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18节

  “王爷可别这样说。”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可比不得王爷多年镇守北疆,知北元战法。”

  李景隆连连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谦逊的笑容。

  说完这。

  李景隆又一脸苦意地说道:“王爷,实不相瞒,这一次我可没有请命来出征,在朝堂上时,我都不知道让我统兵,皇上和太子殿下完全是赶鸭子上架。”

  “我几斤几两,我哪里敢统领如此规模的大战啊!”

  说到这,李景隆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满是无奈。

  朱棣看着李景隆这样子,则是淡淡一笑,也没有点破什么,因为在朱棣看来,李景隆这是故意掩饰自己罢了。

  李景隆统兵之能,应天早有传彻。

  昔日李景隆之父的统兵之能可都传授给了李景隆了,他也被誉为年轻一代的将才。

  这一个说法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朱棣,自然也没有怀疑什么。

  毕竟就连自己的父皇也是钦定了李景隆而来,显然也是信任后者。

  只不过,如若朱应在此的话,那真的就要吐槽了。

  李景隆,他此刻所说的完全是实话。

  他的确是纸上谈兵,不善统兵啊!

  甚至相比于赵括,他更为不如。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可是被李景隆给坑惨了。

  靖难一役。

  如若没有李景隆的神助攻。

  朱棣只怕还真的难以嬴得那么漂亮,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篡夺了朱允炆的天下,更不会以一个王爷之身,成为了第一个造反成功的王爷。

  “九江,你就别在我面前谦虚了。”

  “此番父皇已经传旨了。”

  “此番吾北平边军,大宁边军,会州卫,皆是由你统帅,我虽为主将,但实则也是受你节制啊。”

  朱棣笑呵呵地说道,言语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来。

  “王爷你可别折煞我了。”

  “此番我真的心里没底,如若真的是上了战场,我真的是有些发虚。”

  “到时候王爷可一定要好好提点我。”李景隆笑着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讨好的意味,看起来真的不像是装的。

  见此,朱棣笑而不语。

  在他看来,李景隆仍然是在谦逊。

  正在这时,又一个亲卫神色匆匆地跑进来,单膝跪地,大声禀告道:“报!启禀王爷,大宁边军前军骑兵已至府域接壤地界。”

  “大宁指挥使朱应将军亲领兵而来。”

  闻声。

  朱棣与李景隆对视一眼。

  两个人眼中都是不约而同的有着一种好奇之色。

  “冠军伯,朱应。”

  “之前在朝堂上听过他的大名很多次了,都在说他是我大明未来的顶尖战将,如今终于有机会一见了。”李景隆笑着说道,目光带着期待之色。

  “别说是你。”

  “我对朱应也是神交已久,他如此年轻,却有那般厉害的统兵之能,更是战场悍勇无敌。”

  “我早就想要与他一见了。”朱棣笑着说道,同样十分期待。

  “对了王爷。”

  “我可听说了,这朱应原本是北平府的籍贯,原本应该是在北平军中的,为何去了大宁啊?”李景隆十分好奇的问道。

  “朱应的消息应该已经封存兵部了,你竟然知道?”朱棣笑了笑,问道。

  “嘿。”

  李景隆笑了一声:“我可是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啊,这些可不是什么秘密。”

  “得了。”

  “具体原因,你等下亲自去问朱应吧,我可是要亲自去迎接一番。”朱棣一笑,直接大步向着营帐外走去。

  李景隆见此,也是大步相随。

  ……

第137章 朱棣:怎会如此相像雄英?

  朱应之名!

  随着辽东战事平定后,消息迅速席卷了大明的几乎九成以上的疆域。

  哪怕远在西南边陲云南府的沐英,也听闻了辽东定,朱应的战功战果。

  朱应之名之所以能够在大明战将群体中迅猛传开,一切就是因为战功!

  倘若只是平平无奇的小功劳,决然无法引发这般轰动、

  即便像蓝玉等那些性格骄纵,来自淮西的将领,虽说能在年龄和为人处世方面对朱应评头论足,可一旦涉及统兵征伐,却都选择缄默不语。

  “冠军伯”这三个字,便是朱应的战果所得!

  得皇权认可的!

  北平军驻扎的军营外,规划得井然有序,大宁边军的驻扎之所已准备妥当。

  晴空之下!

  此时,朱棣与李景隆并肩朝着营门走来。

  朱棣身着一袭黑色王袍,彰显出他皇族王爷的威严。

  李景隆则身着战甲,跟在朱棣身后。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阵隐隐踏动的声响。

  转瞬之间,声响愈发清晰,仿若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踏踏。

  踏踏踏。

  一阵密集且有力的马蹄踏动声,从远方汹涌席卷而来。

  抬眼望去,只见数万骑兵犹如洪流滚滚而来。

  大军之中树立着诸多大明战旗,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展现大明之威。

  大宁边军,向来以骑兵为先锋,此次也不例外,他们率先抵达,后续的三万步卒则在后方稳步跟进,这正是骑兵速度优势的体现。

  当距离北平军营门不足数十步的位置时,为首的朱应猛地一抬手,同时大喝一声:“停!”

  下一刻。

  身后的骑兵们纷纷用力拉住马缰。

  一时间,马匹发出此起彼伏的“吁”声,马蹄刨地,扬起阵阵尘土。

  两万骑兵,几乎在同一时刻整齐地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此刻,即便他们只是静静地矗立在北平军营门前,那股由无数次征战积累而成的恐怖杀伐之气,却如同汹涌的洪泽扑面而来。

  那气势,仿若能将周围的空气都冻结。

  “好一支精锐无比的骑兵!”

  朱棣忍不住惊叹道,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的确,这一支军队竟有如此强大的军威!”

  “当真是精锐。”

  李景隆附和着,流露出一丝震撼。

  两人相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毫不掩饰流露出惊异。

  显然,这是他们首次见到大宁边军。

  仅仅只是一眼,仅仅立足于几十步之外,那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杀伐之气,朱棣和李景隆又怎能感受不到!

  特别是朱棣,作为北平军的统帅,长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对于精兵与弱兵的区别,可谓是一眼便能看穿。

  “冠军伯朱应,当真是名不虚传啊!”

  李景隆感慨万千地说道:“如此精兵,果真是经历过辽东血战的精锐之军。”

  “那,应该就是朱应了。”

  朱棣目光紧紧锁定在几十步外。

  只见一位身着鲜艳红披风,全身被战甲包裹得严实的将领,正策马而立。

  在朱棣与李景隆的注视下,朱应潇洒地翻身下马,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犹豫,顺手将头上的战盔朝着身后的刘磊一丢。

  刘磊眼疾手快,稳稳地伸出双手,接住战盔。

  与此同时,刘磊率领着一众亲卫,也迅速翻身下马,紧紧跟在朱应的身后。

  而身后的骑兵们,则没有任何动作,地停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步的指令。

  “王袍加身。”

  朱应看着前面,心中暗自思忖:“此人应该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了。”

  “历史上,他可是有着封狼居胥之功的皇帝。”

  “今日,倒是亲眼见到他了。”

  朱应抬眼望去,目光瞬间锁定在营门口正中心的朱棣身上。

  仅仅一眼,朱应便凭借对方的穿着和气质,笃定了他的身份。

  不过,朱应并未将内心的思索表现在脸上,他神色平静,只是大步朝着朱棣走去。

  朱棣的目光一直紧紧注视着朱应。

  随着朱应的身影越来越近。

  忽然间。

  朱棣的脸色微微一变,他原本平静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在他的视线中,朱应的身影和样貌,从远处的朦胧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18/2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