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长生不死的仙药。
亦或者是有能让人长生不死的世外仙人。
三皇五帝后面的夏商周王朝。
早就出现了不老不死的帝王。
甚至三皇五帝都不会死,怎么可能轮得到后人呢?
追求长生不死的后来人,回头看看历史就明白了。
不过嘛。
这个世界不正常。
有些事情不好说。
........
齐国,琅琊。
如今的琅琊,就是后来秦朝大一统后的桑海,以及后世熟知的青岛,作为齐国的沿海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
琅琊临近黄海,顺着大陆边界,一路顺流而下,过东海,入南海,便可长驱直入百越地界,反之亦然,百越也可顺流而上。
这么多年来。
齐国一直都是百越最好的盟友,甚至比秦国还要铁杆,因为这一条航路,不仅给百越带来了无数金银财宝,也给齐国王公贵胄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富裕。
不同于陆地运输的太多不确定,耗时耗力,海上运输有太多的好处,只要船够大,眼睛也不瞎,顺流而上,基本不可能迷失在这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中。
当然了。
这里面少不了天的亿点点帮助,把最早出现在宋代的罗盘,提前一千多年搓了出来,这玩意的精准度,可比战国时代的司南精准多了。
再加上天作为华夏人,多多少少看过世界地图,以他的记忆力,不说把整个世界地图完完整整画下来,但他画个大差不差还是可以的。
要知道。
古代最可怕的不是大海茫茫无际。
而是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
有了天的海图。
一切迎刃而解。
如若不然。
就算天有了三白一茶这种收割七国财富的利器,可楚国堵在半路上,绕路又实在是太远,再加上陆运的不稳定,怕是辛辛苦苦大老远来回一趟,赚到的钱还不够路费。
虽然这些年燕国也很想和百越做三白一茶生意,但天考虑到齐国更专注于工商业的发展,也就是更加扶持商人,天还是更喜欢和齐国做生意,没有在这方面背刺盟友。
而为了回报天的诚意。
齐国也非常的会做人。
对于天借道齐国运送农家子弟和韩国流民的事情,齐国上上下下都没有反对的声音,甚至齐国相候胜还主动为这一支上万人的队伍提供粮草。
是的,上万人,一开始只有两千人的远行队伍,随着横穿韩国全境,一路吸收了上万活不下去的韩国流民,准备跟着这支队伍去找一个活路。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一起远行。
但他们知道自己跟着队伍一起走就一定饿不死。
有些想法的流民,甚至会主动找农家弟子问这支队伍最终的终点。
只是得到的答案,让他们很不理解,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去百越,不应该是要南下吗?
为什么他们一直在北上齐国?
“大人,队伍已经上万人了,我们这一路上接收的流民会不会太多了?”
一名农家子弟恭敬的走到了还是少年模样的韩信面前,如果一开始农家弟子还有不服气,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少年凭什么领导他们。
现在所有农家子弟都对韩信服服帖帖了,一万多人的队伍,横跨上千里的路途,不仅没有人掉队,甚至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口粮。
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别的不说。
没有领兵天赋的人,别说率领上万士卒。
哪怕是率领十几人,都有可能带丢大半。
甚至弄丢自己也不是不可能。
到最后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
“天说了,多多益善,百越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地,也不缺一口救命粮,只要他们顺利到百越,来年就可以创造十倍的收益。”
韩信虽然年少,但心性沉稳,自从他被天看相之后,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天的门客,再加上天的看重,又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虽然韩信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封侯拜相的希望。
但就冲着天这份信任他就永远都不会背弃天。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
以前韩信不太理解伯乐和千里马。
但现在看来,天就是自己的伯乐。
“可是贵人不正是需要我们这些农家弟子,帮忙传授种田技巧,帮助百越子民开垦农田吗?”一开始的农家子弟还是有些不理解。
如果百越不缺粮,那么千里迢迢迁徙上万流民做什么,前后耗费如此之大的力气,难不成就真的只是为了这些没什么大用的黔首?
“二者并不冲突,百越确实需要农家子弟开垦农田,传授种田技巧,但就我们几百人,又能开垦多少农田,怕是累死也开垦不了几亩田。”
“可上万人流民,只要饿不死,再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这些人在百越之地开垦出来的农田,不是我们这几百个农家子弟所能比拟的。”
韩信最初不理解,为什么田蜜如此滥竽充数,一千五百农家子弟,真正出自农家的一半都没有,为什么天还是一个不落的全收了。
后来发现,百越可能缺的不仅仅是农家子弟,种田的人也很稀缺,这些流民虽然对七国无大用,但多多少少都会一点种田的本事。
甚至可以这么说。
中原就没有不会种田的黔首。
只是农家子弟更为精通而已。
第51章 ,韩国没了?
按理说。
那么多人都会种田。
日子应该过得很好。
很可惜。
黔首自古以来一直来就很苦。
尤其是在中原这一亩三分地。
你就算会种田,不辞辛苦的种田,一年到头也不可能吃不饱,甚至随时都有饿死的风险。
哪怕麦田里面金色沙浪随风舞动,到处都是肉眼可见的粮食,却没有一粒粮属于你自己。
........
“我们这是走了多久?”
“应该快有两个月了!”
“我们能不能就在齐国落脚,不去那远在天边的百越了?”
“想得美,齐国专门派遣了骑兵,防的就是我们这些人。”
“去,要去,必须去,只有去了百越,我们才能活下去,也只有百越共主愿意给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一个活命的机会。”
“韩大人说了,百越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炎黄子孙,大商后裔,不过好像也有人说百越是蚩尤九黎族。”
上万人的队伍,大大方方行走在齐国的土地上,如果不是看到大多数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流民,齐国黔首都以为是不是敌国入侵了。
好在齐国早在这支上万人的队伍进入齐国之前,就安排了一千轻骑来护送这支上万人的流民队伍,免得这些流民偷偷摸摸的混入齐国。
作为七国之中唯一看重商业发展的国家。
齐国也是七国之中最为富裕的一个国家。
同时。
稷下学宫也坐落在齐国。
文化思想亦是七国之首。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大儒多达千人左右,几乎容纳了诸子百家中各个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年来最为璀璨的文学圣地。
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诸子都曾在稷下学宫论道,传播思想,如今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人更是说出人性本恶的荀子。
所谓祭酒。
学宫之长。
如今荀子就是稷下学宫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尤其是在这个稷下学宫还没有毁灭的时候。
稷下学宫,文学圣地。
因齐而生,因秦而亡。
这不是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为后世打下大一统的根基是错的,而是每一次王朝更迭,都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果大秦真能传承万世,那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可随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霸王项羽在咸阳宫的一把火,七国传承也大多消失不见了。
其次。
作为姜太公姜子牙建立的诸侯国,虽然齐国经历了田氏代齐重大变故,但齐国的黔首,一直都是七国之中生活水准最好的诸侯国。
或许还是吃不饱,但不至于饿死,千万别小看饿不死的重要性,大多数饿不死的朝代,放在后世都算得上难得一见的盛世王朝了。
所谓盛世。
其实说白了就是饿不死。
没有大规模的饥荒逃难。
有一口粮吃。
没人会造反。
可目前齐国的国力,也只够养活齐国的黔首。
贸然增添韩国流民,只会让齐国黔首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