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60节

  目送着许攸那有些落寞地离去的背影,袁绍叹息了一声,道。

  “罢了罢了,子远还算忠心,若是今后仅此用心办事,再给他一个机会又有何妨?”

  而在得了袁绍的手令离营后,许攸在十余个心腹家丁的护卫下,当夜就离了袁军大营。

  消息传至袁绍的耳中,袁绍并未多想,反而对于许攸如此尽职地赶往后方筹粮大为认可。

  只是袁绍不知道的是,许攸在离开袁军大营后,通过所知悉的袁军巡逻路线,避让过了大量在大营外巡逻的暗哨与斥候。

  于一处远离袁军大营的水流缓慢处,许攸在擅长水性的家丁保护下,缓缓游过了清河。

  又换了一身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衣袍,就直奔曹军大营而去。

  ……

  与此同时的曹军大营中。

  白日里,曹操面对着麾下一众文武,对如何击败袁绍似乎是胸有成竹。

  实则,曹操除了一个准备长期坚持的“拖”字外。

  唯一能想到击败袁绍的盘外招,便是通过控制住的家眷,对袁绍麾下的文臣武将进行威逼利诱,使其背叛袁绍。

  毕竟,袁绍对于界桥周边的地形再熟悉不过了。

  论兵力数量,论精锐程度,袁军都远胜曹军不止一筹。

  因此,如今的曹军就连凭借着界桥地形抵挡袁军攻势都略显艰难,更别说是反攻袁绍了。

  这也导致曹操白日里豪言壮志,夜里在大营中却是难以入眠,干脆披了件衣袍又在翻阅起笼络威逼袁绍麾下文武的汇报文书。

  只是,在这个极重忠义的时代。

  以家眷威逼背主,并非是那么容易的。

  即便是淳于琼这个被夏侯渊刻意放过的败军之将,在遭受了袁绍的重罚,且家眷尽数被曹操所擒的情况下。

  淳于琼在见到表明身份的曹操暗子,却是毫不犹豫地拔刀斩杀了这个暗子。

  再加上信息传递的艰难,令曹操迟迟都没能有所收获。

  这让表面沉稳淡然的曹操,心中不禁是苦闷难当。

  曹操很是明白,刘大耳与李子坤可不会给自己留下多少时间。

  袁术即便能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开春,他的尸骸也必然会被李基埋到地里。

  届时,刘备就是兼有荆扬豫徐四州之地。

  且以着李子坤之能,最多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就能彻彻底底地消化掉荆州、豫州以及徐州。

  大汉的半壁江山,在刘备的手中将会稳如泰山。

  因此,曹操若想与刘备争霸,那么就必须要尽快击败袁绍,占据冀并青三州,再与吕布结盟共抗刘备,以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是荀攸在为曹操细细分析了一番天下大势后,为曹操寻到的唯一一条可行的道路。

  三足鼎立,联吕抗刘。

  为了避免变数,荀氏更是早早就派人与陈群沟通,取得了陈群的支持,倾力说服吕布放弃支援袁术,转而趁机夺取兖州。

  袁氏自诩为世家中执牛耳者,自然也早就遭致了同为顶级世家的荀、陈两家的不满。

  即便荀氏与陈氏,同样会安排旁氏族人在袁氏中下注。

  可这一次的曹刘灭袁,背后实则同样也有着以荀、陈二家为首的世家派系在推动着。

  只是,曹操也清楚想要实现“三足鼎立,联吕抗刘”的局面,首当其冲的便是尽快击败袁绍。

  否则,陈群也必然不会介意劝说吕布换个结盟对象,选择联袁抗刘。

  曹操那细长的眼眸眯着,看着手中的一份份文书不断思虑间,忽感头疼渐起,似有刀斧正不断怒砍头颅一般。

  可曹操不敢吭声,伏于桌案,咬牙忍受着,深怕此事泄露会引起军心浮动。

  就在此时,一亲卫忽然在帐外低声汇报道。

  “主公,营外有一人自称主公昔日故友,姓许,名攸,欲求见主公。”

  此言传入曹操耳中,几乎是下意识地豁然起身,那头疼之症也似是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光着脚就冲出了营帐,急问道。

  “许攸何在?”

  “就在营外。”

  得了回答的曹操既惊且喜,方才注意到自己忘了穿鞋,正想回帐中梳洗穿鞋,略加沉吟后,就如此赤足朝着营门急步而去。

第750章 许攸献谋

  这一刻,深秋的夜风已经吹得不少将士,忍不住不时地搓手跺脚。

  可光着脚踩在冰凉地面,身上也仅仅披着一件单薄外袍的曹操,内心却是火热之极,甚至比第一次成亲入洞房之时都还要火热。

  很快,一路急行,气喘吁吁地冲到了寨门处的曹操,看到了那站在不远处侧身仰望星空,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按在腰间佩剑,尽显名士气度的许攸。

  霎时间,曹操那一张原本轮廓分明的面部挤出了一个灿烂且热烈的笑容,双手摊开,大步地主动朝着许攸迎了上去,高呼道。

  “操正疑惑为何半夜有喜鹊在帐外叫唤不止,让吾迟迟难以入睡,原是吾友子远兄到矣。”

  许攸闻言,这才活动了一下那冻得有些发麻僵硬的身躯,不急不缓地转过身来。

  然而,当许攸看到曹操那灿烂的笑容以及仅简单披了一件外袍的装扮,不由得颇为惊讶。

  原本,许攸还有些担心这气量狭隘又生性多疑的曹阿瞒即便没有拒绝接见自己,怕也会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试探一下态度与用意。

  可许攸都没想到的是,曹操居然一副即将就寝的模样亲自到此相迎。

  也正是这一愣,令许攸没有第一时间地依礼向曹操行礼。

  曹操见状,脸色未有变化,走至了许攸的面前后,主动行礼道。

  “子远兄数月未见,身体安好否?”

  这一刻,许攸体会了多年未曾在袁绍处感受到的礼遇,让许攸一时深受感动,连忙回礼。

  也就在许攸低头回礼之时,方才发现曹操居然是光着脚。

  “孟德何故赤脚而行?”

  “盖因闻子远到访,心中激荡,走至半途方才想起鞋子,为免子远兄等得焦急,在营寨外受了冷风,也便没有回头整理衣冠鞋帽。”

  说到这里,曹操面露几分恰到好处的尴尬羞愧之色,拱手道。“失礼之处,还请子远兄见谅。”

  许攸的眼眸微微颤动,险些掩盖不住失态的冲动。

  此时,许攸不禁回想起袁绍的种种不堪以及对待自己的轻视,再拿来与如今礼贤下士的曹操对比,让许攸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早知当初不如投效曹操的感慨。

  而将许攸掩盖不住的微表情尽收眼底的曹操,心中一动,不等许攸开口,便侧身让过道路,相邀许攸入内叙旧。

  本就抱着投奔曹操心思而来的许攸,自然不会拒绝,表面依然维持着往昔的名士气度之余,与曹操并肩而行地入了营寨。

  曹操见此,心中随之大定。

  许攸这孤身前来拜访,意图本就令曹操感到意味深长。

  而如今许攸孤身与自己入了曹营,即便许攸未有变节之心,曹操也能以此彻底拿捏住许攸。

  否则,此事一旦传入袁绍耳中,必不能容许攸。

  紧接着,曹操为许攸引路入曹营之余,却是有意地将许攸往着军中精锐所驻扎的营地走去,不时地为许攸介绍,以示大军雄壮。

  只是论精锐,曹操倒也从战火中磨炼出了不少精锐老兵,但真正的当世强兵,在曹操军中的数量却是屈指可数。

  因此,曹操故作轻松地带着许攸全部转了一圈驻扎着精锐的营地,却也不忘解释这些仅仅是其中一部分,然后才将许攸邀请到了军帐之中品茶。

  在一番热情的客套过后,曹操看似漫不经心地询问道。

  “此前子远兄不是在本初麾下效力?此番莫非是替本初来充当说客?”

  许攸摇了摇头,答道。

  “孟德有所不知,袁绍暗恨我此前大力主张与孟德结盟,欲杀我,故只得辞官归隐。”

  “如今我已是一介白身,正准备离开冀州,这才顺道前来拜访孟德。”

  曹操心中狂喜,脸上却是流露出惋惜之色,道。

  “子远兄实乃大才,智谋与国士侯相比也可一较高下,本初怎如此胡涂?”

  顿了顿,曹操又给许攸倒满香茶,道。

  “操无意提起子远兄的伤心事,勿怪勿怪,今日只谈风雪,不谈公事。”

  旋即,即便曹操已是颇为焦急,但却是不急不缓地与许攸叙起了旧,谈论年少情谊,直至曹操顺口地问了一句。

  “子远兄,操这甲士雄壮否?与本初相比,如何啊?”

  许攸姿态潇洒地品着茶,随口答道。

  “孟德勿怪,若就事论事,不谈先登死士,便是与大戟士相比都大有不如。”

  这让曹操的脸色随之微变。

  许攸却似乎眼睛都没有抬一下,接着说道。

  “不瞒孟德,此前袁绍乃是心有顾忌,又不愿让先登死士与大戟士等强兵损耗在此,所以对于界桥的进攻是始终留有余力。”

  “如今,豫州袁公路已被国士侯率兵围困于汝阳城内,穷途末路在即的消息传至,袁绍今日已下定决心,将不惜代价都要尽快攻破界桥。”

  “不知孟德准备如何应对颜良文丑张郃麹义四庭柱,以及抵挡先登死士、大戟士的攻势?”

  (PS:高览已被赵云阵斩,由麹义补上河北四庭柱的空缺。)

  曹操品茶的动作一顿,神色如常地答道。

  “用兵之道,在于用谋,河北四庭柱虽勇,先登死士与大戟士或强,但操亦有良策破之?”

  “哦?”

  许攸轻笑出声,道。“吾视孟德为挚友,深夜到访告之此事,既然孟德胸中已有定计,那倒是怪吾多事了,告辞。”

  说罢,许攸佯势就要起身离去。

  曹操连忙劝阻,答道。“子远勿怪,实则操确未有破敌之策,只能抵挡三五个月。”

  “当真?”许攸再问。

  曹操再度改口答道。“一个月,绰绰有余。”

  “不足一月,必降大雪,如此孟德也无忧矣,吾也能安心离开冀州了。”

  许攸说罢,再度欲拱手告辞。

  而在这般来回的试探下,曹操也明白了许攸必有良谋,不再掩饰,答道。

  “若本初倾尽精锐强兵来攻,如今清河水少,吾怕是最多只能依仗界桥抵挡十日,心中正苦闷难当。”

  “若子远有良谋可教,操必铭记此恩,与子远共富贵。”

  许攸等的无疑就是这句话,答道。

  “明公一味以孤军抗敌,取死之道也,唯有以奇谋速胜之,方能反败为胜。”

首节 上一节 560/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