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李基脸上的笑容更甚,然后接着说道。
“恰好,吾欲渡颖水攻取对岸的项县为立足点,以便于后续通过颖水自扬州运送粮草至此。”
“正计划让门生诸葛亮尝试指挥大军攻城,那便让文和多费些心思了。”
此刻,贾诩哪里还不明白李基这是让他帮忙“带孩子”来了。
顺利大破项县,功劳是诸葛亮那个乳臭未干的门生的。
至于不顺利的选择,则是需要贾诩也调整到顺利的选项。
贾诩从牙缝中挤出了一句话。
“小事。”
“那多不好意思了,但大军诸事繁重,吾却也是分身乏术,看来也只能是劳烦文和了。”
李基满是感激地道了一句,完全不给贾诩借故推脱的机会。
旋即,在李基与贾诩交谈期间,也将船队送至的粮草都简单清点一番,然后便是召集众将参谋议事。
攻取颖水对岸的项县以做落脚点以及后续粮草运转的囤粮之地,自是重点。
同时,李基也准备即刻就分兵一支,沿着颖水顺流而下攻取沿途郡县城池,尽快与下游也正沿着颖水攻城掠地的徐盛汇合。
后方出现敌军前后夹击,无疑将会对颖水沿岸的郡县城池造成沉重且巨大的打击。
只待完全打通了颖水,将颖水沿途的郡县城池尽数掌握在手中,方能彻底保障大军的后方粮道无忧。
否则即便豫州无有水军与扬州抗衡,可只要袁术反应过来征调劳力设法堵塞或封锁颖水一阵,都可能会对李基的粮道造成威胁。
因而,在抵达了颖水后,李基的当务之急便是重新梳理粮道以及保障后续的粮道安全。
攻取项县的任务,名义上是交给了贾诩,实则却是李基留给诸葛亮进行统兵攻城。
而分兵沿颖水而下与徐盛会师,保障颖水沿途粮道安危的任务实则算不得是好差事。
尤其是李基即日便会进军袁术的治所汝阳,更是让有心立功的诸将都暗生推辞之心。
最终,反倒是黄忠主动开口接下了这个任务,在补充了粮草后,即日便领兵一万沿着颖水南下去了。
仅仅一日,李基便将自己的中军大营移进了项县的县衙之内。
南下的黄忠配合着徐盛两面夹击颖水沿岸的城池,无疑是极大瓦解了许多官吏将领的坚守决心,攻城掠地的速度提高了数倍有余。
而有如神兵天降般率领大军抵达了项县的李基,更是吓得汝阳城出现了难以压制的乱象。
李基都尚且没有从项县进军汝阳,汝阳城内便开始出现了大规模逃离的趋势。
即便是袁术下令封锁汝阳城禁止一切人等进出,但依然有着大量原本支持袁术的世家开始迅速撤离汝阳,以图与袁术尽快切割撇清关系。
甚至,已然开始有豫州世家的代表出现在项县主动拜见李基,表明示好之意。
第722章 所谓世家
对于这些匆匆前来示好的豫州世家代表,李基一一准予面见,但却没有开口承诺什么。
态度是态度,承诺是承诺……
尽管在后世看来,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是需要做到将政治承诺当成厕纸那样,该用用,该擦擦,该丢丢。
但在这个还相当重视政治承诺以及仁孝礼义信的时代,李基自然不会去做那等主动败坏风气之举。
因而为了尽快平稳豫州局势,瓦解支持袁术的力量,李基很是热情亲切地接见着诸多世家代表。
问对对各个世家的看法态度,李基自然是一副憧憬佩服,对于各个世家历代先祖的光辉事迹那是一个如数家珍。
可一旦涉及到今后对豫州的举措上,李基那便是尽数往刘备的身上推,自称不敢自作主张,全凭主公安排。
主打一个热情大方,一问三不知。
直至袁胤的出现,让李基都相当的诧异。
显名于世的袁家子是袁绍与袁术,实则袁氏作为大汉有数的世家,自然不可能仅有二三子。
仅仅是袁绍的祖父袁汤去世前,都有子十二人,可想而知到了袁绍这一代的同辈兄弟有多少。
袁胤,则是在李基的印象中死忠于袁术的从弟之一,也是袁氏尙存的诸子中除了袁绍、袁术外,能力还算出色的袁氏子之一。
手指摩挲着袁胤派人送到项县县衙的拜帖,李基琢磨了一番袁胤前来的用意后,同样也准了袁胤的拜见请求。
在陪同的许褚一双虎目的压迫下,袁胤并无失态,反而始终保持着袁氏子该有的气度风范向李基行礼。
“汝南袁胤,拜见国士侯。”
故作在处理文书的李基,在暗中打量了一阵袁胤后,方才开口道。
“足下此番到此,不知是以什么身份而来?”
面对着李基的刁难以及无礼,袁胤并无气恼,反而是躬身谦逊地答道。
“以汝南袁氏的身份而来。”
李基闻言,眸光微微一闪。
这个回答,可是有意思得很。
袁胤一直在袁术的麾下挂职,协助袁术掌控豫州,协调与豫州各个世家的关系。
如今,袁胤现身此地,对袁术只字不提,仅仅是自称汝南袁氏,实在是相当有意思。
李基面露不解之色,放下了手中的文书,追问道。
“可据吾所知,足下乃袁公路麾下一重臣,此番至此,莫不是暗含袁公路的授意?”
“胤自知才不足以挽逆势,已向从兄请辞,今只是一白身,且被家中族老们推举为汝南袁氏代族长。”
袁胤那低眉顺眼的回答,令李基的眼神一动。
即便李基早就明白世家的本质就是个以血脉为系带的利益共同体,但也没想到汝南袁氏的选择会如此的干脆。
袁胤的回答,无疑是在告诉着李基,汝南袁氏已经与袁术进行了分割。
又或者说,袁术这个向来以袁氏正统自称的袁家子,反倒成了被独立出去的支脉。
而袁胤,则是被汝南袁氏推举出来向李基“滑跪”的代家主。
至此,李基已然彻底明白了袁胤的用意,本质上他与其余豫州世家代表没有任何区别。
当即李基就热情了起来,不仅仅是相当亲近地跟袁胤交谈了良久,还主动坚持挽留袁胤在项县县衙之内住上一段时间。
对此,袁胤陷入了顷刻的沉默。
作为被汝南袁氏推出来的“滑跪侠”,并不代表袁胤没有能力。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袁氏族老们明白袁胤的能力,这才会让袁胤背负这个重担前来与李基交好。
而袁胤也清楚李基挽留自己的举动,为的便是在豫州世家面前竖起一杆大旗,让一些依然不清醒的豫州世家认识到什么叫大势所趋。
就连汝南袁氏都已经选择了抛弃袁术,提前向李基滑跪,无异于由汝南袁氏亲自向整个天下宣布袁术已成“冢中枯骨”。
袁胤对于自家那位从兄袁术也是有感情的,莫看袁术与袁绍的关系恶劣,但袁术对于投靠的自家人却是未曾亏待过一分一毫。
这种等同于在袁术最为落魄的时候踩上一脚的行为,袁胤向来都是极度的不耻!
所以……
袁胤目光坚毅地抬起头,躬身行礼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李基的脸上当即多出了几分笑容,袁胤也是有些谄媚地跟着露出喜意地说道。
“国士侯之名,吾可谓是如雷贯耳,能得侯爷相邀在此地多留几日,多出些许机会向侯爷请教,更胜于读万卷书也。”
“袁氏也不愧有四世三公之名,深谙大义。”
李基笑呵呵地应了一句,然后便伸手相邀袁胤出县衙转了转。
不出去转一转,不让一些世家代表亲眼所见,岂不是浪费了汝南袁氏所下的决心?
而袁胤脸上满是笑容之余,心中却不免泛着几分苦涩。
‘对不住了,公路兄长,如今胤所背负的是汝南袁氏的重担,不得不屈身于侯爷,想必兄长也是能理解胤的是吧……’
可尽管心中再如何苦涩,但袁胤始终不敢表露分毫,两人一路上出了县衙转了一圈,更是显得相谈甚欢的模样。
而后,李基又当着无数被吸引的世家眼线,将袁胤安排在了县衙之内居住。
与此同时,李基已经暗中派出人手在城中传播着袁胤到访的目的,无疑是在豫州世家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各家的世家心腹,几乎是同一时间迅速离开项县,将这个重要情报传递了回去。
袁术内部的情况如何,无疑是汝南袁氏本身最是了解。
如今随着李基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项县后,在袁术封锁汝阳城不准一干人等进出的同时,袁氏却是主动前来项县向着国士侯滑跪。
其中的隐喻,如何能不让豫州世家为之大惊。
尤其是大量还在摇摆不定的豫州世家代表,几乎是下意识就觉得自己滑跪得太晚太晚了,怎么还能让汝南袁氏先一步滑跪?
随着这个情报扩散开来,知悉的豫州世家几乎是选择了第一时间派出代表奔赴项县。
第724章 危矣
“青州局势有变?”
李基当即就提起了几分关注,抬手朝着诸葛亮一伸。
诸葛亮连忙将桌案一旁摆放着与青州有关的文书,递到了李基的手中,
在李基翻阅之余,诸葛亮则是适时地补充道。
“今日主公派人从水路送来了大量文书,其中记述着伯符将军接下来的用兵计划,对此我与庞统的看法略有偏差,故以正在讨论。”
李基点了点头,一目十行地迅速浏览了起来。
由于距离问题,也由于孤军深入到了豫州敌后,李基自然是断了及时了解外界局势变化的来源。
在翻看完孙策的用兵计划后,李基又在诸葛亮的桌案上找到了关于冀州战事的最新走向。
很快,李基便明白了周瑜的谋算。
此计的时机甚妙,风格也是极其的大胆。
与之相对的,一旦周瑜成功,收益无疑也是巨大的,隐隐将彻底分割青州,继而能步步蚕食整个青州。
即便如今的青州贫瘠且人口不足,但终究是位于中原的一州之地,且取了青州,也将大大加强刘备治下与幽州、瀛洲的联系。
在诸葛亮懂事让开的位置坐下后,李基的食指轻敲了一下桌案,转而开口问道。
“你们二人具体在争论什么分歧?”
庞统上前,开口道。
“我认为公瑾此计大有可为,如今青州并无能阻拦伯符将军的兵力,只要顺利抵达东朝津,便能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维持粮草所需。”
“更是能以东朝津为中心,彻底封锁黄河下游,断了青州对于曹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