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69节

  甚至就在昨日,皇帝还下旨,杨玄感之围东都时,曾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多少人了,怎么也两三万了吧,陛下的天子之怒,还没有结束吗?

  可能还没有,现在不只是与杨玄感有联系的人了,就是早些年一起喝过酒狩过猎的也在牵连范围内。

  这些酒肉之交,连杨玄感起兵造反最缺人的时候都没想起他们,也没让他们参加,皇帝却是帮忙都找到了,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

  整个关中都弥漫着血腥味,李建成也很疑惑,杨广真是疯了,一点昔年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该装糊涂的时候不装糊涂,该怀柔的时候不怀柔,只想着树立威严,让天下惧怕。

  现在是惧怕了,确实很有效果,东到山东,西到宁夏,北到河北,南到江淮,到处都有人造反。

  就是因为太惧怕了,大家都不想要这个君父了。

  李建成看着杨玄感留给他的名单,都是他没有来得及启用的杨家心腹,可笑的事,这些人,在皇帝如此清算下,竟然只死了六七个。

  李建成都想不明白,这被杀的两三万人,到底是谁的人呢?

  一直到大业十年春,杨玄感之事才算彻底落下帷幕,皇帝的怒火消散,并大力嘉奖了审办此案的两名心腹。

  这两人的成功,引得不少人效仿,就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内,竟然多了个由酷吏组成的派系,为首的赫然是宇文述。

  在他们的大力发挥下,朝堂终于成了皇帝所希望看到的样子,唯唯诺诺伏首待命,再也没有人蔑视天子的权威。

  …………

第157章 危险

  于是,皇帝再一次提出了那个已经要了大隋半条命的提议,他准备三征高句丽。

  “怎么,都没人说话了,哑巴了不成?”

  面对皇帝的问话,宇文述等人连忙奉承,其余人则是保持着沉默,沉默就是最后的反抗了。

  但这也让皇帝察觉到他们的软弱,软弱者是不需要被重视的。

  但面子上还要过得去,皇帝的解释只有一句:“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

  意思是圣贤如黄帝成汤也不是一次就取得成功的,因而大家不要因两次失败而气馁。

  皇帝还肯屈尊降贵安抚他们,只是因为在朝中不听话的都杀了,总不可能连听话的也全杀了吧。

  于是此事就此落定,皇帝正式下旨各郡县再次调兵征粮,就如去年一样的章程。

  但就在此时,长安中,那个桃李章的童谣再次被传唱起来,宇文述等人丝毫没有迟疑的将矛头对准了唐国公府,显然是这件旧事就是他们故意翻出来的。

  李建成倒没有气急败坏,就如他会趁机打击宇文述一样,宇文述好不容易趁着清算杨玄感余孽重新复起掌握着大权,当然也不会放过彻底解决李建成的机会。

  李建成原先推出的那几道图谶,虽然也有些影响,但毕竟时日尚短,皇帝只是借此杀了几个平时想杀又不太好杀的人,显然没太心。

  与“桃李章”和“李弘”这两个流传久远的图谶相比,还是差的有些多。

  好在李建成的反应也很快,毕竟现在可没有李浑李敏替他挡灾了,自然早就有预备方案。

  “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

  “汉祚复兴,系统先基,卯金修德,赤帝后,次代隋!”

  长安城中甚至传言城外山上,有丈余长的白蛇,就待刘氏贵人应运去斩之而承接天命。

  卯金刀自王莽篡夺江山时就出现了,光武帝也证明了,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这一件事。

  东汉后,张昌、刘尼,以及刘芒荡、刘黎、刘灵助等先后起兵,甚至三国时刘备立蜀汉、西晋末年刘渊、刘根、王弥起兵反晋,都是在“卯金刀”“汉祚复兴”之下进行的。

  李建成将这个留到最后,就是预防着政敌的这一手。

  不等皇帝反应过来,宇文述等人再次出手,“白杨树下一池水,决之则是流,不决则为沥。”

  意思杨家天下,不是被刘姓取代,便是被李姓取缔。

  俨然是如何也不让李家置身之外了,敏感多疑的皇帝,气不可遏的下令追查幕后主使,但他信任的臣下,会自己举报自己吗?

  显然是不会的,宇文述告诉皇帝,这些童谣乃是一僧一道在长安传唱的,但这两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宇文述是不嫌事大,反正死的不是姓李的就是姓刘的,与他宇文家有什么关系。

  皇帝不信也得信了,于是传召了长安城中有名望的相士和高僧前来解图谶,李建成虽然从没少过香火供奉,但宇文述既然设局,自然也有准备。

  因而唐国公府一下又成了风口浪尖,李渊和李建成当即入宫觐见,表示本就在孝期,今国难以去,他们父子请求陛下开恩,准许他们辞官继续丁忧守孝。

  杨广看着眼前的两人,李渊不足称道,文不成武不就,李建成是有些本事的,但他也查清楚了,他不善兵事,与杨玄感抗衡及平定刘元进,都是靠着从张须陀麾下借来的两员猛将。

  但朝廷已经经不起又一家贵戚造反了,他也没有那么多信任可言了,杨广的目光越发冰冷。

  就在这时,殿外的宦官闯进来道:“陛下,有兵部的急奏,兵部尚书请求入见。”

  “传。”

  很快兵部尚书快步入内道:“陛下,扶风贼帅唐弼,拥立李弘为天子,国号唐,部众十万人!”

  李弘,这个名姓让杨广一颤,但随着而来的就是暴怒,李建成行礼:“臣愿率兵为陛下讨贼!”

  杨广深深的看了眼李建成:“你要多少兵马?”

  “微臣深知自己才干浅薄,虽对方不过乌合之众,但臣为保万无一失,请陛下予臣五万兵马。”

  宇文述却是立刻道:“大军正在为征讨高句丽做准备,怎能轻动五万大军去征讨一群乌合之众,臣只需两万!”

  宇文述可不想再让李建成领兵了,皇帝也是这个想法,但他也没有委任宇文述领兵,而是另命他人。

  倒不是信不过宇文述,就是因为太信任,所以征讨高句丽这边离不得他。

  杨广看着李渊和李建成道:“尔父子与国有功,朕岂能因谣言而弃用功勋。”

  “陛下圣明,臣父子唯有尽心竭力,以报答皇恩。”

  杨广让他们退去,看着李建成的背影心想,到底是自己得用的,还是先用着吧,等朕大行之时,便让其陪葬,如此也全了君臣之宜。

  李建成只感觉背后发凉,不用多想也知道这里面必是不怀好意的,但这样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

  再没有人可以这样看着我,再没有!

  父子俩回府后李渊道:“那个李弘是你的人?”

  李建成摇摇头:“不是,但唐弼是我的人。”

  李世民李元吉灰头土脸的走进来,手上脸上都有伤势,他们这个岁数,没什么不懂的事情了,只是又无能为力,只能互相发泄。

  李世民低声道:“我们就要如此担惊受怕一辈子吗?什么时候有个人唱起桃李子,我们全家就要在鬼门关前走一圈,如此,吾宁死个干脆!”

  李元吉也是红着眼睛:“杨家可以造反,我们李家也可以,父亲,大哥,我随时可以上阵拼杀!”

  李渊很欣慰,他的几个儿子没有孬种,或许,或许…

  李建成冷哼一声:“凭你们也敢说这句话,是嫌家族还不够危险吗?滚出去!”

  “大哥!”

  “大哥!”

  “出去,该练武的练武,该看兵书的看兵书,没有一点静气,如何敢言大事。”

  “哼!”

  ……………

第158章 三征

  “还是要多磨,光有锋芒可不够,天下事,那有这般容易。”

  等两人出去后,李建成才对父亲道:“三征的消息只要传出去,天下万民惊惧之下,必有更多造反者,大隋天命渐去,陛下也就不是以前的陛下了。”

  “但他不会放你离开身边了,卯金刀可以分担压力,李弘也可解一时之急,但我们家已经是威胁到他了。”

  李建成宽慰道:“无妨,只有我不能离开陛下身边而已,陛下此去,多半是没机会再回长安了,父亲寻个机会,将二郎四郎送到秀宁那边去。”

  “可你…”

  李建成沉默片刻道:“不管陛下心里是如何想的,只要他没有出手,那便是对我李家有大恩,此恩不想办法偿还,便是师出无名。

  儿此行,便是要先偿此恩,使家族再无束缚!”

  李渊再三追问,但李建成却是不愿再多说了,以他的性格,若非李渊不知道不行,他连这点都不会与他去说。

  往后一段时日,便是刘姓遭难,关中刘姓都开始往关外逃,他们带去的不仅是恐惧,还有对皇帝的怨恨。

  终于,皇帝再次离京,直奔涿郡而去,高句丽已经是皇帝的执念,而非原本的政治目标了,没有什么利弊得失,只有尊严问题。

  李建成也毫无意外的被皇帝带在身边,好在他的两万多兵马还是归他调遣,一路急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涿郡。

  李建成安排好驻军,李靖等人也到行宫拜见过皇帝后,众人再见都有些唏嘘,李建成是觉得阴差阳错的,涿郡这边没有如预期那样安排好。

  而涿郡的世家官吏则都是感叹,李建成接到报丧消息走的时候,他们还以为其是要离开朝堂两三见了,才能回来任太守,岂能料到不过一年,再见对方已经是朝廷的大将军了。

  因而态度愈发亲近,李建成一如往常的对待他们,聊了许多事后又相约明日闲谈,他们才退去,留下空间给师徒俩。

  杨玄感闹的再凶,跟涿郡这边也扯不上关系,李靖安镇涿郡,整个人都胖了些,显然是注意休养生息了。

  “明年起,师傅可就没有这边闲在的时候了。”

  李靖呼出一口气,眼中竟有泪花闪过:“在闲下去,我怕是都要入土为安了。”

  余下的不必多言,众人随着皇帝等待着各郡县的府兵前来,但这次在路上逃亡的兵卒更多了,原本预计的万人,最后能到达的也就一两千人。

  面对如此情况,皇帝依旧没有选择罢兵与民休息,而是下令追剿这些逃兵,并将他们的鲜血涂在战鼓之上,以示警醒。

  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不好,对士卒们而言,跟皇帝去高句丽是个死,逃了也是个死,那还不如干脆死在国内呢。

  皇帝没办法,但也得硬想出办法,于是亲自穿上戎装,举办了祭祀黄帝的大典,当年黄帝大战蚩尤,开创炎黄基业。

  皇帝想通过祭祀这位上古的圣王,来显示自己的信心。

  可惜对士卒们而言并没有什么用,皇帝无奈也只能一路边进军边抓逃卒,前两次在四月时大军就逼近辽河了,如今拖拖拉拉到了七月才至辽河。

  文武官员都在劝说皇帝,雨季都快到了,还打什么呀,实在不行,明年再来好不好?

  众所周知,打高句丽,一定是要在春天霜冻结束到夏天雨季到来之间进行,否则运兵运粮都会受困。

  辽东四月结束霜冻,雨季在八月到来,一年之中,这中间四个月就是打仗的天时。

  现在还没交战都七月了,一个月能啃下高句丽?

  若是这般容易也不至于再三来此了,可皇帝却是已经顾不得了。

  仿佛就是大隋最后的气运,水军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来护儿竟然大胜,攻占了毕奢城,并且进兵围住了平壤。

  三征之中,就数这次情况最为恶劣,偏偏确是要胜了,高句丽国王高元遣使请降,并且为了证明诚意,将前兵部侍郎斛斯政五花大绑的送了过来。

  由此可见高句丽确实也是撑不住了,大隋再差,那也是比高句丽大数倍的天朝上国,连大隋都被耗的成了要瘦死的骆驼。

  高句丽这匹小马,更是已经奄奄一息了,再打下去,无论胜败,高句丽都是要亡国了。

  但随着请降过来的还有来护儿的奏书,请求千万不要接受和谈,都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不亡其国,朝中上下皆为天下耻笑。

  皇帝当然也是这个意思,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劳民伤财地打了三次,最后居然没能亡其国、擒其主,毁其宗庙,如何能够甘心!

  但兵部传来的消息,又不得不让他焦虑,延安贼帅刘迦论自称皇王,建元大世,有众十万,正在攻城夺县。

  他才出征多久,中原竟然又多了两个拥兵十万的大反贼,再不回去,多半是又要多几个皇帝了。

首节 上一节 69/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