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文人特有的儒雅之气,坐姿端正,神态平和。
而铁铉也缓步走到了自己的位置,只不过他没有直接落座,而是目光如炬,在大殿内数十个将领身上一一扫过。
那目光仿佛带着实质,哪怕是殿内身经百战的将领被他注视时,也是有些不自在。
只是一瞬,他的目光就定格在了朱应的身上。
“不知哪一位是朱应,朱将军?”
铁铉直接开口问道。虽是询问,但看着他目光落在朱应身上,显然是已经确定了。
毕竟在这大殿内的将领无一人有朱应这般年轻,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朱应,见过铁铉知府。”朱应反应迅速,立刻站起来,身子站得笔直,双手抱拳,笑着回道。
“哈哈,好。看来本官没有认错,朱将军果然是如同传言一样,年轻且俊武过人。”
“今日得见,本官之幸啊。”
铁铉看着朱应,眼中满是赞赏,十分高兴地称赞了一句。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似乎。
他这也是替朱标来看看朱应的。
“知府大人过奖了。”朱应礼貌地回应道,脸上依旧挂着谦逊的笑容。
“宋国公。此番前来,我也是带着皇上与太子的旨意而来的。”
铁铉说着,双手抱拳,身子转向应天方向,恭敬地遥遥一举。
“臣冯胜,恭听圣旨。”
冯胜当即躬身一拜,动作迅速而标准,不敢有丝毫失礼。
显然。
平日里在军中,冯胜对于一些俗礼也并不是太过在乎。
但是面对这些文臣,他似乎是有些忌惮了。
要知道在朝堂时,那些文臣,那些御史就会死死盯着你犯错的。
“大宁边军指挥同知,冠军伯朱应。听旨。”
铁铉也没有犹豫,动作娴熟地从怀中取出圣旨。
那圣旨用明黄色的绸缎包裹着,在大殿的烛光下也是极为明显。
朱应当即走到大殿内的中间位置,躬身一拜,高声回道:“臣朱应,恭听圣旨。”
不仅是朱应,此刻大殿内所有将领全部都站起来,整齐划一地躬身参拜。
整个大殿内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所有人都屏气敛息,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圣旨到,如皇帝亲临。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奉天承运太子,诏曰!”
“大宁边军战将朱应,光复辽东之战,立功无数,劳苦功高,为国斩灭强敌,为国收复故土疆域,功不可没。”
“今,”
“依大明军功晋升赏罚之令,晋朱应为【大宁卫所指挥使】,赐【指挥使】官印,掌大宁边军,节制大宁府所有军队。”
“另,加赐黄金千两,于应天赐予府邸一座,并赐冠军府之匾。”
“望朱卿担任指挥使之任时,处置好大宁军务,不可有失。”
“钦此。”铁铉声音洪亮,大声宣读圣旨。
此话落下,卜万脸上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对于这圣旨封赏,对于朱应晋位,没有半分的意外。
或者说,在当初朱应真正崭露头角后,成为了大宁边军的标杆后,卜万将兵权交给朱应统领,也是在极力促成朱应成为指挥使。
“将军成了指挥使了。以后我们就真的是将军麾下了。”
“太好了。”
而对于陈亨,刘真,张武他们而言,此刻也是无比激动。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眼中激动,相互对视着,满是对朱应的信服与喜悦。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下,虽然他们每一个年龄都比朱应大,但他们对朱应充满了信服。
“哼。乳臭未干的小子。”
常茂冷哼一声,鼻孔微微张大,脸上满是不屑。他的嘴角向下撇着,眼神中透着轻蔑,看向朱应的目光中仿佛带着一丝嫉妒。
不仅是他,胡海,王弼等人也都是冷眼看着。
他们双手抱在胸前,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眼神中带着冷漠与不满。
对于朱应晋位指挥使,他们可没有什么好心情。
而蓝玉则是用余光看着朱应,似牵扯几分回忆,但神情也是十分复杂。
“大宁指挥使。统领大宁边军。”
“这已经算得上是军中的一方大吏了。”朱应心底带着激动,加官进爵,更进一步啊。
朱应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了下来。
回过神来,朱应当即大声道:“臣朱应,谢皇上隆恩,谢太子隆恩!臣定继续为大明效力,尽职尽责。”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内回荡。
铁铉看着朱应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鼓励与期许。随后他缓步走到了朱应的面前。
“朱将军。本官在临行前,太子还特意交代了。”
“殿下对你颇有神往,盼望着他日将军能够入应天一见啊。”铁铉笑着说道,一边说,一边轻轻拍了拍朱应的肩膀。
“此乃臣之荣幸。”朱应笑着回道,脸上表现出受宠若惊的表情。
哪怕是心底波澜不大,但众目睽睽之下,还是要表现一番的。
“呵呵。”
铁铉笑了一声,动作干脆地将圣旨对着朱应的手中一放,又说道:“朱将军好生治军,皇上和太子对将军都是非常看重,只要为国建功,他日必前途无量。”
“是。”朱应双手接过圣旨,郑重地点头,眼神也都透出了郑重之色。
“宿主领取圣旨一封,奖励普通宝箱一个。”面板提示道。
这时!
铁铉又不紧不慢地拿出了一封圣旨来,他微微侧身,面向朱应,温声说道:“朱将军,太子还有一道旨意,此番辽东战事定,大宁边军伤亡不小,立功者也不少,待得将军归于大宁后,可与卫镇抚拟定战功晋升,上禀兵部,此事由将军为主导。”
朱应闻言,当即点头,声音洪亮地说道:“臣定不辱皇命。”
随后圣旨入手。
“宿主领取圣旨一封,奖励普通宝箱一个。”面板再次提示。
当两封圣旨都领取后,朱应也是心满意足,暗自想着:“还不错,就这两封圣旨就是两个宝箱,朱标还是够客气的。”
“铁铉知府。如今辽东已经彻底光复,不知皇上和太子可有旨意说吾出征将领何时可以归应天述职?”冯胜看着铁铉,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开口问道。
话音落下!
蓝玉,傅友德等将领也是纷纷转过头,将目光投向了铁铉。
毫无疑问,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期待,毕竟此间铁铉上任为辽东知府,但同样也是朝廷来传达圣旨的天使。他们之后如何调度都在铁铉的身上。
“皇上有旨。如今辽东初定,境内必有残存元军,而且尚有十数万降卒在辽东境内。”
“故而,出征辽东大军除北平边军,大宁边军外,隶属都督府大军仍镇守于辽东。”
“统兵将领也皆于辽东静候圣旨调度。”铁铉当即表情严肃,语气沉稳地说道。
闻言!
冯胜略带失望,但也是迅速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吾明白了,在圣旨传来之前,吾必率领大军镇守辽东,保辽东安宁。”
而殿中的诸多淮西将领则是面带失望之色。
他们原本以为辽东平复后,就可以归于应天了。
出征在外虽可获得战功,但一直在军营之中,失去了都城的繁华享乐,这自然也是十分枯燥乏味的。
特别这辽东还是大战之后。
如若大明还没有立国,还是昔日的诸雄争霸之时,军纪没有那般严明,军中诸多将领,士兵还可以找找乐子。
但现在自然是行不通了。大明立国后,律法何等森严,谁也不敢在军中犯忌。
“还要留在辽东,比南方冷了太多了。”
“唉。”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应天。”
“九个多月了,太枯燥了啊……”
许多淮西将领忍不住小声地议论起来。他们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气,脸上满是无奈与疲惫。
只不过,这些声音自然是被冯胜与铁铉当做没有听见。
铁铉一笑,说道:“皇上与太子对宋国公自然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此番光复之任也不会交给宋国公!”
“此番,我除了上任辽东知府,奉皇命治理辽东外,还有一事需要宋国公还有诸位将军商议,此乃皇命。”
“不知有何皇命?”冯胜立刻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
虽然官居大将军,位至国公,但每每想到朱元璋,或者是有关朱元璋的话,冯胜还是十分紧张的。
“此番辽东光复之战,我大明俘获了近二十万降卒。”
“皇上有意将降卒整编!特下旨让宋国公还有出征的诸位将军商议这些降卒如何整编,如何能够让降卒为我大明所用。”铁铉表情严肃,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么多降卒全部整编?”
“可还有何要求?”
冯胜一愣,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显然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安排。
如此之多的降卒,如若整编出了差错,又或者以后整编降而复叛,这都是大事。
冯胜显然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魄力如此大。
“择选精锐整编,不合格的则贬为奴隶。”铁铉又补充道。
“那皇上具体要整编多少?以怎样的军制整编?”冯胜又追问道。
大明军制严明,最常见的就是卫所,然后就是都所。一个辽东之地自然不可能是都所。
“皇上想要将这些降卒整编为三卫。”
“具体如何整编,还是要看宋国公与诸位将军商议,再上奏皇上钦定。”铁铉缓缓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