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或许还能再练这一两具黄巾力士,这也是一条路子。
算了,不管了,还是两条路子一起走,最后能培养出多少先天战力,全凭天意吧。”
锦官城外码头,陆渊看着护送着诸多灵物远去的水师船队,最终都都喃喃,远视的目光,却是露出了一丝怀念。
在外出征已有两年,家里的两个孩儿,他也是长高长壮了一圈吧。
还有王后,对于自己的这位正牌夫人,这些年相处下来,陆渊生出了浓厚感情。
虽然在这锦官城宫内,有诸多的西川美女环绕、佛门女尼布施,全都是人间极味。
但野花玩的多了,总是会腻的。
他已经想家中的那朵白月光了。扫码下载新人限时全场免费读
茤嬶啵貒請枦第303章战停又起
送走了回程水师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陆渊也开始忙碌起来。
关于西川郡的重新建设,并不用他去多费心思。
如今随着国内那些新科举人、进士的陆续赴任,以郡守沉信为首的西川地方官府,正飞快的重新恢复起地方的民生发展。
不过等陆渊收复整个西川,时间都已经是六月底了,这个时候早就错过了春耕夏种。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整个西川郡是没法自给自足,满足自身的粮食消耗了。
整个境内剩余的数十万百姓,都需要朝廷的援助,才能度过这个艰难的下半年。
好在,对于如今掌握了半个江汉平原,和整个洞庭平原的楚国来说,每年生产的粮食不计其数,不仅足以满足襄阳洞庭两郡百姓的消耗,更可抽出许多结余,用来支应其它地方。
不仅如此。
随着年初陆渊对南海国使者的那通警告之后,南海国拖欠的今年贡赋,很快就送了过来。
三百万两银子,两百万石粮食,这笔巨款和粮食的输入,尤其是后者,极大地缓解了楚国的粮食压力。
接连向西川和黔中两郡,大规模的开启了百万级的移民工程,期间所需消耗的粮食,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所有移民到了移民之地的当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产出的,期间都需要朝廷官府养着他们。
钱财方面还好说一点。
劫掠了整个黔中郡夷人,并且在劫掠南诏国的楚国,并不缺乏银两。
反倒是粮食,为了维持前线几十万大军,还有数目更多的移民消耗,在前线两郡,楚国每月消耗的钱粮,都是以百万石的数字计算的。
这庞大的数目,即便以洞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富庶,也是有些支撑不起了。
对此,为了缓解粮食压力,巴陵朝廷那边,崔长青他们已经让人带着南海国上供的三百万两银子,再度返回了南海国,去往那里购买粮食了。
三百万两银子,但现如今的南海粮价,大约能换回来同等数目的粮食,也就是三百万石米。
近两年来,南海国的粮价,一直在增长之中。
原因嘛,自然是楚国、苏国、还有宋国,一直不断前往南海购买的缘故。
因为持续不断的西川战事,合纵三国都在前线耗费了大量的兵力人力,尤其是随着在西南新拓之地设郡置府,三国都或多或少的有向新置府县移民。
以上种种,都极大地影响到了楚、苏、宋三国,国内的农事生产。
其中楚国还好,背靠两大产粮地,再加上此前数年积储,还能勉强维持。
令国内的粮价,在一斤五文钱左右浮动。
不算多高,但也没怎么便宜,属于底层百姓能够承受的一个范围。
宋国那边也是。
其所在的九真郡,有一块红河平原,土地肥沃,不下江汉平原。
靠着这个产粮地,宋国虽然也因为战事大量缺粮,但拿着从西南夷那边掠夺到的钱财,去往南海国购买一些,也还可以支撑。
可苏国就不行了。
郁林郡那片地方,本来就多山,没比西南夷好到多少去。
再加上苏玄歌一系列暴政,在动乱、战争、苛税等等影响之下,苏国郁林郡的民生生产,早已经彻底崩溃。
根据皇城外司的勘察回报,如今整个郁林郡,已经有十余万人被苏玄歌强制迁走,安置到了该国新设的通海郡。
同时苏玄歌又从通海郡内,迁徙出了二十多万夷人,安置在了郁林郡。
这样相互移民,稳固着苏国在两郡的统治根基。
但这样一来二去,就等于苏国多出了四十万左右,无法生产,需要朝廷官府养着的人。
再加上前线苏国的十万兵马,国内的数万兵马,还有给前线运粮的十几万民夫……
诸多地方算起来,苏国大约有着七十到八十万人,是完全不事生产,完全要靠官府朝廷供养吸血,才能活下去的人。
而相对于这庞大的吸血人群,苏国真正的根基,也就是本土郁林郡的苏国百姓,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移民之后,真正还在持续生产的,大概也就只剩下了五十万人左右。
而这五十万人,其中还有大量老幼妇孺,因为真正的成年男丁,不是被征去当兵了,就是被拉去当运粮民夫。
就靠着这五十万老幼妇孺,能生产出多少粮食,能养得活多少人?
怕是连五万兵马,都养不起吧。
所以自从苏国开战之后,该国的粮食消耗,就一直靠着从外部购买支撑。
而纵观苏国周边,楚、宋两国自己都缺粮,当然不可能卖给它粮食。
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只有一直安宁,不兴兵戈,同样产粮也颇多的南海国了。
因此苏国在战争初期,从西南夷那边,掠夺到了第一批财富之后,就立刻派人去往南海国买粮了。
发动战争,掠夺财富,花钱买粮,在发动战争……
整个苏国,就陷入到了这样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
也正是因为苏国的不断购粮,导致南海国的粮价连年暴涨。
直接从开始的一斤米三文钱,涨到了如今的一斤米,九文十文的上下浮动,贵了三倍不止。
在这情况之下,南海国的百姓难受,苏国的百姓也难受,反倒是南海国的粮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短短两年,靠着楚、苏、宋三国的不断南购粮,南海国内就多了十几个身家巨亿的富豪,可见其中之暴利。
当陆渊看到这情报时,都有些眼红了。
靠着发战争财,南海国这两年的豪商勋贵,日子是真的过得舒坦无比,快乐无边。
也正因此,对于趴在自己身上不断吸血的南海国,楚、苏、宋三国心中,其实也有诸多不满,恨极了这群粮商。
只是现在因为战争,再加上南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不好对他们动手,这才忍了下来。
不过陆渊相信,等到三国都抽出手来,或者等到宁国那边准备好,那么等周边群狼一拥而上时,就是南海国被分食殆尽,影响灭亡之期。
只是那一天,可能还需再等几年,没那么快上演罢了。
而眼下。
楚、苏、宋三国都还用得上南海国,还需要从那里购买粮食,所以哪怕明知那边是在坐地起价,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购买高价粮食。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去往与洞庭郡紧邻,并且还有长江水道便利的宁、周、梁等国购买粮食,无疑是更好的。
但这三国,无一例外,不是楚国的敌国,就是视楚国为竞争对手的家伙。
想从那边购买粮食,根本就不可能。
哪怕是三国中唯一没有战事的宁国,都宁愿自家存的粮食在仓库里发霉,也不可能运往楚国,做这种明目张胆的资敌之事。
正是这种渠道缺乏的情况,才导致了南海粮食的珍贵。
因为这是唯一愿意,也有能力向楚、苏、宋三国,供应粮食的国家了。
在没得选的条件下,哪怕贵,也不得不买。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楚国这边粮食的缺口不大,就靠着南海国上供的粮食,和上供银钱购买粮食,差不多也就能抹除这个缺口了。
倒也不用另外花钱,算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安慰了。
……
除了粮荒之外,陆渊另一件比较上心的事情,就是军队的征兵建设了。
这次击破南诏大军,虽然整体上极为顺利,但对方到底有十余万的数量,其中更是不乏勇士,想要消灭他们,楚军或多或少也是付出了不少伤亡的。
再加上那支年初就派到南充府,协助济慧守城的禁军,也因为南诏军的不断消耗,直接被打残了一半,缺额万人。
以上这些伤亡加起来,也有个一万七千了。
这些缺额的兵员,都需重新征募,并搭配一定的老兵,通过训练使其尽快形成战力。
对此,陆渊已经决定从各部抽调三千老兵,再加上这一一万七千的新兵,单独建设一支禁军了。
而其它各支缺员的禁军,就直接将南充府那支半残的禁军打散,补入到各部就行。
如此,除了那支新兵为主的禁军外,剩下的四支禁军,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还可以迅速恢复完整的战力。
陆渊这些日子做的事情,也就是这个了。
除了每日处理完政务和修炼外,时不时他还会抽出空来,去往锦官城外的禁军大营巡视,以确认各支兵马的整训进度。
在他的督促之下,成效也相当喜人。
在补充了缺额兵马之后,有了老兵加入,各部禁军稍加操练,很快就彼此磨合了起来,形成了战力。
就连那支新建的禁军,大量精中选精的优质新兵在老兵的带领之下,也很快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阵列和旗号,并掌握了一定的武器使用技巧。
虽然整体上看起来还很稚嫩,但以这种速度,继续训个一两年,再拉出去打一两个低烈度的战争,让新兵见见血,一支精锐也就成型了。
见此,陆渊已经传信回巴陵,让那边驻守的禁军,按照同样的方式,以老兵带新兵的办法,将剩下的两支禁军给扩编出来。
如今信件应该已经送到了巴陵,想来两支新军的架子,差不多搭建出来了吧。
现在楚国扩张迅勐,西川和黔中两地,都需大量兵马镇守,陆渊急需更多兵马来填充各地防御的空缺。
此时不得不将原本预计两年的扩军方略,再小小的提一下速,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了。
好在黄玄那边劫掠剑川国,又获取了大批钱粮,就是这笔收入填补,倒也勉强能补上扩军带来的缺口,倒也没带来太多压力。
一切还在陆渊掌控之中。
只是这么一来,他也不得不再给黄玄下令,多苦一苦剑川国的夷人百姓,让从那边多压榨一些钱粮出来,以填补国内亏空了。
反正都是夷人,苦一苦也无所谓。
想来相比于死,当地夷人应该会很通情达理,体谅楚国的难处吧。
……
正当楚国这边忙着梳理地方、购买粮食、整军备战的时候,周边各国,一个个也大小动作不断。
首先是八月初,在济慧带着白凤寺一干僧众,刚刚抵达黔中郡,就任佑国寺和护国法师的时候。
西南那边,先后传来两大消息。
先是宋国那边。
在今年开春后,宋王谢宁数次率军与大理军大战,结果都无法取得进展。
不仅没夺取更多土地,反倒损兵数万,将已有的一些地盘丢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