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先是躬身行礼,接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今大明的度量规制混乱,当由朝廷进行统一,以便于民间使用。唯有度量统一,天下百姓交流才会方便。”
崇祯唔了一声后道:“详细说说看,都有哪些混乱,又有哪些需要统一。”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便是以重量为例,升斗之间,有大斗,有小斗,民间多见者为大斗进,小斗出,与民不便。再以长度为例,三尺一丈乃是千年旧例,然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依旧是与民不便。”
“臣以为,强秦强汉,其强者,必是先从度量从一,书同文,车同轨,而后国人上下如一,如此方才傲视宇内。如今旧制使用,已有千年,当革新之,使之更为精准。”
崇祯还是嗯了一声,对工部尚书薛凤翔道:“薛爱卿以为如何?”
薛凤翔躬身道:“臣愚钝,附议温大人所言。”
崇祯见薛凤翔甩锅甩的干净,却也不为己甚,只是淡淡地道:“既然如此,便由薛爱卿的工部主持此事,重新厘定度量规制。”
薛凤翔躬身应道:“臣,遵旨。臣愚钝,望陛下示下,度量规制以何为准?”
崇祯很想告诉他那些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单位,想想也不太现实,便接着向温体仁道:“温爱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知道用着自己的时候到了,当下便挺身而出,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民间多以十六为进,或以三为进,其多有不变,莫若以十为进,以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丈,量具亦如此,以十两为一斤。”
听着温体仁这番话,明知道这是崇祯皇帝的意思,薛凤翔仍然忍不住驳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温大人所言不妥。”
崇祯依旧是唔了一声,问道:“有何不妥?”
躬身道:“启奏陛下,依成化年间定例,五斗为一斛,若如今信温大人所言,当则是十斗为一斛,其于民间,不便者更甚于前。”
温体仁却是开口道:“若如薛大人所言,即以权衡器为例,此物现有万历年间所制的二十两和六十两的两种规制,民间使用二十两或者六十两,究竟便是不便?再者以斛为例,故宋之末改十升一斗,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如此不也是变来变去?”
见薛凤翔无言,温体仁接着道:“若是讲究祖制,温某想问问薛大人,太祖洪武元年便令铸造铁斛斗升,付户部收粮,用以校勘,仍降其式于天下,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三日一次较勘街市斛斗秤尺,并依时估定其物价。这话薛大人是知道的罢?”
薛凤翔却是蛋疼无比,这话自己说知道还是不知道?自己说不知道,显示是扯蛋,不说这是当面欺君,光是自己这个官是怎么当上来的,只怕都有人要问一问了。若是说自己知道,自己都能想到温体仁下面的话是什么玩意儿。
果不其然,温体仁也不待薛凤翔答话,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景泰二年、正德元年、嘉靖八年,皆令工部制造斛斗秤度,分给各司监收内府银科道官及内外各衙门,以保证量值统一,凡私造斛斗秤度者依律问罪,知而不揭发者事发一体究问,这也是写在了大明律之中的,你薛大人也是知道的罢?”
崇祯却是心中卧槽了一声。自己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出规定。早知道的话早他娘拿出来怼人了。大斗进小斗出是怎么来的?若都是官府统一的规制,又怎么可能出现大斗小斗的情况?看起来,民间私造的情况,根本就他娘的没止住过!
心中不爽地崇祯不待薛凤翔开口,便直接道:“好了,都不要争了。此事以工部牵头,会同户部,朕亦会命徐光启地皇家学院配合,参与东西度量,重新厘定,不论是何度量,皆以十为进。重命其名与此前定制不同,以免百姓将之混乱。”
等到薛凤翔无可奈何地应是后,崇祯接着道:“其令,工部厘定斛斗秤度后,明发天下,各地官府之中,务必有斛斗秤度之量具,供百姓核验,若再有私造斛斗秤度量具者,玩甚么大斗进小斗出的把戏坑害百姓,不论是谁,皆抄家问斩!”
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举八股掺沙子
等到重新厘定度量衡之事定来之后,还不等崇祯提出大行的天启木匠托梦一事,礼部尚书孟绍虞就先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亦有本奏。”
看着这个平时在朝堂上基本上不发声的孟绍虞也出班上奏,崇祯却是压下了自己想要讲天启托梦的事儿,好奇地道:“孟爱卿有何事要奏?”
孟绍虞躬身道:“启奏陛下,崇祯元年恩科将至,臣请陛下示下,以何人为主考官?主考何题?”
崇祯皱眉道:“礼部原本是个甚么章程?往年如何?”
孟绍虞道:“启奏陛下,往年皆是由天子指定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便是春闱。”
崇祯自己不是没有补过课,知道这大明朝的科举有多操蛋。自从有科举开始,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到了大明朝,就只设进士一科。至于明法、明经、明算,这些科举内容统统都消失了。以至于有人写歪诗嘲讽:“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这两句,说的就是这种操蛋情况,整个大明只剩下了进士科,玩的是老朱规定的八股文章。
八股文有多操蛋呢?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从这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注意了,如果单纯是这样,估计现在的那些学霸们努力一番,还是有点儿希望的。最他娘的让崇祯皇帝感觉到蛋蛋的忧伤的,是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
所谓的用古人的语气,不是说让你学习古代人说话的方式,而是使用孔子、孟子的语气!
这他娘的,孔孟二位圣贤都埋土里几千年了,从战国到大明足足差了两千多年,你让大明的人去研究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用的什么语气?
彼其娘之!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把现在清华北大那些研究古代文学或者历史的学霸们扔过去,估计这些家伙们也得懵逼!
而且更操蛋的是,由于圣人之言总共就那么点儿——当然,可能是为了省竹子,所以都是“微言大义”,翻天覆地的考,题目难免有重复的,这种情况怎么办?
大明朝的人才多啊,这么屁大点事儿能难得住谁?两句话给他拼成一段话不就得了?比如寡人好色,而吾日三省吾身。
上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下一句就是《论语》里边儿的。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因为老子喜欢小娘们儿,所以每天都要自我反省三次。
但是,如果你敢在科举时这么写,恭喜你,落榜是好事儿,诽谤圣人才是大问题!这破题入手的地方根本就不是甚么好色不好色,而是在三省吾身上面,但是这个好色,你不理它又不行!
总之,既要让这些考生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又不许瞎咧咧自由发挥,连孔孟之后的典故都不许用!当然,这个是个隐形的附带要求,你一定要用也没问题,反正被黜落了,自己慢慢找地方哭去吧。
比如一代大佬蒲松龄,这大佬放现在怎么着得混个起点白金什么的,但是八股写的不行,得了,您老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这大清的官场不适合您混!最后落的个什么下场?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塾师做到老,最后病死家中。
如果单单如此倒也罢了,毕竟蒲松龄不行,不是还有陆万龄么?这大明读书人多了去了,总会有考的上的。
关键是,考上的这些家伙们一个比一个坑!读书读傻了的,说的就是这些家伙,要么,满脑子的圣贤思想,自己狗屁不通,要么,在官场上打混几年后,终于开窍,开始好好混官场。
至此,这些人又两极分化了。一部分如温体仁这般,官做的明白,人混的也明白。
另一部分么,只能说呵呵。有大贪有小贪,还有的狗屁不通的全靠师爷,有时候都搞不清楚这官到底是师爷在做,还是这些官员在做。
可是自己还改不了这操蛋的科举制度!崇祯再傻也知道,天下读书人都靠这玩意儿活着呢,你要敢把这玩意儿给毁了,那可就真要了命了!
越想越蛋疼的崇祯干脆不再去想,老子毁不了它,没关系,老子给它掺沙子:“既然如此,此次科举,便由礼部牵头,以张瑞图为总裁,孟爱卿为副总裁,广取天下文人智士。”
等孟绍虞躬身应是后,崇祯接着道:“然则,进士一科,录取不过三百人,我大明读书人何止千万?若总是不得中,岂不是蹉跎一生?朕心甚悯之,其令,于进士科后,加开恩科,取明律、明算科、格物科,赐同进士。”
孟绍虞却是躬身道:“陛下隆恩!臣敢问陛下,明律、明算、格物科,其考题与总裁、副总裁为何人?”
崇祯道:“既然进士科不第,想必八股文章一般,故而明律、明算、格物三科,不设八股文章。术业有专攻,明律者当熟知大明律,明算者当明知祖率、九章算术等算学一道,格物亦然。”
“至于总裁人选么,明律科以刑部尚书阎鸣泰为总裁,张瑞图为副总裁。明算科以户部尚书郭允厚为总裁,张瑞图为副总裁。格物科么,以徐光启为总裁,内阁施凤来为副总裁。”
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兄托梦有话说
基于掺沙子的目的,崇祯安排了明律、明算、格物科的考试问题,可是在朝堂上的这些人精的眼里,很显示的,这属于崇祯放出的一个信号:老子打算多弄些不一样的人来朝堂上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