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97节

“不仅如此,在俄国,我还打了不少森林里的野猪。”

这个年代的俄国森林还有许许多多未开发的地区,所以野猪几乎是泛滥成灾,怎么杀也杀不完。死在尼古拉手上的野猪大概有好几个排的数量了。

“哦?到时候我去俄国的时候,找你一起打猎。”

“好,没问题。”

1898年11月12日,尼古拉回到圣彼得堡把手头挤压的工作处理完,这年就差不多结束了。

1899年伊始,最重要的事件已经在前文提及。

对尼古拉来说,他不仅要继续支持维特这派技术官僚、专家的现代化方案,对于充满食古不化分子的内务部,他也多少有点看不惯了。

“皇帝陛下已经亲口告诉我,他认为我没有做到领导内务部应该取得的工作,因此不得不请我主动辞职。”

3月份的重大御前会议结束后,内务大臣戈列梅金私下找到维特说道。

“多遗憾的事,但既然皇帝陛下已经决定,那就没办法了。”

对此维特也心知肚明。

伊万·洛吉诺维奇·戈列梅金在上任前,他的风评还是倾向于自由主义的开明形象,但他本人的政治取向未必等于他成为大臣之后会采取政策的方向。

当时尼古拉想的是,戈列梅金至少是个平庸的还不算坏的人,不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可结果是,戈列梅金是一位诺夫哥罗德省的大贵族。他所处的贵族圈子,他担任大臣的内务部中的氛围,都在让这个平庸的大臣成为圈子、氛围、舆论下的傀儡。戈列梅金担心自己在贵族之间的名誉,于是他就成为了一名在政府中不断执行反动政策的大臣。

于是新的内务大臣人选,成为了一个讨论的话题。

第五十四章,死亡和新的变化

内务部在此时算是一个烂摊子,因为如果按照内务部过去一贯的反动立场,摆明了会和皇帝尼古拉二世发生冲突,所以原先就呼声很高的候选人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西皮亚金也自认为无法贯彻沙皇的意志和内务部的许多官僚作对。

“陛下,我恐怕无法承担您所寄予期望的那些工作,但我有一位人选可以向您推荐。”

尼古拉把西皮亚金召进冬宫来,原本是想要告诉他,自己准备选另外的人来当内务大臣。因为戈列梅金一辞职,西皮亚金的呼声就很高,所以他还想做一下西皮亚金的工作。

没想到西皮亚金已经自知左右为难,主动提出来了,那么尼古拉便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有一位很好的人选可以推荐给您,陛下。彼得·德米特里耶维奇·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公爵,此人原先是我的副手,如今也在内务部履职。他是一位受过很好教育的军人。”

西皮亚金把他事先准备好的一份材料递给尼古拉看。

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公爵最早是作为哈尔科夫省的县级首席贵族进入政府工作,后来调任过几个省的省长职务。他的父亲作为参谋部军官参加过1877年俄土战争,还是高加索总督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助手。

背景够硬,思想倾向于自由主义,而且是一名作风纯洁的军人。

尼古拉点点头,西皮亚金的推荐人选确实可以。

之后尼古拉又征求了几位大臣的意见。维特表示赞同,万诺夫斯基也认可,几位大公都觉得此人品性很好。于是这位开明军人形象的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公爵便开始担任内务部大臣的职务,可谓火速提拔。

“陛下任命我作为内务大臣,那我必然用十分力气效命,但我的第一个命令还需要得到您的认可。”

当米尔斯基公爵被召进冬宫被尼古拉委以重任的时候,他只是泰然地欠身表达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然后郑重其事地对尼古拉说道。

“嗯?请您说下去。”

“我无法认可普列维作为我的警察厅主管,所以我请求您将他撤下。”

米尔斯基公爵的作风可谓光明磊落,他直接就告诉尼古拉,既然你任命我,那么我一定会把普列维撤职。

但他也明白,普列维还有一个身份是暗探局的主管,帝国暗探局的鼎鼎大名他也有所耳闻,可米尔斯基公爵作为传统的军人,看不惯那种偷偷摸摸干活的地下工作,所以请求尼古拉的允诺。

所以如果沙皇同意,那么他就继续干;如果沙皇不同意,那么这份工作他无疑也要撂担子。

“如果普列维不再担任警察厅的工作,那么你会由谁来负责这一部分的工作呢?”

“我会亲自掌管,由于先前内务部警察的低劣作风,无法令俄国的臣民感受到执法的公正性。因此如果要令我国臣民敬重法律,必须做到公平合理。”

米尔斯基公爵可谓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他认为俄国如今的动荡和警察系统的腐败有许多联系。总而言之就是,法律没问题,但没有依法执法,所以要肃清纪律。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我认可你的工作。”

这还是尼古拉第一次在俄国政府高官中感受到有如此正派的人物,不仅是口头上说得正经,而且是身体力行地坚信的程度。

得到尼古拉二世皇帝陛下的认可后,很快米尔斯基公爵就在内务部中刮起了一阵自由主义的新风,不过这是后话。

相比之下,普列维的官途就急转直下了。

一开始尼古拉觉得这个人虽然被维特贬低为人品不行,但至少才能用在暗探局的工作上十分出色。可他很快就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不忠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尼古拉可不敢再给这个试图多方下注的八面玲珑之辈主管帝国暗探局的重要工作,这份差事才能虽然也重要,但要是心思多了,那保不准就想翻身做主人了。

相比之下,杜尔诺沃就更加可靠一些。

其实杜尔诺沃一样是反对维特的改革,但杜尔诺沃并不是出于讨好的贵族集团的用意才做出反对的模样,他有自己的信条。有信仰的人,至少尼古拉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要干什么,而油滑的人就难了。

所以普列维很快就失势了,杜尔诺沃把他的工作接管后,米尔斯基公爵又把他从内务部中辞去。

虽然普列维失去了跻身于高层的权力,但普列维在帝国暗探局干的那些黑活让他在革命党眼中视如仇敌。

因此他最终命陨于无政府主义者的枪下也不足为奇了。

1899年6月14日,在彼德戈夫的夏宫,皇后亚历山德拉开始分娩。

正如那位无证行医的菲利普医生预言的那样,亚历山德拉生下了一名女婴。按照先前尼古拉的设想,她的名字是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

这件事让菲利普医生的名气更大了。不过在迷信的俄国上层贵族中,尼古拉仍旧对他不以为然。

“真是一名天使!”

皇太后明妮在亚历山德拉痛苦地分娩的时候一直擦着皇后的汗珠。当接产的护士把女婴递给她的时候,明妮喜不自禁地唱起来《感恩赞》,感谢上帝为她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孙女。

新生儿的降世给尼古拉的身边人都十分喜悦。

可好景不长。

身患肺结核病数年的格奥尔基,尼古拉的弟弟,在独自一人骑自行车的时候摔倒在地上,结果导致了肺部大出血。

当宫廷仆役找到他的时候,格奥尔基已经躺在路边的草坪上奄奄一息了。

1899年6月28日,格奥尔基·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陛下逝世,享年28岁。

当格奥尔基的尸体安详地摆放在棺椁中的时候,尼古拉站在一旁沉默了许久。这是他第二次近在咫尺地观摩到身边朝夕相处之人的死亡。

皇太后明妮跌跌撞撞地走进教堂,甚至无法站稳,倒在长子尼基的怀中。她的眼睛圆睁,但好像什么都看不见,只是歇斯底里地高喊:“家!我们回家!我受不了了!”

明妮一把夺过格奥尔基头顶摆放的帽子,握得很紧,然后摇摇晃晃地坐在一边黯然。

7月,在一片愁云惨淡的仪式中,格奥尔基被下葬。

但是留给尼古拉伤感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一些只言片语的消息已经流传到了圣彼得堡。

有关于远东清国农民普遍兴起的排外运动。

第四卷:战争与和平

第一章,义和拳的起源与危机

1898年的下半年,黄河发了大水。

山东沿岸30余县受灾,农田基本上全部被淹了,房屋被冲毁,道路上全是逃荒的灾民。

灾民们吃光了路边的任何可以下嘴的东西,树皮、树叶、虫子,甚至是腐烂的尸体。

在贫穷的州县,地方官府不是在忙着调粮赈灾,而是忙着进行一件事情——杀人。

山东本来就是《马关条约》赔款的支付大省之一,甲午战争之后一直在筹措赔款。

清廷摊派到省里,省里摊派到州县,各地早已经是赤字严重,加上大灾之年,贫穷州县里甚至连监狱里都没有余粮。

为了给狱卒们省下口饭吃,死刑犯就只好不等到秋后了,统统先拉出去处死。

此时的北京正在戊戌变法的动荡中走向政变的风波,而在与北京近在咫尺的山东,大多数农村人口对“变法”毫无概念,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吃顿饱饭。

灾民就是流民,大量的流民聚集到一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流民的组织。

山东是武术大省,流民中有很多都是习武之人,看来兴起一两个武术组织是不奇怪的,而如今吸纳灾民最多的武术团体便是“神拳”。

这是一种武术和怪力乱神的民间信仰的大结合。

自古以来,每到灾荒之年,正是绝望的情绪特别容易蔓延的时候,也正是各路牛鬼蛇神特别容易出现和扩散的时候,因为人们不仅需要五谷杂粮,更需要精神慰藉。

神拳的“神”五花八门,从关公到齐天大圣再到二郎神,什么乡土神仙都可以请来,于是受到灾民热捧。

加入神拳也是十分容易的,谁想加入,只需要在头上裹块红头巾,然后按照一套打拳喝符水的程序完成请神的仪式即可。

这个模式看上去有些熟悉,如果把红头巾换成黄头巾,那么大喊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也没有任何违和感。

等到了1899年初的时候,在山东的灾民,几乎可以和拳民划等号了。

一大群拳民聚集在一起,肯

定是要找饭吃的,无非两种途径:一是抢官府的,约等于造反,这个风险有点大,弄不好就把脑袋给丢了;二是当土匪,落草为寇,这也有代价,名声太差,更何况山东现在哪里还有路上的肥羊吃啊。

不过智慧在民间,很快“好客”的山东好汉就发现了一条全新的找饭方式:反教。

皈依了洋教的教民中有不少流民地痞,但也有不少家境殷实者,更何况他们还能够得到洋人教会的灾粮补助,抢他们才有效果。

更重要的是,在大清国的土地上,只要打着“反教”的旗号去抢劫教民和教堂,不仅没有杀人越货的道德负担,甚至还有早该如此的扬眉吐气感觉。

虽然大清国的老百姓识字的很少,也不懂什么国家和民族,但他们知道生活的环境正在日益变得糟糕。知道再这样下去,祖祖辈辈男耕女织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雪上加霜的是,1899年还是一个灾年。

进入新年后,老天爷滴水不下,连月的烈日造成土地干涸龟裂,往年正常的春耕春种被打断了。农民聚在一起无所事事,任何人都知道,天要变了。

底层的骚乱并没有让清廷有所作为,因为大清国现在还在传统艺能——内斗。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百害的,但对满洲权贵来说,反倒是喜事。

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这是第一次汉人大臣在朝廷上的失势,八旗子弟和满族权贵说什么也要继续排挤汉人。

义和拳的崛起让清廷上的满党看到了有利用的空间,因为这些拳民都排外,想要开倒车回去,正好和八旗的念想一致。

于是清廷的朝堂上立即出现了两个派别:

满党。代表是八旗子弟、满洲权贵。对拳民的“主抚派”。他们要排挤汉人,维护满族统治特权,为此还不惜排外,把一切都倒车回1840年之前。

汉党。代表是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这些东南地区汉人总督。对拳民的“主剿派”。因为利益和观念,他们仇恨义和团,比较亲近洋人。

除了朝堂上的两党内斗之外,还有两股势力若隐若现。

首先是列强的干预。洋人可不管你什么满汉之争,他们就想着从大清国榨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是对拳民绝对的“主剿派”。

其次还有一个特别的人就是慈禧太后,她是根据形势需要的“主剿派”或者“主抚派”。因为慈禧只想要权力,仇恨一切妨碍她掌控皇权的人。所以她安于现状,混吃等死。

四股势力互相纠缠在一起,让华北大地仿佛进入了精神分裂的状态。

慈禧倾向于满党的时候,汉党和洋人反对,于是拳民被当成乱党捕杀。而慈禧倾向于汉党的时候,满党又会不满,所以故意放任拳民在直隶蔓延开。

就跟东汉末年的大疫与朝廷党锢之争导致太平道和黄巾军的崛起一样,清廷的内斗把拳民当作了彼此斗争的工具,于是这股有自己思想、主张的农民起义也迫在眉睫了。

1899年5月26日,一股可能有好几万的拳民队伍开始朝北京运动,因为火车站得知这些拳民要跑去北京闹事,所以拒不载客。于是拳民一怒之下拆毁铁路、拔了电报线杆子。

也正是这股拳民自此之后扩散开的不断破坏铁路、电报线的活动,让尼古拉在一次外交部上报远东局势的报告中得知了大清国开始酝酿的新一轮危机。

义和拳?

义和团!

这个称呼的鼎鼎大名,尼古拉一听到就差点“虎躯一震”,其实是哆嗦了一下。因为义和团这三个字后面往往还跟着另一个词:八国联军。

首节 上一节 97/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