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来护儿也不能对皇帝直言,说我把您特意派来制衡的副将给排挤到在营中威信不足的话来。
第二日长安的消息也传递了过来,杨广心中略微放松,仔细看过后觉得自己果然没有信错卫文升,坚毅果断。
不仅是立刻做出驰援的决断,而且还将杨素昔年的姻亲故旧都严加看管起来了。
皇帝太知道前朝和自家的天下是怎么来的,关陇贵戚们坐在一起,真若能齐心协力,绕开他直接改朝换代也不是不行。
否则他也不会这么急着迁都并提拔山东和江南的世家作为制衡。
很快洛阳的消息也传了过来,来护儿的三子来渊降了杨玄感,这让来护儿不得不与其余几位同僚一起去皇帝面前请罪。
但皇帝这时候表现的很是宽容,并没有追究什么,但面上的表情和眼中的怒火都表明,这件事不会这么算了。
来护儿知道,这个儿子多半也保不住了。
………
李建成被圈禁在府,代王杨侑倒是多有赏赐,像是补偿一般,一看就很是孩子气。
算算时日,卫文升应该与杨玄感交战了,虽然兵力占优,但如何能抵得过杨玄感呢?
卫文升早间也领过兵,但现在毕竟是七旬老人了,一腔忠义也改变不了能力上的差距,若是连卫文升都解决不了,杨玄感又怎么敢造反。
就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之中,终于等来了代王杨侑召他入宫,李建成一身粗布衣袍踏出了府门,他白了不少也清瘦了不少。
随着宫中禁卫入宫,留守长安的官员都已经到了,议论的都是杨玄感如何威猛,简直如同霸王在世一般,冲阵战将所向披靡。
也没什么特别的计谋,卫文升亲率四万前锋想要直袭正围攻洛阳的杨玄感后军,但在已经得到消息的杨玄感,领着自己的两万精锐摆开阵势以待隋军。
卫文升兵力占优,又想着一旦交战,洛阳方面也可出城与他前后夹击,必可胜之。
但兵力劣势也有劣势的打法,不同于其父的习惯,杨玄感选择了身先士卒,步卒交战后,他便亲领着骑兵直冲,宝马长槊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面前绝无一人能挡。
而卫文升只不过是安居后方调度指挥,士气自然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杨玄感还特意设下了伏兵,侧方突然杀出的杨积善一举定音。
说到底,能与杨玄感交战的猛将,大多都被皇帝带走征讨高句丽去了,留在境内的要么在张须陀麾下剿平群盗,要么便是与杨家有往来,不能亲抵前线。
而且卫文升绝了将校们投降的余地,但寻常士卒可就没那么多负担了,除了动手刨坟掘墓的几十个人外,大多见如此情况,便抛下武器坐于地上观战。
皇帝苛待天下,自从天下青壮民夫不够用后,连妇人都要服徭役修河堤,底层的士卒又怎能免去劳苦,因而都认为换个皇帝也没什么不好的。
而战局糜烂的如此之快,洛阳城中的樊子盖当即就放弃了出城前后夹击的打算,卫文升死,或者他自己死,都无足轻重,重要的唯有洛阳城。
就在众人来时商议时,李建成默默垂手侍立,根本没有说话的样子,许多人也自觉的没有提起他。
朝中商议的唯有一件事,还要不要派兵驰援洛阳,派多少合适,且还不会影响到了长安城防,又由谁去领兵呢?
有人如李建成一样默然,也有人毛遂自荐,但此间那里有人能做的了主呢,代王不行,卫文升不在,其余官员也不行。
首先就是排除了毛遂自荐的那批人,没办法,杨玄感麾下已经有六七十个贵戚投效了,甚至洛阳周边的几个郡县,包括虎牢关守将,都已经降了。
……
而此时同样得到消息的杨广也在纠结,他这边筹措粮草很不如意,因为附近郡县的粮食前两年的时候就已经刮地三尺的收缴强征完了。
青壮也都被强征去当运粮的民夫,根本没有放回来过,家里老弱病残的,又能耕种出多少粮食呢,勉强糊口而已。
皇帝不在意这些百姓,但他们那点糊口的粮食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强征上来也不够两天的嚼用,而且还必然会引发民变,皇帝现在也知道非常时期,不能再激出贼逆了。
他这边四处运来的粮草,也就是够大军不哗变,但若是就凭这点粮草,就逼大军出征,皇帝也怕夜里营啸。
士卒们躺着不动需要的粮草和背负着兵甲辎重行军远征所需要的粮草差的可就多了,偏偏水路山道都有盗贼盯上了粮草,只有极少部分能运送到涿郡来。
只能命张须陀尽快剿匪,通畅粮道。
……………
第135章 领兵
但洛阳也不能不驰援,拖得越久就是外面攻不进去,里面也很可能自己打开,樊子盖威望不够,只能稳得住一时。
皇帝召集群臣问策,首先他们这边一时间只能凑出四五万大军的出征的粮草,这还是沿途郡县必须要供给粮食的情况下。
连续十年无停歇的征发徭役,修东都修行宫挖河堤开驰道铸长城,又连续两年率领百万大军远征,人吃马嚼的几乎耗费掉了大隋各郡县积攒下的所有存粮。
而尚有大量粮草的黎阳大仓和洛阳周边的几座大粮仓,也在杨玄感的控制之下,
“陛下,当务之急,是遣散一些原籍在附近郡县的将士民夫,让他们自归其家耕种糊口,能免去不少负担。”
“准。”
“陛下我们这边现有的粮草足够五万人马驰援,臣建议派出骁果军精锐。”
杨广点头,然后目光看向将领们,要忠诚可信且不能与杨玄感有交情的,宇文述能算一个,来护儿本来也合适,但他的儿子降了杨玄感,这就不能用了。
宇文述的忠诚他信,但能否敌得过杨玄感,皇帝很不放心,思来想去又点了左候卫将军屈突通为副将。
“陛下长安粮草充沛,应当责令其再次发兵驰援。”
“卿等以为该命何人为主将?”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皱眉苦思,本来长安就是关陇贵戚的大本营,卫文升还特意将与杨玄感没什么牵扯的领着出征了,现在剩下的谁都不好说。
万一反了,举荐者也免不了受挂落,因而都不说话了,让皇帝自己想。
杨广沉思良久,李建成的名字不断闪过,这是自己的提拔栽培的心腹,而且根据孙儿的来信,李家父子都很规矩,记得李建成还特意提醒过他杨玄感似有异动。
当然,最关键的是其父李渊现在就在卫文升麾下。
“李建成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想说不妥,但否了一个必然要举荐另一个,还能用谁呢?
而且这样说了,必然要得罪李建成,杨玄感之后,关陇贵戚的代表,不是落到宇文家便是李家,但宇文述都已经多少岁了,李建成又才多少岁?
“陛下圣明,正逢国难,陛下夺情委任之,料想其必定尽心竭力。”
见无人直接反对,李建成的姻亲故旧反而出言说了些不痛不痒的反对之言,太顺也绝不是好事,反而会动摇皇帝的决断。
果然,杨广一听都是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便觉得自己如此用人果然是没错的。
便立刻命人赶往长安传旨,并督促宇文述等人赶紧出征。
……………
一如既往的听过洛阳那边的消息后,在代王的主持下,众人又开始了一天的表演,先是痛骂杨玄感,然后就是展望平叛后的未来。
总之就是商量不出一件正事来,直到皇帝的旨意传来,代王接旨看过,然后命舅舅宣旨。
“李建成接旨!”
一身粗布衣袍站在中间的李建成站出来对着圣旨行礼,刑部侍郎韦义杰宣旨道:“国事艰难,军情如火,驰援洛阳不可缓怠,卿本忠孝朕本欲全之,然……今丁忧半载,已彰汝孝,朕夺情之,官复原职,即刻领兵出征,钦此!”
李建成领着后泪流满面没有起身,一众朝臣纷纷劝慰,好半天后才起身叹息:“忠孝两难全,今日唯奉旨意舍孝而全忠矣。”
“郎君大义,老夫人在天有灵,必定欣慰之。”
代王遣散了无关紧要的官吏们,留下真正掌握各处紧要职位的官员,李建成也不再黯然神伤,直言道:“杨逆如今已经十万众,非同小可,不知长安还有多少兵马?”
兵部侍郎道:“李太守,长安也不容有失啊,最多只有两万兵马可供你率领出征。”
虽然有皇帝的旨意,但既然没有说明兵马数目,那就是让他们自己酌情商量的意思,手里头握着兵权的,自然不愿将兵马交给李建成。
不用李建成说话,当即就有窦氏的官员道:长安少说还有十余万精锐,两万人你也说得出口。”
独孤氏的民部尚书也道:“汝欲要抗旨不遵?”命李太守提调精锐驰援洛阳可是陛下的旨意,你怎敢如此阴奉阳违。
那兵部侍郎摆手道:“我岂敢如此,只是卫尚书临行前也特意嘱咐过,无论他此行成败,长安的兵马都不能在大规模的抽掉了。”
“哼,卫文升徒废兵马,一战即溃,其言何足信之,等平定杨逆后,我等还要上奏弹劾他。”
听了一会儿,代王杨侑觉得不妥,这兵马也太少了,卫文升领着七万精锐不过半月便被打的只剩下万余人了,只给李建成两万人有什么用。
李建成没有理会他们,对着代王道:“殿下,臣此行不求克贼讨逆,只为抵御拖延之,等待各郡县府兵或者陛下凑足粮草率大军南下合围。
因而兵马绝不能少,但守卫长安同样是重中之重,因而精兵悍卒臣只要三万就足矣,但那十万修筑城墙的青壮之中,臣想从中抽调些,另外还请殿下准许臣在长安募兵。”
“三万精兵,兵部可以给李太守凑出来,另外臣觉得李太守所言极是,此刻杨逆气势正盛,并不应如卫尚书那般急于求成,稳妥拒守缓缓歼之,方是正途,臣附议李太守所言。”
其实他们的底线是四万,但李建成既然只要三万,那他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代王杨侑显然处理不了这么大的事情,目光下意识的落在了最信任的舅舅身上,李建成也顺势用目光看向了韦义杰。
韦义杰默默权衡利弊,不仅是为了大隋和外甥,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家族。
天下越发混乱,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事情,陛下既然已经回到了涿郡,也就是此行征讨高句丽又没成功,陛下失败两次了。
“臣也附议李太守所言。”
“那就如此吧。”
李建成郑重的行礼:“谢过殿下,臣此行必为我大隋讨伐叛逆克定不臣!”
……………
第136章 檄文
李建成出宫时,各家邀请如期而至,都是想要打探李建成态度究竟为何的。
若是要剿灭杨玄感,这样的功劳他们自然也想要,都愿意随着李郎君吃肉喝汤。
若是要举兵投靠杨玄感,这样的从龙之功,他们也不想错过,也同样愿意派遣子弟随着李郎君而去。
李建成的态度自然是坚定的,这让很多人都出乎意料,身为世家贵戚子弟,确实少有全忠之人,毕竟说到底,国家是他们祖上一起创立的,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尤其是当今陛下两征高句丽都无功而返,别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现在天下这个局面,难道还能是他们的错不成。
李建成回府后与家人交代了一下,然后便直奔兵部衙门领了调兵兵符,先命所属的三万精兵在城外驻扎,令将校跟随他去从民夫当中选择勇敢者。
十万人挑出四万余,然后他又命那些故旧,在长安城门口募兵,也就是因为皇帝已经先大规模募兵了,否则李建成都不必从民夫中挑选了。
凭他在长安的声望,只要朝廷准许他募兵,七八万良家子浪荡游侠招手便有。
因而募兵不算多顺利,只有万余人,但整体素质要比那些民夫强很多,尤其是战斗欲望。
民夫上战场是要推着牵着,还要有督战队,否则连阵型都很难维持住。
目前来看,还是兵部交给他的三万精锐最强,然后便是万余募兵,四万余民夫最次之。
最为关键的是,没有时间给他整训,三五日后,便要出征了,姻亲之家都知道他的难处,支援了一些家将过来,可以帮他掌控上下。
…………
杨玄感这边连胜数场,卫文升已经被他打的再无出战之力,另外还有几路过来驰援的府兵,同样是溃不成军的散去了。
只可惜洛阳城还是那个样子,杨玄感拼命的展示自己,就是为了让里面的世家贵戚看清楚他的本事,派人与他商谈。
他可以出价,出一个天大的价买下洛阳城,世袭罔替的国公不够郡王也可,郡王都不满足,亲王我也舍得,只要肯谈。
但问题是现在依旧是没人与他商谈,杨玄感很是焦躁,他赢下了每一场,但却还没看到赢下整场战役的希望。
他开始不再信任李密,更加依靠韦福嗣,不仅是因为李密计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早已经落寞的李家,在洛阳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
而韦福嗣就不同了,京兆韦氏举族备受恩宠,他自己在洛阳城也很有影响力,杨玄感倚重他,也是希望借他传达态度
但襄王有意,神女无情,韦福嗣正巧就不是有心投靠杨玄感之辈,他率兵出征交战,没想到身边的同僚竟然都干脆利落的投降了。
只剩下他和自己的亲卫家将那里抵挡的住杨玄感,因而被俘。
初时杨玄感还以为韦福嗣跟其他人一样,是世家下注的结果,但很快就发现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