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483节

  否则在曹操早早布下埋伏的情况下,曹豹又没有吕布那等万夫不当之勇,能够率领两千残军杀出来还当真是奇迹。

  不过,被李基那轻松的语气所感染,刘备忍不住接话道。

  “按子坤这么说,曹孟德不得给曹豹补一份俸禄?”

  “起码得补足两年半的。”李基答道。

  “哈哈哈哈哈……”

  顿时,刘备与李基忍不住相视而笑。

  不过笑罢之后,刘备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眉头忍不住直皱,分析道。

  “青州黄巾投靠徐州的将领骤然反叛,看来曹孟德对徐州是早有预谋,且开阳城一破,曹军往南便仅有即丘一城。”

  “只要即丘失守,曹军便能长驱直入徐州腹地,徐州治所郯县所在的东海郡也是无险可守……”

  “不知陶恭祖能否幡然醒悟过来,及时断尾求生,收拢兵力退守下邳,否则一旦被曹军各个击破,徐州怕是危矣。”

  李基没有否认刘备的判断,反倒是问了一句。“陶恭祖依然没有回信?”

  刘备摇了摇头,神色显露出几分无奈。

  陶谦没有开口向刘备求援,刘备纵是有心出兵,在曹操高举“复仇”大义的情况下,也不便直接干预不了徐州战场。

  刘备唯一能为陶谦减轻压力的,便是在汝阴城继续增兵,威慑袁术不敢轻举妄动从侧面夹击徐州。

  只是眼下徐州战况,怕是完全不用袁术入场,曹操就打得徐州节节败退了。

  兵力钱粮,徐州皆远胜青州。

  然而,双方将领谋士的水准,似乎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这一点,大大出乎了刘备的预料。

  事前,刘备还以为陶谦与曹操好歹会有一场龙争虎斗,在二袁的支援入场下,陶谦才会支撑不住。

  没想到的陶谦却是昏招频出,让徐州局势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糟糕。

  而陶谦在得知开阳之战的惨败,整个人也确实是差点被气得撅了过去。

  也就是陶谦手中已无可用之将,否则当场就要下令剁了曹豹的豹头。

  可纵使如此,陶谦依然没有向刘备求援,而是咬咬牙,继续抽调两万精锐前往即丘,下令曹豹死守即丘,抱着耗尽曹军军粮的想法继续拖下去。

  自知犯错的曹豹也不敢再自作聪明,抱着将功补过的想法,率领着四万精锐死守即丘。

  两军也在即丘展开了近十日的攻防拉锯,期间曹军屡屡用计想诱曹豹出城,曹豹始终不为所动。

  直至两军在即丘僵持了半月之久,曹操借由刘晔所改良的投石机才攻破了即丘城门,曹豹率领一万残兵逃回了郯县。

  即丘一破,徐州最为精华的东海郡彻底被曹操打开了大门。

  而就在不甘心的陶谦准备放弃郯县与东海郡,退守下邳,继续拉长曹军的战线死守坚城之时。

  为了逼迫陶谦率军出城决战,进入东海郡的曹操以“复仇”之名,开始大肆屠城劫掠。

  短短数日内,曹操连屠两城,被屠戮的百姓尸首之多,一时甚至让沂水断流。

  此事一出,整个大汉为之一片哗然,声讨斥责曹操之声沸反盈天。

  寿春城,州牧府内。

  “曹!孟!德!”

  “曹贼!!我与曹贼誓不两立!!!”

  刘备愤怒得眼睛发红,拔剑指天立誓,首次完全没有与李基商议,以着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道。

  “发兵!即日发兵……吾要亲自领兵讨贼!”

第625章 调度

  随着刘备那怒极的话语回荡在议事厅内,一众文武俱为之一惊。

  不少有意反对的人,看着刘备那吓人的模样却是不敢开口,下意识地纷纷将目光投向李基。

  无论是从时机,还是利益的角度,眼下无疑都不宜因怒兴兵入徐州。

  时机来看,陶谦尚未主动向刘备求援,刘备就主动出兵,这无疑是不太恰当的。

  利益来看,让青、徐两家互耗兵力,对于刘备而言同样也是有好处的。

  起码,坐在人群之中看似眼观鼻鼻观心的贾诩就不赞同刘备出兵。

  此刻出兵,在耗费大量钱粮兵力后。

  纵使击败了曹操,也只是收获一些感激与名声,除非刘备不惜舍了名声趁机暗夺徐州,否则大概率是亏的。

  可再拖延一阵,曹操的攻势越是犀利,陶谦在徐州的威望与兵力就会继续下降,甚至最好陶谦死在了曹操的手中。

  如此一来,凭借着刘备在徐州的威望名声,那可真是世家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入主徐州。

  只是刘备如此激忿的状态下,莫说是贾诩等文臣能否说动刘备,就连张飞都慑于大哥的威严不敢开口。

  唯有坐于席中的李基,能改变刘备的决定。

  在贾诩看来,这就好比大汉尚有丞相之位的时期,天子一意孤行,可丞相坚决反对撂担子不干,天子也是无可奈何。

  贾诩清楚在如今刘备集团现有的权力架构中,刘备李基处于君臣交心相知的状态,可同时李基也拥有着制衡刘备决策的地位与权力。

  ‘只是,子坤会做何反应?’

  贾诩以眼角余光也投向着李基的方向。

  以理性判断,贾诩知道李基不可能不清楚个中利弊,理应反对。

  可另一方面,贾诩又清楚在某些方面李基与自己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在一众文武无人跟着表态,反而率先投过来的目光注视下,李基放下手中折扇,缓缓起身,朝着刘备拱手行礼,道。

  “主公此举旨在维护大汉百姓,谓之仁德,以仁德之兵征讨曹贼,必胜之。”

  其余原本有心反对的文武见状,也只能闭口不言。

  当即,在刘备的命令下,李基坐镇指挥众官吏武将调度着屯于寿春的兵力进行出征准备。

  这一忙,整个州牧府从正午时分几乎到了深夜子时,依然有着大量的官吏不断进进出出地忙碌,以保障大军的方方面面。

  大军一动,绝非是召集多少号人到跟前宣布出发,然后大家伙就肩并肩地出战就行了。

  大军人数几何,分几部,何将负责何事领兵多少,又需携带什么多少物资军械,一应将士甲胄兵器帐篷鞋子等等都需要统一调度安排妥当。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绝非是个玩笑话。

  尤其是仓促出征徐州,粮道的安全与运转又该如何保证。

  可以说,越是仓促便越是考验主政者的能力。

  李基在州牧府内一直忙到子时,李相方才带了个食盒过来,送到了李基的面前,道。

  “父亲,这是母亲亲自下厨做的。”

  李基见状,让厅中配合着自己同样也在进行着各种调度的顾雍、糜竺等继续处理,自己则是拿起食盒与李相走到了侧厅之中。

  打开食盒,里面都是些李基平日里爱吃的家常小菜。

  李基拿起竹箸细细品尝了起来之余,问道。

  “消息传回府中了?”

  “嗯。”

  李相点了点头。

  大军即将开拨,声势浩大地紧急进行方方面面的调度筹备,整个寿春城怕都意识到了大军将要出征。

  即便没有刻意打听,大半日功夫消息已经足以传入国士侯府内。

  “这一次也是父亲领兵吗?”李相犹豫了一下,问道。

  “不,是主公亲自领兵……”

  顿了顿,李基接着补充道。“不过,为父要随行担任军师。”

  李相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又没有开口,眼神中却是透露着一丝不舍与黯然。

  视线都落在蔡昭姬所做小菜的李基,也没有去看李相,而是一边细嚼慢咽品尝之余,一边开口叮嘱着李相一些正事。

  在刘备、李基都离开寿春期间,寿春自然也需要有人坐镇,坐镇的人选也初步定了下来。

  徐盛、甘宁二将主兵事,顾雍、贾诩则分政务。

  在此期间,作为少主的阿斗同样也相当的重要。

  阿斗的年岁或许还没有到能主事的年纪,但却是个重要的吉祥物,所以李相的任务自然也就是辅助监督阿斗做好一个吉祥物。

  在这种特殊的时期,后方稳定人心的吉祥物出事,很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渐渐从早慧向早熟转变的李相,一条条地将李基的叮嘱记在心中。

  直至李基将昭姬所做的菜肴一扫而空,将食盒重新盖上好,转头看向李相,伸手摸了摸李相的脑袋,语气柔和了几分,道。

  “等为父从徐州回来,带你到郊外策马,如何?”

  李相用力一抿嘴唇,装作不在意的姿态,答道。

  “全凭父亲安排。”

  李基笑了笑,然后将食盒递给李相,道。

  “回去转告你的母亲,此番出征仓促,为父便不归家了,劳她又得辛苦一阵操持府中诸事了。”

  “是。”李相接过食盒,应道。

  “且去吧,平日闲暇时多读书,回来后为父可是要亲自考究你的学问的。”李基温声地说道。

  李相朝李基行了一礼,这才转身朝着门外奔去,脚步略显轻快。

  这也让李相刚刚出门之时,却与正好走到门外也提着个食盒的刘备撞了个满怀。

  看着李相,刘备原本紧绷着的神色下意识就露出了笑容。

  “相儿深夜不忘给父亲送膳食,可谓之孝,大善!”

  “伯父。”

  李相连忙行礼。

  旋即,刘备也关心了李相几句,见夜色已深不太放心,特意多给李相安排了几个虎卫送他回府,这才走入侧厅。

  刘备提了提手中的食盒,有些羡慕地说道。

  “备想着子坤府内忙碌一日多未进食,特意给子坤送了一份过来,不想倒是慢了相儿一步。”

第626章 豪华阵容

  刘备的这一番话,道出了羡慕与遗憾,还饱含着几分恨铁不成钢。

  跟李相深夜给父亲送膳食的孝举相比,阿斗这个时候在家却是睡得正香。

首节 上一节 483/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