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生活录 第312节

  于是,李牧除了留张船票钱,把身上的积蓄花光,终于办了两份文凭了。

  而且,两份文凭一文一武,一份是美国的某大学,大概和围城里的方鸿渐类似。

  一份是欧洲某小国的军校,当然是名义上的军校,实际上顶多也就是个军事技能培训班。

  不过,为了显得高大上,中文名叫欧陆军事学校。

  当然,名字是自己起的,反正是外国校名,翻译成中文校名,只要没人管,随便怎么翻译。

  就这样,一年多前,李牧用仅剩的钱买了张船票,匆匆回国。

  从上海下了船,当时李牧还是雄心万丈,以为有了文凭,有了海外留学生的身份,就能在大上海大展宏图,享受一下上流社会。

  因此,他心气特别高,直接拿着那本美国的文凭,去一些大洋行或者大商行应聘。

  结果,被打脸了。

  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可不是内陆地区。

  他这样的野鸡文凭,去那些大洋行、大商行,直接就挥挥手让他走人。

  李牧想了想,于是又去了武汉,想着内陆地区不如上海那边见多识广,结果去那些大洋行和大商行应聘,仍然不顺利。

  就在他花光兜里的最后一个大子,就要露宿街头之时,刚想着先随便找个工作混口饭吃算了,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份招聘启事。

  南阳地区,由于匪患严重,当地驻军少,又清缴不利,于是决定组建民团,也就是地方保安团。

  诚聘军事主官,也就是民团的保安团团长。

  招聘要求也挺高的,不是要求有营级或以上军队的实职经历,就是要求中央军校毕业或者海外军校毕业。

  李牧抱着忐忑的态度,拿出欧陆军事学校的文凭,过去试了试,没想到对方当即拍板就同意了。

  李牧大喜,武汉离南阳并不远,走长江,沿汉水,经襄阳,沿着贯穿南阳的唐白河。

  一路走水路,两天的时间就到了。

  谁知到了地方,李牧傻眼了,说是保安团,也就几个地方临时凑了三百多号民兵,不到两百杆枪。

  这就是保安团?

  还真是,民国的时候,有的地方百十号人就敢号称保安团。其实属于半警察半军事组织,属于地方武装力量,中央没有管属权。

  相比较起来,他这三百多号人,两百杆枪,放在国内一众保安团里面,实力已经不错了。

  李牧总算知道,他去应聘,对方为什么当即就拍板了。就这条件,条件好的谁来呀。

  听说,在他之前也忽悠来了两个人,不过当天就走了。

  李牧也想甩甩手,直接走人。不过,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是保安团团长,毕竟有三百多号人,两百杆枪,就他这野鸡文凭,离了这里,还去哪里找这样的好工作。

  于是乎,李牧就这样坐上了保安团团长的宝座。

  毕竟曾游历海外诸国,见多识广,出国以前也曾当过半年兵,李牧又从书店买来了一些关于军事的资料教材。

  就这样,磕磕绊绊,保安团就这样被他立起来了,实力居然还不错,当然,相比较土匪而言。

  练了两月兵,李牧就以新野县为驻地开始剿匪,交火了十几次,战绩还不错,在他的强烈要求一下,保安团又扩编了一些,总人数达到五百多人,三百多条枪。

  本来,一直这样还挺好的,谁知几个月前情况又有些变化了。

  南阳地区,其实也有是有驻军的,不过自然不是光头的嫡系,都是一些杂牌军,人数也不多。

  自然,上面发的饷银也不多。

  平时,养这些部队的军饷来源,除了上面拨一些,还有一些就是商户的捐赠,地方的拨款。

  养了保安团,这方面的饷银来源自然就少了。

  也不能怪商户和地方,附近几个县匪患不轻,保安团成立以前,这些驻军敷衍了事,根本没心思剿匪。

  什么时候商户使银钱,才去山里逛一趟。

  有了保安团,没有商户再去找他们了。

  眼看收入锐减,连军队都养不了,对方也急了,就算想火拼,保安团经过李牧训练实力也不弱,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于是,对方也开始积极起来,和保安团竞争,积极进山剿匪。

  虽然匪没剿多少,最近几个月,在两家的积极竞争下,附近几个县的匪患大大减少,已经没有多少土匪敢下山抢夺了。

  剿匪的效果这么好,这些驻军自然开始向地方和商户请响,毕竟是正规军,还是拿枪杆子的,不意思一下也不行。

  只是,养了这么大的保安团,这边再养驻军,商户也受不了。

  无奈,军队那边他们管不了,眼看的地方匪患也小了,三个月前,开始和李牧商量,能不能缩编保安团。

  把保安团从现在的五百多人,三百多杆枪,缩编到一百五十人,一百多杆枪,有商户的捐款,再把多余的两百杆枪卖掉,保安团还能继续维持着。

  李牧自然不太愿意,这种乱世,哪还有缩编军队的,可是人家明明白白的跟他说了,他们最多只能养一两百人,如果李牧不想缩编,只能自己养。

  李牧考虑良久,最终还是没答应缩编,养军的财路,他倒也找到一条。

  保安团驻扎的新野县,有一条河叫白河,古称淯水,是南阳母亲河。发源于豫省白河镇攻离山,流经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宛城、新野县,于翟湾入湖北襄阳县,于两河口与唐河交汇后,始名唐白河,向南至张家湾注入汉水。

  历史上的南阳白河上舟车辏辐,人庶浩繁的水上码头,帆楫颇盛。

  可直下湖北,顺汉水入长江,直达武汉、南京,水运条件甚为便利。

  有了这样一条通江达海的河流,这样一条黄金水道,沿河的商业自然也很繁荣,比如瓦店港。

  瓦店紧依白河,汉称小长安,元设林水驿。古来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民国期间常有数百船只停泊于瓦店码头,往返于南阳至襄阳及老河口之间。

  新甸港,位于新野县新甸铺。因其位居白河下游,水位较好,码头稳固。明清之际常有汉口、襄樊等地的富商大贾到此坐庄采购,促进了该港的繁荣,港中常停泊船数百,有时甚至多达千只。

  周围商户繁多,商业发展,是一个生财的好地方。

  而,恰好,新甸港就在新野县,离保安团驻地也就十多里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条白河,就是李牧想的新财源。

  保安团这段时间到处剿匪,保境安民,维护了这条河流及客商的安全,收点钱是不是也是应该的。

  于是乎,李牧安排三营驻扎在白河边,又搞了几条船,半威胁半诱惑的招了几十个水性好的入了军。

  又在河里岸修了一个简陋的炮楼,炮保安团自然是没有的,不过土炮倒是找着不少,一边安了两个。

  威力和准头不说,甚至能不能发射炮弹都不知道,反正也没试过。

  不过,只要架在那里,就有威慑力,没有人会冒着生命危险不交小小的过路费的。

  当然,为了不引起上面的注意,也为了避免客商的反抗,过路费收的极低。

  为了省事省力,自然也不看他们运什么货物,收费依据,按照船大船小。

  大船一元,小船收几毛或者一毛。

  一天下来,几百条船过境,也能收个百八十块。一月下来,也有小三千大洋。

  保安团也是有饷银的,每月只有三块大洋,看起来是不多。不过光头的嫡系部队,一个大头兵军饷一个月才十块大洋,而且抗战爆发后,发的是国难饷,打七折,只发七块大洋。

  保安团虽然发的少了点,能达到老蒋嫡系部队的接近一半,其实也可以了,不少杂牌军,被上下盘剥克扣之后,连这个都拿不了。

  在招收了几十名水性好的兄弟后,保安团的规模达到六百人,再加上军官肯定比大头兵的饷银高,每月的饷银支出差不多是两千块大洋。

  剩下的一千大洋,加上商户的捐款,也够维持保安团的正常运转了。

  只是,这日子过得仍然紧巴巴的,兄弟们三块大洋的饷银,想要养家,也仅仅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李牧想要扩大保安团规模,想要增加兄弟们的饷银和待遇,根本不可能。

  正在他为钱发愁的时候,忽然发现眼前似乎有个机会,虽然冒险了一点。

  在河上收过路费几个月了,由于收的极少,也不骚扰过路的客商,听到哪里有土匪了,还会过去巡逻一圈,大家倒是挺配合的。

  也有一些过江龙,根本不吊保安团的,过路费更是别想了。

  其中,有几艘从上海来的商行最不讲规矩,船上不但有几十名枪手,竟然安装的还有机枪。

  保安团收过路费的敢靠过去,立马就是一梭子弹伺候,看着保安团吓的落水的狼狈模样,然后船上就是一阵嘲讽似的哈哈大笑。

  这家商行,每月都要经过这里一次,李牧很快就把他们的底细也打听出来了,原来是运烟土的。

  民国时期什么最泛滥,烟土,或者说鸦片,这也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怪不得火力这么好,原来是干这行的,对贩这种东西的人,搞他们李牧也没有负罪感。

第412章 剿匪和投机

  过了新甸港,顺着白河航行三十多里,除了新野县,附近刚好有个小码头,码头紧挨着一处比较繁华的镇子。

  根据李牧了解,那几艘运烟土的船,会经常在这里停靠一夜,找女人耍点乐子。

  这就是机会。

  李牧自不会直接抢夺,作为保安团,也曾来这里剿过匪,知道这一片有一股悍匪,经常抢劫商户,杀人越货。

  他曾经带领保安团和他们干了一仗,牺牲了几个兄弟,对方也被干趴下七八个,双方僵持了半天。

  于是找人传话,只要对方不踏上新野县境内,就不管他们了。

  对方也意识到保安团不好惹,以后来新野县抢劫的次数果然少了。

  事后,李牧还专门调查了一下这伙匪徒,有七八十人,都是青壮,非常的贪婪,有时候为了一车十几块大洋的普通货物,也要杀人越货。

  最后,经过李牧分析,这伙儿匪徒最大的弱点应该是缺乏情报,找不到好的抢劫目标。

  现在,给他们抛一个大馅饼,以他的估算,那几船烟土,差不多价值十万银元。

  十几块银元的货物都眼红不想放过,如果价值十万银元的货物来到他们眼皮的底下,还不疯狂。

  怎么也不可能放过。

  于是乎,前几天,李牧找人偷偷把消息告诉了这伙匪徒,船停在哪、有多少人、有多少武器装备、押送的东西价值多少…

  果然,昨天夜里,趁着船上不少人下去找乐子,防备松懈,没有领头的,这伙匪徒直接攻了上去。

  押送烟草的虽然人数不占优势,又被打个措手不及,火力却够猛,两伙人打的不可开交。

  随后,去镇上找乐子的人听到动静,也拎着枪跑回来了,于是场面更乱了,附近的镇子,瞬间家家闭门,户户熄灯,只剩下两伙人在附近大打出手。

  当然,还有某个想坐收渔翁之利的人。

  打到最后,匪徒又去快马喊人,精锐青壮尽出,最终惨胜,只剩下十几个囫囵人,总算拿下了这几船烟土。

  等匪徒拿着枪,去镇子里征集了一些青壮,帮他们把烟土运往匪寨,李牧已经光明正大的带着保安团过来剿匪了。

  根据情报,匪徒守寨子的也就五六个人,再加上剩下的十几个,也个个带伤,总数不超过二十个人。

  李牧把一营二营派去,围着寨子,轮番攻打,也不急,就当练兵。

  至于他,打仗这种事这么危险,怎么可能亲自上呢!于是就带着警卫连,在山脚下等着。

  卖茶的孙老头,是附近镇上卖茶的,被他专门喊了过来,在这里搭了个茶棚,专门供应茶水。

  脑子里想着事,嘴里随口问道:“匪寨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拿下?”

  刘培明回道:“刚才团长你睡着时,我问了一下,现在强攻,代价有点大。对方就那一二十个人,根本防守不过来,再耗一耗对方的精力,天黑以前肯定能拿下。”

  李牧点点头:“告诉他们不用急,酒肉已经准备好了,等他们庆功。”

  刘培明道:“是,团长。”转身匆匆往匪寨那边赶了过去。

首节 上一节 312/4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