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缘起身道:“外相之说,你再修个数百载,再与我谈说不迟。”
说罢。
他引五人往关外去,教其乘鹿车。
识神无有敢阻拦,他见到了姜缘向道之心,此心如金石,不生动摇,非言语蛊惑能动。
姜缘引五人乘鹿车,心猿,意马,金公,木母以四方位护持黄婆于正中,保大药不失。
鹿车待五人坐齐,忽是巨力奔行,迅捷如风,往上路行,须是五人有效力,方坐稳身形,与尾闾关羊车细步慢行截然不同。
姜缘教心神散去,内观五人过关,此方二关无有阻挡他者,欲神识神俱已拦不得他,下一关有何等魔障拦他。
他静心观五人沿漕溪道上行。
……
此道难行,自夹脊关通玉枕关,以鹿车迅捷,亦过三载,方是行至。
姜缘观之,但见那玉枕关亦作雄关,乃关门紧闭,雄关巍峨,依心猿之力,断冲不通此关,非是五人之力,不可通也。
他遂令五人离鹿车,共通此关。自此雄关玉枕前已可遥望泥丸宫所在,元神似有所感,以光亮引路。
他之道果,将成矣!
待道果成时,行周天九数,金丹道成,苦修数百载,终得果来。
姜缘不敢疏忽,以全心应付,他知得通玉枕关,尚有通泥丸宫一路,有不知何等之魔障候着。
求月票,追读
第75章 结圣胎
却说姜缘一心通三关,行至玉枕关前,使五人撞通此关,不消多时,玉枕关即开,却是拦不住得身中天地之助的五人。
姜童儿以火候温养,得之相助,怎作虚妄?
五人冲通此关,再往上走,但见那儿有牛车等候,须是乘牛车而行。
姜缘内观见玉枕关往上之道,乃作大道,道中水流似海,险恶万分,胜那尾闾关,夹脊关时漕溪多矣,亦胜那奈何恶水不知几何,见之窥见凶恶。此道断是难行。
此方他距泥丸宫近矣,怎地止步不前。
姜缘静下心来,遂令五人乘牛车,往泥丸宫去,待将大药送至泥丸宫,教龙虎相会,道果自成。
五人得令,即是乘上牛车,牛车待五人齐全,猛往前冲,一往无前,汹汹气势,迎恶水逆流而上。
牛车奔行不久,忽是见得前方‘血水浑波万丈高’,只只沾满黑泥之手自水中伸出,竟将牛车拉住,不许牛车往前。
姜缘内观之,隐闻得鬼哭神号,众生嚎叫,阻他成道,他隐见西牛贺洲众生,南瞻部洲众生,有哀嚎,有哭泣,有恳求他渡众生,有怨恨他只顾自身。
更甚些,他隐见得水中有左氏历代一家,在朝他招手,乞请相救。
牛车驻足不前,五人护持大药。
姜缘内观此化作黑泥之道,沉思默想。
……
静室里,祖师睁眼望向童儿室处,他怎能不知,童儿行三关已至最难之处。
三关有老君提点,自难不住,然魔障有三,识神欲神奈何不得童儿,玉枕关后魔障,却最难,须明道心,教道心不移,方破此魔障,教丹成也。
此魔障不得教童儿而明,故祖师未曾提醒,若明则不作魔障。只盼童儿能破魔障,此关无人可助。若童儿陷魔障,必是功败。
祖师说道:“上京山起,数百载苦修,童儿当功成。”
他本欲静修,忽是张望室外,起身走出,方见室外真见在那处。
祖师遂问:“真见,你不去前边修行,来此处作甚?”
真见道:“师父,我非恶客哩,盖心有所感,不知为何,行至此处。”
祖师闻说,多看真见眼,心中暗道:“是个明元神的,乃见童儿将成道,故上前来见,有听道意,却有些糊涂。”
祖师再道:“广心将成道,你若候着,或有些许好处。”
真见听了,说道:“师父,自我入门前,大师兄作是持修正道,却不知修那正道何许光阴也,今终将功成也!可贺,可贺!”
祖师道:“此番不急,待广心功成。”
真见问道:“师父,可有何处助得大师兄?”
祖师道:“此道乃正道,非他人助得。你且候就是,你近来修些什么道?”
真见答道:“师父,弟子近来闻大师兄言说,教藏书室中读书也,多是读大师兄著书。”
祖师问道:“可有受益?”
真见道:“常有受益,却多有不懂,书中有言,真我乃元神,住泥丸宫,我寻不得泥丸宫,似有迷雾遮掩。”
祖师道:“你将双手置眼中。”
真见听言照做,将双手放眼上,遮挡起来。
祖师道:“你看得见我?”
真见道:“师父,弟子双手遮掩,却看不见。”
祖师道:“你可明?”
真见道:“师父,弟子,弟子却是不明。”
祖师叹道:“将手放下,候着广心就是。”
真见只得应声。
……
姜缘静室里。
此间,姜缘沉思默想,内观但见黑泥路上,牛车寸步难行,沾满黑泥之手不断抓住牛车,不使其向前,诸相万般,皆要教他驻足,不使他过此道,与元神相会。
此种种声音,似作他心中起,又似作他耳中起,乱他心神。
姜缘沉吟良久道:“此等魔障,怎动我心?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我何尝不是自渡,我本一顽童,盖黄黍一梦,得缘法拜师,苦修丹道数百载,生死如浮云,请五人,立鼎,采药,火候,烹炼,温养,交媾,修心,怎有易事,求道路上常见我,青苔石上千年坐。今终将功成,众生不自渡而阻我道,作是何故。”
他遂令五人开道,将大药与元神相会,二合为一。
当他道心不移时,无需五人开道,牛车猛冲之势开道,那沾满黑泥之手,抓不住牛车,牛车作黑泥道中奔行,径朝上行,通往泥丸宫。
牛车狂奔,竟是三两下间,近了泥丸宫,黑泥再无阻道者,魔障尽去,动不得他心。
自此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三关皆过,三关魔障尽破。
不消多时,牛车行近泥丸宫,但见那元神而出,与五人相会,黄婆遂将大药递上。
元神以服大药,形神有变,二合作一,再见之时,姜童儿内观,元神类鸡子,混元一体,圆满无缺,纵横一寸,黑白相扶,此称内丹,亦称圣胎也。只待将此丹行身中周天九数,仙体无缺无漏泄,那时即为不朽也,金丹作是功成。
姜缘怎敢迟疑,今圣胎结成,当行周天九数,他心神所动,圣胎随心,往大周天穴窍而去。
圣胎经穴窍,只道穴窍温养有功,经之有变,乃有气生,若此气不漏,穴窍封固,即生不朽,算作功成。
此间作一穴窍也,如此般穴窍,乃有三百六十,应大周天数。圣胎需反复行九数,穴窍无有漏泄,即成金丹。
此间,姜缘方知何为‘一窍通时百窍通’,他圣胎初结成,初窥门径,教他明得圣胎怎成金丹。
姜缘一心要使金丹成。
……
静室外。
祖师法眼知得姜童儿破魔障,此魔障尚不足动得童儿道心,缘是他小觑童儿矣,他道:“真见,你此间候着就是。”
真见问道:“师父,大师兄如何?”
祖师道:“广心已无碍,功成尚需些年数,你且静心守着,莫教他人扰了。”
真见唱了个喏,道:“师父,弟子定当谨记。”
祖师道:“你却不得智慧,若以静心,养性修真,待你何时‘见’,何时明我之言也。”
说罢。
祖师往室中走。
三星仙洞弟子唯姜童儿得祖师真传,余者皆学之皮毛,真见乃除姜童儿外,唯一明元神者。
第76章 仙香奇异
有道是‘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不觉十载过去。
三星仙洞里弟子来来去去,常有修行的来,常有修行的去,无有弟子知得仙洞中有人将得道矣。
盖诸弟子不明正道,不知金丹,无有缘法,诸弟子所修俱是旁门左道也。
此日间,诸弟子在松树下会讲,却论的是谁的门道更胜一筹,谁的本事能得寿数更长。
这个说:“我有儒礼之道,大贤也,诸般见我皆须拜,盖我礼全人贤。”
那个说:“你道得不到寿数,白费口舌。”
这个说:“我道持斋睡功,长生久视。”
那个说:“你出洞府定遭害。”
这个又说:“我门道了得,盖我得祖师怜爱,作个‘符’中门道。”
那个又说:“你朱砂未成,符未及画,已遇害矣。”
正个谁不服谁,争先论道,好不热闹,真是‘口舌场中,是非海里’,说得正是这般,你说我道弱,我定不服,我言你道轻,你誓不休。
忽有异香自三星仙洞中来,众等闻异香,心中安宁,不生荡漾,诸般言说尽去,有道是‘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里少吾踪’,众等心静矣。
大众不明此香缘来,只闻此香非琼香,非兰香,非果香,非梅香,乃似幽香,教人不起争端。
瑶台坛上,祖师张望,异香缭绕,他怎地不知,此作童儿所生,他说道:“仙香奇异,童儿金丹将成,已行三百六十穴窍,尚有八数,行之金丹成,自此仙体无漏,长生久视。”
祖师知此异香作姜童儿之功也,此香有异,何时异香至罗天海岳遍遥闻时,姜童儿即是功成。
祖师道:“此等八数,断难不到童儿,童儿道心不移,二三十载年间,童儿必是功成。”
……
静室中。
姜缘盘坐蒲团,他以圣胎行身中大周天数,一如祖师言说,九数去一,他尚需八数,金丹即成。
此间行大周天穴窍,远胜他所想,圣胎入穴窍,若是那等小穴窍作罢,若是那等大穴窍,却是难行,盖因圣胎生气,此气须封固以得穴窍无漏泄,若是大穴窍,气难封固,易漏泄也,故须心神以封固,光阴长短不一,其中但有不稳,则作功败,仙体不全,金丹不成。
金丹正道容不得错,容不得败,修持此道,非成即死,绝无二路。若修得旁门左道,似真见那般,为财色酒气所伤,亦可重修明心。
然则金丹正道,难则难矣,一教功成,非旁门所同。
姜缘行得大周天,心神已有疲倦感,生了些许恍惚,封固穴窍,将气内藏,此极费神。
他以圣胎行得大周天穴窍,全赖习火候时,心神稳固,然尚有八数,以他这般,教再行一数穴窍,定可做到。若是八数,他难行矣。
姜缘方调圣胎再入穴窍,行二数大周天,他心中却思量着,暗道:“我之心神,断难行八数周天穴窍。若教我累,一经气泄,仙体有漏也。行周天定有窍门,老君曾言‘天地之距,八万四千,天地气液循环,三百六十’,理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