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01节

  如此的结果,焉能让心高气傲的郭嘉满意?

  也正是因此,郭嘉越是与李基相处,私下反倒是越发的谦逊,真正以师礼相对李基相待。

  “既然如此,那奉孝便随我返回吴县吧。”

  李基应了一声,然后从袖子之中取出一卷提前准备好的竹简递给郭嘉,道。“将这一卷竹简交给锦衣司执行。”

  “是。”

  郭嘉没有过问,且作为如今李基的贴身书童,郭嘉自然也很清楚锦衣司的存在,迅速就下去联系锦衣司执行。

  而等郭嘉联系锦衣司传递命令,又迅速处理完毕一应军务后。

  李基拿出围棋与郭嘉不急不缓地对弈之余,问道。“奉孝就不好奇我交给锦衣司的命令是什么吗?”

  “若是我应该知晓的,先生自会让我知晓。”

  郭嘉那依然颇显稚嫩的脸庞,此刻与过去的自傲相比却是明显多出了几分沉稳地答道。

  李基倒是没有瞒着的意思,直言道。

  “无他,让锦衣司大肆散播我七日后大婚之事罢了。”

  郭嘉闻言,拿着白子的手指一顿,略微思索后,道。

  “先生不加以隐瞒这等事情,反而主动宣传,莫非是想用那‘空城计’故作玄虚,使郭异之流不敢轻动?”

  不过几乎是在话音落下之后,郭嘉又否定了这种可能,道。

  “故作玄虚之策可一不可二,且大婚乃是人生大事。先生倘若依然留在钱唐县,说不得反倒会沦为天下士子的笑柄,那郭异定然不会上当,反而会判断先生必然已经离开钱唐县才是。”

  “还是说,先生准备反其道而行之,当真准备在大婚之日也依然留在钱唐县之中,然后为郭异设下埋伏?”

  李基笑了笑,道。“以假乱真,虚虚实实,奉孝所说也不失为一条妙计,有机会倒是可以试试。”

  毕竟,尽管这个时代三妻四妾很是常见,但是正妻的大婚却依然是各种意义上的头等大事。

  常人哪里会觉得李基会不惜放弃大婚,反而以此为饵,诱敌人中计。

  “那郭异恐怕是畏我如虎,若不是完全确定我的确离开了钱唐县,定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基继续往着棋盘落下一子之余,接着道。

  “不过,亦正如我适才所言,这一战由于顾虑甚多,以至于拖沓相持了两月有余,尽管只是多耗了些钱粮,且也借着这个机会在富春山练兵,但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我之所以主动宣扬这个消息,亦正是打算在大婚之日便结束这一战,也免得我洞房之夜吴郡反倒要大规模见血,多少有点不吉利。”

  “而若不主动宣扬一番,那郭异始终躲在会稽郡内不出兵,又该如何结束这一战?”

  郭嘉一边继续下棋之余,一边却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对于如今李基手下可动用兵力的状况,郭嘉可谓是再清楚不过了。

  而锦衣司持续不断对会稽郡的渗透,甚至有一小部份锦衣司已经借着乡勇之名混入到了会稽郡军中。

  因此,通过锦衣司的情报,郭嘉对于会稽郡如今麾下的兵力状况也是相当的清楚。

  两万五千余,且已经打造出了大量可供渡过钱塘江的小型船只。

  如此一来,仅凭驻守钱唐县的兵力如何能阻挡对方。

  也无须什么巧计,只需会稽郡兵分多路,从不同方向同时横渡钱塘江,那么钱唐县匮乏的兵力就无从阻挡拦截了。

  而这两个月以来,李基致力于保证战事不会干扰到吴郡南部百姓的正常生活以及“以工代赈”,一旦会稽郡兵力大肆渡江成功,那么此前李基致力维持的安稳当场就会土崩瓦解。

  “莫非,先生已暗中准备了一支奇兵?”郭嘉尝试地问道。

  “吴郡不过是尺寸之地,哪里来的那么多兵力?”

  李基否定了这个说法,但却是没有正面回答郭嘉的意思,仅仅是意味深长地道了一句。

  “相持的这两个月,可不仅仅是为了给会稽郡准备可以全军渡江的船只,其实我也一直在匆忙筹备就是了。”

  而后,李基又在钱唐县待了几天,且多次进出钱唐县巡视沿岸烽火台,做出着频频调整沿岸驻军的举动。

  然后,李基就以着一种既不高调,但又会被有心人发现的方式,在赵云所率领的百人队骑兵护送下离开钱唐县。

  这一连串的举动,让郭嘉始终不解其意。

  李基那故作谨慎的态度检查烽火台以及调整驻军,在事先知晓目的的情况下,郭嘉自然明白那是李基为引诱郭异上当所演的戏。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就算想要设下埋伏,李基麾下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

  在这种情况下,还主动引诱对方,这与引狼入室何异。

  ……

  而在整个吴县之中都逐渐闹得沸沸腾腾的喜事,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时刻关注着吴郡内部动向的郭异。

  只是,纵使郭异已经得到了探子确切的回报,还是下意识就觉得其中有诈,那大婚完全就是为了蒙骗自己。

  相反,许攸知悉此事之后反而为之狂喜!

  李基与蔡昭姬的婚事,许攸同样也是早早有所耳闻,知道此事在年初之时就已然定下,绝非是临时编造出来的。

  “天时已至!天助我也!!!”

  憋屈地按捺了两个月有余的许攸,甚至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先生,莫非你觉得此事为真?”郭异问道。

  “自然是真!那李基断然已经离开钱唐县返回吴县准备大婚无疑。”许攸肯定地答道。

  “那李基奸诈之极,会不会……有诈啊?”郭异惆怅地问道。

  “不会!”

  许攸斩钉截铁地开口道。

  “府君大人有所不知,那才女蔡昭姬乃是大儒蔡邕长女,此前曾嫁于河东卫仲道为妻,然,蔡昭姬人尙在路上,卫仲道便已提前病亡,因此世人皆风言蔡昭姬不详。”

  “因此,若是李子坤于大婚之日置蔡昭姬不顾而留于钱唐县,那蔡昭姬恐怕除了羞愤而死之外,难有颜面再见世人。”

  “且大儒蔡邕如今还是仁德书院山长,一旦李子坤弃大婚而不顾,颜面亦是何存乎?纵是蔡昭姬不死,蔡邕也必然会愤而携女离开吴郡,且如此一来李子坤还会因此得罪无数士子。”

  “故以,李子坤不是有诈,而是不得不返回吴县大婚!此于府君大人而言,如何不是天赐良机,正是天助府君大人成功,终觅得如此良机可渡钱塘江。”

  在许攸那一条条有理有据的分析之下,郭异也明白了李基断然是需要返回吴县的。

  而一旦李基不在钱唐县了,那……郭异顿时就觉得自己又行了!

  手握两万五千余大军,挥师横渡钱塘江不过是须臾之间。

  “好好好!”

  郭异连连开口称赞了起来,只觉得自己苦等两月终有回报。

  没有了李子坤在此,何人能挡住自己的步伐?

  “那……本府君看来很有必要为李基小儿在大婚之日献上一份贺礼了!”郭异冷笑着开口道了一句。

第227章 装扮吴县

  不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无论是郭异还是许攸无疑都谨慎了不知道多少。

  在许攸的建议之下,郭异继续派出更多的探子打探吴郡动向之余,还准备再度派人去说动山越。

  山越同样也清楚李基之名,只要山越知悉李基离开了钱唐县,完全不担忧山越不会动心。

  吴郡之富,已然渐渐在整个扬州之中形成了一种固有印象,源源不断地接纳流民,仿佛吴郡的钱粮是没有尽头似的。

  并且为了谨慎起见,郭异还光明正大地派出使者准备前往吴县为李基祝贺。

  所为的除了以此方式麻痹吴郡外,就是为了进一步近距离地确认李基以及一应其余吴郡官吏是否都已经集中在吴县之内。

  一时间,钱塘江两岸看似平静,实则暗地里却是剑拔弩张,风雨欲来。

  ……

  而此刻一路乘着马车的李基已经沿着官道不急不缓地赶回到吴县,且一路上李基还随机挑选了一些途径之地视察了一番水利上的问题。

  尽管战事在吴郡南部边境相持了两个余月,但在刘备没有向民间征兵的情况下,对于吴郡普通百姓的生活以及“以工代赈”没有丝毫的影响。

  相反,除了吴郡水利逐步地完善以及人口的大量增加,整体已经初步展露出欣欣向荣的气息。

  尽管还没有耕牛,但是不少官吏已经开始率领着那些不适合挖掘河道的妇孺开垦良田,进度虽慢,可其中却是蕴含着真正在这里扎根活下去的希望。

  李基,也看到了许许多多与此前麻木截然不同的希冀笑脸。

  这让李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宁可多耗些钱粮相持战事,也比将兵灾引入到境内作战更好。

  如今的吴郡太需要一个安稳的大环境去发展了。

  距离真正的乱世到来,已经没有多少年的功夫了。

  与袁绍那等底蕴深厚的世家子相比,若想要让刘备具备与之争霸相持的底蕴,唯有将吴郡真正开发出来。

  笨鸟先飞……

  刘备除了仁德之外,再无它物。

  那便将吴郡打造成类似于“十里坡剑圣”那般的存在,以“一郡而治天下”?

  ‘主公,那或是以一郡而争天下……’

  李基暗暗地想着之时,赵云的声音在马车外响了起来,道。

  “子坤先生,主公来迎你了。”

  “什么?”

  李基略微一怔,连忙拉开马车的帘子,眼前所出现的赫然是骑马而来且脸上满是欣喜的刘备。

  “子坤,你可算是回来了。”

  刘备翻身下马,快步地走到了停了下来的马车边上之余,连连开口道。

  李基见状,连忙从马车里钻了出来。

  只是还不等李基直接从车辕上跳下来,刘备就自然地亲自搀扶着李基落地,还不忘小心地提醒道。

  “慢点慢点,可勿要摔伤了。”

  李基有些哭笑不得地被刘备扶着下了马车,道。“此处距离吴县恐怕尚有十里之远,主公为何在此?”

  “区区十里,如何能阻备见子坤之心?”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不忘上下打量着李基,道。“子坤这段时间在钱唐县坐镇战局当真是辛苦了,子坤这都瘦……”

  忽然注意到了李基似乎比此前明显壮实了一圈,刘备的声音不由得一顿。

  过去,李基的身形完全可以用消瘦修长来形容,此刻表面看上去似乎无甚变化,但实则明显更能撑起身上的衣袍了。

  “好好好,此前备还以为锦衣司所汇报的子坤时时随子龙练习剑技是略有夸大,不想子坤当真坚持了下来。”

  刘备满是欣慰地开口道了一句。

  “主公的吩咐,基岂敢不从?自当勤学苦练。”李基笑着道了一句。

  “甚好甚好,此番子坤回来了,那便由备每日陪着子坤一起练习剑技。”刘备欣喜地开口道。

  “好。”

首节 上一节 201/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