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第181节

  陈江一看是高建军的电话,立刻就接了起来,

  “小陈啊,班子分工定下来了吧,怎么样?”

  “谢谢首长关心,没啥,反正按照定下来的走,坚决把工作做好。”陈江回答的十分官方。

  “现在不是在单位里,可以不用叫职务。”高建军的口气十分温和。

  “好,谢谢舅舅。”因为楚宁的关系,陈江当然可以这样叫,但他知道,别说他了,就是高城在部队里遇到高建军,也一定要求称呼职务。

  所以陈江一直都很谨慎谦逊。

  “不管分到什么工作,只要是对部队有意义的,就要放心大胆的去干,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不该拿的坚决不能拿,不该做的坚决不能做,你懂吗?孩子。”

  听到高建军长辈般的关怀,陈江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些话高建军平时不大会说,但他今天能打这个电话说到这个份上,那是真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

  “我懂,放心吧舅舅,我绝不会给您丢人,不管是什么岗位,都会干好!”陈江态度坚决的表示。

  听到陈江的表态,高建军也就放心了,简单寒暄了几句,问了楚宁与孩子好后,就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陈江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他电话通知工程管理科的科长金顺发,想要和他一起下去走工地了解情况。

  金顺发是少校军官,皮肤黝黑,身材精干,一直都是某部队管理工程方面的行家,这次新成立部队,就把他调了过来,他也很清楚副旅长陈江是位前途远大的青年军官,所以格外重视。

  他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早早地就在陈江办公室外等候了。

  “陈副旅长!”见到陈江,金顺发立刻挺直腰板敬礼,声音洪亮。

  “金科长,不必多礼,进来坐。”陈江回礼后,将他让进办公室,“这些是?”

  “报告副旅长,这是我们旅目前所有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的清单、图纸、预算以及招投标相关文件。我想着您新分管这块,可能需要先整体了解一下情况。”金顺发将资料小心地放在茶几上,动作熟练,显然对材料极为熟悉。

  陈江点点头,心中对这位科长的效率和细致有了初步的好印象。

  他没有急于翻看那些文件,而是问道:“顺发同志,你是工程方面的专家,老资格了。依你看,我们旅当前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方面,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风险点又可能在哪里?”

  金顺发略一沉吟,没有立刻夸夸其谈,而是谨慎地回答:“副旅长,紧迫的问题不少。咱们旅新组建,很多营房、训练场、仓库设施都亟待新建或改造,以满足驻训和战备需求,上级要求的工期都很紧。要说风险点”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主要还是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在程序上赶进度而出疏漏,还有就是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另外,很多项目需要和地方上打交道,协调难度也不小。”

  陈江认真听着,脑子里在飞速盘算。

  他的记性很好,基本上都可以记住后在自己的脑子里再过一遍,金顺发的话很实在,点出了关键——程序、供应商、军地协调,这些都是容易滋生问题的地方。

  “好,光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看不出真问题。”陈江站起身,“走,你陪我,咱们不打招呼,随机挑几个工地和仓库看看去。”

  “是!副旅长!”金顺发立刻起身。

  他有些意外,这位年轻的副旅长似乎不像某些领导那样喜欢先听汇报看材料,而是更倾向于直奔一线。

  车子驶出机关大院,朝着坦克团的在建综合训练场开去。一路上,陈江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工程材料的采购流程、验收标准、监理单位的履职情况,金顺发一一作答,心里却暗暗吃惊:这位陈副旅长问的问题都很内行,直切要害,绝不是门外汉。

  到了训练场工地,只见一片繁忙,机械轰鸣,工人穿梭。项目负责人闻讯匆匆赶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江阻止了他要去会议室汇报的提议,直接深入施工现场。

  他看得非常仔细,不时停下脚步,询问混凝土的标号、钢筋的规格、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金顺发跟在后面,一边解答专业问题,一边暗自观察,发现陈江的目光锐利,对一些细节尤其关注。

  在查看一批刚进场的电缆时,陈江突然蹲下身,仔细查看电缆绝缘皮上的标识和规格型号。他眉头微微皱起,转头问金顺发:“这个品牌的电缆,和我们招标文件上要求的是同一个吗?型号上似乎对不上啊。”

  金顺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凑过去仔细核对,又翻出手里的采购清单对比,脸色渐渐变得有些难看:“副旅长,您眼力真毒!这这品牌虽然是一线的,但型号确实不是我们招标时指定的那款,而是功能近似、但价格略低的一款。这这不符合规定!”

  项目负责人额头顿时冒汗,连忙解释:“首长,这是因为指定的那款暂时缺货,工期又紧,施工方就.”

  “缺货不是理由!”陈江打断他,语气严肃起来,“任何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确保质量不低于原标准且符合规范。你们打报告了吗?谁批准的?验收是怎么通过的?”

  一连串的问题让项目负责人哑口无言,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陈江没有当场发作,但对金顺发说:“把这个情况记下来。通知监理单位,这批电缆暂停使用,立刻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复验,确保其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军用标准。同时,彻查此次材料变更的全过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绝不姑息手软。”

  “是!立刻办!”金顺发赶紧记录,心中对这位新副旅长的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第一把火,看来就要从这看似不起眼的电缆烧起来了。

  工地上的电缆只是陈江发现的冰山一角,他虽然没有管过工程施工,但很多出问题的事情多少还是听过,因此他又来到了训练场到坦克车库的路上,这条是新浇筑的水泥路,根据施工图纸上的要求,这条路的混凝土抗折强度应不小于4MPa,确保路面能承受坦克碾压产生的应力,并能承受坦克的重量和冲击力。

  “取个样,实地检测一下!”

  陈江随意的选了一个点,金顺发只得照办,这种随机抽样法虽然会暂时损伤一下路面路基,但却是抽检道路施工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几名工作人员取来钻孔的机器,往下取出一个路基的圆柱体来,这个圆柱体大概就是30厘米的高,正好可以详细准确的观察路基材料的构成情况。

  陈江用卷尺仔细的量着,并将数据地点等信息一起记录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再多抽样几次。那里和那里。”陈江再次下令,抽样一定要多几个点,不然说明不了问题。

  在陈江的监督之下,工作人员不敢怠慢,只能依葫芦画瓢又做了几次,陈江让他们把取到的样全部用袋子包装好,并贴上标签,这些都是将来的证据。

  对于修建好的坦克停放仓库,陈江也都详细的检查了工程质量,有些不懂的地方,还向金顺发虚心请教了一番。

  正在这时,得到消息的赵振国终于赶来了,

  “哎呀,陈副旅长,你来这里检查工作,怎么不通知我一声,我压根就不知道啊。”赵振国现在根本就不敢把陈江再当成他当初在军校里的同学,人家是顶头上司,到你的营区里来,不出来迎接是很没规矩的事情。

  “哈哈,振国,由于你团的营区基建是咱们旅最先建好的,所以我只能先来检查一下,你们都是重装备,基建工程质量必须要过关,所以就没有打招呼,你可不要怪我搞‘突然袭击’啊。”

  “哪有的事?我巴不得领导来关心一下咱们基建工程的质量,我的主力坦克营可都是重型主战坦克,履带对水泥路面的压强很大,想要做到路面不破损,必须要有很高的质量标准。”赵振国压低了声音小小吐槽了一番,“我们原来的营区道路,都被我的坦克压坏了,被我们师长批评的够呛。”

  陈江听后微微一笑,心想当年的施工质量能和现在比么?而且那时候最新式的主战坦克刚研发出来,可周围的道路都是按照中型坦克的标准来设计的,不压坏才有鬼了。

  当然,他现在不可能当着手下的面说这些。

  “你们坦克团,在最近的训练任务中,有什么困难或者问题吗?今天我在这里,有的话尽管提,我能解决的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回去跟旅长汇报,统筹协调,想办法改善!”

  听到陈江这么说了,赵振国哪能不开口,他趁机强调道,部队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与旅里的其他部队协同作战缺少机会,不能单凭他们坦克团单干,要多一些实训的机会。

  陈江对此深以为然,其实在他的印象里,合成化的部队,不应该继续保有这么多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而是应该把装甲部队打散,混装到各个营,甚至各个连里,因为随着体系化作战水平的提升,大规模的装甲突击行动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

  到时候人家有无人机,或者武装直升机,你派大规模坦克冲击,不是找死是什么?

  但现在的部队只是试点,很多观念一下子可能转变不过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更何况他现在也不负责抓训练,还是先安心的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所以他对赵振国的提议只是记了下来,并没有明确表态。

  赵振国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提议带着陈江去参观他们的餐厅和生活区域。

  陈江欣然前往,在那里,他看到了添置的健身房,以及现代化军事餐厅,这种条件已经比他当年在钢七连的时候好多了。

  一时兴起,也应赵振国的邀请,陈江在这里跟训练回来的官兵们一起享用了一通装甲团的午餐,不得不说,部队的伙食标准确实大幅度的提升,荤素搭配的十分合理。

  他们旅里现在有自己的养殖基地,足以保障全旅各支部队的吃喝用度。

  “我回去后,会对后勤上提要求,争取能给大家提供餐后的水果,必须保证大家的营养均衡!”陈江兴致勃勃的提议。

第230章 又见老白

  “诸位,你们是什么意见?”

  在班子会议上,旅长龙凯峰拿着陈江提交上会的抽检情况报告,一脸严肃的问道。

  见所有与会者都默不作声,他的嗓门明显高了起来,

  “触目惊心啊,抽检的情况并不乐观,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几个点位的质量合格了吗?没错,如果按照民用标准来看,这批工程的质量已经不错了,但我们是民用吗?我们可是时刻准备打硬仗、打胜仗的军队!工程质量就必须‘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龙凯峰对工程上的事情也非常重视,“豆腐渣”工程虽然现在还够不上,但今后呢?万一要是出了点纰漏,后面弄出个非战斗伤亡事故,那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副旅长,你是主抓这项工作的,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就拿出来大家议一议,反正类似抽检出来的这种情况,在咱们旅绝对不允许出现。”

  龙凯峰对这块工作并不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皮球踢给陈江,也算是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陈江对此早有所料,他对今天的会议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只见他从容的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他的所思所得。

  “诸位,关于规范工程管理,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是要严格招投标工作。咱们现在的工程项目虽然也有招投标制度,但执行起来,我发现还是偏松偏软,有些环节还要打折扣。为了确保招投标工作能落到实处,必须把这套制度严格规范起来。坚决杜绝随意拆分标等现象,对于个别真的需要拆分标的情况,必须经过班子会议集体同意。”

  “第二,围标串标的打击力度一定要大!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直接向全社会公布,让这种企业直接无法生存!中标后,工程项目的变更,原则上不允许,如果一定要变更,也要我们开班子会议集体决策。这样一来,大家可以集体监督我。”

  “第三,就是工程质量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就近的高校里邀请工程、土木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评标过程与施工质量进行随机抽检与监督,这样就避免了我们外行监督内行的问题。为了堵塞漏洞,可以建立一个专家学者库,进行随机抽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检!”

  陈江的话,可谓技惊四座。

  虽然大家都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细细品味下来,却发现陈江这三条规矩一旦施行起来,绝对可以把工程彻底的管起来,外面的人想要钻空子就会难得不行。

  首先这拆分标与围标串标,一直都是工程上的大难题。

  懂的不愿意管,不懂的管不了,但高校里的学者专家往往与他们没有任何利益往来,只要真正的随机抽选,一旦发现就是灭顶之灾,这谁还敢顶风作案?

  至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你让陈江去盯着,也不现实啊,哪有这么多精力?而且就算陈江24小时吃住在工地上,很多地方也是根本就不懂,活脱脱的“睁眼瞎”。

  但学校里的那些人,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内行的,只要稍微支付点“辛苦费”,然后在他们的职称职级评定上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支持,他们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陈副旅长,这么做虽然效果会不错,但咱们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政委厉海光是从别的部队调过来的,他考虑的问题更加多一些。

  龙凯峰等人一听就知道厉海光的意思,这么一搞,那些建筑公司的油水就大打折扣了,一方面是人家还愿不愿意来干,二是人家认识的人恐怕也不少,这个社会压力也会接踵而至,自己能不能顶得住压力呢?

  “政委,您考虑的问题,我也盘算过,咱们直接把这个方案向上级申请,由上级来决定,本身咱们旅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工程管理上的事情如果做出了亮点,也算为全集团军做出了一个表率。”

  陈江的话很有艺术性,直接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上面,但如果他们的工程真的管好了,那么对于全旅主官的前途都是极为有利的。

  果然,龙凯峰一听就明白了陈江的所指,他这个年纪就已经坐到了旅长位置,自然还想往上走走的,这是一步险棋,但也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看陈副旅长说的有道理,我个人愿意支持!”有了龙凯峰的表态,旅班子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很快这个决议就在会上通过了。

  不仅如此,陈江还提出来要进一步改善部队的伙食,要让旅里的指战员更加有归属感!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龙凯峰就有点为难了,

  “我们旅的伙食标准已经不低了,再改善,那这个经费”

  “是啊,旅里的经费已经比较紧张了。”

  因为涉及到钱的事情,所以大家的意见是出奇的一致,都觉得为难。

  新部队成立,上级肯定是希望尽快提升战斗力,能在战斗力上下功夫的钱,估计还是舍得拨付的,但你说吃喝用度上,这个多半是批不出来的。

  龙凯峰甚至都有一种感觉,自己如果去提这种要求,不被骂出来才有鬼。

  干啥?

  你小子的陆军部队的伙食,还想比肩海军甚至空军?

  “大家不要急嘛,谁说这笔钱要让上级拿出来了?”陈江心里一乐,他早就估算到了这种情况,现在国家的经济状况还不够富裕,有限的经费要用到刀刃上,别的不说,那艘大航母就非常“烧钱”,此外还有歼11B等新式战斗机都要推陈出新,这些可都要大量的钱,哪有可能让这个旅去解决吃喝问题?

  “不会吧,难道这么多钱,你自己掏?”厉海光有些沉不住气了,他们部队的经费一直都是上面拨付,自己解决的无非就是种点菜养点猪,其它还能怎么办?

  陈江淡淡一笑,“政委,我可没钱!”

  “但那些搞基建工程的大公司有钱啊!”

  听到陈江这么说,厉海光勃然变色,“陈副旅长,咱们和那些企业老板,一定要分清楚界限,你还年轻,这方面的错误不能犯啊。”

  “哈哈,感谢政委关心,”陈江知道厉海光想岔了,连忙解释道,“这方面我懂的,不会越线的。我的意思是,他们给我们的工程做好做到位了,我们就给他们做做宣传,提升他们企业的知名度,这样对于他们不就是很大的好处?既然有了好处,难道不能赞助咱们点?军民一家亲嘛!”

  陈江的点子还真是让大家有些傻眼。

  但仔细一想,好像是有点道理,部队的宣传工作还真可以做到这一点,有了部队的肯定,这种企业的信誉度以及质量绝对是可以相信的,那么他们去承接其它项目,或者在投标过程中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这么一看,确实反哺一点过来,也是说的过去的。

  毕竟钱只要不进个人口袋,都可以说的清楚。

首节 上一节 181/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