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181节

  护身符啊!

  “此次光复辽东,我们整整历时九个月。”

  冯胜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眼神中满是对这段艰难征程的感慨:“在这九个月里,无数次攻伐之战,其残酷无需多言,皆是用命夺来的。”

  “这份光复荣耀,属于在座的每一位将军……”冯胜的声音愈发洪亮,他双手抱拳,向着众人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更属于所有出征辽东的大明将士们!”

  “吾在此,也不多说那些虚言套话了。”

  冯胜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真诚的笑容:“今日这场宴席,便是为庆祝光复辽东而设的庆功宴!”

  “不仅仅是这大殿之内!”

  冯胜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本将已经下令,军中解禁酒令!”

  “除了值守的将士们,全军将士今日皆可酒肉管够,尽情开怀畅饮!”

  话语刚落,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众将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与兴奋的神情。

  这是犒赏全军。

  “这可是当今皇上恩赐特许的。”冯胜补充道,声音中带着对皇恩的敬重。

  “臣等谢皇上隆恩!”

  大殿内所有将领整齐划一地抱拳,向着南方应天所在躬身行礼。

  皇权之下,无人敢无视皇恩。

  ……

第119章 封【大宁指挥使】!统御大宁边军!

  “满酒!”

  冯胜声若洪钟,大笑一声,猛地一挥手。

  下一刻。

  殿内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众将纷纷伸手,拿起桌上那古朴厚重的酒壶,酒壶入手,给酒碗倒满。

  酒香也随之弥漫开来,瞬间充盈了整个大殿。

  “九个月征伐,诸位将军劳苦功高。”

  “吾,敬诸位将军一杯!”

  冯胜满面笑容,眼神中满是对麾下将领的赞赏与感激。

  他双手稳稳地提起酒杯,他对着殿内一众将领庄重地一敬,袍角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

  此番光复辽东之功,自不是他一人能够办到的,而是全军将士。

  此番博取一个青史留名,冯胜又怎会不激动。

  “敬大将军!”

  整齐划一的呼喊声在大殿内回荡,声浪滚滚。

  所有将领同时提起酒杯,动作干脆利落。

  每一个将领都是面带笑容,紧紧盯着冯胜手中的酒杯。

  “干!”冯胜大声喝道,声音在大殿的梁柱间碰撞回响。

  言罢,他一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喉结上下滚动,尽显豪爽之气。

  “干!”

  殿内众将亦是如此,纷纷仰起头,将美酒灌入口中,不少人饮完后还畅快地哈出一口酒气,许多将领九个多月未曾沾酒,自是非常的享受。

  “好了。”

  “今日乃是庆功宴,诸位将军可开怀畅饮,无需有任何拘束!”

  冯胜笑容满面,看着一群并肩作战的兄弟。

  他一边说着,一边抬起手臂,大幅度地挥动着,示意殿内将领可以随意放松。

  随之。

  “朱将军。”

  张玉身形一动,拿起酒杯,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相邻的朱应身旁。

  他微微侧身,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对着朱应举起酒杯,说道:“我敬将军一杯。”

  “张将军客气了。”

  朱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同样稳稳地提起酒杯,举起酒杯回应着。

  “此番大战定下,我北平军应该也要归于北平府了。”

  “到时候有一段路应该可与朱将军同行啊。”张玉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已经在想象着归途中的场景,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这么久没有归家了,张玉自然是十分想念。

  当然。

  至于同行。

  北平军归于北平府,自然是途经大宁府的。

  “到时正好结伴同行。”朱应笑着回道,眼神中透着友善。

  对于张玉这历史名将,朱应自然是不会拒绝结交的。

  或许未来能够通过他认识认识那燕王朱棣啊!

  “正好如此。沿途能够与朱将军探讨行军之策,战场之道!这也是幸事啊。”

  张玉满脸兴奋,眼中闪烁着光芒,连连点头。

  大殿内!

  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诸多将领三两成群,相互交谈着。

  有的将领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战场上的形势,有的则拍着对方的肩膀,哈哈大笑。

  当然。

  朱应所在的位置更是热闹得如同集市。

  不时就有将领满脸感激,提着酒杯快步走来敬酒。

  他们有的在敬酒时,还会激动地拉住朱应的手,言辞恳切地表达着在铁岭时朱应救命之恩的感激,还有一些将领,眼中满是欣赏与结交之意,想要与朱应建立更好的关系。

  谁不知道朱应前途无量,深得皇上与太子的看重啊。

  结交了朱应,也算是为未来的一种铺路了。

  不过,那些淮西将领却对朱应敬而远之。

  他们聚在一旁,时不时用眼角的余光瞟向朱应,小声地交谈着,脸上带着一丝不屑。

  对朱应而言,这样也好,他对此倒也并不在意。

  酒宴继续!

  时间在欢声笑语与推杯换盏中悄然流逝。

  而就在这时!

  殿外,一阵整齐而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辽东知府,铁铉大人到!”

  一声高亢的大喊,如同洪钟般在大殿内骤然响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紧随着。

  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外的寒气也是格外明显的进来。

  一个身着官袍的男子,身姿挺拔,气质不凡,年龄大概在三十多岁,看上去颇为年轻。

  他神色从容,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入殿内,身后还跟着几个属官。

  这些属官们整齐地跟在他身后,微微低着头,尽显恭敬。

  “铁铉。竟然是他。”

  听到这个名字,朱应心中一动,立刻就想到了是谁。

  或者说,想到了这铁铉的成名之战。

  在后世历史上,奉天靖难!

  在最初的时刻,朱棣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路畅通,但在铁铉手中却是吃了大亏,还差点丢了性命。

  铁铉!

  毫无疑问,他是效忠于那二傻子朱允炆的,或者说,他是效忠于朱标的。

  所以哪怕最后死,他也是忠于朱允炆。如今辽东初定,诸事繁多,让他来担任知府似乎也说得过去,也足可说明朱标对他的看重了。

  “铁铉知府。”

  “你终于来了,位置早就给诸位准备了。”

  看到来人,冯胜立刻站起身来,动作迅速而有力,他双手抱拳,脸上堆满了笑容,对着铁铉打了一个招呼。

  对于这一个太子近臣,冯胜也不敢有任何无礼,礼遇有加。

  “见过宋国公。”

  铁铉面带微笑,脚步不停,走进来对着冯胜抱拳还礼。

  作为文臣,铁铉的笑容中带着谦逊与礼貌,并没有武将的那种粗犷。

  “诸位请坐。来人!”

  “上酒,上肉。”

  “此番乃是光复辽东的庆功宴,更是给铁铉知府的接风宴。”

  冯胜大笑着说道,声音爽朗,他一边说,一边挥手示意一旁的侍从。

  “多谢了。”

  铁铉道谢了一声,声音温和。

  然后对着身后的下属一摆手,动作简洁利落。

  众下属立刻躬身一拜,整齐有序地在侍女的指引下,向着给他们留下的位置落座而去。

  显然。

  比之武将的豪爽大气,这些文臣显得更为知礼。

首节 上一节 181/2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