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230节

按照大家的说法,之前郑诛和搞的古典式军装好看,但不好用,天天洗,都洗掉色了。所以今年的改进就是上下分开,样式已经基本接近现代款,追求一个简单干练。最需要改进的靴子也大为修改,增强增厚,轻便有弹性的竹子作为鞋跟、鞋底,有力的保证战士的脚不会受伤。

“嗯,下一个。老曳撒军装可以留做礼服。”郑诛和点头,这是将士们的呼声,那他从善如流。

温尚贵又展示了胸甲、头盔、护腿和武装带:“这是背带胸甲,下挂护腿,材质是室兰冶铁出品的钢。以前将士们不爱戴甲,但是在海参崴与乞列迷打仗时,很是吃了鞑子梭镖、重箭的亏,所以今年开始全军装备简化的胸甲与护腿,头盔仍然是宽檐,但增加尖顶红缨,分辨敌我。”

对于这点改进,郑诛和其实一开始有点不乐意。

按照历史的严禁,盔甲这东西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在郑

诛和这边反而反过来了,因为战争需求而增加盔甲。但仔细想想,面对骑兵的骚扰,在火枪威力还没到头的时候,也只好如此反复。

“因需求,看配不配甲吧。”郑诛和点头通过。

温尚贵接着说腰带:“这是我们新研制的腰带。用牛皮、狗皮、猪皮或鹿皮制作而成。除腰间一横外,还有胸前交叉两条。有多个硬包,可以盛放火药、子弹、针线之类。背后有套环,则可以悬挂手榴弹。大大方便将士们出阵携带的东西。”

然后是新炮车,使用了四轮马车的技术,车毂、车轴都有改进,一匹马拉一辆炮车行进转向自如,大大提高了军队的运动能力。

“好,下一个。”

郑诛和继续点头。

再然后,温尚贵一口气让人把修改后的十三年式火枪、新研制的纸包定装弹都放在郑诛和面前。

“这刺刀...也太长了吧。”郑诛和吸了口冷气。一把十三年式火枪,刺刀竟然足足有六七十厘米长,几乎就是一把长矛。

妈的,怎么军队配甲退化,连刺刀都退化回长矛了?

这一问,让龙保保、秦昭义等人面露难色。

还是那句话,士兵需要它。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色孽大魔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

网站服务器出了点问题,延迟到下

非常奇怪,五等分都发出去了,五星天皇竟然一直在转圈,我熬到现在忍不住了,等我醒来估计技术也解决问题了,下午再发吧。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三百八十八章 纸壳定装弹

“我们的将士们都是这样想的。”温尚贵还给这超长版刺刀打回护。

郑诛和对龙保保和秦昭义这种不经挑选,就把士兵意见全盘交给工匠的行为很不高兴,他严肃的批判道:“简直搞笑,让你们收集士兵意见,没让你们把他们的话全都转给工匠啊。难道他们要天雷要地火,你们也给?主将如兄、士兵如弟,哥哥对弟弟不能全是溺爱啊。”

“我们也得给的出来啊...”龙保保厚脸皮起来狡辩。

其实不只是士兵,将领们也认为增长刺刀有益于作战。

但郑诛和更要考虑成本问题。

原先的十三年式刺刀,考虑到要使用来格斗,长度本身就超过了正常的短刀,达到四十厘米长。这冶炼难度,尤其是让刺刀与卡榫底座相匹配的难度就很大。现在直接又增长了二十厘米,难不成把昂贵的精钢,用来打造一把小刺刀不成?

郑诛和仍然否决了继续增长刺刀的办法,直接冷面喝止:

“不行!你们以为刺刀好做吗?让温尚贵你来说,现在是刺刀等步枪,还是步枪等刺刀?”

温尚贵有点尴尬。

说起来很是令人惊讶,在室兰冶铁公司,制造一把步枪的正常流程,是先把制造出的刺刀底座与刺刀卡榫进行拼配,发现合格后再放到一起,交给随后的组装部门,保证一把刺刀与底座能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一把合格的十三年式步枪,最烦人的部位是刺刀卡榫和底座,其余部件反而好做。

它烦人就烦人在,可能就是那么一点缝隙,就合不上了。然而室兰冶铁没精力调拨研发人手,去研究怎么解决这一个缝隙的误差,所以就这么将就了。

挑选合格品时,就是非常原始的手工适配,没有什么流水线,也没有什么精妙技术。

这种事情并非只有现在有,哪怕是到了现代,德国人自己搞滚轴闭锁步枪时,也会出现精挑细选手工配的情况。一套滚轴闭锁对一把枪,出了问题还得手工找配件,可能就差那么几毫米,一套闭锁和步枪就对不上。又贵又难搞,可设计师却抱着恶臭的滚轴闭锁不撒手,被联邦肥宅嫌弃的不行。

当然,郑诛和也可以倒退一点。

回到套筒式刺刀,简简单单枪口上加个枪刺,但这玩意功能单一,用途狭窄,又要额外配备短斧短刀,所以当时没考虑。

如今有荷兰人和法国人的加入,让室兰冶铁发现套筒式刺刀也能用,在民间猎人里卖的还行。可军用依然坚持卡榫式。

对于郑诛和严格卡生产成本的行为,龙保保发出抗议:

“就算不增长刺刀,新改进的十六年式步枪修改了枪身,只有三尺六寸(1.4米),重量也减了一斤多。这样加上旧刺刀还不够五尺四寸(1.8米)。怎么跟敌人拼刺刀啊...”

其实说白了。增长刺刀,就是为了夺回新枪所缩减的枪身长度。

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刺刀这玩意...在格斗的时候真的不是很好用,士兵们吃过亏了,都想一寸长一寸强来夺回一点优势。譬如在海参崴战场时,鞑子的精锐披甲人上来时,刺刀戳过去跟玩具没两样,面对鞑子动辄三四五米的长枪,刺刀也实在和弟弟一样。

郑诛和

又询问几个士兵,从他们口中得知忧虑之后,非常无奈。

毕竟刺刀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远近一体,先排射铅弹,再一轮刺刀冲锋解决敌人。可这里都是东亚,是真正的怪物房级别。面对敌人的重骑兵、重步兵,刺刀作战总是时常有翻车。

“这不是刺刀的问题。是训练操典的问题。”郑诛和回头告诫龙保保,“士兵觉得刺刀难用,难道不该启示他们,多熟练使用射击,多紧凑战斗队列,决不许分开冒进,要记住火枪的长处和短处吗?还增长刺刀,怎么脑子里面还是用长矛对战的旧玩意?我告诉你,现在就回去改操典,明天立刻补上。要是短了一步,我亲自扒了你长宁伯的爵位。”

虽然很明显郑诛和不能剥夺爵位,但说这句话就是真生气了。

龙保保负责大营练兵,旧操练手册里不足的部分,随着老兵的意见反馈却没有想修改操典,而是照葫芦画瓢去修改兵器,这种不太成熟的做法让郑诛和对龙保保有点头疼。

但龙爵爷毕竟是第一次,谁没个第一次呢。

郑诛和自己都是从冒冒失失开始起步。

龙保保狼狈退场,想请战的秦昭义一看阵势不对,也拔腿就跑,不敢单独迎接郑诛和的怒火。

回过头来,温尚贵已经跑出十米开外,眼看演武场就只剩下郑诛和一个人了。

“回来!他们跑就跑,你跑什么?你跑了我对着空气看演练?”

郑诛和没好气的把温尚贵喊了回来。

“怕将军嫌我做事鄙嘛。”温尚贵混着客家话操着手。

“继续演示。”郑诛和指了指定装弹。

纸壳定装弹,所使用的硬纸暂时由江户造纸场生产。这个并非郑诛和的企业,而是江户纸问组屋,翻译过来也就是江户纸业联合商会负责承办。就像郑诛和军队士兵靴子下的竹子,是由骏河商人组成的江户木业联合商会负责采购一样。

同时,江户商人还负责了许多的小物件,譬如士兵们吃饭时的大酱、梳洗用的梳子、各部队的裱金军旗等等。可以说这是一种刻意的笼络,毕竟这批通过慕华会内部招标分发出去的小生意,实实在在的拉拢到一批小商人的支持。

“这纸壳定装弹,我们尽量力求做到一个弹解决全部流程。所以是中间一个小圆柱,里面装底火。两头一大一小俩圆疙瘩,大的圆疙瘩里装的是铅弹,小的圆疙瘩里装的是引火药。”

把击发的三个需求整合在一个纸壳弹里,这是郑诛和没想到的。

温尚贵说着,揪下引火药疙瘩的小口,把其装入十六年式火枪的药室,然后直接将定装弹塞入枪口,通条压实立刻击发,全程只用了几个呼吸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击发速度。

在制作上也很简单,圆纸壳包好火药,两头裹上铅弹和引火药手一拧就行。

这样的革新,将决定明军的射击速度远超过清军、毛子,或者什么敌人。

“好,这才是我想要的好东西。立刻全军配发。给负责这事情的商人加采购订单,但是要加时限,做不完我可是要问罪的。”郑诛和当机立断。

子弹改变的大,步枪的改变却很小。

十六年式步枪的最大改变就是修改了燧发机构,使其更加可靠而小巧,除此之外就是缩短枪身,降低了近两斤的重量。

而后就是按照郑诛和要求改的炮车。

这是大匠师院的第一款产品,但因为炮是室兰冶铁公司的产物,所以合起来一起展示。

新款步兵炮的重量从1050斤,降低到了900斤,口径依然是8厘米,炮身长度210厘米,显得更加修长有美感。它的改变主要是优质铁料降低了厚度,别的没有大变化。炮身上有望山,炮架标注了预备角度,炮车采用四轮车底座,由一匹马拖拽。

郑诛和挠了挠头。

“真是时不由我。要是早点把这些东西搞起来,新兵们倒是可以直接从新东西学起,现在只好再加练了。”

新步枪、新定装子弹和新火炮,将大大改变之前的作战方式,因此操典还要再更新一下。郑诛和把这事写成条子,让人带给龙保保继续改,继续练,出事了就扒他的爵位。谁让从过年风波开始,幕府与地方大名的矛盾就没停止过呢。但柳泽吉保的军队目前仍然风险可控,郑诛和决定还是直接推倒,让新兵们一步到位解决。

刚刚搬家到潜龙大营,做了几天木工活才盖起简陋营房的新兵们是真的惨,休息半天就要重新操练。

他们看着那个男生女相,好生漂亮的总操练官登台,还以为要出战了,却没想到龙保保说的是:“旧操典作废,现在按照新操典重新开始练!”

众士兵纷纷昏倒,还要往死里折磨?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晚上和一个事业型女强人同学(单身主义)聊了三个钟头,我们俩光棍开了一

场光棍对谈会进行心理辅导,感觉身心开阔,大家遇到心理上过不去的坎时,可以找这样的同学聊一聊。

第三百八十九章 优势火力学说

看了一天的各种变革,郑诛和还拿到了一份特别的文本。

这是一份某个懂数算的火炮兵自己写的简易距离计算手册,就论证和计算来说非常粗陋,就像小学生数学题。但这份能写敢写的精神值得鼓励,郑诛和特意下令,提拔这小子做炮队的队长,位同百户。这个小子,就是在海参崴殉爆的武林隆重的儿子樱灵云,今年十六岁以萌荫破格进入军队。

而在潜龙大营,针对郑诛和骂娘的问题,秦昭义和龙保保各自召集自己人,开了一场联席会议。

“大帅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但士兵们的确抱怨刺刀不好用,火枪射速慢。大家谈一谈吧。”龙保保郁闷的打了开场白。

说到这里,大家一瞬间就开话匣子了。

“过去打仗,靠的都是骑兵,现在反而让大家下马,不行。”老将领们都跟郑诛和打过多次大战,尤其是在日本虐菜的时候,骑兵几乎决定了多场战役的胜负。

这一提议,得到秦昭义一批辽西人支持。

“还是要用大炮。海参崴大战已经证明,炮才是王!”又有一批不骑马的,认为大炮才是人间凶器,大就是好,火力就是美。

这些人大都在战后被提拔,都认为火炮牛逼,得到龙保保的赞许。

争论起来,许多人就快进到吵架。

有人喊:“我们部队的大炮本身就非常多了。别人一个千户不一定有十门炮,我们可就是二十门千斤炮,分量足足的。我觉得还是应该重视火炮!”

也有人举起拳头:“无论如何,都该是骑兵!我们有札幌马场,出的都是肩高四尺三寸的大马,如今国土广袤,正应该大力发展铁骑,横扫天下!”

双方都觉得自己最正确。

然后有人站出来算成本:“你们知道铸造一门炮的成本吗?养一匹马得多少年,耗费多少草料?造一门炮不过几两,几天便成。我若有一万门大炮,可以把朝鲜所有的山沟都犁一遍!”

这大概是古早版本的火力覆盖学说。

“炮笨重难移动,马能聚能散,可攻可走,炮跟得上吗?”

又有人指出骑兵的机动性无可匹敌,不可以轻易算成本。假如直接算成本,那为什么不找十万个炮灰,一人发一把火枪,这多便宜?

这可能是机动优势学说。

最后,龙保保和秦昭义干脆分家,他说:“干脆这样。火炮部队归我,骑兵部队归你,我们各自统练不同部队,然后集中使用,再想办法怎么合练。火枪兵的训练还正常进行。”

当然,会议桌上其实还有不少人,那就是浅野长矩、森圡羽等一批拔刀队和皇协军的将领。

然而他们其实没啥发言权。因为不管是负责野战肉搏的拔刀队,还是负责维护秩序的军警皇协军,他们主要的功能就是肉搏冲锋,扫荡战场。郑诛和与龙保保私下交代过,日本人不建议他们学习火器,尽可能塑造他们追求肉搏战的荣誉感,追求樱花般刹那飘零的美,以巩固出一个单一功能性的仆从军。

这确实是最古老版本的炮灰战术学说。

事后发现,如果七千人,加上日本武士总计有一万五千人的部队,在集结出动的时候,把骑兵和火炮集合起来集中使用比单独分配在各个营里更好。原本那种亲军里一堆骑兵和火炮,各营里一堆骑兵和火炮的设置显得分散了。

尽管之前作战时,郑诛和也会把部队集结起来,但正式确立,则是因为这次练兵,才写进操典的。

非常奇特的是,火炮与骑兵的集中使用,在练兵操典中最初确立,竟是因为龙保保与秦昭义为了争论重视哪一兵种而进行的。

最后发现,郑大帅很有钱,能够壕到让他们同时发展骑兵和火炮。

就在潜龙大营进行第二阶段的新兵集训,大幅提高的火力射速让燧发枪战士们开始体验到秒射的快乐时,关东原本在郑诛和掌控下的局势,也开始出现侧漏。

虽然柳泽吉保一直听从郑诛和的指示和贿赂,把三万御家人停在关东平原北部,但是柳泽吉保很清楚他的定位。

“我是将军的家臣,不是姓郑的仆从。姓郑的要我留在这里不要轻举妄动,他会解决之后的麻烦。可是将军催我拿下水户藩光圀公的书信一封接着一封,唉。”

柳泽吉保不断的叹着气,决定和郑诛和撕破脸。

首节 上一节 230/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