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384节

玻璃制品,也是欧洲船只卖到中国,和陶瓷相抗衡的少数奢侈品之一。

然而德夫内在市场上发现,冷风河堡玻璃的工艺发展极快,一套透明茶具仅需几十两白银。

这意味着,即便欧洲船只再携带玻璃到亚洲,也只能亏欠甩卖。德夫内在二国都司拉一船玻璃到印度,就能收获暴利,挤兑掉其他同行。

但后果则是,成为二国都司的下游分销商。

就像英国人对富裕的孟加拉商人所做的切割限制那样。

因此在付出割肉般的成本,拉了一船玻璃后,当船队南下到珉埠大市场时,德夫内看到了二国都司树立在火山边的警戒牌,他们吊死了两百多个鸦片毒贩,并宣传鸦片的毒性。

此时,德夫内突然灵感迸发。

如果二国都司如此努力的压制鸦片,是否说明鸦片成瘾性高,利润大呢?

于是他非常轻松的找到了菲律宾的地下鸦片黑市,用远低于采购玻璃的价格,又装了一船鸦片。

他说:“我改主意了。我们把这些鸦片带到加尔各答和孟买,先试着给那些印度公侯们卖卖看。如果能引起他们的沉醉,或许可以抵冲购买茶叶、丝绸和陶瓷的支出。”

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富含黄金、香料的印度,才是他们取之不竭的资金之源。

在榨干印度的钱财之前,东印度公司永远不亏。

南洋的廉价鸦片黑市场也有了自己的倾销出口,不必再和吕宋海峡的警戒舰队斗智斗勇,用砍头的风险卖鸦片到福建,二国都司与鸦片商也不亏。

富裕的印度王公得到了毒品,沉溺其中,也赢。

大家四赢。

第六百六十九章 米的加速

英国人离开的时间是土曜日,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最后一天。易经有云,七日一来复。

按照这个顺序,每周的金和土曜日,就是郑诛和亲自规定的周六和周末。大型公司人多,给工人调休,让每个人每周休息一天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办法。但多数小作坊工场,则仅仅休息半天。就是这半天,还是他们为规避郑诛和的铁拳打击做出的妥协。

更不成规模的家庭作坊之流,郑诛和就管不过来了。

英国人牵扯的东西,无非就是奢侈品和茶叶贸易,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

最近江户股市挂牌上市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股,川崎冶铁。

这是郑诛和牵头成立,组织二国都司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建立的一座全新冶铁所。由于郑诛和亲自出面,金左卫门带领江户两替屋主动加入,所以名头喊得很响亮。大家都想拿一股。

而这家公司也不出意外的,迅速在几乎没有人烟的多摩川入海口附近建立了高炉和基地。

川崎冶铁所。

位于江户城品川县之西南,与横滨造船厂交界。

名字来源并不稀奇,郑诛和记得这里就叫川崎,是川崎制铁、川崎摩托的出产地。所以他指定这里叫川崎。

川是河流,崎是山地,恰好这里是多摩山地夹着多摩川的山水相间地形。所以这个名字也没人说它不对。只是大家仍然觉得,郑诛和没啥文品,直愣愣的取名。不然怎么不得叫个‘多阳’‘墨川’之类有点附会的好意象。

当第一炉铁炼出的时候,郑诛和带着人乌泱泱的来到川崎,围观这座战略意义重大的铁场。

日本的铁矿资源相当匮乏,北海道的室兰铁矿能存在,已经算是老天爷保佑。

但这个极度匮乏,相对于现代消耗极大的冶铁业来说。对于二国都司自己的消耗来谈,日本还是有几座相当大型的铁矿山,足以支撑起日渐蓬勃的铁产品需求。而且能用很多很多年。

单以日本非北海道的铁矿分布来说,九州岛、中国地区,也就是日本西部的这些边角地区的铁矿储量占主要存量。可惜那边郑诛和暂时没有精力去开发。

目前值得二国都司下大力气去耕垦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关东北部的山区,以及东北地方的奥羽山脉中。

川崎冶铁所的铁料来源,还是位于武藏国秩父郡,和秩父硝石公司毗邻的秩父磁铁矿,这里是日本主要铁矿藏区域之一。其次则是位于上野国的足尾山地铁矿。大致位置在今天的日本群马县赤城山附近。

这座赤城山,就是旧日本帝国赤城号航空母舰的名字来源。

郑诛和拿起川崎冶铁所高炉下线的第一批铁料,很明显能感觉

到质量上与室兰冶铁有些差距。他只能感慨:“关东的铁矿还是少。而且分布在甲斐、越后和信浓交界的甲信越山地中。东北地方奥羽山脉的铁矿多,可是暂时运不出山,只能就地慢慢开发。”

川崎冶铁所目前冶炼所用的燃料是煤。

在铁矿石已经需要装船运载出山,走隅田川进东京湾,再转入川崎冶铁的情况下,铁料成本已经相对较高,只能使用廉价的煤来压低成本。而关东地区反而只有一座大型煤田,那就是位于常州和磐城国交界的常磐煤田。这里是一座大型的裸露煤田,和北海道的石狩煤田一样,挥舞锄头就能挖掘。好在从磐城海运,直接就可以送到川崎。

于是川崎冶铁所,需要从关东西北部的秩父山里拉出铁料,从东北角的常磐煤田取得煤矿,周转距离超越了多个令制国。如果不是郑诛和大力支持,这个输送范围巨大的工场本不可能在日本落成。

况且还要考虑到室兰冶铁的铁器价格,川崎冶铁将要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亏损期。

可是就算亏损,也得保证江户城旁边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冶铁场,以避免任何突发紧急情况。顺带也能辐射带动关东的工业发展。

也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室兰冶铁过于一家独大,如果不整点对家碰一碰,郑诛和害怕他们逐渐懒惰下来。

视察结束后,郑诛和拒绝了便饭,又赶往横滨造船场。

一路上可以看到相当多的百姓,他们拿着红薯和土豆作为晚餐,而将自己的粮食变卖,换来工业品。虽然生活水平在上升,可是钱包却越来越紧巴。

郑诛和看的眉头紧皱。

从某种意义上,郑诛和的二国都司,已经有点经济过热的架势。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又有几分征兆。

这是郑诛和的独有感受。

二国都司的生产太多,而能付出消费的人却又太少。用尽力气生产的布匹、铁锅、玻璃、大米、土豆、红薯、纸等一波一波的推进市场当中。民众的财富在快速流失,而又集聚在商人、工人的手上。

消费者每年只能从土地里得到固定的粮食,可想购买的产品每个季度都在更新换代。

按照正常速度,他们应该在经济危机中破产,入城当工人,把土地让给更有钱的富商与官员,实现羊吃人的循环。

可这里不是英国。

郑诛和也不能吃人。

在东亚,英国那一套行不通。人在做,天在看。

“要给经济降降温了。让百姓停一停歇一歇,让人们积攒下钱财来。”郑诛和在路边买了两个烤土豆,一边啃一边想。

怎么降温和积攒?最好的办法就是粮食涨价,给农民增加收入,并且给百姓减税,特别是对农业减税。

郑诛和想着,深刻的感觉到了其中的难处。

农业减税,各地各县就要少收钱,那他们就不得不对商人富贾动手,这层增税又会爬在商税中,回到百姓身上。除非中央政府承包这一部分的损失,也就是直接发钱。

但如此一来,二国都司原本已经稳定的财税关系就会崩裂,需要重新梳理,等于自捅三刀。

“中庸...中庸...孔老爷爷你说的中庸真对啊。”郑诛和既不能有大动作,也不能有小动作,只能在中庸里慢慢调整。

这是一场在经济互动中分配的变革,它变革的太快,让人做不好准备。二国都司也只是遵循着惯性,努力的扩大生产,再生产。郑诛和就是把持小船的船长,这艘船在风浪中扬帆远航,随时可能翻。

但好在这不是英国。

二国都司虽然有生产过热的架势,但还可以将多余的生产商品运往其他地方。背后有中国这么一个巨大的两亿人口的巨型市场,得以包容的将二国都司的货物一口一口吃下去。

还有大量的自耕农,作为经济的压舱石,虽然他们暂时没钱,但只要一个季度过去,他们还是会收获。

幸好有大血包。

此时,郑诛和做了决定。

虽然先前的目标,是拉爆粮食价格,催动幕府崩溃,但是现在幕府已然进入了崩溃的道路一去不返,是时候拉升粮食价格,来对冲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了。

只要粮食涨价,自耕农收入提高,城市工人消费支出增加,工场生产成本就会提高。

郑诛和的态度,就是农民和工商各破产一部分,来度过这一波潜在危机。失败者,就送去海外殖民地再开拓。

只要农民的粮食丰收,只要工人和工场出清一部分,就能为下一次增长腾出空间。

并且这次粮食短期涨价的目标非常明确,等武州、上州和野州的民众开垦好耕田,等这三州之地的百万自耕农生力军加入消费市场,就能吃掉相当大一部分的产能。

让粮食与生产动态匹配。

于是,在这个粮食上市的季节,郑诛和命令黄百家

操纵粮食市场,将大量的大米、土豆和玉米都运往朝鲜与江浙。

日本市场上的米价应声上涨,回到一石一两的价格向上。

这本不是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滨松幕府的大藏府的运行逻辑,就是夺走大阪的米市场地位,用幕府的掌控权来操纵米市的盈利。

当米价攀升时,幕府获得大米的成本急剧提升,因为他们是从江户市场上大量买入大米,大藏府再操纵米市的理论基础就没有了。

而此时,作为天下厨房的大阪城米市场则迅速繁荣,天下大名的米都要在这里销售,因此大阪米市能获得更加廉价且多的米,也就压倒了幕府。

通俗的讲,郑诛和拉爆米价的时候,大阪米市衰落,大名们贫穷,滨松幕府得以借助江户便宜米取得优势。

郑诛和拉升米价的时候,大阪米市随之繁荣,大名们富裕,滨松幕府得不到便宜大米,也就处于劣势。

更通俗的讲,郑诛和拉升米价,给了德川幕府狠狠的死亡肘击。

原先被打的头破血流喘不过气的西军,突然背靠大阪米市,迅速的富裕起来,竟然能与幕府对抗了。

第六百七十章 两个缓冲垫

“米,真是可怕啊。”

在江户,节姬、鹤姬和高姬这三个干女儿组合,望着郑诛和在书房里悬挂的巨幅米价波动图,纷纷感慨于米的无情。

它涨,有人喜。

它跌,有人忧。

它就是世间最基础,最不可逃避的货物。

对于三个小妞来说,这种震撼心灵的米价波动,再加上旁边的工场解散和工人失业率,各种实时的动态变化表现在图标上,令人心神震撼。

这时,一位身段优雅,笑意盈盈的女士轻轻走进书房。

湖女告诉郑诛和:

“御庭番报告,城里的工人周报已经开始抱怨了,埋怨工人的支出过高,许多小家庭作坊解散。一群失业工人正在考虑发动叫工游行。”

对工人来说,叫歇是希望休息,叫工就是希望上班。工作多了叫歇游行,工作没了叫工游行。

叫歇、叫工,只是暴动的初步铺垫。

郑诛和高度警惕这种群居性事件,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导致一场物理暴动。所以他立即吩咐道:“让川崎冶铁所和横滨造船厂去那里招人。让海外各公司,还有北海各行军司都去招工。给他们工作。”

包括各种家庭小作坊主,也可以选择到海外殖民地建设新作坊。对于海外各地来说,他们还是相对价值很高的技术人员,可以获得各种优待。

这次的米价升腾,是一次市场出清。在经济波动里撑不住的单位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

对郑诛和个人来讲,在经济波动里他有两个优势。

如果生产过剩,可以拉到内陆去倾销,既解决自己的危机,也能和朝廷讨个好。如果人口多于工作机会,那还可以将人口拉到海外殖民地去开拓。

有内陆和殖民地两个经济和人口的缓冲区,就像人走路前后背着两个沙包,可以软着陆许多经济麻烦。

“需要御庭番引导吗?我安排了一些人在里面。”湖女温柔的给郑诛和揉着额头。

“嗯。”郑诛和点头同意。

不久之后,江户城的叫工游行顺利结束。郑诛和安排了十几家需要人力的大公司和海外殖民地和他们对接。大多数工人还是希望留在关东平原,因此选择前往川崎冶铁所。少部分身怀技术的工坊主,则拿到海外殖民地的优惠,去了海外。

目前海外地区的人口,郑诛和预估应该能达到百万级别。但绝大部分都位于大吕宋、扶南和南洋的华人据点。粗估大吕宋有五十万人,扶南大概有十万人,南洋的各华人据点,也有个几十万的不稳定人口。

越靠北人越少,比如北海的四个行军司,就只有前后坚持不懈流放去的十几万人口,建立了几座大型城镇据点。阿拉斯加那边则刚刚建设好第一个殖民据点,有几千人的样子。主要的产业还是渔民远洋捕鱼,采购当地爱斯基摩人的毛皮。

而提到捕鱼业,这个行业竟然一直都很繁荣,且越来越繁荣。

只要二国都司的人口在生长,他们就能持续繁荣。

各个造船厂的主要生意,就是给渔民船主们造大型远洋捕鱼船。

这些船只从北海道到阿拉斯加,在各个默默无闻的岛屿上建立了私人补给站,一边插旗领土占领,一边给二国都司的殖民据点输送各种丰富的鱼肉。由于日本稀缺饲养牲畜的环境,目前廉价的营养来源就只有这些花样繁多的鱼肉。

首节 上一节 384/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