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218节

  而这一场大捷的速度,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朱方城被破,庆封被擒,前线一鼓作气而大获全胜。楚国也由此终于是彻底扫清了日后灭吴的障碍。

  消息传来,乾溪瞬间沸腾。

  毫无疑问,楚王为此立即是于大帐之内宴饮群臣。

  一时琴瑟笙箫,欢歌曼舞,原本安安静静的乾溪竟一时变得热闹非凡。

  “哈哈哈,朱方城破,庆封被擒,此实乃寡人之幸,楚国之幸,天下之幸呐!”

  “诸卿今日当痛饮!为寡人这一番伟业痛饮!”

  自楚王即位以来,群舒之战,巢邑之战,再加上而今的钟离之战,楚国皆是大获全胜。

  在高兴之余,楚王的虚荣心也是随之膨胀。

  想他楚国,似乎已有数十年未曾有过如此辉煌的战果了。

  而他楚王熊围即位至今不到两年,便已然战功彪炳至此,若再假以时日,追赶庄王,成王,光复他们楚国往日之霸业,可谓指日可待!

  楚王的脸上此时自豪骄傲之色满溢。

  要说他们楚国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做到了之前数十年间都未曾做到的事!

  这难道不是他楚王熊围的天命加持使然?

  痛饮,的确该痛饮!

  而随楚王一道前来的卿大夫们此时也都极为兴奋,纷纷举起手中的杯盏,朝着他们的大王是一顿恭贺。

  “大王神威!”

  接着,一饮而尽。

  楚王见得此景,一时间更是豪气干云。

  “传寡人令,犒赏前线三军与诸位将军!”

  “此次随寡人一道出征者,亦做犒赏,不得迁延!”

  一次性犒赏十万大军,理是这么个理,事实上也的确应该这么办。

  可楚王似乎并未考虑以如今楚国的国力,一下子犒赏如此之多,往后又该如何是好?

  如此的穷兵黩武,仅凭着楚国的那一点积蓄,又如何能够持续下去呢?

  只不过,此时的楚王正值兴头上,而且犒赏三军本又是军制。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王要如何犒赏自己的将士,在场的卿大夫们又如何敢多言呢?

  再者,这些犒赏将士所用的财帛说到底又不用他们卿大夫们出,所以,他们也自是不会感到心疼。

  “大王功载千秋!”

  “大王英明,我楚复兴在望!”

  李然看着眼前这一幕,额头间隐隐呈现出一缕忧色。

  朱方城既破,那他李然的任务按道理已然完成,至于大手笔犒赏三军之事,他作为一名客卿,本就什么必要去指手画脚。

  可楚王如此大手大脚的消耗楚国积蓄,对于楚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而言,那可绝对算不得什么好事。

  李然十分清楚,这些个犒赏的财帛,非从天降,非由地出,而是会实实在在的强加在楚国每一个百姓身上。

  届时,楚国变得日益疲弱,虽然这对于中原诸国而言,倒是一件好事。

  可要是站在李然的上帝视角来看,以楚国百姓的罹难来换取中原安定,这种做法能算得上是正义的吗?

  中原百姓是人,楚国百姓难道就不是人吗?

  这就好比那个著名的“火车压人”的道德选择困境一样,李然今日也同样面临相同的抉择:

  他的劝谏,可能可以使楚王回心转意,楚国百姓得以免受罹难。但楚国的幸运,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原的不幸。

  但如果他不劝谏,那么楚王就不会有所改变,楚国就一定会在穷兵黩武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楚国百姓的不幸,或许可以换来中原的安宁。

  该怎么选?

  李然一时也没了主意。

  思来想去,李然最终还是没有出言提醒。

  一来,这毕竟不是他的责任。

  二来,他也知道此时的楚王也绝对不会听进的劝。

  于是,宴席散后,李然回到了自己的营帐,脸上沉郁之色渐深。

  他不知道自己今日所做的抉择,究竟会不会传至后世?也不知道后世之人会对他的这一番不作为会作何评论。

  可是有一点他清楚,无论他如何的绞尽脑汁,运筹帷幄。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并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更多的时候,他就更像只是一个旁观者。

  就好比一颗石子扔进了江海,却并未掀起波涛,仅有数圈涟漪缓缓扩散,最终被水平面抹平。

  但这是他想达到的目的么?

  显然不是。

  李然十分明白,当他拨动了历史的琴弦,从那一刻起,他便要为这一段历史的乐章负责。

  即便他所弹奏的,可能只是一个和弦,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尽力而为,直至其终章的来临。

  而这才是他身为后来者应当秉持的信念。

第三百零四章 游说其实真的很难

  楚王大摆筵席,犒赏三军,整个乾溪突然变得热闹非凡。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着这份热闹。

  除了李然外,其实还有另外两个人,也同样对此而感到忧心忡忡。

  一个是伍奢。

  而另外一个,则是申无宇。

  就在李然回到自己的营帐后不久,两人一前一后,专程前来拜访。

  此时的申无宇在楚国官阶职位并不高,所谓人微言轻,与伍举之子伍奢相比,他二人的地位可谓差距鲜明。故此,申无宇乃是跟在伍奢身后来的。

  这并不是李然第一次见到这两人了。

  当初在关于如何使诸国使君交出前线作战指挥权时,申无宇便曾出面解析过李然所献之计,而李然当时也注意到了此人。

  至于伍奢,那也不可谓不熟。

  身为伍举之子,李然当然不可能没听说过。

  只是,李然倒是没想到,他们俩居然会专程来拜访自己。

  “奢贸然前来,多有打搅,还望先生勿怪。”

  伍奢先行见礼,语气平和,态度诚恳。

  “岂敢岂敢,不知二位前来,是有何要事?”

  李然也不废话,拱手作揖后,便示意两人入内坐下。

  三人坐定,伍奢与申无宇又相视一眼,最终申无宇是朝着李然拱手道:

  “明公,今日大王意欲犒赏三军,我二人以为不妥。想我楚国偏鄙,国力只怕是难以为继。如今正值兵年,倘若如此而拖累民众,我楚未免是将有倾颓之危啊……”

  “明公既身为楚王的贵客,今日在筵席上却不曾言语,想来其中必有缘故,无宇特来请教。”

  今日之事,其实对于李然而言,本就没什么好说的。

  他也本并不需要对任何人有个交代。

  可对于像伍奢和申无宇这样的敏锐之人,楚王此举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打了胜仗,自然要有所封赏,可这犒赏的方式和数目,却还有待斟酌。

  若每次都如楚王今次这般豪横,楚国又能有多少家底经得起他这样挥霍?

  李然即为智者,又如何会看不透这一些?

  可是,李然却并未在今日筵席上提醒楚王,这种不作为的行径,其实也并不符合李然一贯的人设。

  更何况,楚国如今数次对外的用兵,其中皆有李然参与。所以,这时候李然选择不说话,在他二人看来,便难免是有了故意要坑害楚国的意思。

  “呵呵,我当是何事,原来是为罪我而来啊?如此看来,二位倒亦是有心之人呐。只不过,此事然以为,不宜操之过急。如今大王正在兴头上,此时多说,并无益处。”

  “二位既能看到这些,那便足以说明二位亦是有识之人。既如此,便当知这‘劝谏’之难啊?更何况,如今需劝谏的对象,乃是这一国之君?”

  “许不闻,夫龙之为大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若有人忤逆之则必杀人。人主即为龙,故而亦有逆鳞,因此,人主之逆鳞,还是少碰为妙啊。呵呵,少碰为妙啊!”

  李然的回答可谓十分透彻,同时也算是给他们提个醒。

  你们这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去惹怒楚王。

  “可是……我等既食君之禄,便自当以楚国大计为要!”

  “而今大王不惜民力,挥霍无度,日后势必殃及国民,故而我等又如何能够视之不见?”

  申无宇表现得很倔强,在他看来,这件事必须要跟楚王说清楚,至少应当尽到他当臣子的本分。

  这话其实没错。

  他的这个思想,也值得称赞。

  可惜,他有一点没想明白。

  “大夫若是一意犯颜直谏,到头来恐遭罪的仍是大夫。届时,大夫又该如何为国尽忠呢?”

  “大夫若当真为楚国计,忍一时风平浪静,待得此事之后,再作计较不迟啊?”

  楚人的刚烈,李然是清楚的。

  所以他并不打算阻止申无宇去劝谏,而只是劝他可以晚一些再去。

  毕竟这时候去劝谏楚王,无异于触其逆鳞。

  到头来,只能是楚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伍奢此时亦是闻声点头道:

  “先生所言极是。”

  “大王崇武好战,乃是能开疆拓土的一代雄主。”

  “可若是……”

  话至此处,伍奢很识趣的没有继续说下去。

  申无宇在旁闻声点头,脸上也满是忧虑之色。

  这时,李然看着两人道:

  “二位今日前来,当不止是为了此事吧?”

首节 上一节 218/6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