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有些奇怪。”
真拙道爷赞同的点点头,说道:“到底是取自上古凶神之名,多少有些不吉。”
说着,道爷感叹道:“若是真的有人给自家孩子起这个字,多少有点不靠谱。”
几位道爷低声商议了起来。
最终,定了一个“净”字。
有三分水意,但也不至于太足,否则就不是压火,而是灭火了。
同时,这个净字,也取了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之意,乃是出自净心神咒。
“不错,便定下这一个字。”
真拙道爷看向刘云秀,笑道:“老道等人道行浅薄,定下一个字已经是极限,若是刘居士有意为孩子取一个双字名,剩下的一个字,还是得请刘居士自己,或孩子的爷爷来定。”
“姐姐的意思是,名有一个字便够了,待孩子长成,束冠之后,再请孩子的爷爷取一个字就好。”
刘云秀笑着点点头。
而后,突然看向了姜临,笑道:“还有一事,需要麻烦道长。”
“嗯?”
姜临眨眨眼,有些疑惑的看过去。
刘云秀笑道:“按照民间的规矩,孩子得有个小名,不需意境,只需顺口就好,劳烦道长?”
姜临愣了一下,没想到还有自己的“戏份”。
虽然意外,但姜临也没有拒绝的意思,开始思索了起来。
小名,民间历来的规矩就是“接地气”,或者说要“贱”,因为俗称贱名好养活。
因为在民间传说里,阎王爷看到这孩子名字这么“贱”,讨厌看到,也就不会想着收他。
其实归根结底,是盼着孩子能够平安的长大。
问题是,虽然这个世界真的有阎王爷,但阎王爷真的敢来收这孩子吗?
姜临表示怀疑……
毕竟严格来说,这位洞明星君也算是阎王爷的上司了,真要说起来,也都是北极一系的。
扯远了……
姜临收回了思绪,脑海里下意识的蹦出了诸如“二狗”“臭蛋”“小剩子”之类的字眼来。
话说,真给这孩子这么一个小名,这一份福缘真的不会变成记仇吗……
说起来,人洞明星君也是自己的上司来着……
姜临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冒险,抬头说道:“斑子,如何?”
刘云秀干脆的点点头,说道:“听道长的。”
真拙道爷在一旁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个小名确实不错。”
斑子,乃是老虎的别称,放在这里,自然是一个对孩子无病无灾平安长大的期盼。
毕竟,就算是幼虎,也不是一般野兽敢去招惹的。
暗里也有健硕之意。
目送刘云秀重新走进了产房,姜临招了招手。
“叽叽。”
小青鸾重新回到了姜临的肩膀上,他对着真拙道爷行礼,笑道:“道爷,此间事了,晚辈这个护道人也算是有始有终,这便要告辞了。”
“嗯。”
真拙道爷并不意外,他也知道,姜临如今乃是“待罪之身”。
毕竟,杭州城前三大邪道的事情,瞒不过修行中人,更不要说,齐云山所在,离着杭州也不算太远。
“一直没空和小道友说。”
真拙道爷拍了拍姜临的肩膀,赞叹道:“百万生民因你而活,不愧为我道门修者。”
“小道友,你做的很好。”
姜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还是冲动了。”
“哈哈哈哈!”
真拙道爷笑道:“你这个年纪,若是没有少年热血,那才是怪事。”
“出家人没那许多牵绊,老道也不留你,只是切记,勿要落下我真武剑诀的修行。”
姜临认真的点头,躬身行礼,说道:“晚辈必定不辱没真武法门。”
说罢,做了个四方揖。
“诸位道爷,师叔,晚辈告辞了。”
“去吧。”
真拙道爷笑着点点头。
姜临行了礼,干脆的转身离开。
“小道友,需不需要老道送你一程啊?”
那一直默不作声的飞砖道爷突然开口。
姜临的脚步顿时加快了几分。
身后,传来了几位道爷戏谑的笑。
…………
姜临一路走到了齐云山的脚下,想了想,拿出一张符箓,留下一道念头之后,将那符箓烧了。
看着一道青烟飘向太素宫方向,姜临收回了目光,转身离开了齐云山。
他在给陈青宁传书道别,顺便请她转告刘家姐妹一声。
“这一趟,多了三个朋友,也算不错。”
姜临笑着侧头看向小青鸾,问道:“你说呢?”
“叽叽!”
小青鸾一跳一跳的表示着不满。
姜临哑然失笑,说道:“是了,差点忘了你。”
“叽叽?”
“接下来去哪?”
姜临紧了紧身上的黑氅,看向了北方。
“去京都一趟吧。”
“总有些事情,是要有个了结的。”
“叽叽?”
“什么事?”
“不是什么好事,免不了动手打架。”
“叽叽?”
“当然是打坏人。”
“叽叽!”
“好,到时候你帮我打。”
傍晚的夕阳之下,少年道人和肩膀上的小鸟聊的欢快,逆着光渐行渐远。
第123章 京都城外
“驾!驾!驾!”
傍晚时分,官道之上,尘土飞扬,马蹄声阵阵。
只见三匹高头大马在官道之上,疾驰飞奔,马上三人,皆是一身锦衣,马侧挂着精美的长剑。
三人都是年纪不大的少年郎君,一个个神采飞扬,自信十足。
显然,都不是一般的出身。
“周爷!看样子怕是赶不上了!不若寻个地方休息一晚?明早进城如何?”
左侧的青衣少年少年对中间的那位喊道。
听那语气,这三人中,乃是中间那位最贵,或者说地位最高。
“没关系!我有令!叩门就是了!”
中间的少年穿一身红衣,面容有三分阴柔,闻言微微一笑,言语间带着浑不在意的意味。
右侧的那位穿一身蓝衣,不由得提醒道:“郡……周爷,咱们可是偷跑出来的,若是您用了令,那您父亲那里……”
闻言,中间的少年不由得勒住了缰绳,两侧的少年也忙停了下来。
“那……怎么办?”
最开始说话的青衣少年忙说道:“城外不远处有一家道观,家慈每年都在那道观上香,我陪着去过几次,是以观内道长与我面熟,可去借宿一晚。”
“甚好!”
红衣少年眼睛一亮,对着那青衣少年点点头,后者好似得到了莫大的激励。
“周爷随我走就是!”
青衣少年催马加快脚步,临走之前,还对另一侧的蓝衣少年挤了挤眼睛,神色中满是自得。
“哼。”
眼看前两者催马离去,蓝衣少年冷哼一声,说道:“好个心机深沉之辈,今日出游,处处消磨时间,怕是就在盼着这一刻!”
“入汝娘!”
蓝衣少年不爽的骂了一声,连忙催马跟了上去。
…………
“此处的道观,乃是西京都有名的上清宫分化而来,此处的道长精通丹道,常年伺候陛下做丹元会。”
三个少年牵着马,看着眼前这建筑规模不小的道观,青衣少年轻声介绍着。
此刻三人正在道观前的青石路上,两侧都是青竹,兼之到了傍晚昏暗之时,显得幽然而静谧。
但却一点也不觉得阴森,反而有一种自然轻松的意味。
连带着人的心情都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