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后世的大明。
大明帝国的皇帝。
子嗣动不动就暴毙,动不动就绝嗣,天这些年诞生的子嗣,就像是下饺子一样,搞得大汉皇子和大汉公主都快要变成不值钱的代名词了。
不过说是这么说,作为大汉皇子和大汉公主,还是天生就贵人一等的,虽然天教导他们,不要自视甚高,但天生贵胄的他们很难听进去。
不过天也不担心。
凡是想要继承帝位的皇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登基之路要走,先从军,再从政,而不是在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直接坐上皇位。
至于帝王心术,说白了就是人情世故,以及管理下面人的方式,从军也好,从政也罢,都能从社会大染缸里面学到专属自己的帝王心术。
“试过了,也没有遗憾了,接下来,你可以安心留在大汉了吗?”
天拍了拍身旁的女儿,后者当即懂事的给他和韩非倒了一杯茶。
不同于后世皇帝。
总是避着儿女们。
天凡是有空闲,总会带着儿女,无论是与人商谈国家大事,还是与人闲聊家长里短。
只是为了公平,天都是随机挑选的,免得下面人以为,自己专宠某一个皇子和公主。
而且一个月内被选择陪侍的皇子和公主。
这个月就不会再一次被天随机挑选中了。
天之所以这么做。
自然不是在瞎搞。
一方面是为了维持不多的亲情。
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能力。
增长见闻。
拓宽世面。
因为天太明白一个国家。
第二个皇帝有多重要了。
秦朝的秦二世,隋朝的隋二世,都是著名的昏君,无论后人怎么看,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在他们手上二世而亡了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无论是因为他们能力问题,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凡是没有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第二任皇帝,基本上都有英明神武的专属特性。
至于为什么天不只选择皇子,甚至连公主也选择一起培养。
倒不是破天荒的想要搞女帝,只是不想让她们感受到冷落。
“当然可以,当年我就答应过你,现在韩国没了,你要是不嫌弃我把韩国带向了灭亡,我随时都可以。”
韩非说到韩国没了的时候,天身边的少女,看到了韩非脸上的落寞,那是倾尽所有也无能为力的落寞。
“父皇,大汉会不会灭亡?”
少女年纪不大,大约六岁左右,她不知道自己这个问题很冒味。
换做一个忌讳这方面的皇帝,怕是当初就要被训斥的体无完肤。
甚至自此以后。
再无面圣机会。
如果碰到晚年不祥的唐玄宗。
大概率有可能被当场给打杀。
儿子都能杀。
女儿算什么?
好在。
天不是晚年不详的唐玄宗,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忌讳,因为他很清楚,没有千秋万世的帝国,大一统王朝始终难逃三百年的宿命。
虽然自己为了如今的大汉,做了很多很多准备,尽可能延长大一统王朝的宿命,但最多也是把东汉和西汉之间的缝隙链接起来而已。
“大汉当然会灭亡,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灭的王朝和帝国,往前看,夏商周,往后看,说不定大汉也在里面。”
天揉了揉这个不知道具体年岁的女儿,他的子女,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的儿女,认个脸熟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汉能不能千秋万世,我也不知道,但是按照大汉如今的体制,三阁九部,以法治国,再加上军工一体,就像秦国维持五百年国祚不出问题。”
“如果你相信我,完善一下大汉的法治,哪怕是燕国这样长达八百年的国祚,也不是不可能,说不定还能成就有史以来第一个国祚千年的王朝。”
韩非感叹天的宽仁的同时。
也对大汉的未来十分看好。
第225章 ,北伐
在韩非看来。
大汉如今的体制,以及发展的潜力。
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也没有大毛病。
所以韩非认为新生的大汉。
至少也能传承三百年以上。
然而韩非想不到的是。
后世大一统王朝很难跨过三百年的门坎。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阻止这一切。
哪怕是强如大汉,因为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国运门槛,也被分为了东汉和西汉,甚至很多大一统王朝,直接就二世而亡了。
这里就不点名大秦和大隋了,但这个时代的人,哪怕是已经真正蜕变为韩非子的韩非,也想象不到后世的王朝会二世而亡。
是的。
如今的韩非,早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韩国九公子了,历经十余年的沧桑,不辞辛苦的救国之路,虽然还是没有成功挽救他的家国。
但如今的法家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的韩非,已是诸子百家公认的韩非子。
韩非把法家的思想,直接拔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奠基了后世几千年法家各种法条基础。
天读过韩非所著的学说,他发现,这里面很多东西,其实和后世现代很多法学都对得上,有些东西甚至是原封不动的照搬。
这个时候。
哪怕天也不得不怀疑一件事情,那就是西方为什么会恰好在大明灭亡后,满清闭关锁国之后,爆发工业革命,很有可能是传说承载了华夏几千年思想文化的知识,也就是永乐大典外流了出去。
虽然很多人都说这是无稽之谈,如果是永乐大典启发了西方工业革命,甚至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大明时期没有爆发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难不成华夏人看不懂的东西,西方人就能看懂吗?
这个问题。
天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可是他相信眼见为实。
因为有些东西实在是过于巧合了。
以至于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
如果说西方就是比东方聪明。
那么华夏又是如何再度崛起?
所以。
一些看似无稽之谈的事情,说不定就是事情的真相,不过,天也没兴趣纠结东方和西方,到底谁更加聪明这种无聊的问题。
因为就算西方有爱因斯坦这种几百年不出的天才,东方也有钱老等人,只用短短几十年,追平了东西方长达几百年的差距。
聪明的是人。
而不是人种。
........
又是十年过去。
光阴飞速流逝。
汉历三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十年之前。
秦国灭了韩国之后,野心勃勃的秦王政,就开始了毫不掩饰的灭六国大一统之路,短短十年时间,就灭了国祚长达几百年的六国。
放在以前,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自从周天子失去号令天下的共主权力,春秋战国已经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持续了几百年。
只是,
不同于正史上灭了六国后。
就等同于征服了这个天下。
如今的天下。
除了刚刚艰难完成了中原大一统的大秦帝国。
休养生息二十多年的大汉帝国也在虎视眈眈。
大秦帝国占据华夏北方。
大汉帝国占据华夏南方。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南北之争,必有一败。
如今只有一统华夏的大汉和大秦。
才有可能算得上真正的一统天下。
所以灭六国之后的大秦帝国,秦王政并没有志得意满,反而对如今的华夏南方,大汉帝国虎视眈眈,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南下擒龙。
只是表面修身养性了二十年的大汉,并没有荒废武备,兵峰更胜十倍不止,不但不担心大秦帝国的虎视眈眈,大汉帝国内部也做好了北伐的准备。
是的。
北伐。
不止是大秦准备吞并大汉。
大汉也很想做最后的黄雀。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大汉帝国虽然一直没有参与中原七国之战。
但大汉帝国私底下却几乎一直在积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