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377节

因此能趁此机会,多赚一些钱,对楚国来说,那自然是大好之事。

而赚钱的目标,自然是缺粮的苏国了。

苏国缺粮有钱,楚国有粮没钱,两边正好形成互补。

如今苏国主要的粮食供应商,是南海国那边的粮商。

那些贪婪的家伙,为了赚钱,硬生生的把苏国的粮价,抬升到了如今三十文一斤米的程度。

可谓抽骨吸髓,毫无仁慈之心。

对此情况,苏国,乃至此前被坑过的楚国、宋国,都是恨的牙痒痒。

也就是如今,南海国情况特殊,关乎楚、苏等国与宁国的博弈,陆渊和苏玄歌他们不好教训南海国,这才让对方得意如今。

可现在,楚宋等国已经结束了对西南夷的战争,没有庞大大军消耗粮草,楚国的粮食压力大为缓解。

国内的大量粮食,自然也可节省下来,或进行储备,或对外出售了。

而对于如今每年都能收获大量盈余粮食,并且很快就能开发出西川平原的楚国来说,每年只要不遇到大规模绝收的灾情,那么当年出产的粮食,就足够自己消耗了。

所谓囤粮之事,在如今缺钱的情况下,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拿多余的粮食去换钱,对于楚国来说,还更划算些。

关于此事,在与大臣们商议之后,陆渊已经派出使者,去往苏国进行前期的沟通了。

楚国愿意把多余的粮食,以低于如今“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苏国。

嗯,价格减低之后,大概是十文一斤米,相当于南海国所卖粮价的三分之一。

这个价格虽然比国际市场价低,但对于楚国来说,依旧是大赚。

如今停止战争之后,楚国国内原先飞涨的米价,也迅速回落到正常价格,从原本的五文一斤米,跌回了如今的三文一斤米。

所以哪怕楚国卖给苏国的粮食,只是十文一斤米,但那也是高达百分之两百以上的纯利润,已经称得上暴利了。

而楚国为此所付出的,也不过是从国内收集调拨一批米,然后将它送到苏国边界罢了,费不了多少功夫。

相反,楚国低价粮食的出售,还能狠狠打击一下南海国那些嚣张的粮商,把他们肆无忌惮的气焰给压下去,直接断了他们发财的路子。

想来苏国那边,在得到楚国的善意之后,应该也会很乐于见到此事吧。

毕竟,相比于花费三十文一斤的高价,去从那些把自己当做肥羊吸血的南海女干商手中购买粮食。

还不如仅用三分之一的价格,跟从自己一直有着盟约的楚国手中购买粮食。

这笔交易,不管是经济层面,还是情感层面,苏玄歌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如今苏国应该还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这些人按照平均每人一个月一石粮,一年消耗十二石粮来计算。

一个人一年的粮食消费,便差不多有十三两银子。

一百五十万人,那就是两千万两银子以上的市场。

就算这些市场,楚国不可能完全吃下,而且苏国随着地方安稳,生产恢复,也会慢慢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但在安稳前的几年,楚国每年从苏国挣个一千万两银子,应该也是不在话下的。”

陆渊心中计算了一下,不由大为愉悦。

每年能多出一千万两银子的收获,并且这个收入能持续好几年,怎么看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而且不止苏国,周国那边,其实也可以试着去做一做粮食生意。”

现在周国西面有蕃人,北面有魏人,东面有梁人,南面有楚人。

这四个方向,除了楚国如今与周国议和,保持了和平状态外。

其它剩下三个方向,可都是周国的敌国。

如今周国三面用兵,除去留守关内郡和汉中郡的十万兵马外,其余三个方向的战场,动用的兵马足有九十万。

若是算上转运粮草的民夫,被征召而来的民团乡勇,那么周国的大军总数,更是直逼两百万以上。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几乎已经相当于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了。

也就是说,周国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被征召到了前线战场,而且还是青壮劳力。

少了这么多青壮劳力,周国国内的生产,自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

根据皇城司的探报,如今周国国内的粮价,已经普遍上涨到五文一斤米,个别地区,甚至涨到了十文一斤。

由缺粮引起的粮荒,已经开始在周国内部显现。

并且这种饥荒,粮价的飞涨,还将随着周国战争的持续,逐年增长上升。

若是不能及时控制,如今的苏国,就是周国的下一个榜样。

对于这么一个正在新生的庞大市场,陆渊自然极为感兴趣。

不过虽然感兴趣,但他却没有立刻行动。

一来是楚周之间,刚刚结束战争,双方信任度不够,即便想做生意,也暂时没那个基础。

二来则是,周国如今虽有粮荒,但这种饥荒并不严重,以周国的底蕴,完全支撑得起。

此时找对方卖粮,也赚不了多少,顶多赚个辛苦钱。

三来便是楚国现在,手头粮食也不算多,满足一个苏国就已经是极限了,暂时也拿不出更多的粮食卖给周国。

所以考虑到这几方面,陆渊选择还是等等,等那边饥荒严重了,自己这边经过几轮收获,粮食变多了,再考虑去找周国做生意。

而为了苏国和周国这两个国际市场,甚至未来其它更多可能的市场,楚国提升自己的粮食产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这其中,开发出西川平原,便是重中之重。

不过想要开发西川,自然缺少不了人力,以西川现有的人口,远不足以开发整个西川平原。

好在去年冬天一场雪灾,虽然使得楚国各地百姓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死伤。

但同样的,那些受灾严重的百姓,大多都是属于较为穷困,没有多少资产之人。

而这些人,恰恰便是朝廷这边选定的最佳移民人口。

于是一场雪灾之后,损失了大量财产的底层贫民百姓,在接受了官府的救济邀请之后,干脆一咬牙一跺脚,就选择了参与征募,移民西川。

根据户部那边汇报上来的数据,如今楚国各地,已经有着大约五万户、二十余万人的受灾百姓,接受了移民,此时正在各地官府的调配下,陆续发往西川郡。

并且这个数目,还只是开始。

后续随着工作展开,将会有更多人选择移民。

今年内,朝廷这边,最少也能向西川郡移民十万户,五十万人以上。

年前那场未来数年的战略会议上,所制定的未来六年内,向西川郡的移民目标,极为有望在今明两年内完成。

一场雪灾,看来倒也并不完全是坏事,还是有一些积极影响的。

不管怎么样,等着五十万人到了西川,那么整个西川平原,差不多也能初步开发了。

最多到明年,西川郡将又成为楚国一个产粮重地。

第314章霸主之资

鼓声雷动,呼喊震天。

巴陵城外的军营内,兵马嘶吼,旗帜如云,一队队士兵听从号令,在上官的指挥之下,不断的变化一个个阵型。

“不错,这些兵马才入营不过月余,便有如此峥嵘,李良你的练兵之能,不愧是我楚国之首。”

点将台上,陆渊望着下方正在演练的大军,不由回过头来,极为满意的对着自己身旁的弟子说道。

在他诸多真传弟子之中,李良的习武天赋,其实并不算多么出众,甚至属于中下流的层次。

可对方却能脱颖而出,成为与楚维并列,仅次于周青的弟子,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练武李良虽然不行,但若论练兵之能,所有弟子都当以他为首。

当初陆渊提拔对方,也正是看重这一点。

而实际上,这些年来,楚军之所以能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毫无败绩。

这里面除了有陆渊这位善于领兵的统帅的原因外,其中也少不得李良在后方源源不断的训练兵马,为楚国培养出一支支合格大军的功劳。

单论此点,对方功劳就不下于为楚国一手打造出水军的楚维。

“弟子不上武艺,统兵更是平平,也就唯有练兵之术,勉强能拿得出手了。”

听到自家师尊兼大王的夸赞,李良谦逊的笑了笑,然后看着下方大军,出言说道:“如今大军经过一月整训,已初步打熬气力,并且学习了一些军法队列。

不过这也只是开始而已。

稍后还需提供更多肉食,配以军中拳脚功法,令这些新卒习练武艺,熟悉军中惯用的刀法、枪法。

期间再教以鼓号旗令,训明军法条例,使其知晓敬畏,懂得上下尊卑。

如此锤炼教训三年,再上阵见一见血,经历过生死,便就是一支天下强军了。”

经过十数年的练兵经验,还有借鉴天下各国的练兵法门,如今楚国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完善的练兵之法,并将之总结成制度,彻底规范化了下来。

李良所说的练兵之法,便是其中归纳总纲。

这些年来,楚国招募的所有新兵,都是按这个法子来训练的。

最终成果也颇为不错。

前两年陆渊率军征讨西南诸夷,最终无不大破之,可见此法练兵之能耐。

李良自信,自己所练精兵,比之各国强军也毫不逊色,足可与天下强国争锋。

“训练这些新卒,有你把持,孤放心。”

陆渊听到李良的话,笑着点头:“这是我楚国修养数年,有足够时间训练新兵。不过除了这次新编练的八万大军外,去年招募的那些兵马,你也要多多把控一下。

如今各国纷乱,我楚国难得有喘息之时,必须得抓紧时间,尽可能的增强实力。

军中那些老卒,我不担忧。

可去年和今年招募的十几万兵马,一个个确实太过稚嫩了,根本无法当得大用。

数年后,孤争锋天下,须得一只强军辅助才行,这就要靠你了。”

陆渊看着李良,目光灼灼。

而后者受此殷切,也凛然受命道:“大王放心,数年后,臣必将一只强军交到大王之手,绝不辜负所托。”

“嗯。”

陆渊满意点头,然后抚慰道:“只要你办好此事,名爵功位,孤绝不吝惜之。”

如今天下各国,风云涌变。

尤其是随着北边梁国的跃然崛起,更是加剧了各国间的争斗,使之愈发激烈残酷起来。

此时各国之间,一场大战所动用的兵马规模,普遍已增长到数十万、上百万之巨,较之以往不知扩大了多少。

陆渊可还记得,当初梁国南下,越国所动用的兵马,也不过是发兵三十万北上,隔河以击之。

后面北伐周国,越国直属的兵马也不过十余万,算上长沙国、南海国等几个附庸,也没超过五十万,并且其中还有大量民夫性质的兵马。

首节 上一节 377/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