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49节

第732章 或将波及徐州的水灾

  这一刻,孙策与太史慈等人的脸色无疑是再度难看了三分。

  且心中越发的慌乱,意识到这黄河水淹的不仅仅是济南国,还有琅琊国,甚至是整个徐州。

  孙策忍不住再度质问道。“所言当真?可有证据?”

  “自然,自然……”

  看着孙策那恨不得当场活吞了自己的眼神,程昱即便没有证据,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地拖延起来。

  忽然,程昱想到了什么,强忍着手腕处源源不断传来的剧痛,连忙开口道。

  “荀彧提前小半年就开始准备的这一切,本来想要对付的是国士侯。”

  “什么?”孙策险些以为听错了。

  程昱接着解释道。

  “荀彧认为能被刘备取信独领大军攻入青州的,定会是国士侯无疑。”

  “只是时局变化终究还是与荀彧预料的出现了偏差,国士侯并没有前来青州,而是率领大军进攻豫州去了。”

  “可对付国士侯的一系列准备,却都已经布置齐全,一旦国士侯踏足济南国便要让他命陨此地。”

  “而国士侯或死或擒,都必然会引得刘皇叔暴怒,很可能会不惜倾尽麾下兵力为国士侯报仇。”

  “因而,黄河之水灌入到徐州境内,便是荀彧所布下阻拦刘皇叔的天堑。”

  或许论及能力,程昱与荀彧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作为局内人,程昱对于荀彧的不少安排都看在眼中,想要倒推出荀彧的种种打算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程昱将所推断的荀彧谋画一一说出来后,孙策惊怒之余,便是感到万分的侥幸。

  ‘幸好老师未至青州,未入济南国,否则怕是危矣!’

  此刻,孙策终于对程昱所交代的话语信了七成以上。

  若这一切本就是冲着李基而去的话,那么也就都能说得通了。

  荀彧欲借黄河之水除掉老师这一大敌,又通过淹没琅琊国来阻拦主公率军为老师报仇,以此便能为曹操争取到了大量的时间。

  且老师一死,没有了老师的威名为主公稳定内部,说不准主公内部就得生乱。

  届时,天下大势无疑将会随之剧变,开始渐渐利于曹操。

  这等复杂且庞大的谋划,程昱显然不可能临时就想出来,因而在孙策眼中便极有可能是真相了。

  只是,这滔滔黄河水该如何止住?

  至此,孙策也明白了当下局势是何等的恶劣。

  不仅仅是孙策所率领的大军陷入困境,济南国百姓受灾,一直这么拖延下去,黄河水将会一路往南灌入琅琊国,毁伤耕地,破坏房屋。

  琅琊国与东海郡本就由于曹军南下的原因人口骤降,一旦耕地在这个时期再遭到打击,再想要恢复过来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时间都将急剧上升。

  甚至,一旦曹贼发了狠始终没有堵住黄河缺口,说不准那滔滔黄河水将会一路沿着琅琊国从北到南,直灌入到下邳国,彻底将原本繁华的徐州拖住深渊之中。

  ……

  而也在此时,位于济南国东侧一座地形偏高的邹平城中,曹仁远远地看着城外低洼处升起的水位,神色略显复杂。

  曹仁率领三千兵卒抵达邹平城接管城防未久,检查城内各类物资之时,就发现城中存放着各类轻舟二百余艘。

  正当曹仁疑惑为何邹平城内会存放着如此多轻舟,打算进行追查之时。

  当夜,城外便有滔滔河水漫起。

  邹平城由于地势的原因,并没有受灾。

  可此刻曹仁哪里还不明白那些舟船的用途?

  以此推算,这滔滔黄河水因何而来也便不言而喻了。

  至此,曹仁也清楚了荀彧让他在邹平城屯兵的真正目的,无疑是为了收拾济南国残局。

  如今济南国大部分地方将会渐渐化作一片泽国,若无舟船相助,无疑是寸步难行。

  即便孙策所率领的两万精锐没有被大水完全覆灭,此刻残军也肯定被困于某处动弹不得。

  “将军,舟船已然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当身后有亲卫来报,曹仁的眼眸一凝,抛去着心中升起的些许惆怅感怀,转而下令即刻出发。

  孙策率领着两万精锐在济南国内大摇大摆的进军,行进的方向以及线路都没有做出太大的掩饰,且也压根就不可能完全遮掩。

  因而,曹仁轻易就能判断出如今那两万敌军精锐大体所在的方位。

  很快,二百余艘大大小小的轻舟在曹仁的指挥下,保持着一个大体的阵型,缓缓地行动了起来。

  一路上,那浑浊水面时时可见浮尸,有些临近黄河且地处低洼的小城池都直接被淹没。

  曹仁所率领的曹军途经之时,让一些在城墙高处避水苟活的百姓,忍不住雀跃兴奋地高声求救了起来。

  不少生于青州,长于青州的曹军士卒听着那熟悉乡音的求救声,都不禁生出恻隐之心。

  一些基层的将校,纷纷开口请求曹仁下令救灾。

  只是曹仁明白何为轻重缓急,济南国受灾百姓何止十万之数,这根本就不是曹仁能够救得过来的。

  且曹仁更清楚为将者不能心怀妇人之仁,该速速寻到攻入济南国的敌军,为主公除了一心腹大患,确保青州安危方是正事。

  “受灾的济南百姓官府另有安排,无须我等费心。”

  曹仁以这一言,拒绝了一应将校的请求,然后下令加快划船速度寻找敌军所在。

  而曹仁的判断并没有出错,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搜寻后,很快就找到了被困在一小山丘上的两万兵马。

  只是,令曹仁神色有些凝重的,却是这一支敌军并没有如预料的那般是遭了水灾的残兵败将。

  相反,尽管骤然遭受到水灾,对士气形成了极其严重的打击。

  可周瑜在冷静下来后,也就明白了曹军必然会安排了后手进行追杀。

  因而,周瑜在这一座被一片泽国所包围的山丘上,利用有限的资源临时在四周搭建出了几个箭塔以及瞭望台。

  仅仅是这几个箭塔的存在,便让曹仁一时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对这座山丘发起主动进攻了。

  而在曹仁发现了周瑜所率领大军的同时,瞭望台同时也发现了水面上多出来的舟船,且迅速通知了周瑜。

第733章 周瑜VS曹仁

  当得知消息的周瑜带着程普、祖茂、韩当三将,面露忧色地赶到瞭望台之时。

  打消了主动进攻意图的曹仁,已经开始在这座小山丘周边布置眼线,意图将周瑜等人困死这座小山丘之上。

  曹仁深知孙策所率领的兵马乃是孤军深入,所携带的粮草物资有限。

  只需将他们困在这山丘上五六日的功夫,说不准便能活生生地饿死他们。

  而登高远望的周瑜等人,也在观察着附近出现的那一支乘着大量轻舟的曹军。

  “曹军果真如公瑾所料的那般来了……”

  “这黄河水如此看来定是曹军所为,否则曹军不会来得这么快,并且提前准备如此大量的轻舟。”

  “麻烦了,这曹将怕是抱着活生生困死我们的打算。”

  ……

  与语气难掩忧虑地讨论起来的韩当、程普、祖茂三将不同的是,周瑜看了一圈后,眉眼间却是多了一丝喜色。

  “好啊!好啊!我等的活路就在他们的身上。”

  这一刻,周瑜看着那一条条远远监视着山丘的轻舟,眼中似有精光流露。

  祖茂听闻,忍不住急声问道。

  “公瑾,为何这般说,莫不是已有妙计?”

  “走,且回帐内,我等细细磋商一番。”

  周瑜点了点头,然后带着韩当等将返回到中军帐内。

  即便如今军中物资匮乏,但正为了稳定军心,所该设下的营帐布置却是一个不少。

  在孙策不在的情况下,周瑜无疑便成了这一支兵马的临时主将,主持着召集军中其余将校进行议事。

  当军中诸多将校抵达后,周瑜几乎是细细地观察着每个将校的神色表情。

  结果,却是让周瑜长舒了一口之余,忍不住佩服李基所推行的“军户制”。

  “军户制”所培养的士卒,无论是凝聚力,还是军心稳定的程度,绝非寻常兵卒所能相提并论的。

  即便大军已被大水困在山丘之中,军中士气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落。

  但军心却还是相当的稳定,诸多将校也没有生乱逃窜的迹象,这无疑是让周瑜暗中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也有了接下来破局的基础。

  当着军中一应将校的面前,周瑜一开口便是丢出了一个“王炸”。

  “诸位,我已思得眼下困局的破解之法……”

  ……

  而在山丘周边水域布置着重重人手监视敌军动向的曹仁,则是时时都观察着山丘之中的敌军动向。

  当日,两军隔水对峙,未有变化。

  翌日亦是如此。

  曹仁自知兵力不足,不敢进攻。

  周瑜则是缺乏舟船,被困在山丘根本就出不来。

  不过,细心的曹仁却是发现了一个细节。

  刘军所立的营寨之中升起的炊烟在隐隐减少,且以着曹仁观察到的刘军数量,升起的炊烟数量本就是远远不足的。

  这无疑也从侧面验证了刘军的粮草已然不足的事实,所以不得不选择缩减用度。

  ‘垂死挣扎罢了!’

  曹仁的心中不禁为之一喜,明白刘军粮草用尽溃败也在眼前。

  而在当夜,在曹仁所布置在周边的舟船,却是一连擒获了足足十余个抱着一根浮木的刘军逃兵。

  当曹仁派人对这些逃兵一一进行审问过后,更是得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报。

  当然,曹操曾在审问俘虏上吃了个大亏,曹仁不忘再三地在擒获的十余个俘虏身上进行情报验证,保证了这情报没有丝毫作伪的可能。

  那便是原本的主将孙策已然失踪不见,多日内都是孙策的义弟周瑜现身四处安抚军心,且刘军军中的粮草用度也确实不多了。

  “周瑜?周公瑾?”

  这个名字对于曹仁而言,无疑是陌生的。

  刘备帐下群英荟萃,扬名大汉的文臣猛将不计其数,但周瑜还当真没有什么对外的战绩是拿得出手的。

  起码,曹仁是不怎么听闻过周瑜这个名字。

首节 上一节 549/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