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97节

  “诸卿能入朝参议国政,回任上还要治理地方,甚是不易啊。”

  群臣默契的回答道:”陛下宵衣旰食,为国劬劳,臣等唯加倍努力,鞠躬尽瘁,方能报君恩之万一。”

  李建成目光落在一人身上:“邢州太守可在?”

  一个年逾五十之人,身材高大,留着一髯花白胡子,头戴进贤冠,身着一袭绿色弁服的官员出列行礼:“臣在,吾皇万寿。”

  今年吏部考课,唯有你是上上,称,变浇薄之风,敦仁慈之俗,解民难救民灾,难得啊。”

  ……………

第221章 强项

  陈君宾顿首道:“臣聆听圣上教诲,又多读圣贤之书,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臣既忝为一郡太守,便有其责,唯尽心竭力抚境安民,方是不负陛下的圣恩。”

  李建成点头赞许道:“民为邦本,说得好,若诸太守都等懂得这个道理,再能贯通朝廷下达的抚民以静之策,那么朕就不必忧虑了,大可垂拱而治天下。”

  殿中官员的目光都落在了不禁陈君宾身上,若无意外,这人很快就要高升了。

  又见官服已经洗得有些发白,臂肘等易磨损的地方,竟然镶有几处不起眼的补丁,乍一看还以为是何等清苦之官。

  这让其中知晓其身份的官员嗤之以鼻,陈君宾是的陈,是南陈的陈,其父乃是鄱阳王陈伯山,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何况其在隋朝时,纵然没了宗室的显贵,但也是一方太守,再如何,也不至潦倒成这个样子。

  真是为了博取圣上青睐,连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李建成当然也注意到了陈君宾略有些寒酸的官袍,但他并没有说什么,邢州那里,开国前便被突厥的侵扰劫掠,后来又有刘黑闼作乱。

  百姓流离,土地荒芜,但自陈君宾上任后,一切都向好的方向进步,百姓安定开荒种地,河北之境,以邢州成绩最为斐然,李建成是特意命人去查过的。

  有这点在,陈君宾衣着华贵还是寒酸,李建成不会有什么意见,何况,无论怎么说,有这种态度总比没有要强。

  因而该提拔还是要提拔的,赏罚分明也是皇帝的重要职责。

  然后又点了几个的考课中上的太守,尤其是一个自辽东时就追随的故旧着重夸奖了一番,此人是个标准的武夫,弓马娴熟能征善战,至于学识,只是粗略认得字罢了。

  但却出乎意料的做的很好,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万事以民为先,吏部评中上,言,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至于不合格的,根本就上不了此殿,早就被提溜到刑部大牢里了。

  见话都说完了,皇帝就要赐宴,这么多地方主官前来朝见,李建成也不好连一顿饭食都不请,不过为了符合前面的诏令,他去除宴中酒水,肉食也是按人头算的。

  但此刻,谏议大夫魏征突然站了出来:“臣有谏!”

  李建成呼出一口气才道:“请卿言之。”

  魏征对着皇帝行了一礼:“孔子言,君子讷于言,敏于行,臣以为陛下这些日子以来,对臣下说的话及所颁诏令,可谓多矣。

  然行动甚少,似是敏于言而讷于行,臣以为陛下与圣人之言不合。”

  京中官员虽然也很震惊,但心里还是有些预料的,但那些常年在地方就任的可承受不了,惶惶然不知所措。

  虽然听闻过陛下宽仁纳谏,但你们京官,就是这么对待陛下的,当真无礼至极!

  刚被李建成夸赞过太守们立刻就忍不住了,陈君宾出列道:“臣要弹劾魏大夫目无君父,其为博虚名而损君上,实为欺君,当严惩!”

  “臣附议!”

  “臣附议。”

  李建成再一次深呼吸,摆摆手示意其余人退下:“卿之所言,若有实凭,朕当纳谏而改。”

  魏征面对群臣的指责,以及皇帝话里隐隐的威胁,面色没有丝毫变化:“自开国建制以来,陛下常常告诫臣下等,要亡隋为戒,去奢省费,崇尚俭朴,力戒骄奢淫逸。

  然臣今日见西门外有人运送重木,说是要在武功县重造宫殿,臣以为此即为言行不符,陛下若如此,实难为天下表率。”

  李建成气量再大,此刻也只感觉嗜杀之欲涌上心头,这可不是平时的小朝会,任你说说便罢了,现在可是天下五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在殿中了。

  下面官员闻言后,虽然觉得这魏征还是有错,但心中也不由得对皇帝起了点轻视,说来说去原来只是约束我等,陛下自己还不是穷奢极欲广建宫楼。

  李建成自然察觉到了臣子们的心思,他压下怒意,杀可立威,但人心散漫了,可就换回不来了。

  “原来是此事,魏卿倒是误会朕了。”

  不等魏征说话,尚书左仆射裴寂站出来道:“魏大夫奉旨南巡,才回来不久,确实是误会陛下了,此事臣知晓原委,臣去年入宫觐见太上皇时,听太上皇说起,武功老宅的主殿因年久失修,屋顶漏雨淋坏了主梁。

  臣听后不由得伤感,告别太上皇后,就被陛下召至文德殿议政,便将此事告知于陛下。

  想陛下定是为向太上皇尽孝,欲将老宅略作修缮,魏大夫,只是更换一个主梁,一屋之瓦片,应不算奢靡吧?”

  工部侍郎王珪也出列道:“确实如此,而且一应耗费,陛下都命从内帑拨出,严禁臣向民部取款。”

  这让群臣的目光重新恭顺起来,陛下的事,必有记载,且还涉及到了左仆射和工部,这不是能够做假的,陛下确实简朴。

  魏征下拜一礼:“臣未窥全貌而质疑陛下,臣之罪也,陛下可惩之。

  但臣还是要上谏陛下,现在虽只动一砖一瓦,若传之天下,定不少与臣一般的人,误会陛下言不由衷,陛下既要去奢省费,躬行节俭,便不能给天下人说嘴的机会。”

  李建成沉声道:“朕自己衣食住行如何,诸卿皆知,也愿遵魏卿之言,但此事涉及太上皇之念,朕为人子,实不能视而不见。”

  “皇室皆在京城,太上皇所居更是宽阔堂皇,还是不动土木为好。”

  房玄龄赶忙打圆场道:“魏大夫,圣上以仁孝治国,而为父解忧也是孝道所在,而我等臣子,也是太上皇之臣子,亦当有忠孝之心。”

  魏征强项道:“太上皇亦经乱世,深谙百姓之苦,圣上欲行新政大治天下,太上皇得知此事后定是赞成臣之所言。”

  这种话内外群臣也听不下去了,于是对魏征群起而攻之,只待陛下点头就可将其万劫不复,不仅是此刻的性命,连身后名也会遗臭万年。

  ……………

第222章 开言

  魏征这个人,哪怕是早有预料,哪怕是早就做过心理建设,李建成此时此刻,也真的很想很想顺水推舟把他弄死,并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就目前看,他还没什么明确的功绩,今日的谏言也是求全责备,有以直邀名的嫌疑,死了也不会有人为他说话,更别提后世了。

  但李建成还是选择忍了下来,这是广开言路所必须经历的事情,唯有连这等激烈的谏言都可虚怀若谷,天下臣民才会相信,皇帝是真的要大治天下。

  因为除了这个原因外,没有哪个皇帝需要忍受如此的委屈。

  皇帝摆摆手示意群臣住嘴:“好了,诸卿也不必多言了,朕决定纳魏卿之谏,太上皇那边朕会亲去解释。

  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其实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

  魏卿劝谏敏于行而讷于言,朕今日纳谏之,诸卿亦当与朕共勉。

  群臣闻言惊愕,就连魏征自己都没料到,随即众人就都想到了皇帝为何如此,皇帝已经至高无上,还愿意忍受委屈,那必然是为了理想。

  而目前皇帝表露的政治理想,就是年号,太平。

  太平是绝大多数人都所支持的,众人赶忙行礼:“臣等恭奉陛下旨意。”

  然后日常设宴款待,虽然无酒,连肉食种类也不多,但在庄重典雅的礼乐声中,群臣都感觉到了朝气。

  第二天起,李建成收到的奏书中,上谏的官员明显多了起来,有些涉及到他及太上皇的都有人敢提出来了,更别提宗室贵戚之流。

  没有了粉饰太平的气氛,皇帝的工作自然是更忙碌了,但也是切实的解决了一批潜藏的问题,让百姓可以更好的恢复民生。

  不过魏征依旧是孤身一人,就是谏官言官,也不愿与他走的太近,在他们看来,上谏君父,可以直言奏禀,但不该是在那等大庭广众,且有众多地方官员的时候。

  以直邀名和忠君爱国是不一样的,因而自是很排挤他。

  在文德殿中,李建成批阅完奏章后对等候的魏征道:“卿这些日子不太如意吧?”

  魏征道:“在朝被受排挤,下朝后亲戚亦不能理解,唯妻子尚能体恤。”

  “可悔矣?”

  “臣不悔,那木料运到武功,虽只是一砖一瓦,但也会使得陛下失信于臣民,与那相比,臣之死生荣辱何足道哉。”

  李建成摇摇头:“过刚易折,有些事换个方式,同样能办的很好,实在不必弄的收不了场。”

  “陛下,天下还是什么都不懂偏听偏信的愚民百姓居多,唯有直接准确,他们才能懂陛下的苦心。”

  “看来魏卿还是很认可朕的。”

  “臣从始至终都认为,大治天下,唯陛下可矣,自是敬佩万分,只是天下仰慕陛下者多矣,陛下最需要的也不是阿谀奉承之人。”

  李建成突然问道:“朕听徐世勣说起过,你当时与他说,希望能做一个良臣,而非忠臣,是有何解?”

  魏征正色道:“稷、契、皋陶就是良臣,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

  忠臣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

  因而臣平生之志愿,便是能做陛下的良臣。”

  “良臣,良臣,如今天下,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凋弊之后,饥寒重切若,天下良臣再多些,朕纵是要被气的损年折寿也是愿意的。”

  魏征这时候才肯恭维安慰一句:“陛下万寿。”

  …………

  吐谷浑的国都伏俟城中,卫国公李靖的大营驻扎在这里,能到此处,就可知此战已经是大胜,唯一要说欠缺的,那便是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的首级了。

  但此时继续追击,就有些得不偿失了,粮草供给也很容易出问题。

  但因战功突出被李靖起身提拔起来的侯君集劝道:““大将军,此时吐谷浑可谓是,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时若不继续乘胜追击,将来必悔之。”

  李靖很是沉着,并没有侯君集的劝说动摇心智,他开口问道:“那几个部族还是不愿意归顺我大唐吗?”

  “将军,他们自是愿意归顺大唐向陛下称臣上表的,但他们不愿意追击吐谷浑。”

  李靖闻言有些失望“没有他们领路追击是不行的,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慕容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马癯粮乏,难远入,我等向朝廷上奏报,准备班师回朝吧。”

  侯君集面色一苦,他可还没立下多少功勋呢:“大将军,如果就这样班师回朝,过不多久,这四郡还要被吐谷浑重夺回去。”

  “这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我们只需依照陛下的旨意行动。

  这时有一个突厥出身的将领开口道:“大将军,末将想要试试,能不能杀了吐谷浑国主。”

  “哦?”李靖还有些惊讶,慕容伏允不算什么人物,领兵布阵也蠢笨的很,但逃跑及稳定人心的本事确实不凡,这样的人打败容易,杀死就有点难度了。

  “你需要什么?”

  “只需要大将军的一封手令,将军知道,末将出身西突厥,因部族犯事而出逃,但前些时候,末将的部族受到了统叶护可汗的看中,末将的叔叔成为了一名吐屯,还算有些权势。

  末将还听闻,统叶护可汗向我大唐求娶了公主,有准备共击dong突厥,有这样的关系在,想来统叶护是想结交大将军您的。

  慕容伏允多半是一如既往,逃窜到了西域,西域现在全凭西突厥可汗的命令,只要统叶护下令,那么吐谷浑国主的人头很快就会被割下来。”

  李靖认真想了想,这件事确实是有可行性的,虽然他没有回京,但长安的消息他还是十分了解的,朝廷与西突厥现在确实比较亲近。

  唯一顾虑的事,还没有得到陛下的同意,他这样自主去做是否逾制了。

  ……………

第223章 剪裁

  思来想去李靖还是写了一封奏书,派那名突厥出身的将领去联系了西突厥可汗,慕容伏允这种祸患,若不能一次解决,隔几年便还要来犯。

  还有些不放心的李靖对心腹吩咐道:“挑选二十匹最神骏的青海骢,带回长安敬献给陛下。”

  “诺。”

  但那心腹却没有退下,等其余将领都领命离开后,他低声道:“卫公,或许留下慕容伏允,才是对您最好的选择。”

  李靖疑惑道:“什么?”

首节 上一节 97/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