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下富商百姓却家有余钱,就单单以开封城的财力,消化完这五百万贯也并非难事,以朝廷的信誉,再加上医家作保,定然能够短时间为朝廷筹到钱财。”范正郑重道。
赵煦心中一动,民间的确可以拿出五百万贯,此策或许可行。
“范太丞一心为国,臣等佩服!”章惇迫不及待道。
范正承销五百万的国债之事若成,短时间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对新党来说,可以大展身手。
如果范正失败,邪方金身失败,新党可以趁机赢回在官家心中的位置。
“臣亦赞同!”
吕大防等一众旧党大臣也纷纷赞同。
朝廷出面借贷自然有些抹不开脸,如今多了医家这层遮羞布,自然再好不过。
而且五厘的利息实在是太香了,哪怕是守旧的吕大防也觉得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臣反对!”忽然户部侍郎范纯粹出列道。
“嗯?”
满朝百官眉头一皱看着范纯粹,刚刚哭穷的也是户部,如今有五百万贯送到面前,户部竟然不敢要。
“范尚书护侄心切,本官能够理解,然而发行国债乃是利国利民之事,岂能以范家自身利益而避之。”章惇训斥道。
范纯粹苦笑道:“下官相信范正有把握为朝廷筹来国债钱,然而这笔钱足足有五百万贯,朝廷岂能一次性拿出,微臣担心朝廷到时候无法及时兑付。”
对于范正这个侄子,范纯粹算是彻底放弃了,任由他折腾,然而让他真正担心的则是朝廷的偿还能力,五百万贯的本金,外加五厘的利息,每年足足有二十五万贯的利息,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范尚书多虑了,朝廷不可能一次性需要五百万贯的钱财,可以将国债分成一年期,两年期,三年、五年期!每期定在一百万贯,如此一来,朝廷有钱可用,又不用一次性偿还全部本息。”范正解释道。
“一年一百万贯的本息!”范纯粹松了一口气,一年一百万贯的偿还,户部还是有这个能力。
“而且我们可以将一年期的利息定在三厘,两年期的利息定在四厘,三到五年定在五厘,既能减少利息支出,又能延长户部还款的年限。”范正轻松道。
“三厘!”
百官脸色一抽,没有想到范正再次降低国债利息,不过这对户部来说是好事,唯一的压力则转移到医家身上。
“臣亦无意见!”
范纯礼满意点头。
赵煦环视四周,见群臣再无意见,当下应允道:“准范太丞所奏,朝廷刊发国债,由医家承销!”
……………………
当下朝廷刊发邸报,大肆宣传限制民间高利贷、推行青苗法、以及国债之事。
“民间借贷,严禁砍头息,九进十三出,不得年息不得超过四分!”
“青苗钱降到年息一分!允许民间申诉。”
“官家英明!”
整个开封百姓一片欢呼。
无他,民间早已经对高利贷深恶痛绝,寻常人家一旦牵涉到高利贷,恐怕一不小心就会家破人亡。
而青苗法看似低息,实际上却多收一倍利息,再加上青苗法严苛,百姓同样对其没有好感。
朝廷此举可谓是大快人心,
一时之间,缺钱之人人心浮动,如此低息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
“什么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对百姓敲骨吸髓罢了!”
一个老者对此深恶痛绝道,在他看来,无论是高利贷还是青苗法,皆是害民之举!
朝廷真正要想帮助缺钱的百姓,最好像义庄一样,无偿帮助百姓,如此方是惠民之举。
“这位老丈这就有些偏颇了,一分利息已经是自古以来最低了,更何况就连朝廷借钱都要付利息,更何况普通百姓。”一个商户指着邸报上的国债信息,叹息道。
“朝廷发放国债,一年三厘,…………,五年年息五厘!到期偿还本金!”
不少百姓看着三厘到五厘利息,不由眉头一皱。
刚才青苗法年息一分的利息已经是人人欢呼,称其为善政,然而国债的利息竟然最高在五厘。
“国债五厘,青苗法贷出一分,朝廷打得好主意。”老者冷笑道。
商户却摇头道道:“民间放贷有风险,万一收不回了岂不是打水漂了,而借钱给朝廷,虽然钱少,但是胜在安全。”
“安全?尔等忘记交子之祸了么?”老者顿时冷笑道。
“交子!”
开封百姓顿时哗然。
大宋的商业繁华,川蜀之地就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然而由于朝廷过度滥发,造成交子的崩盘。
尤其是仁宗和神宗时期,西北战事紧张,多次滥发交子,让交子大大贬值,如今的交子已经人憎鬼厌。
如果朝廷一旦不能及时兑换国债,恐怕就会如同当初的交子一般。
一时之间,关于国债朝野议论纷纷,惊疑不定!
哪怕有五厘的利息的诱惑,却依旧选择观望,毕竟他们想要图朝廷的利息,却害怕朝廷图他们的本金。
第一百八十六章 医家作保
第188章 医家作保
“无人愿意购买国债?”
范正信心满满的接过承销国债任务,正要一展宏图,却遭到当头棒喝。
樊三明苦笑道:“范公子有所不知!大宋并非没有类似于国债之类的纸币,川蜀之地交子,皆和国债极为类似,皆是以纸当钱,可以兑换银钱,结果朝廷滥发,如今大量贬值,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暴殄天物呀!”
范正微微一叹,大宋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竟然诞生了后世常用的纸币。
然而正如青苗法一样,交子的确有先进之处,然而在封建王朝注定是一个早产儿,不可能发展壮大,而国债则不同,其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和民间借贷并无区别,方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产物。
“国债和交子不同,交子可以贬值,而国债和民间借据一般无二,不可流通,只能到期取回本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只要朝廷需要钱财,就不可能拖欠国债,或者贬值。”范正自信道。
樊三明苦笑道:“话虽如此,然而百姓犹如惊弓之鸟,根本不信任国债。”
“百姓无知,朝堂百官又会看不到国债的好处?”范正不信道。
当下,范正拿着国债,一一登门豪门贵族府上去推销国债。
然而结果却大跌眼镜,整个开封城转了一遍,范正竟然才卖了五千贯的国债。
饶是如此,还是看在范正神医的面子上,勉强买了一些。
“简直是岂有此理!”
范正简直是无语了,后世挤破头抢的国债竟然无人愿意买。
“公子息怒!国债首次发行,百姓有所疑虑乃是正常,不过医家倒是相信公子,单单中医院内,医者足足购买了三千贯的国债。”樊三明安慰道。
范正心中一动,他跑遍了开封城,靠着人情才卖出五千贯国债,而一个中医院竟然就购买了三千贯,看来还是医者相信于他。
“既然他们不买,我医家买!”范正冷笑道。
“医家买?公子,医家哪里有这么多钱?”樊三明苦笑道,医家如今的确如日中天,如今急剧发展,流水虽多,然而却拿不出多余的钱财来。
至于中医院的医者已经买了三千贯的国债,恐怕早已经没有了现钱。
“那国债稳赚不赔你买不买?”范正问道。
樊三明一咬牙道:“当然买!”
在任何年代,最缺少的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范正拍手道:“既然赚钱的大好事,为什么要让给外人,自然要优先我等医者!”
樊三明心中一沉,范正莫非准备效仿青苗法,强行让一众医者摊派,如此固然能够推销出国债,恐怕医家人心也将会散了。
“传令下去,号召天下医者购买国债。”果然范正继续道,然而范正的下一句却让樊三明愣在那里。
“医家为其作保,国债到期后,如数支付。”
“医家作保?”
樊三明不由惊呼,青苗法争议不断,就是要求上户强行为贫苦作保,医家作保那就是说,一旦朝廷还不上,或者国债贬值,那剩下的钱,就要医家来付。
“不错!既然国债有利可图,自然要让天下医者受益,如有医者购买国债之后,急需用钱,医家可以按月计息,等价回购。”范正再添一条优惠。
樊三明皱眉道:“此策无后顾之忧,医者定然纷纷购买国债,只是如今的风险全被医家承担了。”
范正坚定道:“无妨!国债乃是范某提出,若是连范某都不相信国债,天下还有谁相信国债。”
樊三明无奈,立即将命令传了下去。
“医家作保国债!”
消息传出,立即轰动开封城医者。
“范太丞真的如此说的。”
吕老怦然心动,作为医者,他已经衣食无忧,又有中医院负责养老,平时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多,与其将手中的钱财放在地窖里腐烂,还不如购买国债涨利息。
他仔细算过了,按照五厘利息,一百贯钱,五年后可以收益利息二十五贯!这可不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曲郎中郑重点头,他的家庭最为贫困,对钱财的渴望也最热切。
“曲某准备再买二百贯!”曲郎中咬牙道。
二百贯钱已经是他全部的积蓄了,这一次,他如同当初选择加入中医院一样,准备孤注一掷。
而吕老并没有笑话曲郎中,因为他准备买的国债更多,这一次,他要投入足足八百贯的养老钱。
“张家还有一些余钱,也愿意跟随范太丞共进退。”女医张幼娘也毫不犹豫道。
其他医者也纷纷点头。
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其他赚钱的方法,高利贷的事情医者自然不会做,而稳妥又有医家作保的国债,自然是他们最佳选择赚钱方式。
而且他们相信范正作为医家魁首,自然不会亏待于他们。
太医院的医者同样怦然心动,得到范正的确切承诺后,纷纷购买国债。
有了中医院和太医院的带头,民间医者也纷纷效仿,范正一视同仁,全部应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仅仅一天,开封城医界就购买了五万贯的国债。
“开封医者就买了五万贯!”
开封百姓一片哗然!他们一直关注国债的情况,谁也没有想到无人问津的国债竟然在医者内部如此畅销。
“五万贯而已?邪医范正可是承销五百万贯!如今不过是百分之一罢了。”孙羊正店内,一个酒客不以为然道。
孙掌柜摇了摇头道:“五万贯仅仅是开封一城的医家购买,如今中医院和太医院可是接连在各大城池开设分院,再加上范正同样为民间医者作保!单单医家内部,至少可以消耗百万贯的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