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经过陈江这么一解释,他的这条建议也很顺利的通过了。
“这个陈江,还真是鬼主意多!”
当程国强在办公室里看到了陈江他们提交上来的材料,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先不说这个不用他们掏钱的开源办法,就说那个加强招投标的条条框框,就确实很有意思。
他在军中也管过基建,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弯弯道道,这也一直都是困扰管后勤同志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居然被陈江这小子给想出了办法。
程国强在征询了其他人的意见后,决定让他们试一试!
陈江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管在职责范围内做好调研与建议,至于上级同意不同意,他就没办法管了。
今天正好是周末,多年不见的白铁军居然打电话给自己,邀请自己去聚一聚。
陈江在白铁军复员后就没有见过人家,所以自然非常高兴,二话不说就出门了。
可当他走进包厢一看,里面除了白铁军,居然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人。
“老班长,我就跟人说,你肯定会给我面子,出来见我的。”几年不见,白铁军明显发福了,啤酒肚大了不少,就连头上的发量也少了许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家伙小日子应该过的不错,身上穿的戴的,明显都是名牌。
白铁军热情地迎上来,激动地握着陈江的手,“老班长,风采不减当年啊!在部队干得是风生水起啊,我在这边可都听说了!”
陈江笑着和他寒暄了几句,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包厢里那位陌生的、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
白铁军立刻会意,连忙侧身介绍:“来来来,老班长,我给你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是王总,王宏亮,做大工程的,生意做得很大,是我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是我的贵人!王总,这位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我当年的老班长,陈江,现在可是副旅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王宏亮立刻站起身,脸上堆满热情而谦恭的笑容,双手递出一张做工考究的名片:“陈副旅长,久仰久仰!经常听铁军提起您,说您是他在部队最佩服的人之一。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王总过奖了,幸会。”陈江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握手的分寸恰到好处,心里却瞬间明白了七八分。这恐怕不是一次简单的老战友聚会。
席间,白铁军和王宏亮极尽热情,回忆往昔,畅谈友情。
今天桌上的酒菜十分丰富,尤其是酒水,一看就是价值不菲,陈江借口自己最近喝伤了胃,没有去喝他们的高档酒,而是选择暖了一壶黄酒,小酌几口。
酒过三巡,话题逐渐被王宏亮引向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尤其是他们建筑行业的“不易”。
“陈副旅长,不瞒您说,现在这行竞争太激烈了,利润薄得像张纸。”王宏亮叹了口气,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尤其是像我们这种规规矩矩做生意的公司,想中个标,难啊!”
白铁军在旁边帮腔:“是啊,老班长,王总这人实在,做事靠谱,就是不太会那些歪门邪道。要是都能像你们部队那样严格规范、公平公正就好了。”
陈江只是听着,偶尔点点头,并不接话,心里那根弦却越绷越紧。
果然,王宏亮见气氛铺垫得差不多了,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陈副旅长,听说贵旅最近正在狠抓工程质量管理,还出台了一些新办法?要搞专家库,随机抽检?”
陈江心中了然,消息传得可真快。
他面色不变,淡淡地说:“嗯,是有这回事,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杜绝隐患。”
“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我就最佩服部队这种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王宏亮立刻竖起大拇指,语气极为诚恳,“不像现在有些公司,就知道搞小动作。陈副旅长,不瞒您说,我们公司一直就想和部队合作,就是苦于没有门路,也怕那些不正之风。现在好了,有您主抓,有这套新办法,我们这种靠质量吃饭的公司就有机会了!”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陈江的脸色,继续说:“我们公司资质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过往的工程业绩也都很漂亮。如果旅里以后有什么合适的项目,还希望陈副旅长嗯,能给我们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我们一定用最好的质量、最合理的报价来回报部队的信任!”
白铁军也赶紧补充:“老班长,王总公司的实力我可以担保!绝对是正经做事的。要是能参与进去,肯定给咱部队干得漂漂亮亮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他们看中了部队即将规范化的工程市场,想提前在陈江这里“挂个号”,混个脸熟,甚至可能还指望陈江在未来可能的“随机”中,能有所“倾斜”。
如果有陈江的“点头”,那他们将来想要承接工程,肯定就会容易很多。
第231章 强军从后勤先抓起!
陈江放下筷子,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变得严肃而认真。
“铁军,王总,”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有力,
“王总,如果你的公司确实资质过硬、实力雄厚,我们欢迎所有守规矩、有实力的企业来参与公开公平的竞争。新的招投标和监管程序会非常严格,一切都按规矩来。只要你们凭真本事中标,把工程质量做到最好,那就是对部队最大的支持和支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语气更加坚定:“至于其他的,请原谅,在我这里,没有‘特殊关照’,只有规章制度。这是原则问题。”
包厢里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
王宏亮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本来想要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银行卡,此刻却觉得有些尴尬。
听陈江的话后,这么送出去恐怕适得其反。
白铁军其实也没办法,他复员后多亏了王宏亮的“帮衬”,这才让他从一个小监理,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所以面对王宏亮的要求,他根本就没办法推辞,甚至他在来的路上就考虑到了陈江可能会拒绝,毕竟他很了解陈江的为人。
于是赶紧打圆场:“那是那是,老班长原则性强,我们都佩服!王总也就是想表达一下参与意愿,肯定按规矩来,按规矩来!”
陈江知道话只能说到这了,他站起身:“谢谢你们的款待,老战友见面很高兴。不过旅里晚上还有点事,我得先回去了。铁军,我们下次再聚,下次我来做东!”
说完,他礼貌地点点头,不容分说地转身离开了包厢。
坦白说,这次的会面让陈江心里很不痛快,一边是老战友的情分,一边又是铁的纪律和规矩,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他回到家中,楚宁刚哄完孩子睡着,看得出自己丈夫的脸色不是很对,于是问道,“怎么了,不是跟老战友聚会去了么?”
陈江脸色凝重的把晚上的事情说了一下,楚宁在这方面很支持丈夫的做法,
“你做的没错,今天是白铁军带个老板来走后门,明天又是一个战友带人过来,你最后怎么处理?干脆,就来个快刀斩乱麻,否则你这个管理工程后勤的副旅长,早晚也要被他们攻陷的。”
听到楚宁的这番宽慰的话,陈江心里感到好受了一些,
男人想要做一番事业,真的很难。
但这个人情关系的压力,必须要顶住,想来高建军叮嘱自己的话,也就是这个意思。
上级的批文很快就下来了,完全同意C旅提交的相关制度,程国强还在批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一定要严之又严的管理好工程与后勤的招投标工作,争取在这方面也成为全军的样板与标杆!
有了上级领导的批文,陈江很快就召集下属把相关的规章制度给修订了出来,这套制度既是对所有参与项目的公司负责,也是对C旅所有的基建工程负责。
对于前期他们发现的问题,龙凯峰亲自签批移送给了上级纪律检查部门,被查处的某知名公司登报道歉,同时对于所有工程项目全部翻新重建。
虽然这样做折腾了一点,但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原来还有个别班子成员认为如此严厉的招投标制度,会令很多大公司望而却步,最终都不高兴来投标,导致工程项目没人愿意接手。
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国内的很多知名建筑公司从网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后,都从各地派人赶过来参与投标,其中也包括了白铁军介绍过来的王宏亮那家建筑公司。
因为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所以诸多公司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对各个项目进行反复演算和综合评估。
这可让附近做标书的广告公司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厚厚的一沓标书,堆满了C旅招标办公室。
到了开标的那天,陈江邀请来的专家被完全隔离在另一间评标室里,一人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只能通过耳机和视频与外界取得联系。
当然,这种地方全部都实行严格的安检措施,严禁带手机入场,最大限度的控制人情干预。
评标的过程,不仅包含了常规的商务标与技术标的纸质评定,同时,陈江还破天荒的提出了让他们每个竞标公司派人对项目的构想与投入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答辩,这个环节,评标专家可以就对方提交的标书情况直接提问,进行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虽然程序比较复杂,但最大限度的规避了以往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瑕疵,最终,经过一整天的比选,几家原来大家看好的大公司,由于对待投标工作比较随意反而没有入围,几家中小规模的施工企业凭借着前期细致的调研与漂亮的答辩环节反超了上来。
在开会确认评标结果后,龙凯峰代表C旅与相关公司的负责人一一签署合同。
一家中型规模的施工企业非常感慨:“原来以为来这里就是走个过场,因为我们无论是比公司历史还是底蕴都拼不过那几家大公司,一般这样的情况,根本就不用竞争。但结果却让我们最终中标了,这充分体现了C旅对待工程管理的严谨与科学,请诸位首长放心,我们公司绝对会珍惜这次机会,拼了老命也会保障工程质量,一定做出个样板工程来!”
工程上的事情步入正轨后,陈江开始集中精力到全旅的后勤保障上,
他根据驻地靠近山林的特点,跟周边地方单位经过多次磋商,最终敲定了依靠山林饲养土鸡的合作项目。
同时依靠山林中的泉水,引流到山脚下养鱼,这些养殖看似很简单,但全部都要专业技术,凭借着与高校的深入合作,他邀请了一部分师生来这里建立实习创业基地,先搞一批作为试点。
等试点成功后,他再想办法解决钱的问题,大规模养殖。
为了改善鱼苗的生长环境,陈江想办法亲自带人去挖水塘、割水草、抓螺蛳等,来充实这个鱼塘的生态系统,专家说鱼塘要有供氧设备,但陈江为了省成本,就从山上引了一条水管,从上而下浇灌下来,带来新鲜的氧气。
这让楚宁带着孩子来看他的时候,发现他居然在鱼塘里劳动,连带着后勤上的人都来这里亲力亲为。
陈江卷着裤腿站在鱼塘里,正小心翼翼地安置水草,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儿子的惊呼:“爸爸变成泥鳅啦!”
他抬头,看见楚宁带着两岁多的儿子陈钢站在鱼塘边,两人都瞪大了眼睛。
楚宁又好气又好笑:“陈副旅长,您这是亲自下水搞生态建设呢?”
陈江憨笑着蹚水上岸:“这不专家说了嘛,水草能净化水质,还能给鱼苗提供庇护。买现成的太贵,后山上就有,带同志们采点回来。”
陈钢好奇地蹲下来看着桶里的螺蛳:“爸爸,这些都是给小鱼吃的吗?”
“这可不是给鱼吃的,最起码现在吃不了,但它们对小鱼有好处。”陈江摸摸儿子的头,对楚宁说,“你们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忙得连家都不回,到底是在干嘛。”楚宁从包里拿出纸巾递给他,“脸上都是泥,快擦擦。”
正说着,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干事小跑过来:“陈副旅长,旅长和政委都来了,说是要看看养殖试点项目。”
陈江一愣,赶紧擦把脸:“怎么不提前通知?”
“说是临时起意,已经到养殖区了。”
陈江急忙整理着装,带着楚宁和小宇迎上去。
龙凯峰和厉海光正站在鸡舍前,看着官兵们搭建围栏。
“旅长、政委!”陈江敬礼。
龙凯峰回礼后笑道:“听说我们的陈副旅长最近改行当养殖专家了?带我们看看吧。”
陈江带着两位领导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养殖基地,详细介绍了与地方单位和高校的合作计划。
高建军点头称赞:“想法很好,既利用了驻地资源,又能改善官兵伙食。但这么大的项目,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陈江汇报:“前期试点阶段投入不大,主要是人力和技术投入。高校师生以科研项目形式参与,地方单位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等试点成功,我们再申请专项经费扩大规模。”
龙凯峰若有所思:“如果试点成功,不仅咱们旅,将来整个集团军都可以推广这个模式。”他转头对厉海光说,“老厉,咱们是不是该给陈副旅长多点支持?”
厉海光笑道:“当然。这样,我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一下,下周组织机关干部来参加劳动,既算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也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好,我也给点表示,我们上次搞的那个基建工程啊,有两个公司被评为了质量优胜单位,放在集团军的网站上挂着呢,这让两位老总很是高兴,捐赠给我们旅两百万元,我把这笔钱就借花献佛给你了哦。”
领导的肯定让陈江备受鼓舞。
他激动的有些说不出话来了,为了养殖项目,他自己就掏了不少次腰包,为了节约成本,这才凡事亲力亲为。
“好了,不用说那些虚的,到时候你要给我弄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把养殖的经验与经营模式弄起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陈江信心百倍。
然而好事多磨。一周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部分鱼塘设施,刚刚投入的鱼苗损失不少。
陈江接到值班员电话后,立即带领大部分官兵冒雨抢险。大家用沙袋加固塘坝,抢救设施,但还是损失了部分鱼苗。
雨停后,看着狼藉的鱼塘和漂浮的死鱼,不少战士露出了沮丧的表情。
“副旅长,咱们这段时间的心血可都白费了.”有战士沮丧地说。
陈江却坚定地说:“没有白费,咱们可学到了不少!天灾不可避免,这次教训让我们明白,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把工作做上前!”
第二天,陈江召集开会。
大家发现,陈副旅长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这次山洪告诉我们,完全靠天吃饭不行。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建议,一方面要跟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化养殖设施建设,确保不受自然灾害影响。”
有人提出:“可是预算不够啊”
陈江摆了摆手道:“我已经联系了农业大学的专家,他们愿意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建设。同时,旅里给咱们拨了一笔款子,正好可以用上!”
就在陈江为项目奔波时,白铁军又一次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