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58节

  不过,众人的祝贺令刘备脸上喜意更甚之余,却也并未因此而生出什么飘飘然的感觉。

  袁公路若是能挡住自家子坤,那才是让刘备深感难以置信的事情。

  如今李基围困汝阳,袁术已沦为瓮中之鳖,这本就在刘备的预料之中。

  “好了好了,子坤也就是刚刚围困汝阳,汝阳城内亦聚有重兵防守,能否顺利拿下尚未可知,祝贺之言不如等子坤凯旋而归再说不迟。”

  顿了顿,双手虚压的刘备目光重新落在了程昱的身上,眼神中未减分毫的杀意与厌恶,令徐庶与陈珪等观察细致的文臣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莫非老师并未提前预料到程昱之事?’

  ‘也是,伯符刚刚才将程昱送回寿春,老师再如何未卜先知,也不可能提前知道伯符意外擒获了程昱。’

  一念至此,徐庶也意识到刚刚自己都糊涂了,下意识觉得老师乃是无所不知的。

  当即,幡然醒悟的徐庶为了避免刘备杀了程昱染上恶名,连忙上前再度开口道。

  “主公,正值这大好捷报传回,却是不宜杀俘,何不将程昱暂且关押?且兼听则明,这如何处置程昱,不如传信向老师询问一番。”

  此刻,徐庶也只能寄希望于自家的老师了。

  在徐庶的心中,老师向来是既仁德又睿智理性,必然会明白虐杀程昱会对刘备造成的种种影响。

  且正巧老师传回捷报,也算是消减了部分主公的怒火,或能让刘备改变主意。

  然而,令徐庶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却是挥了挥手,然后开口道。

  “不用了。”

  顿了顿,刘备迎着徐庶有些愕然的表情,开口道。

  “子坤虽未知程昱之事,但在信中提及的一部分建言,恰好将程昱这恶徒囊括在内。”

  “不知老师是何建言?”徐庶问道。

  被追问此事,刘备的脸上不禁地流露出几分笑意。

  那是与李基意念合一的默契,所由衷所产生的笑意。

  徐庶等人所劝乃是良言,刘备不是不知。

  可人皆有喜好厌恶,刘备亦不可能脱俗。

  而李基所提的建言,非但是良言,却更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里去,将刘备心中的怒火与阴霾有了一个既不违背自身意愿又合理的倾泻方向。

  旋即,刘备干脆将手中的信函往着徐庶的方向一推,开口道。

  “元直,且将子坤所写信函为诸君念之。”

  “是。”

  徐庶上前取过信函,定睛一看,率先映入眼帘的,除了问候之言,便是在汇报着当下攻伐豫州的进度。

  而等徐庶念完这一部分的内容,看向后面的内容之时,声音依然保持着平稳,但瞳孔却不自觉地一缩。

  【基远在豫州,亦听闻黄河已决堤,大水自济南滔滔而下,过泰山而入徐州,淹琅琊而逼近东海。

  黄河水患所引起之哀鸿遍野,浮尸千里,吾思之而提笔泣血,写一横一竖亦似听冤闻悲鸣,激愤之下欲进一言,望主公纳之。

  昔日暴秦无道,而高祖立国大汉,遂天下渐定。

  然,暴秦何以失秦?

  因暴秦失秦人之心耳。

  民既不存,国将何在?】

  此言借着徐庶之口传达众人之耳,不禁有振聋发聩之感。

  尽管孟子亦曾言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却远远没有这般直白地指出没有百姓就没有国家,且还是以着对于汉人而言最为熟悉的秦朝举例。

  且这民,既能指民的本身,又何尝不能指民心?

  徐庶亦是不禁停顿了一下,方才接着继续念了起来。

  【而主公之志乃匡扶汉室,复兴大汉。

  大汉乃由万民而成,主公理当护民爱民,以作国本。

  前有董贼祸国殃民,放任兵卒肆意劫掠司隶;后又有曹贼于徐州屠戮百姓,兼之其疑似暗中掘开黄河,其心可诛,其人更该诛之。

  主公若无表态,无异于助长这般风气。

  今日之董贼曹贼,他日未尝就不会有袁贼、吕贼、司马贼……

  因而,基恳请主公广发护民檄文,与诸贼言明利害,使之不敢轻动,动则屠灭三族,九族连坐。

  ——李基含泪拜上】

  当徐庶有些失了神将“含泪拜上”这一段都给念出来后,整个议事厅几乎是一片安静。

  一开始,徐庶、陈珪等人下意识觉得刘备要杀了程昱太过于激进了,这很可能会引起天下人的大量非议。

  可令徐庶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眼中本该行事谨慎且保守的老师李基所传回的信函,居然是觉得刘备那本就已经激进的做法太过于保守了。

  公开斩杀程昱一人怎么够?

  该广而告之,广发檄文,欲与天下祸害百姓之贼为敌。

第747章 护民檄文

  这还不仅仅是只诛首恶,而是连三族都尽数屠灭,九族都要连坐。

  夷三族,对于大汉倒也不算陌生。

  李斯与韩信就都被夷灭三族,但九族……却是个新词。

  而九族,这是什么概念?

  怕是要将与首恶有那么一点点血缘亲属关系之人,都要除个干干净净。

  “这……”

  良久过后,徐庶张了张嘴,下意识就想要反驳此举过于残暴。

  可话涌到了嘴边,又不得不硬生生给咽了回去。

  为什么要屠灭三族,九族连坐?

  还不是为了百姓免遭祸害。

  而为了百姓做到这种地步,又怎么不算是仁德呢?

  因此徐庶居然得出了一个结论:因为仁德,所以要诛他们的九族?

  一时间,即便是以着徐庶的聪慧,也觉得脑袋宛如一团浆糊,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诸位觉得子坤的建言如何?”

  刘备这一开口,看似是询问众人分析利弊,实则神态语气明显有了倾向,就差直白地问:谁赞同谁反对了。

  众人皆是一阵沉默。

  在徐庶还在为刘备衡量着利弊之时,看上去已经年迈不堪的陈珪缓缓走了出来,那佝偻的腰杆却隐隐在挺直。

  顿时,陈珪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等待着陈珪的高论。

  下一刻,陈珪双手一拱,那有些嘶哑低沉的声音高呼道。

  “侯爷所言甚是在理,老朽大胆,觉得可以一试。”

  尚且年轻且刚直不阿的徐庶,一脸呆滞,万万没想到在徐州享有德高望重之名的陈珪居然如此快就“叛变”了。

  而随着陈珪的开口,其余众人纷纷醒悟了过来。

  主公一意孤行,那还能劝说一番。

  可在主公的想法已经得到了国士侯支持的情况下,那再跳反,可就是不识趣了。

  “确实在理。”

  “此举看似激进,实则一心为国为民,不失为良策也!”

  “护民檄文一出,万民必时时诵念主公的仁德之名,揽天下民心于一身也。”

  ……

  一时间,支持赞同之声可谓是不绝于耳,让心怀顾虑的徐庶即便有心反对,也无话可说了。

  更何况,徐庶亦是不得不承认,这前所未有的《护民檄文》一出,必能让饱受乱世之苦的百姓多几分活命的希望。

  ‘就是如此一来,主公不知要遭多少人的敌视暗恨,欲匡扶汉室,复兴大汉,必将平添许多的阻碍。’

  徐庶看着刘备已经伏案书写起《护民檄文》,心中忍不住暗自叹息了起来。

  起码,这《护民檄文》一出,以曹操为首的诸侯世家,必不敢降,惟有死战到底的这一条路可行。

  除此之外,多少世家豪强同样也是残害百姓,兼并田地,那些世家豪强做贼心虚之下,同样也不敢轻易归顺。

  忽然,徐庶醒悟了过来,缓缓瞪大着眼睛,喃喃道。

  “主公与老师,莫非是欲独战天下,借机为大汉除掉一切顽疾,以求大乱后的大治?”

  一念至此,徐庶的眼神反倒是渐渐坚定了起来。

  “元直!”

  “在。”

  而伏案了许久的刘备亲自手书了一份《护民檄文》后,冲着徐庶吩咐道。

  “广发天下郡县,使世人知之。”

  “是!”

  徐庶快步上前,双手恭敬地接过。

  紧接着起身的刘备,目光则是落在程昱的身上,冷声道。

  “这一份檄文,便以你这恶吏之血祭之,且汝三族不日亦必紧随其后,使之九泉之下不至于寂寞也。”

  “拖下去,在其身上贴上《护民檄文》,游街示众一日,而后千刀万剐,再由野狗分食之。”

  一时间,这一份由程昱的鲜血所染红的《护民檄文》,以着下邳城为中心,迅速地朝着整个大汉进行扩散。

  在这一份《护民檄文》中,刘备细数以曹操、荀彧、程昱三人的罪状,痛诉曹操屠城与掘开黄河之恶,言及但凡祸害百姓者,刘备与之不共戴天,誓夷三族。

  且如曹操这般累犯恶行者,还将会在三族的基础上叠加,乃至诛灭九族十族。

  可以说,《护民檄文》所过之处,世人无不惊叹震撼。

  既为曹操掘开黄河而惊,更为刘备的决心而惊叹万分。

  不少世家豪强视之,既惊又惧;诸多百姓平民则是对刘备感恩戴德,深受感动。

  ……

  很快,这一份檄文传至了冀州界桥南岸的曹操大营之内。

  随着《护民檄文》在曹军内部传播开来,曹军上下,无不惊惧不安。

  细数下来,大部分曹军在曹操的命令与放任下,都参与过劫掠屠戮。

首节 上一节 558/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