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490节

  刘备再次拒绝,答道。

  “恭祖若是所忧外敌而欲辞让州牧之位,勿虑也!”

  “备率领十万大军入徐州,为的便是助恭祖击退曹贼,还徐州一个安稳。”

  陶谦见刘备的态度坚决,也不再坚持,只得退而求次地说道。“州牧印信,玄德可暂且推辞,但虎符还请玄德接过。”

  说罢,陶谦亲自从托盘中拿起虎符,递到了刘备的面前,道。

  “徐州因老夫愚蠢而屡战屡败,却非是徐州将士怯战之过也。”

  “素知玄德有识人之能,国士侯用兵更是未有败绩,还请玄德亲领徐州将士与曹军交战,给予徐州将士一个亲手雪耻复仇的机会。”

  刘备见陶谦双手举到了自己面前的虎符,神色动容,伸手接过了虎符,道。

  “既然如此,备便暂领徐州虎符,领徐州将士向曹贼一雪前耻。”

  “且愿自领军令状,战若败,愿自刎以谢徐州父老。”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被刘备所折服,士气更是随之高涨振奋。

  刘备也是举起虎符向众人示意,目光坚定自信。

  曹军在徐州内势如破竹,未有败绩,已成徐州一众文武的梦魇不假;

  可刘备俱否?

  吾有子坤,有何惧之?

  在李基有意无意的间歇性打击下,刘备已然不敢自称“知兵”了,但是刘备对于李基的信心却是有如巍然泰山。

  因而,为了提高士气,刘备毫不吝啬地当众许诺。

  陶谦见刘备初来乍到便赢得人心拥护,士气与此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心绪复杂之余,更是明白自己已无牧守徐州之能。

  “凡徐州将士见玄德如见州牧,凡有不敬者,玄德可斩之。”

  陶谦再度加了一把火,主动地为刘备助威。

  ……

  随着在下邳城中暂住的刘备向李基送来了书信,详细交代了事情经过,引得军中一众文武都一阵愕然。

  在众人的设想中,刘备亲自前往下邳城能够与陶谦冰释前嫌,让双方携手合力抵御袁曹夹击,这已经是足够大胆的构想了。

  让不少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目标似乎定得还是太低。

  陶谦就跟中了“美人计”魅惑似的,居然愿意主动将徐州白送给刘备。

  当时下邳城中有刘备的七千骑兵,刘备一旦接过州牧印信,陶谦事后反悔,刘备也是有足够能力控制下邳城。

  且即便是在刘备拒绝徐州后,陶谦接着还选择将虎符交给刘备。

  周瑜的神色有些怪异地道了一句。

  “主公这算不算是单骑取徐州?”

  此言一出,顿时在帐中引得众人一阵认可。

  曹操费了多少功夫都没能得到的徐州,刘备却仅仅是在下邳亮个相,陶谦就迫不及待地送给刘备。

  刘备的魅力之大,属实是有些超乎众人的想象了。

  而听着众人对刘备的赞叹,李基也是忍不住嘴角含笑。

  唯有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的表情,与其他人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司马懿纯粹是觉得天方夜谭,且下意识从阴谋论的阴暗角度出发,觉得这会不会是陶谦的计谋……

  只是,司马懿的理性又在否定着这个猜测。

  原因无它,便是陶谦真的能有这般的心计与能力,又何至于被曹操在徐州境内撵得仓惶逃窜?

  至于诸葛亮则是摇了摇头,道。

  “老师,刘皇叔此举属实有些过于冒险了。”

  “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陶恭祖相邀刘皇叔入城时,刘皇叔还打算将骑兵留在城外,一旦陶恭祖有意在城内设伏,刘皇叔岂不是危矣?”

  尽管,诸葛亮也清楚于情于理陶谦都万万不会对刘备动手,否则徐州当真就要面临袁曹刘三家夹击,陶谦可谓是必死无疑。

  可,诸葛亮依然反对刘备如此入城。

第636章 缘由有二

  诸葛亮的意思,李基如何不懂?

  从方方面面推断,陶谦都没有胆量,更没有理由敢对刘备下手是一回事。

  可世间从来不缺意外……

  人心之复杂,更不是三言两语都能道清的。

  或陶谦彻底想不开,一心就准备抱着刘备同归于尽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李基自然也是有所准备,轻笑着解释道。

  “亮儿多虑了,临行前我曾交待主公:若是陶恭祖不允骑兵随行护卫进城,可让时刻贴身护卫的幼平佯做坚决反对,然后借故留在城外就是了。”

  “且即便是入了城,幼平会时时贴身护卫,不可饮酒,于城中安顿的骑兵也需时刻保持警惕。”

  在刘备亲至下邳城表明愿意进城的情况下,陶谦假如不允许护卫刘备的骑兵入城,其心可诛。

  不管是单纯的蠢,还是一味的坏,都可诛之。

  刘备以真诚与陶谦相交,理应也换回真诚。

  可若是陶谦想玩套路,自有李基为其准备套路。

  而得了李基这么一番解释,诸葛亮略微思索也觉得无甚风险。

  关键是刘备只要愿意听从李基的交代,没有一味地强行孤身入城,便不会有什么风险。

  旋即,李基起身走到了摆在了营帐之中的沙盘,俯视着具现化的徐州局势。

  据探子回报,在下邳国以北的东海郡内曹军兵力应有八万余,除此之外还有袁绍所派遣而来的朱灵所率领的一万精锐。

  在徐州西侧,袁术剑指徐州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显,豫州各郡的兵力钱粮正在不断集中沛国。

  不过与刘备的出兵速度相比,即便袁术提前在沛国屯兵五万,但筹备好所有的出兵事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短则七八天,长则十天半个月,才能真正出兵。

  与之相对,由李基所率领的大军距离下邳城还有五日路程。

  “主公已说服陶谦,内忧已平,诸位以为打一个时间差如何?”

  “先攻曹操,后御袁术。”

  李基手指沙盘,大袖一挥,提出着自己的观点。

  “老师是想趁袁军尚未真正进攻彭城之前,合徐州兵力,一举先平了曹贼?”庞统问道。

  “曹贼率领大军正盘踞于东海郡内观望,距离下邳城不远,行军时间来说……来得及。”徐庶分析道。

  司马懿摇了摇头,反驳道。

  “就怕曹操畏皇叔与老师的威势,转攻为守,拒不应战,一味牵制我军兵力,给袁术争取攻下彭城的时机,届时再想退回下邳城援助彭城可就麻烦了。”

  这无疑也是徐州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所在。

  徐州连战连败下,彭城与下邳都不能再丢了。

  且曹军士气正盛,徐州军士气涣散,袁曹两家的兵力也远在刘陶之上的同时,还能分别对下邳城、彭城发起进攻。

  守,过于被动;

  进,又会冒险。

  诸葛亮也随之表态,难得地支持司马懿,道。

  “老师,司马懿说得没错,袁曹二家联合难有长久,宜用守势,待其露出破绽再击之。”

  “若是主力进军东海郡攻曹贼不能速胜之,彭城一旦被袁术所破。仅剩下邳一城即便全力固守,怕是会复现当年项王被困垓下之困境。”

  李基微微点头,对于诸葛亮与司马懿持有反对观点并不恼怒。

  对于李基而言,将这些门生放进参谋团中,给他们一个学习以及发挥的平台是一回事,同时也是希望他们能进行查漏补缺。

  即便性格谨慎的李基,不时也会通过“计谋模拟器”来查漏补缺,但也清楚“计谋模拟器”本质上不过是依据李基的能力,以绝对理性的状态来进行推演判断罢了。

  对于如今趋向于成熟的李基而言,“计谋模拟器”的作用已经渐渐变小。

  甚至有时还不如诸葛亮等人,从一些奇特或新颖角度提出的观点所带来的启发来得作用更大。

  最后,李基将目光投向了平时相当低调的周瑜……

  与这些青春版的少年们相比,大了小半圈的周瑜自加入参谋团来,那都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的态度。

  李基也知原因,那便是周瑜自有着一股傲气,认为自己并非是只懂出谋划策的谋臣,且没有真正将这些青春版少年们放在与自己等同的地位。

  “公瑾也说说看。”李基道了一句。

  周瑜闻言,起身行礼,尽显俊美英姿,答道。

  “以吾之见,却不该以项羽被困垓下的困局而论,就选择畏缩固守。”

  “虽说战局上是敌军兵力占优,但侯爷之所以不愿采取守势,缘由有二。”

  “其一:主公入徐州初掌徐州军兵权,兼之徐州军士气低迷,如此状况下继续死守,何以振士气?士气不足,徐州军又有何用?”

  “因而,为大局考量也好,为兵力考量也罢。侯爷都必须选择主动出击,如此方能一改徐州军颓势。”

  李基听罢,暗自颔首。

  以天赋而论,诸葛亮等人自然不在周瑜之下。

  可这就是青春版与成人版的区别,经验、眼界、思维习惯等等,让周瑜能很快判断出更多的关键要点。

  “其二:则是固守彭城、下邳两城,一旦曹军入了下邳国后,故技重施,再度选择大肆屠城,届时更是两难。”

  “放任不管,则会大大地坏了主公名声,也会让主公在徐州的威望顷刻间也跟着化为乌有;”

  “出城作战,则是中了必然有所准备的曹贼圈套,更是不智。”

  “因此,在陶谦愿意配合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或许也有着种种忧虑,但侯爷也必然会如此选择。”

  李基抚掌轻笑,参谋团中的四小只则是或略有所思,或略有不服。

  “公瑾所言不错,时局如此,自当主动出兵……”

  顿了顿,李基的神色微微一沉,转身走向自己的桌案,将其上的一些情报文书怒而掷到了地面,道。

  “其上所记录的,乃是探子所传回的东海郡曹军屠城惨状,身死百姓数以十万计,所作所为令人发指,迄今沂水依然断流。”

  “大汉又非无人乎?岂能容这等奸贼肆无忌惮行这等恶行?”

第637章 有伤天和

首节 上一节 490/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