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丞相喊了一声,即便已经亲眼看到蝰龙被酆都猛将斩首,就连尸首都被当成了打牙祭的肉食,但此刻看到姜临手中的龙珠龙角,还是忍不住流出泪水。
直到现在,龟丞相才真的确定,那险些让整个西湖龙宫分崩离析的妖王,终于死了!
彻底的死了!
死在了黑律之下!
“啊啊啊啊!!”
龟丞相不由得跪地嚎哭了起来。
敖润上前几步,直勾勾的盯着姜临,眼中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但到底还有几分理智,没有踏上法坛。
“两位还是快些下西湖去解救龙王吧。”
姜临笑着点点头,说道:“贫道这里还有一些首尾要收拾,马上就要回道观。”
“好。”
敖润点点头,她知道姜临不是故意避开,而是真的有事。
执行黑律之后,可不是说等那被判罚的罪徒一死就万事大吉。
对于法师来说,还没有结束。
还要写一份表,细细阐明此事的所有经过,奉上西台,才算是彻底完结。
而姜临现在要去做的,就是这件事。
“姜道友。”
眼看姜临要离开,看着他的背影,敖润还是没忍住喊了一声。
见那少年道人在雨中驻足,敖润不由得迷了丹凤眼,轻声说道:“明日,奴家往道观拜访,不知道长可方便?”
“道观开门,迎的就是四方善信,自然方便。”
听着那道人含笑开口,敖润嘴角也绽放一抹笑容,眼角流下泪水。
相比于龟丞相,敖润直到此刻,才卸下了千斤重担。
姜临离开了西湖,马不停蹄的朝着道观走去。
说来也怪,姜临不过冒雨走了不到二里地,那瓢泼大雨顿时就停了下来。
老天爷好似在玩变脸一般,马上就是艳阳高照。
姜临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心知是那暗中相助的神圣已经撤了神通。
他有心想要探寻一下到底是何方神圣,但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回道观去处理首尾。
等到处理完,再去西湖边寻一寻。
姜临如此想着,对着西湖所在的方向拱手行礼。
而后,迈开大步走向道观。
…………
“呼……”
紫微观内,姜临长出一口气,看着眼前逐渐被焚烧掉的黑纸白字,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等这一封“结案陈书”到了西台,就没有姜临什么事了。
其实按理来说,如果是一般的流程,姜临接下来是有赏赐的,法师也是修行者,办了公事,自然会有相对应的奖赏。
但姜临这次是“特事特办”,因为帝君老爷法旨,才没有受到黑律责罚。
所以姜临也不清楚到底会不会有赏赐。
“嗡!”
然而,没有让姜临等待,就在那陈书被彻底烧尽之后,马上,姜临袖口内的酆都九泉号令就嗡鸣震动。
姜临摸出来一看,只见一口拳头大的混洞绽放在号令之上,而后,一颗黑漆漆的丸子就落在了姜临的手里。
这丸子龙眼大小,黑乎乎的,好似泥丸一般。
“这是……丹药?”
姜临有些愣神,没想到真的有赏赐,而且来的这么快。
不过这丹药是管什么的?也不给个说明书?
姜临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虽然知道上头给自己的一定是好东西,但姜临也不敢吃。
万一,这玩意是某种猛毒呢?
看起来像丹药,又不一定是给你自己吃的。
“笃笃……”
就在此时,紫微观门口响起了敲门声。
姜临疑惑的眨眨眼。
敖润这么快就来了?
第18章 老妇
姜临走到正堂的外面,天色已经是下午,马上就是傍晚。
按理来说,这个点是不应该有香客的。
姜临本以为是敖润处理好了自己的事情之后,就火急火燎的来了。
可谁知,等到姜临打开道观大门才发现,并不是敖润,而是一位真正的香客。
“敢问这里是否有一位玄应道长?”
香客是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棍,身后跟着一个丫鬟,老妇约莫五六十岁的年纪,花白的头发,但精神头却不错,穿着得体,手中的拐杖在太阳照耀下,流淌着温润的光。
姜临虽然不太懂,但也大致知道,单单这一根拐棍,好像就能抵自己半个道观……
“无量天尊。”
姜临打了一个稽首,说道:“贫道正是玄应。”
老妇人闻言,顿时笑了起来,说道:“果然如张虎所说,玄应道长是一位风姿绝世的少年,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位老妇人说着,身后的丫鬟也在偷偷观瞧着姜临,脸颊微微有些发红。
按照现在的话说,姜临一个道士,又生的俊秀脱俗,有点“禁欲系”的味道。
“张虎?”
姜临闻言挑了挑眉毛,没有多问,只是侧身说道:“老夫人请进。”
“叨扰了。”
老妇人微笑着点点头,在丫鬟的搀扶下,走进了紫微观内。
姜临往道观之外瞅了一眼,只见不远处停着一顶暖轿,无一处不精致,一看就知道是华贵之家用的。
这位老妇人是什么身份?
姜临心里想着,领着老妇人来到了正堂之内。
见了那紫微帝君的塑像之后,老妇人正色起来,整理了一下着装,而后一丝不苟的奉香。
这位老夫人的仪态也很好,一看就知道是大家闺秀出身。
而且看起来,对于礼敬神佛之事很有经验。
等到老妇人奉了香,又命丫鬟奉上五十两的香火钱之后。
姜临上前两步,笑道:“山路难行,眼看就要入夜,老夫人还是尽早成行的好。”
虽然从这老妇人口中听到了张虎的名字,再加上方才的见闻,知道这位老妇人是非富即贵的人家。
但跟姜临有什么关系?
“不瞒道长,老婆子此来,另有要事。”
老妇人也不隐瞒,单刀直入道:“不知道长可否不吝赐下一杯香茶?”
姜临想了想,说道:“荒观残破,仅有一些粗制山茶,若老夫人不嫌弃,请随我来。”
“如此甚好,多谢道长。”
姜临带着老妇人一路来到了后堂,在静室内坐下。
“巧儿,去门外守着。”
老妇人对丫鬟说道。
“是。”
丫鬟低眉耷眼的离开了静室。
老妇人坐在姜临的对面,也不提茶的事,说道:“好叫道长得知,老婆子本家姓赵,夫家姓吴,道长可称老婆子吴赵氏。”
“吴老夫人。”
姜临点点头,没有多说,只是等着吴老夫人的下文。
“不瞒道长,此番老妇前来,是因为张虎百户对我家儿子言说,道长是有修持的真人,这才厚颜上门。”
“贵子是?”
姜临好奇的问道。
“老妇夫君已经去世,抚养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京都为官,二儿子在吴洲做郎将,三儿子在杭州,赡养我这个老母,也在杭州为官,是杭州钱塘县的县令。”
“老夫人教子有方。”
姜临真心实意的夸赞了一句。
三个儿子,有文有武,还有在京都做官的,方方面面都有。
钱塘县是杭州大县名城,虽然因为附郭,头顶的上司离得近,导致“百里侯”的威风薄了三分,但能做到一县之首,也是一方人杰了。
“道长谬赞了。”
吴老夫人矜持的笑了笑,而后正色道:“张虎百户就在老妇二儿子手下,来拜见我家三儿子时,为我家引荐了道长。”
“引荐?”
姜临挑了挑眉毛。
“唉……”
老妇人叹息一声,说道:“实不相瞒,老妇有三个儿子,但孙辈却不如何兴旺,尤其是老三家里,只有一个独子。”
“这孩子虽不聪慧,但也尚且勤勉,如今也不过十五六的年纪。”
“就在月余之前,这孩子突然遭了怪病。”
姜临闻言,大致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大约是张虎去拜见自家顶头上司的兄弟,得知了这位吴县令家里的事,这才想起了姜临这位在他眼前施展过“神通”的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