国再出一万人,还有二十万石粮食。

我前线的那些将士,可还没回来呢?

乌蛮国又再派人来催缴,而且数额还翻了一倍。

这等条件,我等小国,怎么能承受得住?

最后国主想尽办法,花费重金,贿赂了乌蛮国的重臣,让其劝说乌蛮国主。这才将原本额度削减为依去年例,只需五千人,十万石粮食即可。

可即便如此,前后两次,我师宗国已出了一万人,二十万石粮食,这等代价,依然太大了。

时至如今,前线战事依旧,而我国这次派过去服役的五千人,又死了许多。前后两次服役剩下的人加起来,只余四千众。

我师宗只是一个小国,举国民众才八万人。一下子死了六千人,国中可以说是家家带孝了。

而且少了一万青壮男子,国中去、今两年农事,也大受影响。可以说收成减半,甚至减了大半。

首节 上一节 283/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