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635节

  李然不由是会心一笑:

  “这后一年,田乞就死了……看来……光儿她还真的是成功了!”

  随后,李然又翻阅了《越王勾践世家》。而他对于吴越之间的你死我活却并无兴致,他直接是草草的翻阅到了最后。并在《越王勾践世家》的最后,终于是看到了他所想看到的内容: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看到这里,李然又是不由微微一笑:

  “少伯他……果然是不负所望呐!”

  “也就是说……我临终前所留下的那三个锦囊,也都应该是应验了的?”

  于是,李然又继续查找,果然,在《仲尼弟子列传》中找到了其中有关子贡的记录。

  看着子贡那纵横天下的口才在到处装杯,最后一力促成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李然不禁是看得津津入味。

  即便他知道,子贡的那些话术,其实就是他最后留给孔子的那个锦囊里的内容。

  “这老夫子,还是那一副老样子,都只让自己的徒弟顶在前面。不过,倒也是让子贡出尽了风头。呵呵,有趣!”

  这时,李然又突然想起:

  “对了……光儿和乐儿的结局呢?”

  于是,李然疯狂的翻阅着《史记》,却并未得到任何的有效信息。

  于是他又借助电脑AI,检索了有关的史料。但令其困惑的是,对于西施的结局,却都是语焉不详。

  但最终,李然也宁愿选择相信了《越绝书》中路的记载:

  『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很显然,按照这一条记载,丽光最终的确是与范蠡走到了一起。而且,作为基因溯源工程的参与者,自己的存在也可以作为西施有后的一个佐证。

  李然看到这儿,不由掩面并是搓了搓自己的脸。

  “是啊,少伯他又怎么会放弃光儿呢?”

  而在大概理清了女儿的最终归宿,李然又不经想到了自己的夫人祭乐。

  但是,有关祭乐的消息,却是比自己女儿更为难寻。

  虽说文献中也确实是出现了所谓的“越女”,并且传说此女剑术是极为了得。但是,李然却并不能确定这名越女就是他“前一世”的夫人。

  “这个问题……大概是永远成谜了吧……”

  李然起身,整理了一番书和杂物,来到前台正准备归还。

  就在这时,却听前排的女子是与前台说:

  “这套《春秋左传精读》能不能借阅?”

  前台却是回道:

  “不好意思,按照本馆规定,非会员读者只能一次性借阅五本,但这套书一共十三本,所以没办法外借。”

  李然望其背影,再听她的声线,只觉是极为熟悉。

  而正当那名女子只摇头想将书本放回去,李然却是上前一把将她拦住,并是持卡与前台言道:

  “我是研究院的,应该可以借五十本,这套书就先记在我名下吧。”

  那女孩却是不禁抬头看去,不由惊讶的唤道:

  “李然?!”

  (终)

  完本感言

  终于完结了。

  可以说是如释重负。

  写小说嘛,尤其是历史小说,说到底就是“弥补遗憾”。

  很多人会问,我这部小说写的真心憋屈,又不当王,又一个劲的在那走辅佐流,在那受虐,到底是在找遗憾还是在补缺遗憾?是不是有病?

  今天借着完本感言的机会呢?也算是做一个统一的答复。

  其实,这部小说可能跟绝大部分的历史小说不太一样,它所弥补的并不是一个特定王朝的遗憾,而是卯定了一個人——孔子。

  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

  本小说中,大多数的事件,几乎都可见于《左传》。而且,也基本可以当做是代入了孔子之后,跨越时空的一次模拟体验。

  对《左传》稍有了解的同学,肯定都知道《左传》其实可以划分为三世。

  也就是通过孔子的视角,划分为“所见世”、“所闻世”以及“所见闻世”。

  孔子所亲身经历的,就是“所见世”;通过前人的道听途说,也就是“所闻世”;而对于更早的,也没多少名人轶事流传的,只有部分史料流传下来的,就是“所见闻世”。

  而在“所见世”和“所闻世”里,随处可见的都是孔子对于其心目中“理想国”的向往,以及对于各个“同志们”,以及“先人们”的惋惜。

  孔子所著《春秋》,以及后世所流传的《左传》中,在文本的细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

  无论是对楚灵王,又或是对王子朝,又或是对鲁昭公,这些无疑就是孔子的遗憾。

  所以,作者君在小说中,是尽可能的替孔子补齐了遗憾。

  没错,李然就是孔子在另一个“世界”的替身。

  叔向和子产,作为“所闻世”中的大佬,作为孔子的偶像,我让李然成为了他们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楚灵王,作为“所闻世”中最受孔子“器重”的君王,孔子后来之所以会以楚国作为周游列国的目的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楚灵王”事迹的感召。所以,我也是不惜笔墨的让李然辅佐了他一番。

  鲁昭公,是孔子在“所见世”的遗憾。孔子少时便得鲁昭公的其中,甚至因为鲁昭公送了他一条鲤鱼,他便兴奋的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而面对鲁昭公的境遇,自然也就成为了孔子的遗憾。

  所以,面对这一遗憾,我也自然是要大书特书的。

  凡此种种,在作者君的这一部小说中多有涉及,在这里便不再一一展开。所以,这一部小说的宗旨,便是——在详述孔子这一牛掰生平的同时,也替孔子是弥补了遗憾。

  在这里,我这里还不得不提另一个角色——竖牛

  竖牛,作为小说中的大反派,他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通天的能耐。而他唯二所拥有的,唯有那面对现实身份不公时的“怨念”,以及一颗要“改换天地”的决心。

  作为一个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无论是他的出身,还是他的执着,其实都与孔子“并无二致”。只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处,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处世之道,最后二人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竖牛与孔子,作为相距不远的,同一时代,同一国度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设,天生就是最好的对比。

  所以,在小说中,大反派不选范鞅,不选田乞,不选季孙氏,而是选择竖牛,也正是想要突出这一特性。

  当然,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君自知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还是有许多。

  正如前面所说的,小说中的“爽点”,“虐点”其实也算是这部小说的硬伤和通病了。甚至这一部小说,都不能称得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较为完整的还原那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出互为关联的蛛丝马迹并且前胡呼应,也算是这一部小说的优势吧。(请原谅我在这里王婆卖瓜一下:)

  总之,也算是见仁见智。

  如果是对春秋历史本来就感兴趣的书友,就不妨姑且看看,就姑且当成野史来看,作者君就很是欣慰了。当然,对于春秋无感,但对历史有兴趣的书友,如果能够耐得住小说中作者君所说的这些个缺点和特点,那么也欢迎书友们赏阅。

  当然,对于本小说并不感冒的书友,作者君也希望书友们能够多多担待。

  最后的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为书本运营而默默付出的“那个俗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助理,比如“耍刀小子”、“黄天天”等。(请抱歉我实在记不住名字,但是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

  还必须要感谢一下我的责编琉星,以及在背后默默助推的各个起点大佬们。

  当然,最后的最后,还要感谢广大为拙作而点了订阅的义父们,你们破费了。

首节 上一节 635/6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