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224节

  李然也知道,楚王熊围的为人,素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所以,对于他而言,硬怼楚王也绝不是上上之选。

  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于是,就在他的半推半就下,这钟离县公的位置也就算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然也算是看透了。

  可事实上,楚王之所以会安排李然成为钟离县公,看似是挖了个坑给李然跳,其实呢?倒也有着楚王他自己的考量。

  首先,他又如何不知,这钟离国原本就不属于楚国,而乃是周王室所赐封的子爵国。所以,若是让楚国人直接管辖统治,难免是惹来众怒。

  而李然乃是出身于周王室,有了这层身份当掩护,显然选择让李然去管理这个地方要比直接任用楚人要更为合适。

  再者,楚王自己当然也知道自己如今是在玩火。

  收服钟离国,迁都乾溪,这一系列操作又怎么可能掩得了世人的耳目?

  这些个举动,都无一不透露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楚国回来了。

  因此,中原诸国又如何不会对楚国存有戒心呢?

  再加上他楚王的刚愎自用,大战前,先执徐子再执宋国大夫,这一系列的骚操作只会让中原诸国对楚国更加的警惕起来。

  所以,楚国如今很是需要一个可以让天下人都觉得模棱两可的缓冲地带。

  而且,非但是要考虑楚国的外部环境,楚王熊围还需要考虑的,当然还有国内波诡云谲的时局。

  他为什么要封李然一个外人成为这能够镇守一方大员呢?

  因为,钟离毕竟是远离楚国核心地界,所以,就算因为他楚王到时候弹压不住国内的动乱,那么钟离也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避难之所。

  而他之所以让李然帮忙看守这个地方,为的便是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这才是他真正考量的利弊。

  因此,至于借机让李然彻底断绝了与中原诸国的往来,那对于楚王而言,也只能算是意外的收获。

  而这一番算计,楚王显然是考虑得极为的细致。甚至是连李然这样的智计无双之人,竟也一时没能琢磨透这其中的道理。

  在李然接下钟离县公这个赏赐后,照例,当即便是向楚王道:

  “今日大王厚赏,臣自当感激不尽。”

  “然则臣与大王约定在先,三件事毕,臣自当离去。届时,还请大王万勿见怪。”

  丑话先说在前头,也是表明他李然的一个态度,尽管这话说了以后,会直接败他在楚国的人缘。

  可李然也管不得这些了,他必须要向楚王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能任由楚王给他挖坑!

  而楚王当然也清楚李然的决心,闻声只是点头,并未言语。

  “那么,臣既然迟早是要离开楚国的,平日里也就不便去往钟离了。”

  “臣可向大王保举一人,代在下前去担任县尹一职,还请大王应允。”

  钟离县公这个职位我可以接受,但你要让我真的去钟离,那也不现实。

  坑是你挖的,现在我来填土,你总不能拒绝吧?

  “哦?先生是要举荐何人?”

  楚王闻声皱眉,略带不悦的如是问道。

  而李然则是想也没想的直接回道:

  “芋尹申无宇。”

  是的,李然举荐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日他救下来的申无宇。(“芋尹”是其官职)

  事实上李然在楚国的确没什么朋友,他能举荐的,除了伍奢便也只有申无宇了。

  而伍奢乃是伍举的儿子,伍举如今已是椒县的县公,所以伍奢自然也是不可能再当一方大员的了。

  于是,李然只能举荐申无宇。

  一来,他的确是没有别的人选。

  二来,申无宇这个人也确实值得肯定,正直勇敢,刚正不阿,对楚王又极为忠诚,乃是一方县尹的最佳人选。

  可楚王就不明白了。

  他当然对申无宇也是有着极为深刻印象的,就凭他那日就在这营帐内,与他狠狠的怒怼的那一番“直言”,楚王到现在还记得那日他自己是有多么的狼狈。

  可申无宇虽说能言敢言,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可论资排辈,偌大的楚国怎么也排不到他啊?

  李然怎么会举荐他呢?

  当然,楚王更加怀疑的是,你李然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申无宇,难不成申无宇也已成了你李然的同党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然又要讲故事了

  对于李然举荐申无宇来担任钟离县尹这个事情,楚王的怀疑几乎是必然的。

  他不无疑惑的看着李然问道:

  “申无宇?……此人官职不过芋尹,乃我楚的一介下大夫,且又亦非我楚国的大族之后。今以钟离县尹此等显贵之职授之,恐怕不妥啊?先生何以要让如此之人担任?”

  “再者,据寡人所知,申无宇与先生也并无往来,先生举荐此人,却是为何呀?”

  他并未直接询问李然与申无宇到底什么关系,毕竟这么问,就未免显得他的疑心病太重。

  可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又十分清楚的表达出了这一点。

  申无宇乃是什么身份?

  李然又是什么身份?

  你这般堂而皇之的举荐申无宇,难不成你们当真是结成同党了?

  “呵呵,大王多虑了,臣与申无宇素无瓜葛。”

  李然想也不想,直接回答了楚王的疑虑,并且继续是直言道:

  “臣之所以举荐此人,乃是见此人能言敢谏,忠于君事。此人思君之所为,言君之所不及,抱诚守真,实为难得!”

  “此等忠君之人,该当得到重用,还请大王明鉴。”

  因为申无宇本身的品格,所以李然举荐了他。

  但这却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楚王显然也知道李然所言不假,可光听李然这一面之辞,他终究还有点些放心不下。

  于是,他继续问道:

  “申无宇此前直言犯谏,寡人亦是早有见识,此言倒是不假。”

  “但此人于我楚国无有寸功,倘若只因而受益钟离县尹之职,岂不唐突?若人人都如此而受赏赐,我楚国上下县尹县公之职只怕早就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钟离县尹于寡人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先生可知?”

  其实,谁又不知钟离这个地方对楚国而言十分重要呢?

  这谁都知道。

  可楚王却并没有这么说,他只说对他自己十分的重要。

  在场众人中,也唯有李然,伍举等少数几个人听懂了楚王这话的意思。

  前面说了,楚王让李然前去担任钟离县公之职,为的便是给自己日后留有余地,倘若以后楚国真出现了动乱,他也能有一处保存楚国核心实力,蓄势反攻的所在。

  况且此地比邻中原,作为一个与中原各国之间模棱两可的缓冲地带,楚王自然不放心其他人前去镇守,他唯一信得过,也相信其有这个能力能镇守得住,便只有李然。

  他故意提及这个地方对自己很重要,就是希望李然能明白自己这么安排的一番苦心。

  而李然在听到楚王这句话的时候,当即也就反应了过来。

  他微微思索后,忽的笑着道:

  “既如此,大王便更应该让申无宇前去担任此职了。”

  此言一出,楚王便当即无语了。

  怎么好说歹说你还是不明白呢?

  这钟离县尹的位置能是这么简单的事嘛?

  “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楚王脸上的不悦之色一时间更甚。

  他清楚李然其实此刻应该已经懂了自己的意思,但李然仍然坚持举荐申无宇,那在他看来,无疑是在故意找事,所以他当然不甚高兴了。

  李然见状,朝着楚王又是躬身一礼。

  众人见状,顿时一怔。

  他们知道,李然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楚王也是颇为诧异的看着李然,心道这好好的,干嘛又要讲故事呢?

  李然讲故事,就等同于洗脑。

  恐怖如斯!

  楚王差点呼吸都停住了,可他也没办法,只得听之任之。

  李然稍微理了理思绪后开始道:

  “自古以来,成法以规百姓,造刑以制庶民,刑法之事向来只加身于黎民。”

  “然殊不知,天子王侯,公卿权贵如若亦失其德,其后果却是要比庶民百姓为害百倍!”

  “譬如古之周厉王,幽王之前车之鉴可谓比比皆是。”

  “厉王无道,路人以目,终招民怨。”

  “而其后幽王则是更甚,罔顾周礼,违背祖制,最终落得国破身死的结局。”

  “可见上至天子诸侯,倘若犯了大错,也都应受到责难,而非只因身位天子诸侯之身份,便能为所欲为的。”

  在场众人听罢后,虽是一头雾水,却还是在那里点头称是。

  这是什么道理?

  之所以都在那点头,那是因为李然这话的确是有道理的。

  毕竟,这两个前车之鉴,距今也并不久远,也是他们所耳熟能详。

  但为什么会一头雾水呢?

  那是因为李然所说的这话,显然是前言不搭后语。周厉王和幽王那档子的事,又跟申无宇有什么关系?

  “而楚先君文王之世时,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

  “此乃楚史,诸位想必都应该知道吧?”

  李然的目光环顾四周,只见得包括楚王在内,皆是默不作声。

  他们显然也都知道这都是怎么一回事。

首节 上一节 224/6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