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44节

  “如此一来,既能大大影响与袁绍相争的曹操,又能趁着这个绝好的时机继续从徐州调兵,两面夹击缓缓蚕食青州。”

  李基微微点头,转而看着诸葛亮。

  在不断真正接触各种军务后,即便诸葛亮还没有到及冠的年龄,但气质神态却是越发的沉稳,当真有几分先秦时期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模样。

  诸葛亮微微躬身,不急不缓地答道。

  “老师,吾便是觉得周公瑾太急了,说不得会落入到荀彧的陷井之中。”

  “且以如今老师所定的战略乃是得徐望豫,而后全力消化徐豫二州。”

  “而青州虽好,但如今主公怕是难以再挤出足够的兵力钱粮远征吞并,形同鸡肋也。”

  庞统的眉头一挑,忍不住怒斥了起来。

  “迂腐!保守!争夺天下,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岂有嫌弃地盘多的道理?”

  “今有夺取青州的机会,怎能视若无睹?青州纵使再如何贫瘠也是一州之地,不在我手,便在敌手。”

  “用不了三五年的时间,青州再复繁华,恢复元气,再想要夺取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被庞统当着李基的面前,毫不留情地落了面子,诸葛亮的脸上也不由得闪过一分不喜,开口反驳了起来。

  “只要是于大局无益处,即便有一时得失也影响不了什么。”

  “且如今主公治下实则不过是荆扬二州,甚至得了荆州也不过是一两年的功夫,一次性鲸吞徐豫二州已是勉强,岂能再欲取青州?”

  “再者,周公瑾此计时机或许极好,亦是一支奇兵,但焉知荀彧便没有留下后手?”

  “孤军深入,本就是极其冒险且不可取之策,老师为之是不得已,周公瑾这般效仿实乃冒进。”

  生性谨慎的诸葛亮,无疑最是接受不了孤军深入。

  即便是李基提出在豫州孤军深入之时,诸葛亮都一再反对,只不过是最后被李基所说服,这才不得不作罢。

  如今周瑜疑有效仿之风,如何能不让诸葛亮严正反对?

  只是庞统显然也是不服,反问道。

  “汝这般反应,不过是因噎废食罢了,我且问你,荀彧还有何法子能反制周公瑾?”

  此言,无疑是将诸葛亮给问住了,让诸葛亮的眉头一拧,迟迟没有说话。

  甚至,就连李基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周瑜此番的孤军深入,最大的问题便在于荀彧有没有能够反制的手段。

  别的不说,荀彧只需设法将孙策在济南国境内拖个五日左右,孙策所率领的大军便会有粮草耗尽之危,有全军溃败的风险。

  在豫州境内,袁术确实没有任何法子阻拦李基的十万大军。

  可荀彧有没有能力阻拦孙策五日,让孙策迟迟抵达不了东朝津?

  以着青州当下的情况来看,李基的客观判断是没有的。

  面对着孙策所率领的百战精锐,一些临时招募的青州青壮,守城尚能发挥几分作用。

  一旦出城野战,数量再多也可能会被一击而溃。

  诸葛亮显然一时也想不到荀彧该如何破局,因此久久没有出声。

  而李基回过神来,看着诸葛亮那难掩稚嫩的脸庞上严肃沉稳的模样,不禁感到了几分强烈的反差感,会心一笑之余,注意到了坐在一侧悠然自得地又开始品茶的贾诩。

  正当李基忍不了贾诩居然比自己还闲,准备将贾诩也拉下水,让诸葛亮与庞统联手为难一下贾诩之时。

  李基的脸色猛然一变……

  “砰!”

  李基双手撑着桌案,豁然起身,脱口而出道。

  “不妙!”

  李基这忽然的反应,令诸葛亮与庞统为之一愣,一旁的贾诩也随之投来了几分诧异。

  贾诩与李基相识多年,这可还是贾诩初次见到李基如此失态。

  而当贾诩注意到李基的额头似有冷汗冒出,原本放松的神色也猛然绷紧了过来,连忙起身走了过来,正色追问道。

  “子坤,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片刻后,李基缓缓地吐出了一句话。

  “伯符、公瑾……危矣!”

  这让诸葛亮、庞统为之大惊失色,反倒是贾诩暗中舒了一口气。

  原来是孙策与周瑜危险了,不是自己这边中了什么埋伏与圈套……

  这让贾诩几乎是本能地放松了些许,觉得不过是小事罢了。

  孙策再如何危,最多也就折损两万兵马罢了。

  两万精锐的折损,对刘备来说或许是不可忽视,但也远不至于伤筋动骨的地步,算不得是什么大事。

  反倒是孙策、周瑜二人一旦身死,以孙策的地位,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将会是个打击。

第725章 荀彧的抉择

  “老师,为何伯符与公瑾的状况凶危?”庞统则是脱口而出地追问道。

  此刻,李基渐渐恢复了冷静,眉头微皱之余,并没有回答庞统,而是伏案迅速写了一道命令,用印封存后,交给身旁的顾维,急声道。

  “千里加急,送往下邳主公处。”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的心中均是下意识地为之一紧。

  千里加急。

  这足以说明事态的严重性与紧迫程度。

  顾维不敢耽搁,连忙应了一声就取了命令下去安排了起来。

  目送着顾维匆匆离去的背影,李基叹息一声,喃喃地道了句。

  “希望来得及。”

  “莫非青州的局势已经凶险至此了?”诸葛亮也颇为诧异地追问了起来。

  “危在旦夕。”

  李基道了一句,凝声道。“荀彧的后手不是兵力,而是准备以水火之计覆灭伯符所率领的大军。”

  诸葛亮听闻,神色更是不解。

  以诸葛亮的博闻强识,不说将整个东汉的具体地形了然于胸,但对于如今正与己方有接触的青州与豫州地形都有相当的了解。

  “老师,青州多平原,境内或也有大江大河,但是以周公瑾之能,岂会轻易中水火之计?”诸葛亮问道。

  “公瑾或会防备途径的山川江河,防备其中的埋伏以及水火之计,可……”

  李基说到这里,忍不住微微一顿,叹息道。“若是荀彧准备决黄河之堤,再如何谨慎,又有何用?”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色变,就连贾诩都不自觉地用力扯下了一根胡须。

  “荀彧怎么敢?”

  “而且黄河决堤乃是伤敌八百,自损上千的毒计,即便是让伯符将军所率领的大军覆灭,小半个青州说不准都会滔滔河水所淹没。”

  “老师会不会是多虑了?”

  庞统几乎是下意识地连连反驳了起来。

  再怎么看,决堤黄河都太过于不可思议了,这甚至不是常人会考虑的范畴。

  黄河一旦决堤,别说是青州,说不准就连徐州都会被那滔滔黄河水所淹没波及,受灾百姓动辄都会高达数百万之多。

  “吾亦希望是荀彧不会行这等天怒人怨之事……”

  李基微微垂目,带着几分希冀地低声答着。

  可不管是李基自行的判断,还是通过“计谋模拟器”的推演,黄河决堤都将会是荀彧惟一的后手。

  对于李基而言,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如今已经过了黄河丰水期,开始进入黄河枯水期的阶段,黄河水位不会太高。

  且青州终究是曹操的地盘,荀彧必然也不想彻底毁了青州。

  若是荀彧控制得好的话,那么波及范围或许只会限制在济南国,这也是李基心中做出的判断。

  如今青州地广而人稀,荀彧早有准备的话,必然已经借招募青壮以及屯田计划等理由,暗中将济南国中绝大部分的百姓与青壮迁走。

  如此一来,荀彧也就是以济南国接下来数年难以恢复耕种,以及一定数量范畴的百姓受灾为代价,借黄河之水覆灭孙策一部。

  ‘只是,真的还来得及吗?’

  李基眉头越发的紧皱。

  只是暗中的理性推算,让李基心中已经生出了答案,明白恐怕是来不及将密信送到孙策的手中了。

  ……

  与此同时。

  在青州治所之中,外界时局的风云变幻,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坐镇青州的荀彧分毫。

  即便孙策率领大军直入济南国,目标直指东朝津的消息扩散了开来后,整个青州各级官吏将领都开始显得人心惶惶之际。

  荀彧依然没有出现任何的慌乱紧张,甚至每日当值下值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变动。

  此刻青州内无数双眼睛都在关注着荀彧,等待着荀彧面对孙策的进军做出什么有效的决策。

  只是,荀彧很清楚青州已经没有兵了。

  为了搏一个希望,曹操几乎将青州的可用之兵都带去了冀州,如今各个城池守城的都是临时征调的青壮。

  荀彧很是清楚派遣那些青壮去阻拦孙策,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不过,对于青州如今所面临的困境,荀彧早有准备。

  只是,局势的发展也同样有几分出于荀彧的意料。

  下值回到府中的荀彧,注视着窗外如墨似的夜色,陷入了漫长的犹豫当中。

  为对付孙策一部,决堤黄河当真值得吗?

  “为何?为何来青州的不是你李子坤?否则将能为主公扫平天下去一大敌。”

  荀彧那始终儒雅的脸色,此刻也不免多了几分狰狞。

  曹操会听信程昱之计征讨徐州,在荀彧的预料之中;

  刘备不会坐视徐州落入曹操手中,继而会出兵援助徐州,也在荀彧的预料之中;

  曹操会败于国士侯李基,陷入夺取徐州无望的困境,同样也在荀彧的预料之中;

  且这种种变化会对天下大势的影响,也都俱在荀彧的预料之中。

  唯独让荀彧没有料到的是,短短数日内,纪灵所率领的豫州精锐便尽数覆灭,甚至李基会说动刘备在徐州未稳之际,全力鲸吞豫州。

  这小小的变动,却是让局势走到了让荀彧有些骑虎难下的地步。

  在荀彧原本的预料之内,该是纪灵明白夺取徐州无望退回沛国,与刘备暂成对峙之势。

首节 上一节 544/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