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5节

“你阿妈呢?”

“跑了。”清浅道。

“跑了?”秦宇震惊。贫困山区的妇女,但凡有点条件的都不会嫁到深山里面。甚至有些妇女已经嫁人了,一旦有机会也会离开大山,没想到她家的情况也一样。

“是啊。”清浅道。

“平时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饿了就去山里摘点野菜来吃,没事的时候就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玩。”清浅道。“都玩些什么呢,跳房子还是抓石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聊着天,聊的十分融洽,和愉快。秦宇作为一名教师,非常知道怎么样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对了,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呢?”清浅仰头看着他,好奇的问道。

“我叫秦宇,是一名支教老师。”秦宇道,“相信用不了几天,我就能教你们读书认字了。”

“你是一位先生!?”清浅顿时瞪大了双眼,顿时站直了身子,对秦宇肃然起敬起来。双手背到背后,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在古代,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尊重的。

尤其是学童,见了老师,比见了他们的父母还要敬畏。

“怎么一下拘谨起来了,我这个老师又不会吃人。”秦宇道,“我们刚才不是聊的好好的吗?”

“秦先生,你刚才说,要教我读书写字?”过了好一会儿清浅这才大着胆子道,“可我是个女孩呀。”

“谁说女孩子就不能读书了?”秦宇神情一凝:都二零二二了,这个村子居然还保留着女孩不能读书的陋习?一定要给他们掰直过来!

“哦,哦。”清浅似乎有些不信,突然冲过去,端起桌上的碗来,“先生,时间也不早了,我要回家了。”

“回去吧,路上小心点。”秦宇站起身来,拿出一包压缩饼干给她,“这个给你。”

“我不要。”清浅道。

“你忘了刚才的投桃报李了?”秦宇道。

“可你是一位先生呀。”

“既然是先生,那你就更应该听我的话了。”秦宇道。

清浅望着秦宇手足无措,秦宇直接把饼干塞到她手中:“快回去吧。”清浅犹豫了好一会儿,突然向前冲去迅速把饼干放到桌上然后转身跑了。

我晕!

秦宇无语,走出茅屋,清浅小小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山路上。

仔细往山下看去,果然发现山脚下有一些房屋的轮廓,原来自己现在还不在村里,而是在半山腰上,住的是猎户搭建的临时小屋。

山林茂密,道路崎岖险峻。

从这里走到村里,估计要走好几个小时。

“但愿她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村里,晚上的荒山野岭是非常危险的。也不知道有没有豺狼虎豹,或者从草丛中窜出毒蛇什么的。”

秦宇支教过山区知道山区的险恶,而现在大多数城里人,还以为山区就只有秀丽风景。

……

次日。

应天府。

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身穿龙袍头戴皇冠,尊贵以极,身上一股霸气不怒而威。群臣参拜之后,朱元璋道:“伯温。”

“臣在。”刘伯温站出班列。

虽然朱元璋已经认定秦宇是奇才了,但君主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仅仅因为一次交谈,就对其只信不疑。

昨日和秦宇谈话的时候,他的确是被强烈震撼到了,但经过一个晚上之后,他又冷静了下来。所以秦宇跟他说那些的理论,他要和群臣商讨一番。

毕竟国家大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伯温啦,你是通读历史的,你给咱说说,历史上的王朝各自都经历了多少年?”

“禀陛下。”刘伯温脱口而出,古代出类拔萃的文人学问都很高,对经史子集了如指掌,“秦经历了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274年……”

朱元璋道听了之后,语重心长的对群臣说道:“咱时常在想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都堪称一代明君,两朝也都开创过百年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国运昌隆。然而这两个王朝,为何也和历史上其他王朝一样,开创不足三百年就灭亡了?”

“咱虽然也是开国之君,但也不敢说自己就比唐太宗,汉武帝强多少。咱不想咱的大明朝,走历代王朝的老路国运不过三百年。”

“你们大家说说,历史上王朝的灭亡到底是何原因。有什么想法,可以敞开来说。”

一干文武大臣听了,相互对望一眼,朱元璋今天问的问题有点大。

武将没有说话,假装没有听见。他们都是只会带兵打仗的武夫,基本上没有读过多少书。这种高难度的历史题,他们还不会做。

而文臣则是小声议论纷纷起来,内心有些小兴奋。他们都精通经史子集对历史了如指掌,如果回答得好符合皇帝心意的话,升官指日可待。

现在就是他们展现自己真才实学的时候。

“启禀陛下。”李善长首先站出班列,“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后世出了昏君,一个朝代和平久了,后世的皇帝不知开国艰辛,难免就会养尊处优,鱼肉百姓。”

“臣附议。”胡惟庸道。

“臣也觉得这是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大儒宋濂道。

“所有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后世出了昏君吗?”朱元璋不动声色,“可据咱所知任何一个朝代,对皇子的教育都是极其重视的。都请了当世大儒教导皇子,而皇子们学习也很刻苦。然而他们依旧当了昏君,是大儒没有教好还是所有末代君主,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第十章 还是秦先生说的正确

“这……”朱元璋的反问,顿时让群臣语塞。

“禀陛下,臣觉得所有末代君主,都是天生愚钝朽木不可雕,任何大儒都教不好的那种。”李善长道,“《左传宣公四年》中就有言: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陛下,有些人天生就是狼子野心,豺狼成性。如果这样的人成了国之储君,即便大儒天天以圣人之言训诫,也改变不了其本性。他们在当上皇帝之后,就会亲小人远贤臣,视百姓如同草芥。”

“这样的君主,必定会引起天怒人怨,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说完还加了一句。

“既然末代君主都是朽木,当初又为何会被立为太子的,难道立他们为太子的君主都眼瞎了?”朱元璋显然对李善长的回答很不满意,道,“历代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是很英明睿智的,血统不会差。然而三百年后,他们都生出了一截子朽木来?”

“如果只有一个例子的话还可以理解,但每一个王朝都是如此,那就有点不像是真的了。”

一群文臣听了顿时安静下来,有种傻眼的感觉。

李善长刚才的回答,正是历代史学家大儒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也是他们想要说的。然而这个观点,不但没有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反而被被驳的体无完肤。

让眼前这些平日里自诩为大儒,学问很高的文官们,有种触不及防的感觉。

本来想要上前附议,现在不得不知趣的收回脚步。

奇怪了,朱皇帝今天的学问好像突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居然能驳斥历代史学家和大儒的观点了。记得他以前学问不是很高的啊,群臣心中暗自诧异。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魔星降世有当皇帝的命数,和上代君主的眼光无关,他们是专门来惑乱朝廷的。”李善长额头冒汗,“例如王莽篡汉就是如此,汉高祖当年斩白蛇举义,白蛇上天诉说冤屈。然后投胎转世成王莽,就是为了报前世被斩之仇。”

“白蛇当初被汉高祖斩为两段,所以汉朝因为王莽分为了东汉和西汉。白蛇是蛇,而王莽的莽通‘蟒’,所以一切都是定数。”

“禀陛下,正是如此。”刘伯温道,“唐太宗晚年的时候,担心自己开创的唐朝会灭亡,于是以此事询问当时的名相师袁天罡。袁天罡答道,猪上树,大唐亡,果然不出三百年朱温就灭掉了唐朝,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原来袁天罡说的此猪非彼猪,而是指朱温。”

“你们的意思是,历代王朝灭亡都有定数人力无法改变?”朱元璋神情冷冽冷冷道,“由此看来,我大明也有同样的定数了?”

李善长刘伯温闻言,顿时浑身汗如雨下。

李善长急忙噗通一声跪下:“臣不敢!”

“陛下,臣敢保证,我大明万万没有这样的定数!”刘伯温也跪了下来,几乎用吼的,“我大明必定千秋万代,永世流传下去。”

陛下今天提的这个问题,好像是道送命题!朝堂上的情形看得人群一阵颤抖。就凭刘伯温李善长刚才的回答,朱元璋就能以大不敬之罪将他们都斩首。

朱皇帝可不是什么善茬,杀伐果断。

不管你之前有什么大功,犯了他的忌讳都会被杀。

本来想要借机表现一番的文官们万万没想到,皇帝的题目不但不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反而有点像是个坑,稍有不慎就容易身首异处。

“陛下,鬼神之说实属捕风捉影不足采信,不过末代君主昏聩肯定是原因之一。”这时候胡惟庸上前禀奏道,算是为李善长刘伯温解了围,“另外下臣认为,历代王朝之所以灭亡,除了末代君主本身昏聩之外,还有妖妃乱世,比如说妲己,褒姒杨贵妃……”

你也比他好不了哪里去!朱元璋心中暗暗说道。看着朝堂上一帮只会老调重弹的文臣,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这些以前带给自己压力的读书人,竟然是如此的无能。

两相对比之下,他们好像给秦先生提鞋都不配。

“胡惟庸说的不错,妖妃惑乱朝纲,也为王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濂站出了班列上前奏道,“岂不闻当年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直接导致周朝灭亡。”

“宋大人说的有理!”吕昶站出来说道。

其余文臣闻言也纷纷点头,表示附议。朱元璋刚才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王朝灭亡一是因为君主昏聩,二是因为妖妃作祟。

至于是不是定数问题,他们再也不敢妄议。

一旦说了有定数,朱元璋就会问明朝是不是也有同样定数?这是一个炸弹,碰都碰不得。

于是群臣都把目光看向了朱元璋,朱元璋的脸色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这群人又把王朝灭亡的罪过往女人身上推?

如果女人是王朝灭亡的关键因素的话,那么他们把女人的作用看的也太大了点。朝廷是一个极其严密而且复杂的庞大机构,而后妃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而已且没有任何实权。

要是换做以前,朱元璋一定会认为群臣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他以前听过的话本,评书,看过的历史典籍都是这样说的,文化环境就是这样。

但经过和秦宇的那番谈话之后,他的眼界变得空前开阔了。眼界一开阔,顿时就觉得以前的一些观点,是那么的浅薄和无知。

“那么为何每个王朝的末年,都会发生天灾呢?”朱元璋又问道。

“那是上天对昏君失德发出的警示。”刘伯温道,“比如说唐朝灭亡的时候,中原地区就发生了百年大旱,饥民遍地饿殍遍野。宋朝灭亡的时候,就发生了百年洪涝,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历代明君都重视修身养性,施恩德于民,以求不要触怒上天。”李善长道。

朱元璋听得是一阵的皱眉。

这些名动天下的大儒们说了半天,没有一个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他们不能解释末代君主昏聩的原因,就推说是魔星转世。把每次天灾,都说成是上天发出的警示……

把全部原因都推到无法验证的鬼神身上去,不问苍生问鬼神?

与之相比,还是秦先生昨天说的那些靠谱,正确。

第十一章 朱元璋杀疯了

于是冷冷的道:“伯温,擅长,吕昶,宋濂,你们几位也是读书人,且还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楷模恩师,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为何说出这些鬼神言论?咱是放牛娃出身比你们读的书少,就连咱都知道《论语》中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话,岂不是有违圣人之训?”

“这……”一群文臣听了瞬间语塞,整个朝堂上鸦雀无声。

一个个脸色都变了:朱皇帝什么时候变的如此睿智了,他不是乞丐出身吗?

以前的朱元璋,好像没这么厉害啊。怎么出去打猎一趟,回来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群臣的几次驳斥都是直指要害,刀刀见血!

这哪里是个放牛娃该有的表现,他今天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学问深不可测。群臣,没有他的一合之敌。

整个朝廷的读书人,今天都被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给碾压了!

简直是丢天下读书人的脸!

“而且就算朝廷出了昏君,上天要发出警示,也该惩罚昏君本人。发动天灾造成数十万老百姓伤亡,岂不和上天有好生之德相悖?”

人群闻言,几乎傻眼。

这朱皇帝,好像已经杀疯了!

“让咱来告诉你们原因吧。”看到群臣都不说话了,朱元璋这才说道,“与你们不同,咱认为之所以每个王朝没落的时候都有天灾,那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气候是以三百年为周期,每隔三百年,都会出现一次冷暖交替,于是便出现了天灾。那是自然现象,绝对不是什么上天对失德昏君发出警示。”

首节 上一节 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