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第190节

  首长的目光如炬,扫过刚才发言的几位负责人,最后定格在财务处副处长脸上:“你们处长外出考察去了?我看,最该考察的就是这些边防哨所!你告诉他,等他回来,第一项考察任务,就是去九连体验生活,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尝尝这个水,感受一下没有热水洗澡的滋味,然后再扪心自问一下,还有没有困难!”

  副处长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陈江其实一直都在边上默默的听着,这些处的负责人说的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想什么都不做,那肯定是不行的。

  想到这里,陈江深吸一口气,缓缓发言道,“诸位领导,我有个提议。”

  “哦,陈江,你说说看!”

  本来这种会议上,一个挂职干部是不应该多说什么的,但总后首长对陈江他们提供上来的调研走访材料印象很不错,所以破天荒的允许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诸位领导说的都有道理,问题一定要解决,但实际存在的困难咱们也不能忽视。”

  “所以我建议,不妨分批次解决,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

  首长的眼前一亮,示意陈江继续说。

  陈江受到鼓励,于是继续解释道,“战士们目前最急迫的事情是要喝上干净卫生的水,然后解决洗澡的问题。其它的都好办。”

  “陈副处长,你这话说了等于白说啊,要干净卫生的水,就必须要通水管,从最近的自来水管道连一根过去,你知道需要多少距离,要投入多少钱?更不用说施工的时间和后期的维护了。”

  基建处的负责人很不耐烦的打断了陈江的发言,在他们看来,陈江这个从下面上来挂职的干部懂什么?

  其它处长也都纷纷点头,尤其是财务处的那位,更是跃跃欲试,要不是刚才被首长批评过了,估计还能跟着一起怼陈江。

  陈江心里不由觉得一阵好笑,

  “通自来水,并不一定要去接水管啊!”陈江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完全可以在那里附近打一口水井,如果矿物质含量过高,就再加一套过滤装置,这样不就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至于洗澡等生活用水么,从边上河流上游弄一个沟渠,就可以引流过来,然后再配一个太阳能热水器,阳光加热和电辅热都可以用,这样就解决了洗澡的问题。”

  “如此一来,投入肯定就会小很多。”

  陈江的这些点子,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是个不错。

  “好,我看这个办法不错!”首长点头叫好,算是充分肯定了。

  “至于其他的,只能分批解决,文化生活用具,可以购买一批直接送去,立行立改。网络方面,只能用无线接收装置,这个在南大里好像有这个科研项目,虽然效果不如有线的,但却可以解决边防官兵的燃眉之急。”

  “这样算下来,总费用多少,你有数么?”首长发话了,他需要的是今天就能拍板解决掉问题。

  陈江早就有准备,当即掏出一叠纸,上面是计算好的投入明细与材料清单,他提前复印了好多份,会场上直接发了一下。

  财务处副处长接过陈江那份详实清晰的预算清单,他看得格外仔细。

  越看,他脸上的神色越是缓和,甚至带上了一丝如释重负。

  他抬起头,语气不再是之前的推诿为难,而是变得务实了许多:“首长,如果按照陈江同志这个方案,资金确实.确实在可承受范围内。一百多万的初步预算,考虑周全,我们财务处原则上同意,并全力保障资金尽快到位。”

  基建处的负责人也凑过来,目光在清单上的“打深水井”、“小型过滤系统”、“太阳能集热装置”等条目上逡巡,沉吟道,“嗯避开远距离铺设主管道的难题,改为就地解决水源和能源,施工难度和周期确实会大幅下降。山区打井和修建小型储水、过滤设施,我们的工程队伍有经验,可以马上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实地勘测,尽快拿出施工图纸。”他看向陈江,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陈副处长这个思路,很接地气,解决了大问题。”

  其他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也纷纷传阅着那份预算,交头接耳,议论的重点从“不可能”转向了“如何可能”。

  有的表示会立刻联系陈江提到的南大科研团队,评估边防哨所适用的小型无线网络接收设备的可行性;有的则当场表态,文化生活用具和太阳能设备可以立即从现有储备中调拨一批,以最快速度送上去,“让战士们先有点盼头”。

  总后首长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的神色柔和了些许,“好!既然方向明确了,办法也有了,那就不要光停留在嘴上。这个事情,军需处牵头抓总,其它各处室协力配合,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干漂亮!”

  总后首长大手一挥,这件事情就算这么敲定了。

  会后,贺援朝把这项工作的具体督办任务交给了陈江,陈江自然也欣然领命,

  钱的问题解决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施工单位的联系,虽然基建处的人点头了,但自己还是要去跟进的,为此他不辞辛苦,多番催促基建处的同志,并在他们的推荐下,联系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

  对方得知是给边防战士改善生活条件,也是诚意满满,把价格压得很低,几乎就是不赚钱。

  而且在谈妥的第二天,该公司就带着众人前往边防连实地测绘,这效率不可谓不高。

  几天后,一份可行性报告就放在了陈江的办公桌上,上面写明了在九连的营房附近可以挖一口水井,就是深度有些深,但距离上还是比较合适的。

  然后从上游的一处蓄水比较丰沛的地方建设一个小型机泵,抽来的水,供应全连官兵的日常洗浴问题不大。

  当然了,如果是枯水季,那可能就要大家节省着用,但也大致上可以解决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是联系了一家国内的厂商,捐助了几台36管的大型太阳能热水器,兼顾了电加热功能,所以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陈江对他们的进度,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不过就在他挂职的当口,家里的事情却找了过来,起因是儿子陈钢快要读幼儿园的托班了,以前考虑到孩子还小,就没有管这个读书的问题。

  加上楚宁的母亲一直在帮着带孩子,但最近的这段时间里,楚宁母亲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楚宁就萌生了把儿子送托班了,正好男孩子早点开始锻炼起来。

  但他们结婚后在首都并没有适合的学区房,住的也是部队分的宿舍,所以这个孩子读书落户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

  因此想要让陈江能通过大机关里的关系,托托人看,把孩子读书的事情解决一下。

  陈江接到电话后,突然想起来,现在正好是房价的低谷,再过上几年,首都的房价就会蹭蹭蹭地往上窜升。

  因此他对于孩子读书落户,顺便在首都买个房子的事情,是非常积极的。

  陈江下班后就和楚宁商议了起来,没想到楚宁却一口反对。

  “你疯了吧,首都的房子可是很贵的,尤其是你要考虑小钢的学校问题,就必须买好一点的地段,单价基本都在一万一平左右,就靠着咱们两个的死工资,怎么买得起?”

  陈江和楚宁都是中级军官,尤其是楚宁,由于是军医,虽然军衔不如陈江,但收入比他还高一些,但即便如此,两人攒下来的钱满打满算也就只有10万。

  而首都好点位置的房子,哪怕你买个小户型,最起码也要60几万,这个数字在当时完全就是个天文数字啊。

  也难怪楚宁极为反对。

  陈江不可能告诉楚宁,将来房子会大涨特涨,现在60几万买进来,将来值的价格600万都不止!

  因此他不仅想买,而且还想竭尽全力在首都买一个比较大比较好的房子,也算是一笔有效的投资。

  “你不知道贷款么?”陈江狡黠的一笑。

  “什么贷款?我只知道现在去买房子,最低首付也要三成,咱们那点钱,买个首付是买不起的,就算咱妈愿意赞助点,也是杯水车薪。”楚宁知道母亲把自己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其实身边并没有多少钱。

  “不用咱妈赞助,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钱的问题,就是接下来咱们的生活可能要拮据点。”

  这房贷一旦开启,那就是终身的房奴啊,不过从后期的长远回报来看,这个投资是划算的。

  楚宁没有继续反对,在家里的大事上,楚宁真是一个很贤惠的媳妇,最终选择了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丈夫,她只是反复叮嘱陈江,违法乱纪的事情坚决不能干,实在不行就买个偏一点,老一点的房子,能让儿子读书就可以了。

  这让陈江一阵感动,楚宁跟着自己后,其实对物质上的要求一直很低,从来也不买什么贵的东西给自己。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第241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由于这个时期还没有“朋友圈”,想要买房子,要么找售楼中心的新楼盘,要么找中介买二手房。

  陈江对于二手房是比较排斥的,原因很简单,中介费不便宜,而且很多新楼盘的政策享受不到,因此陈江跑到基建处直接找了基建处的处长侯军打听。

  这个侯军处长可不得了,市面上的土建公司他都非常熟悉,因为陈江在之前的会上大放异彩,也让侯军对其高看了几眼,这样的人才,早晚都会提上来,还不如现在就卖个顺水人情给他。

  因此他叫手下送过来一份近期全市各地新开或者即将开的楼盘,并从中做出了几个推荐。

  “陈江老弟,你这既然是孩子要读书,那肯定要选三环以内的,不然这个位置太差了,这不打我脸么?”侯军一脸傲气的表示。

  在首都,是先有三环路,再有二环路。

  这个三环路始建于50年代,而“三环”的由来是因为这条环线最开始只建好了东南北三段,分别命名为东环路、南环路和北环路,因此被俗称为三环。

  到了80年代,西段的西环路终于建成,而三环这个名字也得到了官方认可,成为这条环线的正式名称。

  而二环路和四环路均在三环路以后建成,并以三环路名称为基准,由内向外依次命名。

  而如今,四环与五环线也已经全部开通,但相对来说,四环与五环都是比较偏远的。

  所以三环以内的房价最为昂贵。

  “这个昆仑公寓怎么样?电梯小洋房,”侯军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其中一个楼盘名上,语气里带着几分炫耀:“这可是个抢手货,产权、学区都是很不错的,光照绿化都不错,户型也好,关键是——对口的是实验二小和师大附中,那可是非常稀缺的教育资源。”

  陈江一听“实验二小”,心头猛地一跳,这正是他妻子平时总念叨着的学校。

  他凑近了些,看着那份内部资料上打印的简易户型图和容积率,眼神明显有些炽热起来。

  侯军很满意陈江的反应,继续压低声音,仿佛透露什么天机:“而且,这楼盘的老总跟我是铁哥们,所以价格上”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陈江一眼,“肯定也比公开发售的要有‘优势’得多。你要是感兴趣,我帮你打个招呼?”

  如果换了是其他人,侯军如此热情,那一定感动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肯定认对方为亲大哥了。

  但陈江两世为人,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和侯军在之前根本就不熟,如今难得来打听点事情,对方却如此热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那不太好吧,”陈江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感激和一丝为难,“侯处长您这么忙,这点小事怎么好意思再劳烦您去动用私人关系。您能给我这份资料,指点我方向,我已经非常感激不尽了。”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感谢,也委婉地拒绝了对方“打招呼”的提议,同时把姿态放得很低,丝毫不显得拂了对方面子。

  侯军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似乎没料到陈江会这么回应。他预想中的感恩戴德和急切应承并没有出现。他打量了陈江一眼,对方眼神清澈,态度恭敬,挑不出一点毛病,但那份隐隐的疏离和冷静,却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哎,陈老弟这话就见外了!”侯军很快调整表情,语气更加热络,甚至带上了一点责怪,“咱们都是‘自己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我就是一句话的事。能帮你省点钱,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这不是好事吗?你别有心理负担!”

  他试图用“自己人”和“为孩子好”这样情感绑架意味浓重的话来瓦解陈江的警惕。

  陈江心里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

  对方越是热情主动,越是显得急于促成这件事,背后的动机就越可疑。

  他笑了笑,语气更加诚恳,但拒绝的态度也更加明确:

  “侯处长,您的心意我真的领了,真的太感谢了。但越是您铁哥们,我越不能让您难做。这内部价肯定名额有限,给了我,说不定就占了别人该得的机会,让您朋友为难,也坏了规矩,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他顿了顿,看到侯军想插话,赶紧接着说道:“这样,侯处长,您推荐的这昆仑公寓肯定是极好的。我先自己以普通客户的身份去售楼处看看,了解一下公开的市场情况和价格。如果确实合适,到时候万一万一真的需要您这尊大佛出面帮我说句话,我肯定再来厚着脸皮求您,您看行不行?”

  陈江这番话,把自己放在了绝对低位,完全为侯军和他的“铁哥们”考虑,把“不想坏了规矩”放在明面上,让侯军一时之间也找不到更强硬的理由来逼迫。如果再坚持,就显得太刻意、太急不可耐了。

  侯军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但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只是那笑容稍微淡了些,多了几分审视的意味。他哈哈干笑了两声,拍了拍陈江的肩膀:“哈哈,好!陈老弟是实在人,讲究!行,就按你说的办。你先自己去看看,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一定一定!太感谢您了,侯处长。”陈江再次诚恳道谢,然后拿着那份标注了推荐楼盘的材料,礼貌地告辞离开。

  回到自己处里,正好经过贺援朝的办公室,他想了想,还是推门进去给他汇报了一下情况。

  没想到贺援朝当即就称赞陈江做得对!

  “陈江啊,你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你接受了他的‘好意’,将来他有事情找你,你到底帮还是不帮?据我所知,他有个亲弟弟可是想方设法的打我们军需处的主意,你千万要小心!”

  听到贺援朝的话,陈江这才恍然大悟。

  “你能顶得住诱惑,这很不容易!再说了,你是我军需处的人,你有了困难,找我也一样解决嘛!”贺援朝打着哈哈道,“不过我可没有‘铁哥们’开发商,但你要解决孩子读书问题,我可以给你一条其它的路子。”

  “嗯?”陈江疑惑地看着他。

  “哈哈,我认识一个老前辈,子女把他接出国了,托我把国内的房子处理掉,而这个长辈最近刚好回来办点手续,如果你不介意二手房,可以考虑一下。”

  可能是看出陈江的顾虑,他又补充道,“这个房子的位置很好的,在二环附近,学区比那个昆仑公寓更好。”

  贺援朝的这句话让他心头一动。

  他原本对二手房是有些排斥的,毕竟是人家住过的房子,老旧程度什么的都不清楚。

  而且还有中介的不规范和额外费用,以及产权、物业等遗留问题。但如果是贺援朝介绍的私人房源,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尤其是“二环附近”、“学区更好”这两个关键词,对他而言有着无法言喻的吸引力。

  陈江立刻露出真诚的兴趣:“贺处,看您说的,我怎么会介意。只要是您介绍的,肯定靠谱。只是.这房子的位置这么好,价格肯定”

  “这个你放心,”贺援朝摆摆手,语气笃定,“这位老前辈是明事理的人,他们也不急等着钱用,价格好说,你要实在是手头困难,写个借据,后续可以分期付。”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那房子就在实验一小本部旁边,真正的步行上学,不是分校,对口中学也是北大附中。房子维护得相当不错,要不是子女坚持接他出去,他还真舍不得卖。”

首节 上一节 190/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