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442节

  而选择在宜城登陆的李基,在得知了袁术已经放弃了继续围困襄阳,转而退却十里重新安营之时,也没有急着往襄阳进军。

  在以宜城为屯粮之所,配合着一万水军的舰队保证后勤粮草运转之余,李基同样也选择派出大量斥候去详细探查豫州军的情报。

  一时间,在襄阳以南的百里平原中,两方斥候先一步发生交锋,不断地进行着探查、追击、逃窜、厮杀……

  双方每日损失的斥候少则十余个,多则甚至高达二三十个之多。

  而这也让双方的情报渐渐在斥候的探查下,变得清晰了起来。

  豫州军所剩的兵力之多,比李基预料得要略高了些许。

  即便在寿春、宛城两个方向都牵制了袁术的一定兵力,再加上漫长的攻城战也消耗了袁术不少兵力。

  可襄阳终究是临近南阳郡,袁术在南阳郡也本就有着相当的根基。

  这让袁术顺势将大半个南阳郡重新掌握后,不断地从南阳郡强征青壮补充兵力,再加上有着大量世家的鼎力支持,让袁术同样也在不断补充兵力,当下兵力依然高达十一万余。

  即便这十一万余的兵力掺杂了不少或许连郡兵都不如的水分,但这个数字几乎是扬州军的一倍左右。

  ‘不愧是四世三公的名门袁氏,吴郡积累多年的底蕴,也不过是对方的起点……’

  李基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李基也明白人与人之间,自始自终都不是相同且公平,所走的道路也是不可复制的。

  骷髅王,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不过李基会帮袁术一把,让他顺利地当上骷髅王。

  而将豫州军的最新情报都翻阅了一遍后,李基这才拿起吴郡那边传回的书信。

  刘备的亲笔手书。

  三分之二的内容,几乎都是在关心着李基的近况,而后剩下的三分之一篇幅才提及了是否需要援军以及对于孙策的安排。

  与袁术几乎抽空了所有兵力相比,扬州无疑还是有着相当的余力的。

  只是,六万战兵在李基看来,已经足以奠定荆州局势,完全没有大费周章继续抽调更多兵力的重要性。

  在“军户制”下,扬州所能调动的兵力比例是略高于正常州郡的。

  可相对的,扬州所铺开的摊子也更大。

  夷州与瀛洲都需要常驻五千兵力维系局势,免得出现什么乱子。

  寿春那边,李基也暗中加派了兵力,让关羽手中可用之兵增加到三万。

  再算上暗中协助张昭、张纮、虞国掌控交州,还有维系各类船只的水军、扬州内部治安稳定的兵力,这让当下扬州所养的实际兵力已经到了十五万的地步。

  也就是林邑稻的普及,再加上背靠金山银山,让扬州正式步入了钱粮无忧的阶段,否则就算是将刘备直接拉去榨油,扬州也不可能轻松养得起十五万之多的兵力。

  可继续抽调军户士卒增加兵力,即便钱粮上不会有什么压力,但青壮的减少无疑也会影响作为基本盘扬州的稳定与发展。

  当然,即便李基对于经略荆州有着相当的自信,回绝了刘备加派援兵的提议。

  不过考虑到有备无患,还是准备回信提议刘备可移兵两万到柴桑大营,以备不时之需。

  除此之外,让李基颇有些关注的便是关于孙策的处置。

  有了李基的书信在前,刘备自然不会当真斩了孙策。

  只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刘备也不得不表现得勃然大怒,当场就将孙策打入地牢之中。

  当然,名义上是打入地牢,实则刘备特意给孙策安排了一个“豪华单间”。

  除了不能自由行动以及接触外人外,几乎就等同于安排病房养伤了。

  能做到这个地步,刘备无疑是看在了李基的面子上,否则只要斩了孙策或将孙策交出去,那么刘备反倒是对刘琦有恩,入主荆州就变得更顺理成章了。

  毕竟,刘备仁德……极重情义不假。

  在他的眼中,匡扶汉室的大业重要性则仅在某些特殊情义之下。

  若是能换来一州之地,刘备就算是将阿斗抛高高都不会犹豫,更别说是孙策了。

第560章 吃好喝好最重要

  然而,就在李基得知了孙策的安排,明白孙策最多也就是需要遭受些委屈磨磨性子后,彻底放心了下来的同时。

  在吴县的孙府,吴夫人脸色有些苍白,身形摇摇晃晃地回来了。

  而在府内已经焦急等候了许久的孙权、孙仁连忙迎了上去,下意识开口问道。

  “母亲,刘使君如何说?大哥能不能放出来?”

  “大哥呢?母亲没有把大哥带回来吗?”

  面对着孙权、孙仁那满是期盼与忧虑的眼神,吴夫人脸色越发惨淡,摇了摇头,道。

  “刘皇叔没有见我。”

  此言一出,孙权、孙仁只觉得一阵晴天霹雳,有种心中渺茫的希望就此消散的感觉。

  “怎么会?凭什么这样对待大哥!”

  孙权握紧着拳头,脸上全然都是悲忿之色……

  孙坚常年不在家中,甚至自孙权记事以来,就没有见过孙坚多少面,支撑着这个家的却是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大哥孙策。

  这也让孙权对于大哥孙策既是敬重,又是亲近。

  甚至就连孙权屡屡迫不及待地想在仁德书院中表现自我,也是希望能早日得到李基的认可,继而能够独立出来帮助孙策。

  孙权不想只能看着孙策一人不断在外奔波支撑着孙氏,即便是自己想要学武,向难得在家的孙策请教之时,每次都只能得到“下次吧,权弟”的回应。

  “对,找老师!找侯爷!!!”

  孙权猛地想起什么,抓着吴夫人的衣角开口道。

  “只要老师愿意开口为大哥说情,就算是刘使君也一定会网开一面放过大哥的。”

  吴夫人闻言,眼神更是黯淡了三分,答道。

  “策儿被侯爷在营中怒而举剑追砍,幸得一众同僚求情,这才改为鞭二十,再遣人将策儿押回吴郡听候主公发落的……”

  “策儿为私仇而怒杀刘表,怕是坏了侯爷的大计,如何还会帮忙说情?”

  说出此言时,吴夫人的神色全然都是绝望。

  这些陆陆续续传回吴郡的言论,加上向来温厚的刘备罕见地当众勃然大怒将孙策打入地牢,无疑有着极高的可信度。

  过往,孙策在扬州之中凭借着国士侯弟子的身份,声名显赫,妥妥一枚越发耀眼的将星。

  如今遭逢变故,再加上孙策乃是为父报仇而怒杀的刘表,无疑是让本就极具争议的话题再狠狠地加了一把火。

  这一刻整个吴县,乃至于吴郡都在讨论着孙策是会被从轻发落,还是会被斩首示众,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的。

  “大哥为了刘使君,为了老师,多年来几次征战海外,多少次浴血奋战,就换得这样的下场?这样的主公,莫非是要逼我反……”

  不等孙权说完,吴夫人便是一巴掌将孙权抽翻在地,让孙权的小脸上瞬间多了一个红印。

  “住嘴!你这逆子在胡说什么,要害死我们全家上下吗?”

  吴夫人原本就显得有些破碎绝望的脸庞,此刻却是涌现出了几分潮红,怒不可遏地低声呵斥了起来。

  近十岁左右的孙权一手捂着脸庞,不可置信地看着吴夫人,眼神中满是不服,却在吴夫人的威压下又不敢开口。

  而孙权与吴夫人如此以眼神对峙了数息后,吴夫人这才渐渐平复了些许,开口道。

  “适才之言,权儿莫说是说出来,便是想也绝对不可。”

  “那大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看着大哥被斩首吗?”孙权大声地反问道。

  吴夫人叹息了一声,开口道。“你待在家中不许外出,照顾好弟弟,我再出去找人求求情,或还有转机,”

  说罢,吴夫人再度转身朝着府外而去。

  尽管吴夫人清楚在刘备与李基都表明了一定态度的情况下,整个扬州怕是无人还有能力将孙策救出来。

  可只要尚有一丝希望,作为母亲的吴夫人又如何愿意放弃?

  而随着吴夫人离开,孙权这才缓缓爬了起来,也想着离府。

  只是有了吴夫人的交代,府内仆从如何敢放孙权离府,这让孙权勃然大怒地发泄打砸了一顿,也同样是无济于事。

  与孙权的无能狂怒相比,年岁还要小上些许,仅有八岁的孙仁更是恐慌与不知所措。

  或许孙策也时时不在家中,但尤为重视亲情的孙策每逢返回家中,对于弟弟妹妹都是不加掩饰的爱护,这也让孙仁与孙策的感情同样极其深厚。

  ‘救大哥……救大哥……’

  孙仁呆坐在一角,任由着孙权打砸,脑子里却是不断地回荡着这个念头,试图想出一个法子来。

  骤然,孙仁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匆匆就往着府外而去。

  家中管事见状,下意识也想拦住孙仁。

  孙仁瞪着眼,稚嫩的脸庞上目光多了几分尖锐地质问道。

  “母亲可未曾不准我离府,尔是欲犯上乎?”

  这让管事犹豫了一下,只得放任孙仁离府。

  孙仁离府之后,则是毫不犹豫地直奔着相邻不远的国士侯府而去。

  而此刻在国士侯府内,则是一大堆二代幼童都在府内定期聚会玩耍。

  除了阿斗、李相外,关羽、张飞、甘宁等等同龄的子嗣都在其中,年龄大体在八岁到四岁之间,大大小小十余人。

  这种定期聚会,本质上算是提前为阿斗打造些班底,也是让二代之间相互多熟悉且培养感情。

  免得父辈同心协力打下了天下,结果下一辈反倒是反目成仇,明争暗斗的。

  平日里,这种聚会倒是相当的热闹,一个个同龄孩童在这个年纪正是缺玩伴的时候,玩得不可谓不开心。

  可孙策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的,让李相少了几分兴致。

  李相的兴致一低,阿斗也就不怎么高兴得起来,阿斗、李相两人的神色有异,让其余孩童也是不敢怎么放肆。

  “大兄,是有什么烦心事?”

  一如既往看着有些胖嘟嘟的阿斗关心地问道。

  李相叹息了一声,问道。“孙伯符之事,少主可曾了解?”

  阿斗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

  毕竟在阿斗看来,天塌了有亚父顶着,能出什么大事?

  吃好喝好,别让亚父担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561章 一个大胆的想法

  或许,心宽体胖的阿斗想着怎么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但早慧的李相需要考虑关注的事情可就多了。

  自李基前往柴桑坐镇后,李相就时时关注着父亲的动向,自然也就注意到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孙策之事。

  不过,阿斗自己不清楚无所谓,面对着李相的询问,转而就朝着身旁的其余孩童开口询问了起来。

  而在其余孩童七嘴八舌的积极回答着,阿斗很快就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首节 上一节 442/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