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之中,“后退”向来都是无比凶险的,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溃败。
然而,在李基频频所发出的命令下,扬州军前军各部交替抵挡豫州军之余,整体居然保持着一种有条不紊的态势不断向后挪动。
这一手指挥水准,甚至令袁术都感到几分不可思议。
这已经不仅仅是军户士卒有着令行禁止的素养就能解释得了,更为考验的是统帅的临阵指挥能力。
需要统帅将麾下各部的一举一动都了然于心,且恰到好处地提前做出各种安排,才有可能指挥扬州军前军各部如此不露破绽地交替掩护后撤。
甚至,就连豫州军的进攻节奏,也需要考虑在内。
袁术越是了解,越是清楚其中的难度……
对于一些庸将而言,怕是连千八百人都指挥得像山贼土匪似的一团糟,只知道并肩子一起上,更别说是像李基这般指挥万人级别的军团如臂驱使。
“这怕不是淮阴侯在世?”
袁术喃喃地道了一句,心中震撼之余,却是不自觉地升起着强烈的迫切感。
不仅仅是想要得到李基的渴望加深,更是意识到以李基展现出来的统率能力。
同等兵力下,自己恐怕完全不是李基的对手。
袁术不得不考虑,眼下这或是一生仅有击败李基的机会。
第566章 第565 异于常理的布置
“无论如何,都要给我咬住李基的前军!”
袁术不断下令,指挥着前军的令旗都快摇出残影了。
这一刻,袁术深刻地认识到一旦没有咬住扬州军,给了李基重新整军的喘息机会。
那么李基麾下那些原本就表现得令行禁止的新兵蛋子,如此真正经历过临阵厮杀过后,所能发挥的战力怕是要更加棘手。
袁术如何能忍受自己的十余万大军,沦为李基练兵的陪练,甚至有可能因此被逆转战局?
咬死李基的前军,即便扬州军能够脱身,起码也要重创扬州军,甚至顺势一路掩杀到底!
并且,李基的临时指挥水准再如何惊人,袁术也不信在持续不断的重压下就不会失误。
只要失误一次,就足以让扬州军的前军万劫不复。
为了持续给与扬州军重压,逼迫扬州军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出现失误,袁术不仅下令前军必须死死咬住扬州军,中军、后军紧跟着不断压上之余。
还命令陈兰、雷薄所率领的兵马加速追上扬州军,设法绕后扬州军的前军威胁到扬州的侧翼。
一时间,豫州军那庞大的军势在李基脑海之中所构建的俯瞰图中,就恍若是一大两小的三叉戟那样不断前压。
一边死死咬住扬州军,拖延扬州军后撤的速度;
一边则继续试图让陈兰、雷薄所率领的兵马从侧翼绕过来,对扬州军形成夹击合围之势。
只是,陈兰、雷薄所率领的同样也是步卒,行军速度比徐徐交错掩护后退的扬州军要快,但也是快得有限。
这一情况,反倒是像极了李基儿时所学的数学题。
A同学往前跑,B同学在相距A的多少距离开始追,问:B需要多久才能追上A。
只可惜,现实并非是纯粹的数学题,战场也不是田径赛,而是……道具赛。
在李基频频指挥着前军各部的指令中,骤然穿插了几道关于弓箭手的命令。
扬州军一直都没有出手的弓兵,并非如常理那般布置在中军附近,而是被李基布置在大军侧翼。
随着李基的军令一出,处于两翼的弓兵朝着正越过前军,想要直接威胁侧翼的陈兰、雷薄一部进行抛射。
大片大片的箭雨升空而起……
只是在袁术的命令下急行军的陈兰、雷薄所部,哪里预料到李基居然会将弓兵布置在异于常理的侧翼?
再加上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陈兰、雷薄所部压根就没有携带盾牌。
这让箭雨落下的瞬间,激荡起了大片的血花。
无处可躲,避无可避!
即便袁术堪称财大气粗,麾下士卒最次也有皮甲在身,但被箭雨覆盖的区域,除非是全身覆甲的重甲兵,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挡得住箭雨。
而这也让陈兰、雷薄所部的行军速度为之一滞。
“竟有人敢把弓箭手布置在两翼?”
陈兰难以置信地看着数百士卒当场被扎成刺猬的前方,整个人可谓是又惊又怒。
两翼,向来都是汉军最为薄弱的地方,往往都会布置重兵防护之余,还需有骑兵进行掩护,避免侧翼受击而引发全军混乱。
像李基这般将最为脆弱的弓箭手布置在薄弱侧翼的做法,简直就是陈兰闻所未闻的。
当即,陈兰就想要对袁术调集过来的一千骑兵下令,打算命令他们凭借战马的速度冲垮那群弓箭手。
没有盾牌长矛保护的弓箭手,在骑兵的铁蹄之下,只需接触一瞬都足以让弓箭手大溃。
然而,当陈兰注意到在扬州军侧翼外率领着三千骑兵游曳的张飞时,整个人几乎是强制性地冷静下来,瞬间打消了让一千骑兵冲过去白给的念头。
而在另一侧的雷薄,也是陷入了类似于陈兰的困境。
有着田豫所率领的两千白马义从掩护,雷薄根本就不敢让仅有一千的骑兵对看似脆弱的弓箭手进行突袭。
骑兵的不足,再加上扬州军不时地抛射箭雨进行阻拦。
倘若扬州军是在原地一动不动列阵的话,陈兰、雷薄自信拼着伤亡也能率兵冲入弓箭手之中。
可扬州军同样也是在缓缓后退,这让陈兰、雷薄骤然发现似乎根本就触及不到扬州军的侧翼。
对于这个预料之内的结果,李基只是扫了一眼也就不再关注。
兵种克制,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因地制宜才是关键。
在如此进退拉扯之间,有着弓箭手的牵制,足以保证豫州军追不上来威胁侧翼。
豫州军同样匮乏的骑兵,反倒是让豫州军拿处境看似危险的弓箭手毫无办法。
如今,李基的精力几乎都放在指挥前军各部交错掩护之上,这是容不得指令出现一丝差错的地方。
李基不仅仅需要在脑海中同步着不断变化的“棋局”,几乎是每一息都需要下达各项指令。
为了能够指挥前军做到这种程度,足足有八支令旗是指挥着前军各部的。
且不仅仅是李基不断迅速下令,说得口干舌燥不能停歇,担任着前军令旗的旗手更是累得够呛,令旗都快要摇得出火星子了。
倘若不是这些旗手都是从全军挑出来的大力士,一个个膀围比李相的头围都大,恐怕早就被累瘫下了。
只是,李基不敢有一丝的懈怠,甚至就连额头冒汗自眼角划过颇为不适,都不敢伸手擦拭。
双目紧盯着前方的战局,生怕看漏了一处的变化,大脑更是不断地高速运转计算战局。
一追一逃的战局似是又陷入到了短暂的僵持中。
这一刻,李基则是不断地坚持着,等待着……
袁术更是不断施压,逼迫着李基露出破绽或是出现失误,彻底奠定战局。
而战场周边的“观众”们,看得这有违常理的战局更是心惊肉跳,一边缓缓跟着战场在外围而动之余,一边大多也不敢眨眼,生怕看漏了什么。
两军不断交战间,战场也在不断往南偏移,不知不觉间扬州军已然后退了足足两里之多。
只不过,袁术还在不断下令紧咬着扬州军,也根本不担心是否存在中伏的可能。
莫说是两里,附近十里的地形都早就被袁术探查得一清二楚,根本不具备任何设伏的条件。
“垂死挣扎罢了,还在坚持有什么意义?!”
立在战场之上的袁术喝了一口蜜水润喉之余,目视着一直被咬住的扬州军中军方向。
不知不觉间,袁术感觉自己隐约都已经能直接看到了李基的战车所在,隐约能看到李基那汗流浃背的狼狈姿态。
而李基抬眸间,也隐约注意到了袁术的战车所在。
只是不断的高强度计算以及指挥,确实让李基整个人汗流浃背,但狼狈却是没有,反倒是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时间差不多了。”
第567章 大纛前移
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
战局表面上看似是袁术在不断给予李基压力,逼迫扬州军露出破绽。
可压力,往往是相互的。
实则袁术无形中也在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不知不觉中让袁术产生来必须一战而定,始终都要紧咬着扬州军的压力。
在如此激烈的战局中,袁术并没有注意到豫州军的阵型,在持续的追击已然不知不觉出现了混乱。
豫州军大量训练不足的后军阵型杂乱间与一部分中军掺杂到了一起,中军又有一部分与前军贴得过近。
当身处扬州军中军的李基,能够隐约凭借目力看到袁术所乘的战车之时,这无疑便是明证。
而在李基不断在脑海中同步的“棋局”中,代表着豫州军的棋子已然远远不复开战之初的有序。
袁术不知不觉忽略了他的统率能力,根本不具备在持续的追击中始终保持着对豫州军的掌控。
这便是双方在临阵指挥水平上的差异,也是李基所等待的战机。
下一刻,李基所乘战车停了下来,激昂的号角声与鼓声骤然响起了起来,传入到大量扬州军的耳中。
那绣有着“国士侯”、“扬州大都督”字样的大纛旗,迎风烈烈。
指挥扬州军各部的令旗亦是齐齐一变……
而扬州军骤然停了下来的变化,似有就地重整阵型反击的趋势,让袁术看得微微一怔,然后则是忍不住大笑了起来,道。
“天真!李基小儿还想妄图临阵反击?复现当年项王破釜沉舟之举不成?”
士气,可不是仅凭一两道命令就可以逆转的。
尤其是扬州军持续退却了这么久,骤然要求停下进行反击,很可能率先引起的就是扬州军内部混乱。
扬州军士卒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怀疑是否将他们当成断后的弃子,继而产生严重混乱。
当即,袁术非但没有警惕地下令前军重新整军,而是继续将更多的士卒压了上去,试图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彻底击溃扬州军前军。
而下一刻,袁术便看到了整个扬州军率先移动的便是李基所乘的战车。
在这战车之上,还有着矗立于整个战场之上的大纛。
大纛前移,所代表的便是主帅前移!
或许,在象棋之中贸然拱将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可反应到真实的战场上,却是能将主帅的意志直观传递到全军上下。
顿时,扬州军原本有些混乱迟疑的士气,骤然间以着不可思议的幅度变得高昂了起来。
扬州军何人不知国士侯?
尤其是在柴桑大营之中训练的士卒,又有何人没有见过大都督?
代表着李基的大纛前移,就足以瞬间稳定军心,且让扬州军上下明白了反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