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师在豫州也依照扬州的工匠工钱标准推行。”诸葛亮答道。
“就因为如此?”
出身于荆州名门的庞统,大为不解。“即便给的工钱高了,那些工匠也不至于自发地赶工吧?”
诸葛亮开口推测道。
“据闻由于豫州世家的原因,豫州的工匠大多都被世家们当成奴仆那样使用,再加上袁术也不在乎工匠,让工匠们在豫州做工往往就连温饱都保障不了。”
“如今被老师定下了高额工钱进行厚待,生出了感激之心,才会如此积极。”
李基轻扣了一下桌子,然后开口道。
“厚待是一回事,这自然会让豫州工匠们感激涕零,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到了重视,也产生了希望。”
“如此一来,豫州工匠们自然会卖力地工作,既为了回报重视,也为了争取到那看似有些不太可能的待遇与赏赐。”
诸葛亮略加思索过后,当即了然。
若是说此前的豫州工匠们无疑像是一潭死水,处处都需要用得上他们,但他们的地位却是不高,官府与世家也从来没有重视过他们。
不少地方的官府世家更是屡屡有克扣或直接就不付工钱的情况,这让豫州工匠们或许不至于活不下去,但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可李基在吴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早就完善出了扶持以及激励工匠的种种制度。
工匠,是推动生产力变化的一大因素。
由于此前扬州的工匠数量不足,工匠们的精力便是以改良海船、造纸印刷术以及各种农耕器具这三个方向为主。
结果,无疑也是令李基感到惊喜的。
在李基的倾力扶持以及偶尔的提点引导下,扬州工匠这一群体爆发出了令人咂舌的创造力,如今已经初步完成了州级海船的试验。
相信在不久之后,州级海船就能真正开始下水航行了。
须知,这被李基定为“州级”的海船,纸面上的数据已然等同于明代的郑和宝船。
这等长近一百五十米,宽达六十米的巨舰,足以实现在大海远航的需求,再也无须如此前这般只能尽量靠着海岸线进行航行,才能保证航行安全。
即便汉末至明代期间一直不如何重视海船,但在不到十年间,就追上了千年的海船发展,这在李基看来无疑是匠人们齐心协力所创造的奇迹。
且李基更清楚自己想要实现为大汉所描绘的蓝图,工匠这一群体更是重中之重,自然也是有意收天下工匠之心,齐心协力推动着种种器械的革新发展。
而这一次豫徐二州的书院建设关乎李基的不少方略之余,同样也是李基对豫徐二州的工匠进行立木取信的过程,广收匠人之心,也激发起他们的创造力与激情。
李基知道在这个时代让匠人们从无到有地用算盘搓出大蘑菇是不切实际的奢望,但一定要在自己的治政期间,彻底让工匠这一群体的价值被大汉所重视与推崇。
这一点,李基看得无疑是诸葛亮都要远上不止数筹。
诸葛亮对于各种奇技淫巧也是颇有兴趣,但显然是不可能如李基这般确切地明白工匠的重要性。
随即,李基伸手在火炉边上烤着之余,开口道。
“亮儿,待雪停了,你便亲自去犒劳关怀一番那些匠人们,多带酒食木炭以保证匠人们的温饱,让他们知悉如今的官府对于他们的重视。”
司马懿听着,也有些不解了,感觉李基对于匠人的重视程度有些太过了。
即便如今诸葛亮乃是挂着李基的幕僚身份,算是有权无名,但诸葛亮无疑是代表着李基的,诸葛亮亲自去一趟,无疑是一种相当重视的表现了。
因此,司马懿也忍不住道了句。“老师,这会不会有些过了,无功受重禄,或会让匠人们生出些懈怠的心思。”
李基摆了摆手,表明此事就如此定下来,没有继续商谈下去。
事实上,若不是李基不能亲自去,李基都有意亲自去一趟了。
只是如今李基的地位过高,一言一行都有无数有心人盯着。
别说是如曾经初至吴郡那般实地考察每个县城的地形地貌,就是李基在出了大门所无意说的一句话,都会被人来回地反复解读。
若是李基亲自去,说不准反倒会引发豫州世家的惊恐不安,认为会不会是李基有意借重视工匠为借口,继而进一步打压对付豫州世家。
毕竟,以世家豪强的高傲,对于工匠颐指气使,呼呼喝喝,甚至因各种不满打伤打死几个工匠也是正常的。
而庞统也在此时烤好了手中的三串羊肉,如献宝那样挑了最嫩最大的那一串送到了李基的手中,然后与诸葛亮则是各分了一串。
这让司马懿忍不住有些无语地白了庞统一眼,完全不明白这厮丑鸟在老师面前行这等举止,是生怕惹不了老师的不喜?
旋即,司马懿也停下了原本不急不缓品茶的动作,干脆从一旁摆放生肉的架子上取了四串羊肉烤了起来。
对于诸葛亮三人的小矛盾,李基看在眼中,不过并没有吭声。
这三人的私交太好的话,李基反倒会有些担心,一点小矛盾权当是师兄弟之间相处的情趣了。
不过,李基在吃完庞统所烤的肉串后,也取来了四串与司马懿一同烤了起来,然后问道。
“懿儿,兖州那边的状况如何?”
“吕布已然攻下了兖州的各地重镇,将各个郡国的治所以及大城控制了起来。”司马懿答道。
“意料之中的快。”
李基感慨了一句。
第777章 风雪挡路
兖州不是没有小诸侯,但是那些小诸侯各据郡国,相互之间亦有攻伐矛盾,完全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这如何能够挡得住吕布。
面对吕布的并州狼骑以及司隶精锐,几乎是以着横扫般的速度将兖州给吞了下来。
当然,这也跟陈宫早在讨董之战末期的谋画有关。
陈宫一开始为吕布所定的战略便是兵出虎牢,鲸吞兖州后,横扫中原。
因而,在讨董之战后的封赏中,所封赏的兖州各郡国之间的郡守国相皆是互为矛盾,可谓是一盘散沙。
在其余大诸侯都无力插手兖州的时机下,一盘散沙似的兖州自然不可能挡得住吕布,甚至不乏在吕布的威势下主动投靠的。
而司马懿略微顿了顿后,开口道。
“不过,兖州内的官吏对吕布大为不服或不满的,亦不在少数,暗藏野心的更不在少数。”
“若是老师有意的话,我能设法煽动不少县城举兵叛乱,让吕布在兖州中铩羽而归不太可能,但必能大大拖延吕布彻底掌控兖州的时间。”
李基闻言,看向司马懿的眼神不自觉地流露出一分满意。
这便是夏侯博与司马懿的区别所在。
换做是夏侯博,根本就不具备遥控指挥某地的锦衣司通过种种方式煽动叛乱的能力。
“既然如此,懿儿便试一试吧,不能让陈公台这个冬季过得太舒心了……”
顿了顿,李基面露笑容地开口道。
“且尽可能在兖州各地的叛乱中,留下与陈公台有种种关联的痕迹。”
司马懿听罢,瞬间就领会了李基的意思。
吕布所依赖文臣便是二陈,其中陈群在吕布麾下效力的纽带是利益,这反倒是最牢固的。
相反,吕布与陈宫之间反倒是存在能够离间的可能,但凡是让吕布对陈宫稍加疏远,无疑都是好事一件。
吕布向来脑子就不太好用,即便不相信是陈宫煽动的叛乱,但心中必然也会留下猜忌的种子之余,也必然会为叛乱事事都关联陈宫而感到厌烦。
“弟子明白。”
司马懿沉声地回答,心中已经下意识地进行着算计之余,骤然想起了什么,道。
“对了,老师,此前让我留意的华佗已然发现了踪迹,如无意外,半个月内就会寻到他。”
李基烤着羊肉的手略微一顿,侧目道。
“如何做到的?”
夏侯博手中的锦衣司找了几年都是成果寥寥,司马懿这才多久的功夫,居然就有收获了?
“弟子从锦衣司调取了找寻华佗的相关记录,发现锦衣司屡屡扑空的原因,疑似华佗发现了什么,所以在有意地躲避。”
“而弟子推测徐州被曹操屠城之事传遍了大汉,华佗这等神医必然也会担忧是否有瘟疫滋生,所以便调动徐州锦衣司多加留意,发现了不少关于华佗的疑似行踪。”
李基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也清楚华佗确实很可能在刻意躲着什么。
或许,华佗也明白他一旦被锦衣司找到,很可能就会进行“自愿性”招安,这与华佗的行医理念存在冲突,所以时常都掩盖着行踪。
更何况,现在的华佗可不是什么能被幼童轻易欺负的白发老翁,而是一个凭借双腿穿梭战乱的大汉如履平地,丝毫不惧处处可见的乱兵猛兽的壮汉。
且据一些锦衣司所得知的边角消息,四处行医的华佗腰间时时挂有利斧,随身携带的药材中也不乏虎骨虎鞭狼膏等物。
李基有充足的理由怀疑,华佗的五禽戏中的虎戏或许真的是时时观摩老虎而悟,而不是看着家猫想出来的。
“那懿儿即便得知了疑似华佗的行踪,又为何肯定在半月内就能寻到华佗?”李基再问。
“让锦衣司一味追寻,无异于徒手抓鱼。”
顿了顿,司马懿接着说道。
“因而,弟子令锦衣司在东海郡内寻到了一名身患重症的良家子,再令锦衣司在东海郡暗中为那良家子宣扬求助。”
“华佗得知此消息,必然前往为这良家子救治,届时埋伏于左右的锦衣司齐出,何愁华佗再避而不见?”
“并且为保万无一失,弟子还派人向曹豹将军借了一队亲卫,以免锦衣司拦不住华佗被其走脱了。”
李基听到最后,看向司马懿的眼神略有些怪异。
好家伙,钓鱼是吧?
利用华佗的医德,引其上钩,当真是令人不耻啊。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美曰其名是借了曹豹的一队亲卫,更是将骂名都导向了名声早就稀烂的曹豹身上。
如今在徐州的处境不复当初的曹豹,怕还以为这是个搭上司马懿的机会,却不想从一开始就被司马懿当成背负骂名的工具人。
李基接过司马懿烤好了递过来的羊肉之余,不置可否地提醒了一句。
“曹豹之兵可用,但万勿让曹豹亲临指挥,免得坏了事。”
“弟子明白。”
司马懿应了句。
……
而也就在李基借着与弟子们围炉赏雪的机会,顺带定下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的同时。
豫州这一场来得比过往都早了些许的大雪,却是将一支往着汝阳城赶路的车队给困在了半途。
在一辆几乎是被层层皮毛给裹起来遮挡风雪保暖的马车中,阿斗那圆嘟嘟的脸庞拉开了一角帘子,被寒风一刮,又连忙缩了回去。
“冷死了,冷死了,好大的雪啊,大兄,前方似乎已经不能通行了,怎么办?”
阿斗愁眉苦脸地朝着身旁依然沉稳的李相诉苦了起来,满脸的忧色。
此前阿斗一直生活在扬州,冬季又不常出门,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雪,令马车都困在了半路有些动弹不得。
只是李相还没有说话,穿着一身红衣的孙仁忍不住双手叉着腰,道。
“少主何故如此怯懦,区区风雪怕什么?有我大兄随行,又兼有三千虎贲护卫,伤不了你的分毫。”
顿了顿,孙仁目光落在了有着不符年龄沉稳气度的李相身上,眼里似是有着光地说道。
“再说了,不是还有相哥儿在吗?”
面对着孙仁带着几分呵斥的语气,阿斗也不恼,而是看着依偎在李相怀中眨着大眼,歪着头,活脱脱一个瓷娃娃似的李曦,有些心疼地说道。